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的风凌石
玉器欣赏
风凌石为距今8亿年前的震旦纪灰岩、硅质岩、硅质灰岩、硅质泥砂岩等,硬度4-7度。以硅质为主的石头,呈半透明状,击之有声,其质地可与碧玉质、玛瑙质媲美。风凌石的颜色比较丰富,具备各种颜色,黄色风凌石主要出产自鄯善卧龙岗。石品常见的有灰白石、灰黑石、紫红色、肉红色等。
一、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大致呈东西向分布着世界上主要的干旱荒漠地带,通常称为大漠。其共同特点是干旱,植被少,年降雨量小于两百毫米,甚至终年无雨。
荒漠又可细分为:
1、岩漠:为干旱区缺乏植被而由岩石基岩直接裸露和就地风化的岩堆、石块所覆盖的岩石荒漠地带。
2、砾石:为干旱区就地风化破碎的大小石块、石渣、岩 屑 粗沙等及其与沙混生的地带,常分布在岩漠外围或沙漠周边。
3、沙漠:为干旱区主要以沙丘、沙垅组成的大面积沙质荒漠,仅局部低洼地带可见小风砺石和部分岩屑,是荒漠中面积最广者。
4、泥漠:为在沙漠里或边缘低凹处,曾经有水或盐湖存在过的平坦洼地,以粘土和粉沙质粘土为主的半盐湖地带。
5、黄土:也称“风成黄土”,同样是荒漠的产物,是沙漠地区由风沙的磨蚀作用而产生的粉沙和粘土,被强劲的季候风或沙尘暴吹扬成悬浮状,并漂移到数百里乃至千里之外,沉积成厚度达几十甚至超过百米的风成黄土层。在我国华北地区广泛分布,其形成时代根据其下部夹层所含哺乳类化石确定,已超过几十万年。
1、风砺石(即戈壁石):戈壁是蒙古语的音译,意为草木难以生长的砾石滩荒漠。荒漠中的砾石被季候风扬起的沙流不断磨砺、抛光,天长地久被吹磨成光滑油亮、有棱而不刺手的风砺石。风砺石常形成于戈壁岗上的迎风面,以及平缓的坡地、平地或部分开阔洼地,构成大小不等的大面积石岗台地、石坡或石滩,则称为戈壁滩。
2、风凌石:石风砺石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常见由于风沙吹蚀,吹磨而成多棱状的光滑风凌石,有二棱,三棱,四棱或多棱,其中以三棱石最为典型最具观赏价值,也最能说明风沙在风砺石形成,(改造)过程中所起的主导作用。众所周知,流水中的砾石石滚动式搬运。故砾石多成卵形,扁卵形;而风的密度比水要小上百倍,故无法推动石块,只能吹动流沙去打磨砾石,荒漠地区的风石定向风,常将砾石的迎风面吹磨平,当砾石在某次风暴中挪动或翻身,或者季节风向改变,则又将砾石的另外一面吹磨平,年代久远了,砾石就变成风棱石。棱的多少往往还取决于原来岩石碎块的初始形态;但戈壁滩里的风沙也常能将卵形、球形的玛瑙(或玉髓)、碧玉质的杏仁体或晶腺体吹磨成典型而漂亮的三棱石。
沙漠漆是专指荒漠地区(特别是砾漠、戈壁地区)由于日夜温差极大,石块之下的沙石层里的地下水中含有氧化锰、氧化铁的胶体溶液,通过毛细管向上扩散、熏蒸而将地表或地表的石块表面沉淀、浸染上一层黑色或褐色的氧化锰、氧化铁薄膜,好似上了一层哑光漆。再加上风沙对铁锰薄膜的反复抛光,就更似在风砺石上喷涂了一层“漆”。当“漆”膜仅为氧化铁,而又很薄时,则形成橙黄色至棕黄色相似于沙漠漆的浸染薄膜(实际上这是一种包浆)。
由于砾石、戈壁滩里的地质作用异常显著,特别是风沙的吹蚀作用极为强烈,硬度较小的岩石、矿物大都被腐蚀、破坏而被强风带走;所以,残留下来的硬度矿物、岩石便主要为石英、水晶、玛瑙、玉髓、碧玉、蛋白石等,以及燧石、硅质岩、碧玉岩、石英岩等。在石友捡采、购买、赏玩和收藏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往往较难区别那些相似、相近的矿物和岩石,为此,特意列出下列表以供对照和区别:
1、石英||—水晶: 最常见矿物,由二氧化硅结晶为带六方锥或菱面体锥形的六方柱状,柱面上具有与柱棱垂直的晶面横纹;晶面上为玻璃光泽,断裂面为油脂光泽;硬度7°;常为晶簇或单晶体。颜色多变,透明至半透明;透明者称水,不透明者称石英。
2、玉髓(玛瑙):由二氧化硅胶体溶液脱水固化而成的隐晶质石英,呈凝胶状不规则集合体,颜色绚丽多变,透明至半透明,断口为蜡状光泽,质地致密,硬度7°。具有环带构造者称玛瑙,均匀而无环带构造者称玉髓,石玩界往往把透明度较好的玉髓也统称为玛瑙,这应该是允许的;石友们对玉髓和玛瑙这两种矿物质,能分就分,不能分也不强求。
3、碧玉、由含相当数量铁质等杂质的二氧化硅胶体溶液,脱水固化为微透明至不透明带色的隐晶质石英者,称碧玉;性脆而致密,其断口为蜡状,硬度6.5°~7°。当含有较多铁质和粘土等杂质时则称为碧玉岩。碧玉和碧玉岩的颜色依所含铁离子化合价及含量多少而变化。其规律是:含二价(低价)铁时呈绿色、暗绿色等冷色调,含三价(高价)铁时呈红、橙、黄等暖色调,高低价铁离子共存时则呈现由紫、暗紫到紫褐至褐绿等色调。而且铁离子含量高则色浓,反之则色淡。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