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人生是以人生为目的(推荐)

手机日志

感谢关注老子微言公众账号平台 微信号:lzwy123

  六十多年以前了啊,在二次大战的时候,我在峨眉山闭关下来,才二十几岁。四川大学的哲学系主任叫傅养恬,很了不起的一个哲学家,他这个人很滑稽的,经常穿个长袍,拿个烟斗,非常有意思的一个人。他有一天来告诉我,要我去讲课,非去不可。


  我问为什么?他说:你悟了道下山来,应该给我们四川大学先讲,因为川大哲学系在大后方是第一位。因为我们是好朋友,经常开玩笑。我说:好好,明天下午我一定来,听说四川大学在成都的望江楼,风景非常好。


  我年轻就吊儿郎当,讲好听点是浪漫。一到就上课了,很多老前辈都坐在那里,我讲课素来有个毛病,不喜欢有题目,看到现场随机讲。我一到就说:哎,我今天来吹牛。我素来把上课叫“吹牛”,这些人都是会吹牛的。一个年轻人讲“吹什么?就吹人生的目的吧。”我说“哟,这个很严重哎!”



  那一天我还记得,我说“你这个题目出得好!”第二句话我说“你这个年轻人题目也不会出,这个题目不是题目。”首先以逻辑来讲,什么叫“目的”?譬如这一次,彼得·圣吉和诸位到中国,到这里来为了一个目的,到了吴江庙港,这里有乱七八糟的房子,里面有古里古怪的南老头子,来听他吹牛,这是目的。


  人生的目的是个哲学的大问题了,请问,有哪一个人是从妈妈肚子里光着屁股出来说,我是来干什么的!有没有?没有。


  世界上许多人是以人生享受为目的,人生以什么为目的,有很多的理论,这都是放狗屁,学者们乱吹的。干脆让你们笑一下,我讲的放狗屁是有典故的,很高的学问啊。


  中国三百年前的清朝有个大学者叫纪晓岚,乾隆皇帝让他把中国所有文化汇编成书,叫《四库全书》,他是总编辑。他不大写文章的,人家问他,你为什么不写?他说,几千年来文化都被别人写完啦,我写什么啊?!他的学生都很了不起,都是学士。


  有个学生写篇文章,叫另外一个同学拿去给他看,他一看,批了“放狗屁”。这个同学看了,不好意思拿给写的同学,然后,另外一个同学问了,


  “老师啊,他的学问很好,你为什么这样批啊?”


  “我这么批,是第一等啊!如果不好的文章我就批‘狗放屁’,最不好的我批‘放屁狗’,我这样批他是第一等啊。”(众笑)


  现在回转来我们的题目。这些人讲人生以什么为目的,都是放狗屁,没有道理的。以逻辑本身来讲,是不合逻辑的。但是你这个题目很合逻辑,我又回转来讲,为什么讲你合逻辑?因为你本身的题目就是答案,题目是“人生以什么为目的?”答案是“人生以人生为目的。”没有理由,毫无理由。

  前天我给你们讲的:莫名其妙地生来,无可奈何地活着,不知所以然地死去。三个阶段。这是一个现象,我们人一定不甘愿的,自己认为有个目的。因此要认清楚,什么叫人生?这就产生两个问题了。


  首先是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以中文来讲,生命是两个东西的组合,万有存在的东西,包括草木、动物、一切生物,这叫“生”。所以,佛称一切生命叫众生;什么叫“命”呢?命是有思想、灵魂的叫做“命”。


  这个引出和你们英文文化不同的两个中文概念。这是生命的组合,换句话来讲,好像是二元论的生命,实际上不是二元论,是一元论。生命后面那个能,分成阴阳两个组合,它的作用表面看起来是二元,实际上是统一的,也就是哲学上讲的“心物一元论”。


  要研究这个生命的来源,就是我们这几天讲的,人怎么样投生等等,因为时间的关系,暂时不讲下去了。


  这次诸位来,不要忘记我提到的“生命科学与认知科学的综合”。这个问题是刚刚起头,没有讲下去,将来再做讨论。现在讲生命意义的问题,生命看着像是没有意义的。然后问,我们活着生命的价值是什么?这个问题更大了。


  中国文化对于生命价值,是我们从小记住中文的两句话:生有轻如鸿毛,死有重如泰山。中国文化的教育培养一个人的人格,对于生、死的看法是两个方向。如果说,没有意义的生命活下去,可以牺牲了,叫“生有轻如鸿毛”;有意义的死应该去死,叫“死有重于泰山”。


  所以中国文化的精神影响了东方世界,就是过去以中文为主的国家,包括日本、韩国、越南、泰国、东南亚一带。所以它教育做人要忠与孝,忠臣孝子。


  尤其知识分子注重节操、品格,换句话说,是轻视生死,也非常重视生死。这是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这个问题讨论下去也很严重。


  其实生命活着是生存问题,再其次是生活的问题,现在全世界人类在这个科技文明的社会里生存,在全世界受经济、金融影响的环境中活着,大家只为了生活忘记了生存,生存的意义和生活的意义完全不同。




  你们诸位担心的,也是和我们担心的一样,你们诸位都是为人类生活的问题而担心,再进一是为人类社会、国家之间的生存而担心。


  但是全世界人类在今天的文化思想方面,完全是个空白,忘记了生存的意义,忘记了生命的价值,想再进一步讲生命的目的,那就是个大问题了。


  ——摘自《南怀瑾与彼得·圣吉——关于禅、生命和认知的对话》


  我们的人生,“今昏昏昧昧”,一天到晚昏头昏脑,昧昧就是糊里糊涂。“纷纷若若”,纷纷就是乱,一天到晚生活忙乱;若若是随便,就是跟着环境转。“随所为”,随着时代、社会、家庭、一切的环境变化。有时候不耐烦了,格老子我不愿意起来,我还没有睡够;火车开了,开了就开了,我明天再走,这就是“随所不为”了。“日来日去,孰能知其故”,一天过去,一天又来,谁也不知道生活是为了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谁也没有答案。


  ——摘自南怀瑾《列子臆说》


  中国文化中提到人文文化的价值,也是孔子曾经讲的一句名言--人生的价值在“参赞天地之化育”。


  说到这里,我讲一段亲身经历的故事,这已经是四五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候我在四川大学教书,还很年轻。他们请我专题演讲,讲题是《人生的目的》。


  我说这个题目不好讲,因为问题本身就是答案,用不到我讲。这个题目已经告诉了大家,人生是以人生为目的,其他的都是后人加上去的。如西方人认为人生是以享乐为目的啦!还有孙中山先生以为人生以服务为目的啦!其实享受也好、服务也好,都是后人为它加上去的。

 

  ——摘自南怀瑾《易经系传别讲》


  哲学上有个名称叫“人生观”,我常常说现在这个教育错了,也没有真正讲哲学,因为真正的哲学,人生观很重要。我发现现代许多的大人,比你们年龄大,甚至到六七十岁,都没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了,我讲的是我个人的经验。



  我常常问一些朋友,有的现在很发财,有的官也做得大,我说你们究竟要做个什么样的人,有个正确的人生观吗?他们回答,老师你怎么问这个话?我说是啊!我不晓得你要做个什么样的人啊!


  譬如你们做官的人,你想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这是人生的两个典型。发财的呢?我也经常问,你们现在很发财了,你究竟这一辈子想做什么?可是我接触到的发财朋友,十个里头差不多有五双,都会说,老师啊,真的不知道啊!钱很多,很茫然。我说对了,这就是教育问题,没有人生观。


  ——摘自南怀瑾《二十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你们问我人生问题,我平常告诉你们,人活了一辈子,就是三句话——莫名其妙的生来;无可奈何的活着;不知所以然的死掉。每个人都这样,自己莫名其妙生来,不知道怎么生来的,为什么生来的。


  活着呢?无可奈何的活着,你们追求这个,追求那个,你们常说的,都为了追求快乐、幸福,可是你们都活得不快乐不幸福。死了不甘愿,活着很痛苦,就这么活着。最后死的时候,不知所以然的走掉了,如此而已。所以佛说一切皆苦。




  佛讲苦是什么意思?一般学者说,佛对社会人生世界的看法是悲观的,这是讲哲学的人的佛法。佛只告诉你大家这样活着苦,他并不是说本来苦;他是有方法的,教我们修持,跳出这个苦,得到极乐,这是佛的目的。


  他在这里叹苦,告诉你世界上皆苦,叫我们认识这个世界,认识整个的人类社会,人生毕竟是苦;可是有一个不苦的东西,你去找,这就是佛的目的了。跳出来找到那个没有痛苦的极乐,所以叫极乐世界。不是只有阿弥陀佛的世界才是极乐世界,凡是彻底离苦得乐的境界,都是极乐世界。


  ——摘自南怀瑾《人生的起点和终点》


  平常给你们讲笑话,人生是“莫名其妙的生来”,一片无明来的,“无可奈何的活着”,十二个轮盘(十二因缘)永远在转,最后又老死,回到无明,“不知所以然的死去”了。


  学佛的人就不甘愿,要打破这个无明,弄清楚它究竟是怎么来的。破了无明叫大彻大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开悟了。无明没有打开,都是白搞的。


  ——摘自南怀瑾《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

弘扬中华道家传统文化······福生无量天尊!!!


腾讯微博:老子微言@lzwy123w

【老子微言】个人微信 :lzwy123b

【老子微言】QQ:3176510080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