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古代优秀历法十月太阳历
手机日志
火补舍日
一、古老而又年轻的彝族
彝族是一个跨国民族。主要居住于中国西南的滇、川、黔、桂四省区,境外的越南、老挝、缅甸等中南半岛各国也有居住。香港、台湾、法国、美国等地区和国家也有少量旅居者。目前国内彝族人口有836万,在中华56个民族中居第七位。由于历史的原因,当今彝族居住呈大分散小聚居状况,相对集中的有四川的凉山、云南的楚雄两个彝族自治州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及四川峨边、云南宁蒗、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等数十个彝族自治或与其它兄弟民族联合的自治县。其中凉山州是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彝族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族。说其年轻,是因为近两千年来,彝族逐渐地变成为现代文明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所幸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赶走了外国侵略者、推翻了国民党的腐朽统治而建立了新中国。仅在短暂的60年来的革命和建设中,不仅使整个中国崛起为东方强国,而且也使西南彝人居住的地区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凉山彝州为例,这里已发展成为光热农业、水能水电、地下矿藏、旅游风光、民族文化五大资源富集的,全省乃至全国新的增长极。所以,彝族也随之而成为了一个发展前景良好,充满希望的民族。说其古老,是因为彝族具有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和文字、最古老而又优秀的天文和历法,这两者是彝族灿烂文化之精华。四川三星堆、金沙、西安半坡、云南晋宁、贵州沙井等地的地下文物考古都证实了彝族是中国西南世居的土著民族,是“元谋人”的直系后裔。
彝族的族称,有自称,也有他称。当今公用的彝族之“彝”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领袖毛泽东在接见西南彝代表时,在原来已用了数千年的“从大从弓”之“夷”基础上改赐的。实际上,现代用的“彝”和古代用的“夷”都是汉语汉字之他称。彝族从古至今自称为“ꆀ”(音尼),尽管当今已在不同地区和支系中分别有了尼蜀、尼苏、聂苏、脸苏、诺苏、纳苏、罗苏、腊苏、耳苏等有一定差异的现代语自称。当今的西南一些如哈尼、傈僳、白、土家、拉祜、纳西等彝语支各兄弟民族,也都是于数千年来相继从尼这个西南土著大民族中分化而成的。据彝文典籍《西南彝志》《勒俄》记载,尼人后裔的都木三子中,除了都木俄保持了尼之本族的繁衍而外,都木格和都木沙这两大部落分别变成了汉族和藏族的一部份;同样地,也有一些其它兄弟民族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融进尼(彝)族人民中。
前面已述及彝族的悠久历史,那么,下面就要涉及彝族的灿烂文化。彝族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历法、服饰、节日、风俗和习惯。作为中华民族中最老的一员,彝族对家乡西南,对中华乃至世界文明都作出过重大贡献。因此,下面就着重论述彝族灿烂文化精华之一的优秀历法十月太阳历,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二、古老而科学的十月太阳历
1、先民对天体有序运动规律的认识。“元谋人”直系后裔尼(彝)人世居的中国西南云贵高原,是一块日照时数长、雨量充沛、高山连绵、江河纵横、森林和草场广袤、地下宝藏多、生物种类多、物产丰富的绿洲。世居于此的尼(彝)人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不仅逐渐地认清了该地区的地理、气候情况,而且也积累了对太阳、月亮、北斗星、启明星、沙里、茨颗、石涅、硕它、博卜、那杆、正智等天体和地球有序运动规律的知识,并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步的加以利用。
2、地球中心说。彝族先民认为,在无数天体中,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它是永恒不动的。而太阳、月亮、星星等其它天体都在围着地球这个中心转。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十六世纪中叶哥白尼太阳中心说还没确立之前,不光是中国西南彝人,就连世界上的全人类也都是地球中心说的观念。
3、五方的确定。所谓的五方是大地的东、西、南、北、中。那是先民们观测到白天在地球正面,夜晚在地球背面不停运行的太阳,每一天早上从固定的方位出来并不停地行走,至到傍晚暮于大地的背后。同时,也观测到诺以(黑江,即长江及其主要支流金沙江)在彝乡与太阳运行的反方向不停地奔流。于是观察者就在天阳和地河运行的交叉点上找到一块巨石并固定坐位和坐姿继续观测。久之就把这一巨石确定为大地的中心。至于这个中心,彝称“交讨姆古”,一说是今云南省昭通市境内,一说在四川凉山州境内的四开,笔者认为前者的可能性极大,因为当今彝人的古代首领都木的后裔是在昭通市的会泽县拉里檗分衍向四方的。
彝族先民中聪明的天文学家,坐立于“姆古”即大地之中心,利用两种物质即天日和地河的交错运动规律,将天上之“布”(太阳)的有序运行线划分为“布都”(东方)和“布几”(西方);又把与之反方向奔流的“诺以”划分为“以欧”(江头,即北方)和“以姆”(江尾,即南方)。就这样,大地“姆古”(中心)之外就有了东西南北四大方,也使宇宙有了东西南北中五方。后来,他们又将“扎”(土)、“质”(铜)、“以”(水)、“斯”(木)、“都”(火)这五种元素作为五方的代表,这不仅是中华“五行”学说的渊源,更是彝族先民创制十月太阳历的原理。
4、方位的完善。先民们确定了“姆古”是大地中心,有了用太阳运行线划分的东西两方;也有了用长江流动线划分的南北两方,就有了大地或宇宙的四大方向,这为人们的生产劳动如狩猎、出牧、远行等带来了较大的方便,但总觉得还不完美。于是,先民们又在此基础上,同样以“姆古”为中心,将季风流向划分为“你色果”(东北)和“友色果”(西南);用山脉走向将陆坝划分为“鲁底火”(东南)和“肯底火”(西北)。这样,以“姆古”为中心的四大方,又有了四个副方就合成了一个完整的四面和八方,加上中心就是八方九宫了。四面八方也正是中国一极两仪四象八卦理论的渊源。
5、五方十图是基础。前面已述及用土铜水木火这五种元素代表大地方位的东西南北中五方。那么,先民中的天文地理学家们,按照一切物质均有阴阳(雌雄、公母),如天和地以天为阳(公)地为阴(母)。换言之也就是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面性。这就是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法。于是将土铜水木火五元素化分为五阴五阳合成十,这就是“五生十成”,也即“五方十图”。这五生十成或五方十图正是创制十月太阳历的理论基础。
6、在多次失败中扬弃。据滇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县彝族民间珍藏的彝文古籍《天文的起源》记载:彝族先民们曾创制过一种人体历法,也创制过十月兽历。十月兽历以“虎、水獭、鳄、蟒、穿山甲、鹿、岩羊、猿、豹、四脚蛇”这十兽来纪月,但还欠准确和规正性。于是就以取伪存真的科学精神,再次以付施“五生十成”辩证法创制十月太阳历。置“虎、免、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12兽为生肖,轮回纪日。据散存于四川民间的彝文古典《日月星辰》书说:“生肖有12,1周12日,3周1个月,1年10个月360天,多余有5日,欢乐庆新年……。土铜水木火、公母有5行……宇宙分10方,1年10个月”。珍藏于黔西南赫章一带的彝文古典《土鲁窦吉》载:“天生甲子年,地生乙丑年,人生历寅年,1年10个月……5生就10成……,满10凑10,分阴年阳年,阴年节5天,阳年节6天”。
7、10月太阳历的湮没和发掘。由于彝族逐渐地变成为现代文明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之后,其10月太阳历几乎也被历史尘埃所湮没。仅有一些边远山区的少数人还在沿用。对该历法的发掘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中华民国时期。原西康省(新中国成立后并入四川,即今四川西南部)于民国二十四(1935)年编辑的《雷马屏峨调查记》,民国二十九(1940)年编辑的《川康边政资料辑要》,民国三十(1941)年出版的李亦人著《西康综览》,民国三十七(1948)年江应梁著《凉山彝族奴隶制》等书刊,都记载有“大小凉山中统一的实行过一种历法。非阴历,是把1年分为10个月,每月36日,用12支来纪日……。转30周便是一年,计360日,另有5日不属于任何1周,称为过年日”。第二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著名彝族学者刘尧汉为首掀起的“中华彝族文化学派”,历尽千辛万苦,既翻阅大量的彝文和汉文古籍资料,又深入彝乡山区实地调查基础上的发掘,参与者既有彝族专家,又有汉族专家,民间长老。先后20多年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华彝族文化学派”系列丛书计30多册(计划出书50册),这一阶段的发掘成果之大,影响之广是空前的。其中,尤以刘尧汉、卢央合著的《文明中国的彝族十月太阳历》,刘尧汉、卢央、陈久金合著的《彝族天文学史》等书,引起中国乃至世界天文学、历史学、民族学界的极大关注和重要影响。
8、十月太阳历的优点。据彝文古典《始物纪略》第205页载:早在一万多年以前的彝族社会哎哺时期,一个叫够斯林的大毕摩创制了古彝文字。《西南彝志》第四卷第350页说:在哎哺时期,一个叫奢堵基(四川的北部方言区称为什圣阿基)的天文学家,创制了彝族十月太阳历法。文字和历法是相辅相成的。
十月太阳历的独特优点在于:①它以1年分5季,每季分公母两个月,5季10个月。每个月以12生肖轮回纪日,每周12日,3周36日,每季72日,每年10个月360日。另有每年多余的阴(平)年5日,阳(闰)年6日,4年中有3个阴年1个阳年,平均5.25日是彝历年和火把节两大节日专用日。加上360天,一共为365.25日,与太阳回归年之365.2422日密近。②十个月分为:一月土公、二月土母;三月铜公,四月铜母;五月水公,六月水母;七月木公,八月木母;九月火公,十月火母。换言之:单月一、三、五、七、九为公月;双月二、四、六、八、十为母月。③十月太阳历以观测太阳运动定冬夏,辅以北斗斗柄指向定寒署。观测太阳“运动”达最南点(日南至)为冬至,彝语称“布久”。达最北点(日北至)为大暑,彝语称“布弓”。“布久”和“布弓”是彝族先民发明的,很重要,也是独特的两个天文点。北斗斗柄上指天为大暑,下指天为大寒。古人在大暑天过火把节,冬至天过“十月年”。正因为这部优秀历法比在中国沿用了两千多年的汉农历,在全世界沿用了两千多年的公历即古罗马历等历法规正而准确,计算简便,易记而科学,故被专家们誉称为“文明中国的彝族十月太阳历”。
9、太阳是彝人的图腾崇拜物。彝人从古至今对太阳崇拜的程度是很深的。除了用太阳运动规律作为本民族的历法而外,凡遇惊奇之事时的第一呼喊物就是“太阳”,如“撵子啊撵子!”“耿妞啊耿妞!”(笔者家乡北部方言所迪次方言)。彝族文化的传世人毕摩(经师)们的彝经中,画有不少的太阳图案,妇女们缝制的衣物上有不少太阳图案,银匠们打制的饰物上有不少的太阳图案,古代征战中的军旗上有太阳图案。为新生的孩子取与太阳相关的名字是不计其数的,这也是世代相传的习俗。如男性取名为:子朵(东阳)、子惹(耀阳)、子日(烈阳)、子土(白阳)、子脸(黑阳)、子窝(蓝阳)、子子(灰阳)、子天(阳辉)、子达(贤阳)、子且(勇阳)、子聪(阳光)、子虫(顺阳)、子海(房阳)、子合(纯阳)、子吉(戚阳)、子堵(千阳)、子哈(百阳)、子拉(虎阳)、子尔(龙阳)、子约(羊阳)、此子(狗阳)、子享(风阳)、子虎(焦阳)、子以(续阳)、子祖(繁阳)、子五(雪阳)、子正(财阳)、子加(滑阳)、子曲(跟阳)、子夫(六阳)、子博(根阳)、子东(火阳)等。女性取名为:子各(德阳)、子托(月阳)、子洛(围阳)、子牛(劳阳)、子炜(阳花)、子作(舞阳)、子立(象阳)、子岸姆(阳女)等。这足以证明彝人将太阳当作为若干崇拜的图腾物中,是很重要的一种。
民间也有关于支格阿鲁射日和塑日的动听故事。说的是远古时代的民族英雄支格阿鲁在为人民抗焦阳灾害过程中,用神弓仙箭射掉了六阳七月中的五阳六月。但特意留着的独日和孤月也因怕阿鲁而老是躲到地球背面不出来。在世界又成为一团漆黑的情况下,支格阿鲁又想方设法请自己的好朋友神鸡“也补东旨”把独日和孤月请回来,并让它教会所有的公鸡每天叫九遍,即凌晨叫三遍让太阳出山来,中午叫三遍让太阳当顶,下午叫三遍让太阳落山。从此之后,世上的万物都得到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也使人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支格阿鲁就让神鸡也补东旨,变成为永远在天上指导日月出暮的“旨也补”即汉称的启明星。
10、民间延用的原始太阳运动观测法。对太阳运动的观测,彝乡山区农村长老中的一些人延用祖先承传的原始的普遍的土法是:先在寨子旁确立一个大石头作为太阳每天运行线上的中心点,然后固定姿势坐上。然后把东面山头的日出点和中心点以及傍晚的西山日暮点,作为一线三点拉开观测。这种土办法既可观测太阳每天的运行情况,更可观测太阳一年五季中在不同位置上的出暮。例如年末“布久”(与汉农历“冬至”同)天,太阳就在地球的最南端出暮,汉称“日南至”。古代彝族先民就在这天“科史”即过年;年中的“布久”(与汉农历“大暑”同)天,太阳就出暮于地球的最北端,汉称“日北至”。彝族先民们就在这天“都楚”即过火把节,与汉农历之“六月二十四日”相近,久之就约定俗成。由此可见,彝族的彝历年和火把节这两大节日渊源于天文。除了“科史”之辞旧迎新和“都楚”之抗击灾害,以及文化、艺术、体育等因素而外。这两大节日还是“日南至”和“日北至”两大天文点的祭日,只是“科史”以祭祖为主,“都楚”以祭火神为主,两大节日都又辅以其它文体活动而已。
除了上述以山头、石头作三点一线而外,还有的长老则利用巨石、树木、木杆、竹杆、屋顶、窗口、墙缝为观测物。笔者家乡呷天地乡已故老人日史阿则、阿列吉几。洛乌沟乡麻产乌丁、夹铁乡飞特村尚健在的岸打尔博老人等,都是观察太阳和其它星球运动的能手。
受传统文化和观测天体运动的长老们之影响与启迪,笔者利用每天清晨跑操时间,爱在普格县城南端县气象局前面的公路和小河边,面对东方边做操边观测太阳,同样地固定站立位置和姿势,发现有二,一是当地冬至天和大暑天太阳出暮的时差有一个半小时,即“布久”(冬至)天早上太阳8时40分才出山,而“布弓”(大暑)天早上7点10分就出来;二是“布久”天太阳从县城东面大山南端的大坪乡拢布山口出来;“布弓”天从该山的北端飞木山口出来,南北两端相距约10公里。
三、彝区对十月太阳历文化的利用
在十月太阳历文化的发掘和争论中,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耗资1亿二千万元人民币,建起了中国乃至世界上独具特色的“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建起了雄伟的观象台和三女托太阳的巨型碉像,成为了天文工作者和国内外游客的好去处。近年以来,进一步论证十月太阳历的专著和论文越来越多。从2007年起,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也将一年一度的彝历年称之为“彝历太阳年”。其首府西昌既有“月亮城”、“太阳城”的雅称,也有“航天城”、“老虎城”之美名。还建起了全国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厂。凉山、楚雄、攀枝花、昆明、红河、大理等市区已将冬季阳光作为旅游资源,每年冬季都组织“阳光之旅”等团队游。这对成都、重庆、雅安等冬季雾雨气候较重的大中城市出游者来说,无凝是个好去处。
四、十月太阳历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明中国的彝族十月太阳历是现代计算机二进制数学的渊薮;是中华民族远古先民的智慧结晶;是世界文明史上古优秀文化的典型;是最典型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世界上最古老的彝文字一样。它已为西南彝区,中国乃至世界人类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因为它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产物,涉及了天上的太阳,北斗星。地上的江河,陆坝、季风和巨石和牛、羊、龙、狗、虎、猴、鸡、兔、蛇、马、猪、鼠等天文、实体、液体、气流、动物等物质的运动和组合。涉及到人类的语言文字、数学、哲学、天文、理理、气候等各个领域。涉及到了中华文化中的一极两仪四象八卦九宫,36和72的变数,五行和五方十图,一分为二,合二而一,30个节气等千年难解之谜。为破解这些难题提供了很好的金钥匙。
之所以,笔者强烈要求,将文明中国的彝族十月太阳历,作为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级向上申报为省级、国家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然后再向联合国教科卫文委员会申报为世界级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3月3日
本文参考资料:
1、陈久金、卢央、刘尧汉著《彝族天文学史》;
2、刘尧汉、卢央著《文明中国的彝族十月太阳历》;
3、王子国主编《土鲁窦吉》;
4、云南《彝族文化》第1期;
5、四川《凉山彝学》第4期;
6、拙著《论十月太阳历形成要素》。
文章评论
沙漠湖
真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