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过英的朱自清,能否算个好学生?

个人日记

                                                   争鸣:朱自清或是史上最差的留学生?

                                      马可中国——中国的马可波罗在欧洲!                

                             

           很多去日本或西方国家留学的经历的近代文化名人有过,成为近代中国海外留学生的楷模。散文大家的朱自清(1889.11.22—1948.8.12)虽然在英国留过学,但种种迹象表明,他的留学收获少得可怜,甚至可能是最差的留学生。

           第一,留学时间过短。朱自清于1931年8月前往英国留学,进修语言学和英国文学,1932年7月回国。他在欧洲留学时间,满打满算仅有11个月多一点。当时去欧洲的交通是乘船,途中来回至少需要三个月时间。期间,朱自清还游览了法国、德国、荷兰、瑞士和意大利等5个国家,至少9个城市。当时欧洲火车旅行远没有今天方便快捷,走完这9个总长至少4000公里的城市,至少需要半个月以上。加上观光,至少需要一个月。这样一来,朱自清在欧洲的留学时间也就只有半年多了。有点留学经验的同胞都知道,半年时间在国外连语言关也过不了。

           第二,朱自清回国后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并没有教授其在英国学习的语言和英国文学专业。这想来也并不奇怪,因为这么短的时间本来也不可能学到什么东西。

           第三,朱自清所写的欧洲游记是他的作品中质量最差的,几乎是某地有某物式的看图作文,既缺乏艺术价值,更没有深度思考。不过,就他的语言能力而言,能对照字典把旅游小册子内容看懂已经很不容易了,要他挖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也就很难为他了。今天普通的中国游客写的欧洲游记,也不比朱自清写的差多少。至于陈丹燕,陈忠实等名家的旅欧笔记,则要比朱自清不知要好多少倍了。

           朱自清的欧洲杂记剩下的,也就只是白话文的贡献了。

           第四,对西方存在不小的误解。这一点在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事件上得到充分展示。

           晚年的朱自清身患严重的胃病,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1948年,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

           朱自清拒领美援面粉是要“反美扶日”,也就是反对美国对日本的扶持。这事儿的是与非,在今天外交部任何一个发言人的口头语里找到答案:XX事情是中国的内政,任何人不得干涉。既然中国的内政不允许别人干涉,那么美国要做什么事情我们就不要管了吧!况且过去美国帮咱们打过日本,况且美国也把面粉低价送上门来。

           换句话说,这样种拒绝至少是不明智的。越南人吃着中国的大米,拿着中国的武器跟我们干,拉登拿着美国的枪炮打完苏联再跟美国人干,我看这样做至少智商没出问题。如果美国做错了事情,那咱们可以美国的面粉,再使足了劲儿去骂。即是咱们不吃,老婆孩子也是要吃的,这样即使咱们不在了反美事业也后继有人啊!

           中国人是需要一点骨气的,但如果都有这样骨气,这个民族恐怕会断了香火。

           这样的事情别人做也就做了,一个出过国留过学的人如果也这么做,就很是奇怪的事情了。在西方即使你没学到书本知识,但至少应该知道西方没有那么坏吧!所以,海外留学生哪怕学无所成,也能做朱自清那样的愤青!那样有一天你会把肠子都悔青了!

           朱自清以后,三年自然灾害我们拒绝国际援助!唐山大地震,我们拒绝国际援助!一个民族的精神强大了,很多人却不幸死去了!这一切,和当年朱自清愤得那会青可不能说没有一点关系呀!

           爱国要爱到不要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