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盆栽黄杨

个人日记

前段教师节,论坛总管青青老师发起了一次创作活动,同谱满庭芳,齐贺教师节
很多群友都发表了很精彩的作品,但也有部分群友没有发表作品,所以今天再次扯一扯《满庭芳》这个词牌,希望对没能了解这个词牌创作要领的朋友有所裨益
满庭芳,词牌名。因唐吴融“满庭芳草易黄昏”诗句而得名。又名《锁阳台》、《满庭霜》、《潇湘夜雨》等。有平韵、仄韵二体。平韵正体为双调九十五字,上下阕各四平韵, 或上阕四平韵,下阕五平韵。仄韵体又名《转调满庭芳》,双调九十六字,上下阕各四仄韵。又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南曲入中吕宫引子,字句格律与词牌平韵体同;又入高大石调正曲,字句格律与词牌异。北曲入中吕调只曲,字句格律与词牌平韵体上阕略异。
这个词牌,现在多以仄韵体见多,这次创作的词作也基本都是平韵体。
平韵体定格: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中平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仄,中中仄、中仄平平(韵)。  
                      平平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仄仄,中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中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仄仄,中中仄、中仄平平(韵)。   
                        平平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诗余图谱》载本调亦名《满庭霜》。万氏《词律》则以九十三字者为《满庭芳》,以九十五字者为﹝满庭霜﹞。实则仅后者之前后阕第七句较前者各多一字而已。一则取柳宗元诗:“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为词名,一则取方夔诗:“开门半山月,立马一庭霜”为词名,实则同一调也。又本调亦名﹝锁阳台﹞,毛氏《词学全书》:“﹝满庭芳﹞,采唐吴融诗:‘满庭芳草易黄昏’;一名﹝锁阳台﹞,中吕调也。” 
本调九十五字,前阕首二句各四字,不用韵。第二句一、三两字皆可仄。第三句六字,起平韵,第二、三字平仄可不拘。(“过”字作仄)第四、五句与﹝蓦山溪﹞后阕第四、五句同其句法。第六句亦六字不用韵;第一、三、五字平仄皆可不论。第七句七字,上三下四,协韵。第八句亦七字,亦为上三下四,而不协韵,且一为平收,一为仄收;一则第二、四字可仄可平,一则七个字平仄不能稍易也。末句五字,协韵;与本调第四句同。后阕换头。首句五字,为平起仄收之五言句,不用韵。第二、三句四字对句,为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惟下第三字不能作仄,其“珠”“翠”“玉”三字均可不拘。第四、五句实亦四字对偶,惟首冠一“渐”字,在填词法中名为“一字豆”;省去此一字观之,则与上二、三两句无二致也。第六句以下均与前阕同。

这里几个名词跟大家做点说明
协韵
协韵,也叫叶韵
叶xie
简单的说,就是押韵
但协韵又指本字不押韵但为了音韵协和,改读古音而押韵
换头
换头在词学里,指上下阕开头句式不一样
关于词谱,曾经在A群讲过,但这里又增加了不少新友,所以重复一下
词谱不仅仅指前面说的平仄音韵图谱,还包括该词牌的例词
例词,多为该词牌的名家名篇
因为词牌,其实就是一首乐曲的名词或者说代号。
但当初的乐谱现已基本失传,所以我们只能根据当时的名家名篇去推断该曲的声情,节奏音调节拍……
所以现在填词,需要从名家名篇中寻找依据,分析其声情。所谓声情,就是指该乐曲所表现的喜怒哀乐等等情绪,根据名家名篇,判断其节奏,把握语句的句法节拍。等等
现在看一阕例词
宋-秦 观

山抹微云,
天黏衰草,
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
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
空回首、
烟霭纷纷。
斜阳外,
寒鸦数点,
流水绕孤村。

销魂!
当此际,
香囊暗解,
罗带轻分。
漫赢得青楼,
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
襟袖上、
空染啼痕。
伤情处,
高城望断,
灯火已黄昏。

山抹微云,
天黏衰草,
画角声断谯门。

第一句,三个分句,开头俩分句各四字这里使用了对仗句
第三分句押韵
说到这里,再重复一下关于词的对仗问题
这也曾经在A群讲过,但前几天好像有群友在群里问过这个问题。对仗--就是辞赋、骈文、诗、词中的对偶句。上下句词语相对,句法结构一致,称对仗。“仗”,指仪仗,因古代仪仗多成对,故取比喻。
词的对仗与律诗和联对不一样。词的对仗,有些象散文的对偶,有以下几个特点:
(1)同字相对。如:“春到—分,花瘦—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吴文英《一剪梅》)前者两个“一分”相对,后者两个“头”字相对。
在律诗和联对中,是要避免相同的字相对。
(2)不拘平仄。如:“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李之仪《卜算子》)“住长江”重出,平仄也全按词谱,不要求相对。(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
(3)同韵相对。如:堂阜远,江桥晚。(上片)旗影转,鼙声断。(下片)韵脚“远”、“晚”、“转”、“断”,都是仄声,属于同韵。
 
 这些对仗的特点,在律诗中,都是不许可的。而词调绝大多数都是长短句,只有相邻两句字数相等才能对仗;律诗格式一致,对仗有固定的位置,词调成百上千,对仗依词而定,没有固定的位置;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词的对仗比较自由,相邻两句字数相同,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
今晚不是讲满庭芳吗
 律诗必须平仄相对,词则有的对,有的不对,依词调而定。所以说,词的对仗,既广泛又灵活。说广泛,凡是相邻字数相同的句子,一般可对仗,凡一字领后面的四个四字句,一般也都可对仗,而且普通对、扇面对均可。说灵活,这些地方也可以不对仗,对仗方式也灵活,平仄可相反,亦可相同,也不避同字。
满庭芳中涉及到的一些词学知识,能讲到的就一并讲了

因为我们不可能把数百词牌一一讲到
初学填词,最困惑的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对仗,什么时候可以不对仗,这里就讲讲这个问题
(一) 相邻两句字数相等才有可能对仗:
 
 三字:碧云天---黄叶地(范仲淹《苏幕遮》);转朱阁---低绮户(苏轼《水调歌头》)天地转---光阴迫(毛泽东《满江红》)。
        四字:翠叶藏莺---朱帘隔燕(晏殊《踏莎行》);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陆游《钗头凤》)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
 五字: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毛泽东《卜算子》)。
        六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毛泽东《水调歌头》)。
盆栽黄杨(1192637592)  20:34:12
  七字: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如《浣溪沙》);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鹧鸪天》);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毛泽东《满江红》)。
 八字和八字以上的句子相邻者几乎没有,但是有两句对两句的八字扇面对。如《沁园春》上阕第四、五、六、七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将一字豆“望”字抛开,“长城内外”对“大河上下”;“惟余莽莽”对“顿失滔滔”。就成为工整的扇面对。下阕的第三、四、五、六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将一字豆“惜”字抛开,“秦皇汉武”对“唐宗宋祖”;“略输文采”对“稍逊风骚”。同样也成为工整的扇面对。
  词里面这种出句起首加一字豆的对仗,叫衬豆对,最常见的是四字对,如:
         正十分皓月,一半春光。(吴文英《高阳台》)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 永《望海潮》)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周邦彦《兰陵王》)
 (二)对仗依词调而定,同时作者有很大的机动性。
    并不是所有相邻两句字数相等都要求对仗,一般词谱不标明是否对仗。后人填词用对仗,大都依据传世名作的样板----前人某词调的某两句用对仗,我也跟着用。可是传世名作有诸多流派和风格,讲究修辞美的作品中对仗较多;而讲究意境的作品,有的该对仗的地方,为了更充分地表情达意,放弃了对仗。词的对仗比较自由。
前人用对仗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是固定的。这样的词调很少,常见的只有《鹧鸪天》一调。如辛弃疾的《鹧鸪天》: “陌上柔桑初破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村头荠菜花。”
这首词的第三、四两句必须对仗。因为这词调是从律诗脱胎出来的,而且变动很小,所以这个对仗是固定的。
 二是原则上对仗是固定的,但有一点机动性。这样的词调比较多,也多是从律诗脱胎出来,但变动较《鹧鸪天》大些,如柳永《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兽环朱户频摇。两竿 红日上花梢。睡梦厌厌难觉。 好梦狂随飞絮,闲愁浓胜香醪。不成雨暮与云朝。又是韶光过了。” 这首词的上下片头两句各六字,组成工整的两个对仗。前人作品中多数都是这样的格式,所以说原则上必须对仗,但并非要求绝对对仗。因为前人作品中也有不全对仗的。如苏轼《西江月》: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眠醉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倚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这词上片第一、二句对仗,下片不对仗。又如:“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 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张孝祥) 这首词上片头两句不对仗,下片头两句半对半不对。
盆栽黄杨(1192637592)  20:37:27
 再看《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这词调下阕的前两句,一般要求对仗,但也有少数把对仗移到另外的位置上的,如:“惆怅梦里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红纱,小楼高阁谢娘家。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 满身香雾簇朝霞。”(韦 庄) 这首词把对仗移到下阕的后两句去了。又如:“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 轼)这一首,上阕的前两句对仗,下阕的前两句不对仗。
 
再看《破阵子》,上下两片,都有两个相邻的句子字数相等,但是不同的作者,用对仗的情况不尽相同。如:“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 娥。”(李煜)这一首上阕第一、二句对仗,第三、四句对仗,下阕句式一样,却不对仗。又如:“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拟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晏 殊)这一首上阕第一、二句对仗,第三、四句对仗,下阕第一、二句不对仗,第三、四句对仗。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这一首上下两阕第一、二句,第三、第四句全对仗。这个词调一般上阕两对对仗比较固定,下阕对不对仗则听便作者。
 这类从律诗脱胎出来的不少小令和中调,字数相等的相邻的句子较多,原则上要求在固定的位置上用对仗,但有一点机动性。
 
三是一般在固定的位置上用对仗,但也有的不用。这在长调中较多。例如《满江红》上下片的第七、八句一般用对仗,如: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 飞)
        也有的不用对仗。辛弃疾四首《满江红》下片第七、八句,有两首对仗,两首不对仗:
        对仗: 人似秋雁无定住,事如飞弹须园熟。《游清风峡》
                      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江行》
        不对仗: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令头白。《赣州席上》
                        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山居即事》
        类似的还有《念奴娇》上下阕第五、六两句,《沁园春》上下阕几个相邻四字句。
四是完全自由的,如《水调歌头》上阕第五、六句多数不用对仗,下阕第六、七句有的用对仗,如: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 轼)楼外河横斗挂,淮上潮平霜下,(贺 铸)
也有的不用对仗,如: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叶梦得)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同上)
相邻的两个句子字数相等,都有用对仗的可能,但多数情况下并不一定用对仗。如《忆秦娥》上下阕的末两句,《卜算子》上下阕的头两句,《生查子》上下阕的第一二句,第三四句,字数都相等,但是这些地方用不用对仗完全是自由的。
三)词的对仗要求两句同一位置上的字或短语词性相同,句法结构一致,至于平仄是否相对,则依词调而定。
  有的词调中的对仗平仄是相对的,如《鹧鸪天》、《西江月》、《浣溪沙》等;有的平仄相同,如《水调歌头》、《沁园春》、《一剪梅》、《水龙吟》等;有的七字句对仗,第一、三、五字平仄相对,第七字平仄相同,如《满江红》的上下片中的七字句对仗,尾字都是仄声。词的对仗变化较多,平仄和叶韵应遵守词谱规定。
 凡平仄相同的对仗,不忌同字相对。如: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 《一剪梅》)相思一度,秾愁一度。(史祖达《解佩令》)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苏轼《水龙吟》)。 总之词的对仗形式多样,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在不同的词牌里,对仗位置不同。
 
 如《西江月》的对仗在上下片首的一二句上;《浣溪沙》在下片一二句;《鹧鸪天》在上片的三四句和下片的三字句上;《诉衷情》在篇末二句;《齐天乐》在前片的三四句和后片的四五句。
  2、可以平仄相对,也可以不平仄相对。
  如苏轼是《江城子》“左牵黄,右擎苍”是仄平平对仄平平,不是仄平平对平仄仄。
 3、可以同字相对。
      如蒋捷的《一剪梅》前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风又飘飘,雨又潇潇”。后片“银字笙调,心字香烧。......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就是“上”“又”“字”“了”同字相对。
4、可以用对仗的句子,也可以不用对仗。
  如李清照的《一剪梅》,后片用了对仗,前片没有用对仗。这种情况可以根据创作思路,在造景遣意中顺其自然的安排,在不损害辞意的情况下,尽力对仗。
 5、特殊对仗。

 词里还有一种特殊的对仗形式,如“但苔深韦曲,柳暗斜川”(张炎);“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秦观);这种句式,实际上是四字对句和六字对句前加了个一字逗,因此可以对仗,这种句式尤其在《沁园春》词中最为常见,初学者不妨多留意。

由于词的对仗没有严格的规定,因此就产生这样一种现象:凡不要求用对仗的句子,如果用了对仗,或是在一般要求用对仗的地方而某词却不用对仗时,这里往往就是作者刻意琢磨,别具匠心之处,特别值得细心品味。
  究竟如何对仗,我们在读词,填词时可以注意下面几点:
   第一,凡相连的两句字数相同时,词人经常运用对仗手法,特别是在两片开头的地方。如晏殊《踏莎行》上下片首二句:“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带缓罗衣,香残蕙炷……”辛弃疾《西江月》上下片首二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第二,用与不用对仗,看内容和表达的需要。如苏轼《木兰花令》六首,第三、四两句三首用对仗,三首不用对仗。象“园中桃李使君家,城上亭台游客醉”用了对仗,对照而言使醉眼看花的情态更加真切;“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下句把人在寒秋中的感受更逼进了一层,不用对仗,更觉深沉。
第三,有些句子,上句除了开头有个一字逗或两三字顿以外,其余的部分与下一句字数相同,往往也用对仗。这种对仗,有时不限于两句,可以连对三、四句,形成排比句法,气势颇盛。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柳永《八声甘州》)
  (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 (秦观《八六子》)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辛弃疾《贺新郎》)   
 
以上只是选取了一些在相应位置宜用对仗的例子。事实上,词中很多句子都是成对出现的,在这些位置上适当地使用对仗句式,会使得整首词读起来更加精致。
除了上面这些常见的对仗外,词中还出现了其他非常有趣的对仗方式,常见的有鼎足对和扇面对。
   所谓鼎足对,系指三句连对。如“绿阴浓,芳草歇,柳花狂”(温庭筠《酒泉子》),“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秦观《行香子》),“一水西来,千丈晴虹,十里翠屏”(辛弃疾《沁园春》),“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辛弃疾《水调歌头》)、“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刘辰翁《柳梢青》)等。
所谓扇面对,系指隔句相对。《沁园春》牌中有一字领扇面对之固定格式,如“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解频教花鸟,前歌后舞;更催云水,暮送朝迎。”(辛弃疾)。其他例子如“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柳永《玉蝴蝶》)等。
 一般来说,在词谱书上,每个词调的字、句、平仄、叶韵都是标得明明白白的,而对仗却无法标明;有的书上在词谱说明中标“例用对仗”,但是并不全面;每个词调所附的词例一般只有一两首,也不能全面反映对仗的广泛性和灵活性,所以学词的对仗更依靠多读前人作品,而不可埋头于词谱上。
 
返回再看满庭芳的例词
暂停征棹,
聊共引离尊。

这是第二句,俩分句组成
其实这里也用了对仗。
聊,是一领格字,后面领一个四字句,与前面的四字句相对
这样的对仗在词中极少,属于作者匠心独具
精雕细琢的产物
盆栽黄杨(1192637592)  20:54:35
因为词的美,是“要眇宜修”
修辞的讲究是词的一大特色
 看下阕:
销魂!
当此际,
香囊暗解,
罗带轻分。
换头之后,开头两字句,这里押韵
其实这里也可以不押韵。但现在的词谱已经都标注押韵了。
 词,有时候在不需要押韵的地方押韵了,后人效仿,都押,觉得这样声韵更和谐,这样的情况叫赠韵。也就是说,词谱本不需要押韵,这里送你一个韵。现在已经把这个韵算做定格了。
另外这个词牌还需注意的是,六字句,几乎都是二二二句法。
 如果换做三三句法,大概是与乐曲不合拍的
把握了这些要领,这个词牌基本就能写好了。
当然立意,意境,语言修辞等等,是个人平常的积累,不能靠一次讨论就提高到什么水平。
 下面以盆栽黄杨在此次活动中的作业拿来与各位做一个交流
 
满庭芳·教师节里忆先父
粉末如霜,鬓丝染雪。杏坛几塑丰碑。
履足成错,知蒋共适谁?
阿坝投诚入藏,马缰勒、刘邓挥麾。
英雄血,未抛疆场,却总困人诽。巍巍。风雨霁,又燃残烛,再照边陲。
抱老病之躯,尽献余晖。
为父为师典范,教我辈、策马相追。
此时念,高山仰止,唯有土一堆。
刚刚课前,荷香问过我父亲是不是老师
其实我父亲的经历很复杂
这篇就是我回忆了父亲的一生,歌颂了教师队伍中像我父亲一样不计较个人得失,乐于奉献的精神。
粉末如霜,鬓丝染雪。杏坛几塑丰碑。
开头一个四字对句,表现了教师生涯的清苦
“杏坛”,是传说中孔子聚徒讲学的地方,也泛指聚众讲学的场所。后来,人们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为之筑坛、建亭、书碑、植杏。北宋时,孔子后代又曲阜祖庙筑坛,球植杏树,遂以“杏坛”为名字。 杏坛是孔子教育光辉的象征。杏坛周围朱栏,四面歇山,十字结脊,二层黄瓦飞檐,双重半拱。亭内细雕藻井,彩绘金色盘龙,其中还有清乾隆“杏坛赞”御碑。亭前的石香炉,高约1米,形制古朴,为金代遗物。该坛建于宋代,四周环植以杏,故名;金代又于坛上建亭。明代后期重修,即今日杏坛。
这个词,现在已经成为教育圣地的代名词
 履足成错,知蒋共适谁?

履,鞋子,足,脚
鞋子和脚错了,这是代指
用一种相关的事物做指代,这就是诗词中常用的借指
鞋子和脚,这里借指道路
走错了道路。适,跟随。无所适从。无所适从
不知道蒋介石和共产党应该跟着谁。
阿坝投诚入藏,马缰勒、刘邓挥麾。
在阿坝这个地方投诚,进藏,把马缰勒住,跟随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军队。麾,军旗。借指部队。
英雄血,未抛疆场,却总困人诽。这个前结句,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前面写父亲的戎马生涯,现在做一个转折:英雄的鲜血没有抛洒在战场上,但却被人们的诽谤污蔑困扰一生
巍巍。风雨霁,又燃残烛,再照边陲。
巍巍,指山的高大挺拔
父亲像山一样巍峨挺拔。霁,雨过天晴
又燃残烛,再照边陲。
这里也用了一个对句。烛,从蜡烛成灰泪始干句化来
常常比喻老师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抱老病之躯,尽献余晖。这句很口语化了,不用解释
这个过片写了父亲的教书生涯
为父为师典范,教我辈、策马相追。
此时念,高山仰止,唯有土一堆。结句,感慨父亲作为老师也好作为父亲也好,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但现在怀念他,虽然是高山仰止,也只是黄土一堆了。

 
 
满庭芳 秋韵初上妆  蓝丝带

赠给塞北长歌老师

薄雾湿花,斜风漫岗,遍地瓜果飘香。
节值秋序,杨柳舞清霜。
井畔梧桐叶落,冥思处、新雁鸣窗。
幽然叹,韶华即逝,昏碌惹心伤。

徜徉。逢秋韵,良师重教,初探词章。
感恩众贤达,瀚海新航。
铭记长歌惠我,群友意,网络情长。
存心念,舒笺提笔,亦和《满庭芳》。



一丈青  17:04:55

满庭芳.遥寄黄杨老师 

(词林正韵)


词:一丈青 

落叶知秋,闲云淡远。紫菀香气重重。
桂花飞织, 锦绢染东风。
笑忆那时笔撰,平仄里、不晓西东。
秋之韵,黄杨老师,遥教绘长虹。

匆匆,疏雨过,良师益友,屏上相逢。
感寻趣诗词,拾翠玲珑。
字字精刻谁可?无怨悔、品慧其中。
佳时节,满池芳墨,尽可托征鸿。




文/艺术人生

桃李花开,满园春色, 煮诗书苑悠哉。
忆秋之韵 ,笑靥挂香腮。
尽赏唐风丽句,勤梳墨,茅顿初开。
回眸处,难分平仄,疑惑筑高台。

梯阶,殷教诲,  亲弹妙语 , 苦尽甘来。
助儒友挥毫 , 隽笔情怀。
引领新朋故友 ,清流赋 ,兴致难衰。
欢心驻 , 满庭芳雅 ,  姹紫映文才。



满庭芳.教师颂

文:冰凌水晶花

金穗盈盈,秋风阵阵,沁香万里悠悠。
喜迎佳节,举酒展歌喉。
追忆恩师教诲,犹如耳,知智频收。
年华逝,青丝白发,桃李众书遒。
 
树人,书海路,清贫无怨,囊涩不求。
重师道,莘莘学子文优。
春夏轮回数载,难忘却、教导存留。
同声庆,甘醇雨露,再建逸夫楼。



满庭芳   教师颂

一帘幽梦

九月天高,丰歌回荡,嫩菊丹桂飘香。
翠竹依柳,秋颂杏坛芳。
星月明辉璀璨,桃李院,深夜烛光。
窗帘映,谁人伏案,岁月染鬓霜。 

慈祥,甘奉献,谆谆教诲,三尺台堂。
叹风雨寒凉,汗沫飞扬。 
傲骨丹心不悔,细浇灌,小树成梁。
鞠躬谢,举杯衷愿,预祝永安康。



满庭芳.教师节念师恩:

豹子 

紫燕南飞,梧桐叶落,他乡又起秋风。
青春尚好,欲挽已朦胧。
入世经霜历雨,当年志,犹记心中。
别时久,书笺未有,何日再相逢?

如今常念起,方桌白笔,教诲重重。
对与错,铭心引纸朱红。
只恨韶光易逝,不及谢,两处西东。
佳节至,金秋桂满,采味寄归鸿。


满庭芳  教师颂  梦飞

九月金风,枫红菊媚,江天千里风光。
又逢佳节,回首梦悠长。
不忍登高对远。忆往昔,亲似明堂。
雁南去,寄情尺素,满地尽金黄。

飞扬。临瀚海,星移斗转,鬓白如霜。
叹蜡炬成灰,独立苍茫。
笑傲人生苦短,文坛上,续写新章。
佳期会,满园桃李,同唱满庭芳。

满庭芳 教师节遥寄黄杨老师

对酒当歌

澧水东流,湘江北去,浪尖谁弄长箫?
风流文采,交世上英豪。
休道文人寂寞,千里外、百鸟来朝。
怀奇玉,难寻慧眼,怜宝马回槽。
 
迢迢。当此际、临风把酒,对月挥毫。
做他个狂生,试比天高!
我本他乡倦客,蒙教诲、初握牛刀。
黄杨树,应生枝叶,容我醉时巢!

满庭芳  教师颂

荷香

九月金秋,满园桃李,果熟香透千乡。
貮八春夏,节日颂烛光。
敬业无私奉献,呕心血,竖指称扬。
园丁育,百花艳美,兰桂绽芬芳。

堂堂。挥汗水。良田万亩,参树成梁。
愿四野青苗,承露春光。
忆往昔今不悔,青春逝,秀发添霜。
祈来世,教坛重返,续写锦篇章



满庭芳   教师节  

玉种蓝田

鸿雁南征,蟾蜍北上,又见金穗争光。
欣逢佳节,海内沐朝阳。
九十循环二八,却每是、新意盈堂。
尊师道、熙熙学子,思续写文章。

煌煌。无泪烛,焰燃细细,路亮彰彰。
愿桑菊同丰,兰桂齐芳。
身后生前万事,平心论、家国难双。
忙昏晓、振兴挂记,勤苦育贤良。



满庭芳《颂师》

寒烟

九月风光,秋高气爽,放眼天宇鹰翔。
校园丹桂,处处溢清香。
喜看杏坛桃李,心扉醉,曲水流觞。
曾回首,心窗播爱,岁月几沧桑。

书堂。甘奉献,一枝粉笔,描绘八方。
何惧清寒苦,不悔鬓霜。
学海行舟把舵,解迷惑,任梦飞扬。
蚕丝尽,残灰烛冷,换取满庭芳。

满庭芳 . 教师颂 

 橄榄树

春种芳华,秋收硕果,幼童师长相逢。
传知授业,品质厚德丰。 
经历和风细雨,剪枝叶、言语由衷。
勤浇灌,助苗葱郁,盼业绩传鸿。

桃李天下满,芬芳绽放 ,尽瘁鞠躬。
不谋利,操行守教师风。
好似蜡烛萤火,光焰弱、点亮途中。
燃烧我,成灰不悔,夕照看枫红。 



《满庭芳 教师节念师尊》 

小兀

桃李争辉,光辉大地,皆赖师表耕耘。
讲台三尺,播种木成林。
常忆当年孔圣,弟子众,华夏缤纷。
中华盛,谁人不念,沥血呕心人。

师尊。谆教我,终生奋斗,报国衷忱。
曽学海扬帆,险岭攀云。
迈步人生道路,图建树,薄力燃薪。
回头望,尊师道,唱响九州魂。



《满庭芳》教师颂

紫色的梦

九月飘香,教师节至,目送学子登科。
视如亲子,焉不喜心窝。
酷暑严寒哺育,心灵上,满撒欢歌。
求知里,关怀备至,恰似母亲河。

拼搏,输动力,诚信似火,
体现仁德。仅三尺讲台,笔走龙蛇。
白发青丝混染,睡梦里,将生吆喝。
耕耘者,我心永记,此乃视楷模。

满庭芳 教师节赠雁鸣老师  

塞北长歌

昨夜西风,霜寒露重,满地金菊离离。
翠衰红减,庭院尽参差。
征雁楼头阵阵,凭人问、何日方回?
应怜那、金黄遍野,秋果又红时。

依稀,犹记得,独桥咏雪,一字为师。
叹儒雅风骚,桃李芳菲。
文社殷勤不缀,长吟啸、红岸传奇。
怅明月、高堂白发,心境两相知。



满庭芳  教师颂

青青

云淡天高,风和日暖,教师节至同欢。
举杯酣饮,枫叶映红颜。
畅谈流年岁月,育桃李,虽苦犹甘。
登高处,花繁林茂,葱郁满人间。

何缘,甘奉献,鞠躬尽瘁,培育良贤?
为昌盛祖国,琼宇巍然。
心血绘描美景,鹰展翅,翔傲蓝天。
须他日,清霜染鬓,笑品果香甜。



《满庭芳》赠师



红叶宣秋,金风洗菊,满园丹桂飘香。
又逢佳节,惟梦寄三江。
望断天涯远路,扪心问,几度残阳?
更谁识,觅求瀚海,德智惠家乡。

 彷徨。曾企盼,精梁架海,玉柱贤良。
叹风月流年,山石填荒。
却幸相知永伴,山川绘,指点云苍。
期来日,举杯祝酒,再继满庭芳


文章评论

bud88

[ft=#ff0000,5,楷体_gb2312][B][ft=#ff0000,,][ft=,,][ft=,5,][ft=,,楷体_gb2312][ft=,,][B] [M][B][ft=#006600,5,楷体_gb2312]送友[/ft][/B][/M] [M][B][ft=#006600,5,楷体_gb2312]芍药丁香手里载,临香一日绕千回。[/ft][/B][/M] [M][B][ft=#006600,5,楷体_gb2312]外人应怪难辞别,总是心中自去来。[/ft][/B][/M] [/B][/ft][/ft][/ft][/ft][/ft][/B][/ft]

bud88

[ft=#ff0000,5,楷体_gb2312][B][ft=#ff0000,,][ft=,,][ft=,5,][ft=,,楷体_gb2312][ft=,,][B] [M][B][ft=#ff3300,5,楷体_gb2312]苍天赐福[/ft][/B][/M] [M][B][ft=#ff3300,5,楷体_gb231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晴。[/ft][/B][/M] [M][B][ft=#ff3300,5,楷体_gb2312]天道布圆缘降临,苍天赐福福临身。[/ft][/B][/M] [/B][/ft][/ft][/ft][/ft][/ft][/B][/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