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常常是一种境界
个人日记
低调常常是一种境界
记得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马车上装着两只木桶,一只盛满美酒,一只空空如也。
一路上,盛满美酒的桶沉默不语,空空如也的桶则不停地大喊大叫,又唱又跳,吸引
了不少路人的目光。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人们,肚里愈没有货色,叫喊得愈凶。现实生
活里那些空空如也的“木桶”,虽然一时占尽风光,但最终只能昙花一现;真正能够
站得住的,是那些盛满美酒的“木桶”。在我们的周围,常常就有这样两种人:一种
是唱高调、好显摆的人,一种是低调处世的人。只要稍作对比,就会发现,那些人品
好、事业顺、进步快的人,往往都是选择低调的人。
为人低调,笔者理解就是走了大运,干了大事,或是在某个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
后,不忘乎所以、盛气凌人,不卖弄显摆,不大肆张扬,而是以平静淡然的心态对待
成功,为人处世的态度一如既往。这种人是生活的智者,他们知道自身的渺小,因而
懂得敬畏大自然,懂得敬畏人世间一切永恒和博大,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他们收敛、含蓄,就像大海,永远把自己放在低处,但没有人能否认它的深邃。这种
人是生活的强者,他们对成功从不抱侥幸心理,从不投机取巧,依靠的是自己诚实的
劳动和不懈的努力;相信付出终有回报,所以他们蓄势待发,当一个目标实现以后,
又把目光投向下一个,总是比别人抢占先机,获得更大的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那些饱学之士、堪称大师的人,大都表现出虚怀若谷、谦虚谨慎
的品格。著名国学大师启功生前一直反对别人称他为“大师”,并在其《自撰墓志铭》
中写道:“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
博学多才的启功,竟这样评价自己,这不是所谓的自嘲,而是一种谦谦君子之风的真
情流露。钱学森是享誉世界的杰出科学家、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奠基人,然而,他却
拒绝上任何名人录。像启功、钱学森这样谦虚为人、低调处世的大家,往往也得以避
免外界干扰,专心于自己的事业,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就,更加受到世人的敬重。
低调,说到底就是一种处世的态度,做人的品格。古人云:“若升高,必自下;若
陟遐,必自迩”,低调谦恭是个人成长的“加速器”;“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低调谦恭是不断前进的“稳定阀”;“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低调谦恭是
立德、立功、立言的“必由路”。外国一位哲人也曾这样说:“当我们走红运、事事如
愿以偿时,切不可忘乎所以,盛气凌人。因为成功时趾高气扬与遭厄运时悲观丧气,都
是一种浅薄和脆弱的表现。而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情、恒定的态度和同样
的面孔,则是一件好事。”看来,古今中外都崇尚低调做人、谦虚处世,我们当以此为
镜,时时对照检查、督促和激励自己。这样不仅能得到别人的信任,而且可以使自己减
少偏差,克服自满,在人生道路上不断进取,赢得未来。
在纷繁俗世中,保持低调,是一种做人的境界,也是一道难得的风景。
文章评论
77
z5似r1缸c7ty3薪d9轿( 4g沾+ ⒐Зз⒐⒏⒏l) l0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