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知的睿智格言摘录
个人日记
生命是一个走向内在成熟的机会。一个人失去的东西越多,他就越接近于他自己。一个人失去了多少的身外之物,他就得到了多少他的本质存在。
一个人被激怒后会卑劣程度,是他内在品性和修养的最真实反应。与强力的命运相比,人在各方面都居于下风。只有幽默是例外,唯有它能够笑侃命运。
一个内在有着卓越禀赋的人,才会有真正的骄傲。这样的人已经超越了世俗的虚荣心。骄傲来自于一个人对自己的内在自性很深的领悟以及由此产生的信任。最大的谦虚就是不存在。还没有人谦虚到不存在的程度,亦即无意再出席这个世界的舞台表演。
只有少数人的生命进化深得大自然的欢心,而多数人最后都成了大自然的弃物,他们并不是大自然想要成就的东西。大自然是如此的巧夺天工,即使当它雕琢一个人的命运时,也同样如此。
大自然既有柔和细腻的一面,又有辽阔浩瀚的一面,
精神成熟的人会更多地对别人表现出友善和关爱。
如果是正确的事情,那么它的终点应该就是它的顶点。如果生命是正确的,那么死亡就是它光辉的顶点。
外在的强大,常常使一个人变成对他人的奴役;内在的强大,则使一个人不再依附于任何人。
如果一个时代没有产生出耀眼的天才并且被他的光芒所照耀,那么这个时代就碌碌无为地虚度了自己的岁月。
美是一种自然性,优雅则是神性的体现。
一个不执着于任何事情的人才是浪漫的,浪漫是一种流动性,浪漫只能存活在由潜力蜕变成现实之前的那个过度期。
那些已经超越了人类的人,才配得上给人类指路。能够指点一群人最终走出迷途的,往往不是其中的首领,而是远方的一位隐士。
智慧是一种向上提升的力量,它使一个人轻盈欲升;欲望是一股向下拖拽的力量,它使一个人整体下垂。
幽默不仅仅是智慧的体现,它同时也是性格上的一种柔软和弹性,一个坚硬的人永远不可能表现出幽默感。
一个人自己活在什么层面,整个存在就只向他显示那个层面。
一个人灵魂的强度,就是真理能够对他产生冲击的强度。
判断力和真正的自由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那需要一个人具有极为丰富的内在,那需要一个人拥有一个独立的灵魂。多数人并不能承担得起这样的奢侈。
对这个世界越来越感到陌生,这是一个人内在成长的迹象。
与一个人的内在可以达到的深度相比,整个外在的世界都显得肤浅。
当一个人已经看到过了自己的本来面目,那么他就不会再关心别人对他的评价。
数量可以繁衍,但质量只能蜕变。
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整个存在中最美的时空——此时此地
真理从来不会显现在一个思考着的头脑中,真理只会显现在思想与思想之间的空隙,这个空隙越大,那个真理就越是能够清晰而完整地呈现。
积累太多的知识,将会覆盖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有智慧;过度的思考,将会使一个人丧失清晰的觉察力。
关心别人对我们的评价是我们的天性,这就好像我们在每个别人那里栽种下一个自我,很自然地,我们会关心它们长得怎么样了。
在别人那里,一个人只能找到他的自我;只有在孤独中,一个人才能找到真实的自己。
一个人的自我扎根在别人身上,它需要别人的灌溉。那就是为什么即使在精神上,我们也无法离开别人而独自生活。
人们把别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收集在一起,合成了一本自我的相册。
我们对别人的关心,其实只是我们关注自己的一种间接方式。因为人没有能力去直接关注自己。
自我是一种封闭,一种紧张;无我是一种打开,一种放松。打开自我,才能与真实会合。否则,我们将一直被封闭在自我的虚假中 。
当我们死亡的时候,不是外在的积累而是内在成长起来的那个品质将会跟我们一起走。内在的成长是看不见的,死亡也是看不见的,看不见的只能被看不见的所带走。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善从何来?是因为看到了恶的无用,甚至是看到了恶的恶果。
人如果在死亡打碎人生之梦之前醒来,这个醒来就是自然醒。
面对孤独和面对死亡都需要勇气。而在单独中平静地走向死亡,那需要一个人最大的勇气。
只有在空虚和死亡的背景中,真理才会显现。正如只有在黑夜而不是在白天,天上的星星才会显现。
通常的死亡,是一个人在无意识状态下从存在进入不存在的过程。但是,如果一个人活着的时候就能够在清晰的意识状态下进入那个不存在的境界,那么他就已经超越了生与死。
如果人生是正确的,那么我们的死亡就应该具有像落日那样的品质。
在单独当中一个人才会产生清晰的智慧,借着这个智慧,他可以很好地调整自己生命的航向,这才是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东西。
就创造出外在和物质上的价值而言,社会和人际关系非常的高效。但就创造出内在和精神上的价值而言,寂静和单独更具有建设性。
独处是自我发现之旅,社交是自我实现的渠道。
单独,就是一个人的神性能够得以成长的空间。在关系中,人们相互合成,只有在单独中,一个人才能去完成他自己。
如果一个人要磨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敏感度,独处是不可或缺的。在关系的滚筒中,一个人只会消磨掉自己。
只有在单独中,一个人才能构建起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一个和谐有序、生机盎然的精神世界。
一个人越是来到高处,他就越是倾向于沉默,因为他已经没有了向外宣泄的激情,所以他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值得一谈。而他认为值得一谈的东西,又找不到可以与之对话的人。
一个倾向于远离人群的人高于人类,一个不为时尚和潮流所动的人高于自己的时代。
单独是精神上的洗涤,灵性上的沐浴。
孤独即是高处。一个人无须费力向上攀登,他只要潜入孤独当中,孤独将会自动把他带到高处。
孤独往往意味着一个更高的视角,以及更清晰和广阔的视野。
孤独,它能同时赋予一个人高度和深度。
一个人有了单独的能力,就等于有了自己精神上的脊梁。
当能够完全安于你自己,就到家了。
独处是真正具有宗教意味的,它胜过任何外在的宗教仪式。
一个人走得越高,他就越孤独;一个越是能够安于自己孤独的人,他便能走得越高。
单独中,一个人才会知道他的本质是什么;在单独中,一个人才能进入他的本质存在。
与人们生活在一起,一个人将体验到人性,独处,一个人将体验到神性。
在独处中,一个人更容易聆听到自己内在的召唤——即神的召唤。
单独不是一种封闭,而是一个极为开阔的空间,它是整个存在中最空旷的地方。
在单独中放松,打开自己,一个人就会被整个存在所滋养。
一个人选择了独处,往往是出于对人性的透彻了解;一个人爱上了单独,则是来自于对内在自性的深刻体悟。
独特性在单独中开花。
崇拜需要一个距离,人很难崇拜距离自己太近的东西。
最伟大的往往就是那些最独特的。独特性是稀有的开花,那是神的特赐。
一个真正高雅的人,他早已超越了大众所认为的那些高雅,你无法在这一堆高雅中找到他。
一个天才并不是表现得傲慢,而是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骄傲。
正如天才的作品总是远远超出了世人理解力的范围,世人的理解力也完全不在天才的预估范围之内。天才与世人之间,总是相互误解。
一个天才若幸运地得到了在世的荣耀,那么他就同时拥有了两个世界的荣耀。
要理解一个天才,一个人自己就必须至少是半个天才。
天才的悲剧在于:他的洞察力太过超前于自己时代的理解力。
每个时代都嫉妒自己时代的天才,每个时代都拒不承认自己时代的天才。
世间的一般价值观对于智者和天才没有意义,他们有着自己的判断。
不仅仅高贵者对粗俗的东西会流于不屑,粗俗的人对高贵的事物也同样会表露出不屑之情。前者是出于完全了解,后者是因为不能理解。
智慧常常体现为最大限度和最巧妙地运用有限知识的能力!
阅读书籍,我们只能得到知识;直接阅读这个世界,我们才能获得智慧和洞见。
所谓的智慧,就是它能够穿透人类的知识、权威、道德、传统等所有这类烟雾的干扰,完全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事情。
凡是完全源自于灵魂的创作,都属于神来之笔。
一个清醒着的生命才会熠熠发光。
一个人必须攀上精神的高地,唯有这里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俯视者;俯视者通过俯视自己而超越自己。
精神的成熟,就是走过从仰望这个世界到俯瞰这个世界的过程,直到最后能够平视这个世界。
仰视需要勇气,俯视需要底气。
一个人越是向内深入自己,他对外面的世界就越具有洞察力;当他完全穿透了他自己,他也就同时穿透了这个世界,因为,他自身就是那个障碍。
从容到极致,就进入了永恒。
神隐藏了自己,人一直在显露自己。
一个明智的人最后会领悟到:他生命中所经历的一切都恰到好处。这与成功和失败无关,成功是他想要的,失败是他产生的。从自己产生的效果中去认识自己,也许,这就是人生真正的意义所在。
真正的哲学家需要同时具备两个维度——心灵的能力和头脑的素质。前者是穿透到事物深处的洞察力,后者是将自己看到的东西清晰地表达出来的能力。尼采的心灵能力极为突出,康德的头脑素质出色,而叔本华两方面的能力都近于完美。
一个人被激怒后会卑劣程度,是他内在品性和修养的最真实反应。与强力的命运相比,人在各方面都居于下风。只有幽默是例外,唯有它能够笑侃命运。
一个内在有着卓越禀赋的人,才会有真正的骄傲。这样的人已经超越了世俗的虚荣心。骄傲来自于一个人对自己的内在自性很深的领悟以及由此产生的信任。最大的谦虚就是不存在。还没有人谦虚到不存在的程度,亦即无意再出席这个世界的舞台表演。
只有少数人的生命进化深得大自然的欢心,而多数人最后都成了大自然的弃物,他们并不是大自然想要成就的东西。大自然是如此的巧夺天工,即使当它雕琢一个人的命运时,也同样如此。
大自然既有柔和细腻的一面,又有辽阔浩瀚的一面,
精神成熟的人会更多地对别人表现出友善和关爱。
如果是正确的事情,那么它的终点应该就是它的顶点。如果生命是正确的,那么死亡就是它光辉的顶点。
外在的强大,常常使一个人变成对他人的奴役;内在的强大,则使一个人不再依附于任何人。
如果一个时代没有产生出耀眼的天才并且被他的光芒所照耀,那么这个时代就碌碌无为地虚度了自己的岁月。
美是一种自然性,优雅则是神性的体现。
一个不执着于任何事情的人才是浪漫的,浪漫是一种流动性,浪漫只能存活在由潜力蜕变成现实之前的那个过度期。
那些已经超越了人类的人,才配得上给人类指路。能够指点一群人最终走出迷途的,往往不是其中的首领,而是远方的一位隐士。
智慧是一种向上提升的力量,它使一个人轻盈欲升;欲望是一股向下拖拽的力量,它使一个人整体下垂。
幽默不仅仅是智慧的体现,它同时也是性格上的一种柔软和弹性,一个坚硬的人永远不可能表现出幽默感。
一个人自己活在什么层面,整个存在就只向他显示那个层面。
一个人灵魂的强度,就是真理能够对他产生冲击的强度。
判断力和真正的自由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那需要一个人具有极为丰富的内在,那需要一个人拥有一个独立的灵魂。多数人并不能承担得起这样的奢侈。
对这个世界越来越感到陌生,这是一个人内在成长的迹象。
与一个人的内在可以达到的深度相比,整个外在的世界都显得肤浅。
当一个人已经看到过了自己的本来面目,那么他就不会再关心别人对他的评价。
数量可以繁衍,但质量只能蜕变。
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整个存在中最美的时空——此时此地
真理从来不会显现在一个思考着的头脑中,真理只会显现在思想与思想之间的空隙,这个空隙越大,那个真理就越是能够清晰而完整地呈现。
积累太多的知识,将会覆盖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有智慧;过度的思考,将会使一个人丧失清晰的觉察力。
关心别人对我们的评价是我们的天性,这就好像我们在每个别人那里栽种下一个自我,很自然地,我们会关心它们长得怎么样了。
在别人那里,一个人只能找到他的自我;只有在孤独中,一个人才能找到真实的自己。
一个人的自我扎根在别人身上,它需要别人的灌溉。那就是为什么即使在精神上,我们也无法离开别人而独自生活。
人们把别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收集在一起,合成了一本自我的相册。
我们对别人的关心,其实只是我们关注自己的一种间接方式。因为人没有能力去直接关注自己。
自我是一种封闭,一种紧张;无我是一种打开,一种放松。打开自我,才能与真实会合。否则,我们将一直被封闭在自我的虚假中 。
当我们死亡的时候,不是外在的积累而是内在成长起来的那个品质将会跟我们一起走。内在的成长是看不见的,死亡也是看不见的,看不见的只能被看不见的所带走。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善从何来?是因为看到了恶的无用,甚至是看到了恶的恶果。
人如果在死亡打碎人生之梦之前醒来,这个醒来就是自然醒。
面对孤独和面对死亡都需要勇气。而在单独中平静地走向死亡,那需要一个人最大的勇气。
只有在空虚和死亡的背景中,真理才会显现。正如只有在黑夜而不是在白天,天上的星星才会显现。
通常的死亡,是一个人在无意识状态下从存在进入不存在的过程。但是,如果一个人活着的时候就能够在清晰的意识状态下进入那个不存在的境界,那么他就已经超越了生与死。
如果人生是正确的,那么我们的死亡就应该具有像落日那样的品质。
在单独当中一个人才会产生清晰的智慧,借着这个智慧,他可以很好地调整自己生命的航向,这才是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东西。
就创造出外在和物质上的价值而言,社会和人际关系非常的高效。但就创造出内在和精神上的价值而言,寂静和单独更具有建设性。
独处是自我发现之旅,社交是自我实现的渠道。
单独,就是一个人的神性能够得以成长的空间。在关系中,人们相互合成,只有在单独中,一个人才能去完成他自己。
如果一个人要磨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敏感度,独处是不可或缺的。在关系的滚筒中,一个人只会消磨掉自己。
只有在单独中,一个人才能构建起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一个和谐有序、生机盎然的精神世界。
一个人越是来到高处,他就越是倾向于沉默,因为他已经没有了向外宣泄的激情,所以他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值得一谈。而他认为值得一谈的东西,又找不到可以与之对话的人。
一个倾向于远离人群的人高于人类,一个不为时尚和潮流所动的人高于自己的时代。
单独是精神上的洗涤,灵性上的沐浴。
孤独即是高处。一个人无须费力向上攀登,他只要潜入孤独当中,孤独将会自动把他带到高处。
孤独往往意味着一个更高的视角,以及更清晰和广阔的视野。
孤独,它能同时赋予一个人高度和深度。
一个人有了单独的能力,就等于有了自己精神上的脊梁。
当能够完全安于你自己,就到家了。
独处是真正具有宗教意味的,它胜过任何外在的宗教仪式。
一个人走得越高,他就越孤独;一个越是能够安于自己孤独的人,他便能走得越高。
单独中,一个人才会知道他的本质是什么;在单独中,一个人才能进入他的本质存在。
与人们生活在一起,一个人将体验到人性,独处,一个人将体验到神性。
在独处中,一个人更容易聆听到自己内在的召唤——即神的召唤。
单独不是一种封闭,而是一个极为开阔的空间,它是整个存在中最空旷的地方。
在单独中放松,打开自己,一个人就会被整个存在所滋养。
一个人选择了独处,往往是出于对人性的透彻了解;一个人爱上了单独,则是来自于对内在自性的深刻体悟。
独特性在单独中开花。
崇拜需要一个距离,人很难崇拜距离自己太近的东西。
最伟大的往往就是那些最独特的。独特性是稀有的开花,那是神的特赐。
一个真正高雅的人,他早已超越了大众所认为的那些高雅,你无法在这一堆高雅中找到他。
一个天才并不是表现得傲慢,而是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骄傲。
正如天才的作品总是远远超出了世人理解力的范围,世人的理解力也完全不在天才的预估范围之内。天才与世人之间,总是相互误解。
一个天才若幸运地得到了在世的荣耀,那么他就同时拥有了两个世界的荣耀。
要理解一个天才,一个人自己就必须至少是半个天才。
天才的悲剧在于:他的洞察力太过超前于自己时代的理解力。
每个时代都嫉妒自己时代的天才,每个时代都拒不承认自己时代的天才。
世间的一般价值观对于智者和天才没有意义,他们有着自己的判断。
不仅仅高贵者对粗俗的东西会流于不屑,粗俗的人对高贵的事物也同样会表露出不屑之情。前者是出于完全了解,后者是因为不能理解。
智慧常常体现为最大限度和最巧妙地运用有限知识的能力!
阅读书籍,我们只能得到知识;直接阅读这个世界,我们才能获得智慧和洞见。
所谓的智慧,就是它能够穿透人类的知识、权威、道德、传统等所有这类烟雾的干扰,完全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事情。
凡是完全源自于灵魂的创作,都属于神来之笔。
一个清醒着的生命才会熠熠发光。
一个人必须攀上精神的高地,唯有这里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俯视者;俯视者通过俯视自己而超越自己。
精神的成熟,就是走过从仰望这个世界到俯瞰这个世界的过程,直到最后能够平视这个世界。
仰视需要勇气,俯视需要底气。
一个人越是向内深入自己,他对外面的世界就越具有洞察力;当他完全穿透了他自己,他也就同时穿透了这个世界,因为,他自身就是那个障碍。
从容到极致,就进入了永恒。
神隐藏了自己,人一直在显露自己。
一个明智的人最后会领悟到:他生命中所经历的一切都恰到好处。这与成功和失败无关,成功是他想要的,失败是他产生的。从自己产生的效果中去认识自己,也许,这就是人生真正的意义所在。
真正的哲学家需要同时具备两个维度——心灵的能力和头脑的素质。前者是穿透到事物深处的洞察力,后者是将自己看到的东西清晰地表达出来的能力。尼采的心灵能力极为突出,康德的头脑素质出色,而叔本华两方面的能力都近于完美。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