不要迷信散瞳验光!!
个人日记
很多顾客和家长把散瞳验光和医学验光混为一谈!散瞳这么一件挺受罪的事情,慢慢成了理所当然。我在这里想说的是“不要迷信散瞳验光”!!

散瞳目的是通过药物作用,使眼睛内部负责调解眼整体屈光状态的睫状肌达到完全的放松,以便客观测量眼睛的屈光状态的一种手段。因为睫状肌的松弛我们看不到,而这一过程的同时会放大瞳孔。因而就有了散瞳这么一种形象的描述方法,但这是一个旧称,对于散瞳验光更科学的名称应该叫“药物去调节验光法!”,但旧称呼也一直沿用至今。如果有一种药物可以放松睫状肌,而不放大瞳孔,那么这种药物对于验光才是最理想,但是目前没有。
大家试想一下,我们的瞳孔状态,平常是有一定张力的自然状态,而不是因为麻痹而被动散大的。因此散瞳虽然能够得出一个整体的屈光状态,而且相对客观,但是它产生了一个大的偏倚,那就是把平时不用考虑的周边相差、大瞳孔引起的眩光、以及集合调节机制的破坏引入了进来,这使得我们的验光所得数据并不是靠近我们的自然状态,而是接近大瞳孔机械麻痹状态,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老医生在剪影验光之后,换算了距离等效光度后还要再做些调整才出具一个客观验光处方。因为如果不进行调整,那个处方做出的眼镜,我们100%是不能接受的。
所以散瞳是一种手段,能消除一些对于调节因素的干扰,能更容易获得屈光间质的光度,能进行剪影操作等等。但是同时带来一些负面问题,因此,散瞳与否必须权衡利弊,益处远远大于弊端才可以选择,不能一味迷信散瞳验光,让患者受罪还不能达到目的。至于具体散瞳的指征:简单概括是12岁以下,调节因素对于验光干扰很大、年龄过小无法完成电脑验光、屈光间质不完全透明小瞳孔下无法得到数据、初次验光想要获得基础数据作为临界值参考的情况!反向地分析,如果不论什么年龄,能够有很好的配合度,屈光间质透明,调节因素能够很好地控制,基础数据和临界值已经比较可靠等情况下,就不要非得散瞳验光了!
例如:成年人,以上问题都基本稳定,控制力良好,而且眼球发育完善稳定,25岁以后基本1次到2次准确的医学验光之后,验光处方可以终生不变了,对于他们没有必要再散瞳验光了。
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眼科 任立群
散瞳目的是通过药物作用,使眼睛内部负责调解眼整体屈光状态的睫状肌达到完全的放松,以便客观测量眼睛的屈光状态的一种手段。因为睫状肌的松弛我们看不到,而这一过程的同时会放大瞳孔。因而就有了散瞳这么一种形象的描述方法,但这是一个旧称,对于散瞳验光更科学的名称应该叫“药物去调节验光法!”,但旧称呼也一直沿用至今。如果有一种药物可以放松睫状肌,而不放大瞳孔,那么这种药物对于验光才是最理想,但是目前没有。
大家试想一下,我们的瞳孔状态,平常是有一定张力的自然状态,而不是因为麻痹而被动散大的。因此散瞳虽然能够得出一个整体的屈光状态,而且相对客观,但是它产生了一个大的偏倚,那就是把平时不用考虑的周边相差、大瞳孔引起的眩光、以及集合调节机制的破坏引入了进来,这使得我们的验光所得数据并不是靠近我们的自然状态,而是接近大瞳孔机械麻痹状态,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老医生在剪影验光之后,换算了距离等效光度后还要再做些调整才出具一个客观验光处方。因为如果不进行调整,那个处方做出的眼镜,我们100%是不能接受的。
所以散瞳是一种手段,能消除一些对于调节因素的干扰,能更容易获得屈光间质的光度,能进行剪影操作等等。但是同时带来一些负面问题,因此,散瞳与否必须权衡利弊,益处远远大于弊端才可以选择,不能一味迷信散瞳验光,让患者受罪还不能达到目的。至于具体散瞳的指征:简单概括是12岁以下,调节因素对于验光干扰很大、年龄过小无法完成电脑验光、屈光间质不完全透明小瞳孔下无法得到数据、初次验光想要获得基础数据作为临界值参考的情况!反向地分析,如果不论什么年龄,能够有很好的配合度,屈光间质透明,调节因素能够很好地控制,基础数据和临界值已经比较可靠等情况下,就不要非得散瞳验光了!
例如:成年人,以上问题都基本稳定,控制力良好,而且眼球发育完善稳定,25岁以后基本1次到2次准确的医学验光之后,验光处方可以终生不变了,对于他们没有必要再散瞳验光了。
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眼科 任立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