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希堂 :教师激励用“薪”更要用“心”

个人日记

 杨希堂 :教师激励用“薪”更要用“心”
在学校管理中,教师是最能动的因素。用合适的激励方法,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激发其责任感、事业心和进取意识,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行为动机起源于五种需要,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社会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应实施“用心为主、薪酬为辅”的管理方式,既从物质、更从精神的层面去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用“薪”和“心”焕发教职工的工作激情,不断激发内部生机和活力。
一、用“薪”激励
薪酬、津贴、福利等物质因素是教师稳定生活、安心工作的基本保证。因此,在激励方式中,物质激励是必不可少的。物质激励一般通过绩效工资的形式体现,其中要注意把握几个原则:
1.制度化。制度是目标实现的保障,用“薪”激励效应的实现也要靠相应的制度作保障。学校形成的绩效分配方案以教代会等形式审议通过后,要以制度的形式稳定下来,做到有法可依,有案可查,杜绝随意性,减少不必要的内耗。
2.公正性。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在进行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发现一个人对他们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不只是看其绝对值,而且还要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看相对值。通过比较,判断自己是否受到了公平对待,从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工作态度。因此,为了做到公正激励,必须对所有职工一视同仁,按统一标准奖罚,不偏不倚。否则,将会产生负面效应,容易在教职工之间互相猜疑,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无法形成真正的工作合力。
3.戒平均。据调查,实行平均奖励,奖金与工作态度的相关性只有20%,而进行差别奖励,则奖金与工作态度的相关性能够达到80%。平均分配奖励等于没有激励,不易激发和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在教师队伍中容易产生“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想法,会削弱竞争氛围,滋生惰性思想,不利于学校积极健康发展。因此奖金、福利的分配应适当拉开差距,充分体现多劳多得,质优酬高。用“薪”激励的目的是调动全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应面向全体推出不同层次的奖励标准,如定期评选校级名师、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等,使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都有自己的努力方向和目标,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
二、用“心”激励
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传承文明的使命,职业性质决定了教师除了满足生活需要的物质需要外,还有多方面深层次的精神需求,他们更注重形象的塑造,精神的满足。另外,偏重或全盘用“薪”管理,容易导致教职工形成“一切朝钱看”的思想,工作处于“拿多少钱干多少事”的状态。这样一来,教职工的奉献精神少了,计较就会多起来,失去了工作主动性的队伍,也就失去了工作士气,从而也就会失去战斗力。因此,在学校的教师管理中更应该注入人文关怀,更注重人性化管理,用“心”去管理,用“心”去激励。用“心”激励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目标激励。学校工作目标是一所学校凝聚力的核心,它体现了教职工工作的意义,能够在理想和信念的层次上激励全体教职工。实施目标激励,首先,确定学校发展的长远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使教职工深入了解自己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应起到的作用。其次,将学校目标和个人目标结合起来,把学校发展的需要转化为教职工自己的需要和发展事业的机会,并积极宣传两者的一致性,培养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和共存共荣的观念,使大家了解到只有在完成学校目标的过程中,才能实现个人的目标,个人事业的发展、待遇的改善与学校目标的实现是息息相关的。通过目标激励,增强教职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教职工在工作中更加投入,更多地关心学校的发展。
2.参与激励。建立以人为本、民主管理的理念和氛围,加强与教职工的沟通和理解,工作中充分相信教职工,依靠教职工,创造一切机会让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如积极推行全员管理,尊重每一位教职工都是管理者,每逢学校重大决策,召开教代会或咨询会,主动向教职工寻策问计,认真听取和采纳教职工意见。通过参与,满足教职工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增强教职工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形成团结和谐的工作局面。
3.荣誉激励。荣誉是对个体的崇高评价,人人都具有自我肯定、满足自尊、争取荣誉的需要,对工作业绩突出的优秀教职工,给予必要的荣誉激励,能极大地激发教职工的进取心和工作积极性,是一种低投入、高输出的精神激励方法。此外,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任人唯贤、知人善任,把工作能力强的教师及时提拔晋升到合适的中层管理岗位,提高其荣誉地位,鼓励他们设定更大的目标,承担更大的责任,激励他们创造更优秀的业绩,发挥更大的作用。
4.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求校级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自己的行动去激励教职工,处处做教职工的楷模。在管理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带头讲团结,讲实干,求实效,比贡献,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全校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5.情感激励。加强与教职工的感情沟通,充分尊重、理解、信任和支持教职工,并帮助教职工解决一些工作以外的实际问题,为教职工排忧解难,使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以激发工作热情。学校应努力营造尊师爱生的良好风气,满足教职工的自尊需要;安排具有竞争性的任务,为教职工提供用武之地,满足他们的成就需要。同时,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教职工遇到困难,挫折时,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产生误解、偏见时,及时给予澄清和解释,对融洽干群关系、加深感情、维系人心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作者:杨希堂 潍坊滨海中学校长)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