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大家之言

个人日记

(一)  乐游书海……莫言
        (二)  读书如择偶……易中天


图片


 
乐游书海……莫言
岁月在雁过留声中写下美丽的诗句,人生在荆棘挑战中穿越新的时空。
时光易逝,岁月如歌。寒窗苦读十多载,我们一个个从不懂事的孩子,长成了一个个稳重的大学生。
生命,在历史的风雨中洗礼,心灵,也在沧桑中走向成熟。
   
   大学是学生从学校过渡到社会的阶段。
作为一名大学生,不阅读不行,不思考不行。
当一个大学生步入到社会后,什么也不会做、什么也不懂得,就会被世人歧视和嘲笑,被社会所淘汰,那是多么的惭愧啊!
为什么要努力读书?为什么要多多阅读?只是为了以后不想在碌碌无为中周而复始,不愿在柴米油盐的计较中磨灭希望。而读书就是帮助我们实现价值的捷径。
   

图片

 
   书对每个人的一生恐怕是举足轻重的。
   
   阅读,可以丰富大学的生活、增长我们的才智。
或尔漫步于如簇的樱花丛中,或尔奔跑在宽阔的球场,但你却早已忘了书的味道,忘了晨读于紫竹林的清幽。那样庸俗的生活,你不觉得太单调了吗?
假设你可以陶醉在丰富的图书之中,假设你可以沉思于宽敞的阅览室里,你的思维就会别样的敏捷,你的生活就会更加的具有色彩,或许那样你就不会再认为大学生活是无聊和单调为主旋律的岁月。
在我们80后、90后的朋友中,很多人已不在喜欢阅读了,而是整天呆在网吧,在网络上用游戏和其他无聊的东西来打发时间。这也难怪啊,每次考试总是挂科,挂了以后还争着找借口,这样的生活能不单调吗?能不无聊吗?
古人说,读书使人明智,要想拥有博大精深的知识,就得多加阅读,乐于阅读。
   

图片


 
   阅读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提高自我的精神境界。
古代的跨执字第认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他们认为只要发愤苦读,黄金和美人就会自行到来。虽然这只是他们的向往,只是他们的妄想,但也是一种忘我的读书的境界。
清晨雨后,捧一本散发着墨香的小书,呼吸着院落玫瑰的清香,听着滴答的雨声,尽情地陶醉在文字里,是多么地惬意。
夜晚独处一室,静静地阅读,感觉心灵宁静而自由,掩卷拂袖长思圣哲先贤的思想的博大精深。朗朗上口的文章,华丽的辞藻,经典的语句,一次次的净化我们的心灵,一次次给我们洗礼。
作为一名大学生,要追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必须多加阅读,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把书面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去解决新问题,面对新的形势,迎接新的挑战。


图片


 
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书是我们飞翔的翅膀,而阅读就是展翅翱翔在书海。
在这青春的大学时期,我们要用丰富的知识去点缀美丽的大学蓝图,要用娇艳的颜料绘画七彩的生活,要用丰满的文明智慧装饰我们的梦。
   
   随着时代的进步、实践的发展,“悬梁刺股”“卧薪尝胆”“凿壁偷光”这些字眼已经随流水东逝,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虽然如此,但发愤苦读的精神犹存,仍有许多人阅读于田间地头,奔走于图书楼间,静静地品味着阅读的乐趣。
作为一名大学生,不是更应该多多阅读吗?在游戏后,在谈情说爱之余,拿一小书静心阅读,那是美的感受,是价值的体现。读的就算是小说,也有它的价值,也是知识的获取啊!
   

图片


 
   地不耕种,再肥沃也长不出果实,人不学习,再聪明也目不识丁。
在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中,当代的我们要增加阅读量和提高阅读技巧,读可以给你审美的书,读教化你的书,读给你生活知识的书,读有用的书,勤于读书,乐于读书,掌握网络,合理利用网络阅读。
在即将踏入社会的阶段,我们必须更为认真、更为努力的学习,扩大我们的阅读量,丰富我们的才干,为踏入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
   
   竖起理想的桅,扬起自信的帆,把好前进的舵,划起自强的桨,在书山题海中起航,游遍整个智慧的世界。大学的同胞们,起航你思维的青春船只吧。
 
 

图片


 读书如择偶……易中天


 有句老话,叫“男怕选错行,女怕选错郎”。
    当然,这是从前。现在不怕了。选错行可以改行,选错郎也可以离婚么!不过,改行毕竟费事,离婚也很麻烦。能不改不离,最好。
   何况还有改不了离不掉的。就算改得了离得掉,那损失也无法追回,那影响也无法消除。夫妻双方是会相互影响的。康德甚至说一对夫妻相处日久,就连相貌都会变得接近起来,让人觉得对象对象,当真“一对就像”(其实是他们的言行举止神态表情都有了共同的情调)。面如此,而况乎心?遇人不淑,那可真是后患无穷,岂是含糊得的?
 
   读书也一样。
   读书当然不等于娶妻嫁人,非得“从一而终”,一辈子厮守不可。换一种书或一类书来读,也不像离婚改行那么困难,更没有什么道德问题。但这决不等于说读什么书是无所谓的。
书的意义,有时比配偶还重要。
因为一个人一旦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往往就终身爱读甚至只读某一类书。这些书会影响他一辈子,甚至决定他走什么样的道路,有什么样的思想等等。
比如毛泽东,依我看就是线装书读多了。如果多读些翻译书,情况只怕就会两样。

图片


 
 即便书不等于偶,至少也近于友吧?读什么书,也就是交什么人。
古人云:“不知其人而视其友”。依我看,也无妨说“不知其人而视其书”。
要了解认识一个人(当然是指那些断文识字多少读点书的人),只要看他平时都读些什么书,也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甚至能猜出他的朋友都是些什么人。
如果架上多为有思想有品位有份量的著作,自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相反,如果终日里尽读些不三不四的玩艺,则其人也难免会有些不三不四。
不是说他人品一定不好,至少其品位就很可疑。
   人总是愿意有些品位的。提高修养和品位,也是不少人读书的目的和动机之一。如果读来读去,品位没提高,反倒弄得俗气了,岂非南其辕而北其辙?
   这就要有所选择。
 
图片


 
   选择也不易。谁来选,怎么选,都是问题。
按照导师和准导师们的选择照单全收是不行的。那个靠不住。
媒体上的排行榜当然也靠不住。
就算是什么“影响世界历史的××本书”,也未必就是最佳选择。
过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现在就一定还影响?再说影响世界历史,又关我们什么事?
说到底,读书毕竟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怎么能让别人来包缆?岂非“包办婚姻”?
《中华读书报》的记者在调查“名著导读”一类书籍的销售情况时,一位读者张先生就明确表示他不读,因为感觉像是“第三者插足”。
“导读”之类的“循循善诱”尚不能接受,况乎“越俎代庖”的替人选书?
    那么,自己来选又如何?也很困难。一个人,如果从来就没读过书的,他怎么知道该挑哪类书、哪种书、哪本书?


图片


 
要想学会选择,而且选得不离谱,除非他读过很多。
其实答案也就在这里:要学会选书,必先多读书。
观千剑而后识器。判断力和鉴赏力都是从实践中产生出来的,读书也不例外。
因此,初读书时,最好什么书都读,就像结婚之前先广交朋友,然后再从容选择一样。
不要才见了一个,便忙不迭地“定了终身”。树木后面是森林。
一叶障目尚且不可,如果那“叶”还是败叶,岂不更糟?
    书读得多了,就有了选择。

这倒不是说从此就只读一种书或一类书了。
周国平先生说:“读书犹如交友,再情投意合的朋友,在一块耽得太久也会腻味的”(《人与书之间》)。
其实岂止是会腻味,只怕还会造成思想的偏颇和心胸的狭窄,大非所宜。
所谓“有了选择”,只不过是有了品位;所谓“有了品位”,也不是说从此只读“雅”的,不读“俗”的,而是说有了判断力和鉴赏力,知道好歹了。
好歹和通常所谓雅俗不一回事。自命风雅者,往往其实是“恶俗”;向为专家学者流不屑一顾的“俗物”,却没准反倒“大雅”。
是雅是俗,全看你有没有品位。没有品位,便是《浮士德》或《红楼梦》,也能让他讲得俗不可耐。
 

图片


 
  品位只能来自阅读的经验。读的多了,自然也就知道好歹。
这就要博览群书。而且那“博览群书”的“博”,还不仅是数量的“多”,更是品种的“杂”。
朱光潜先生说:“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也就愈可靠”(《文学的趣味》)。
所以,终身只读一种书或一类书是不妥的(哪怕这些书确实品位高雅)。它虽然能造成品位的纯正,却也难免趣味的偏狭。
想想看吧,山间小溪固然清纯,却何如泥沙俱下的江河,广纳百川的大海?
一个读书人,如能有此胸襟,大约也就不怕“选错行”或“选错郎”了。
 
    倘若无此可能,恐怕也只好挑那公认的经典名著来读。
读经典名著,虽然没准会读成个“书呆子”,却肯定不会读成个“二皮脸”。
此外,年轻人多读点古书,老年人多读点新书,也是办法之一。
青年思想活跃。读点古书,并无碍其创新,反倒能增其厚重。
老年最忌僵化。多读些新书,就能保证“生命之树常青”。即便弄得“老夫聊发少年狂”,也没什么不好。
但无论老少,最好还是博览群书,什么都读一点。
 

图片


 
   那么,就不怕看花了眼,或者变成“野狐禅”么?不怕。
择书如择偶,又毕竟不是择偶,其实不妨寻花问柳,见异思迁,“阅尽人间春色”的。
何况,“野狐禅”也是禅么!
只要能悟得“无上正等正觉”,修成“正果”,管他什么禅呢!
 
   或许有人要问,如果我读了一辈子书,觉得读什么都好,并没有什么“最”喜欢或“最”合适的,
又将如之何呢?
当真这样,我就要说,你作了最好的选择。
你想,一个人,一生中时时有爱情,处处有朋友,岂非幸福?
   当然,最好是,每个时期都有新朋友,却也有几个可以终身交往的老朋友。
少年夫妻老来伴。
人到晚年,能有几本心爱的书为伴,而且常读常新,该是多么值得欣慰的事?
   那可真是“幸甚至哉”!

图片
图片   法国画家 Antoine Blanchard(1910-1988年)
作品欣赏:对巴黎街道的爱。

资料 源自网络  编制 岸芷汀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