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语禅心
感悟
如果你想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寻求一种心灵的慰藉和安宁,我觉得只有参禅了;当然了“佛渡有缘人,药医不死病”,这世上有好多事是决不能勉强的。
佛在灵山不用求,
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
莫在灵山塔下求。
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
莫在灵山塔下求。
佛教分为十大教派 ,我独喜欢禅宗,禅宗认为人的智慧是天生的,每个人都有他(她)的佛性,所以又叫做“无师智”,佛法只是给了你一把开启心灵智慧的钥匙而已,不可依赖其它的人或者物,你就是你的佛,只有你才能救你自己。
开头只说这么多,下面进入今天的话题。
《指月录》灵之勤禅师见桃花而悟道。有僧问:“如何出离生老病死?”师曰:“青山原不动,浮云飞来去。”后来看《参禅日记》的作者问南怀瑾大师:“这是不是说生老病死对本体是了不相干的?”南怀瑾大师回答:“你说是否?白云与我共无心。”
当时看这两段话时才二十来岁,觉得高深莫测,难以理解,若干年后的今天重翻《金刚经》,看到有弟子问佛祖:“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以身相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才恍然大悟,现在说出来供大家理解,说的不对的地方,欢迎有识之士批评指正。
你看后也糊涂了吧?什么意思呢 ?大概意思就是说,弟子问如来人可以以肉身见到你吗?如来说不可以,只有悟道了的人,没有身相观念的人才可以,什么叫如来?就像人们说的如来就好像来了又好像去了。世人不理解我说的意思,为什么呢?从来没有来过,也没有去过,所以取名叫如来。
如果是有些佛学基础知识的人也许会明白,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可能还是一团迷雾,那我就再解释的通俗细致一些。
相就是现象,观念(只能这么说了,没找到更恰当的词语),比如人相,就是人的观念;我相,就是我的观念;寿相就是寿命的观念,佛教里的“四大相”就是人相、我相、寿者相、众生相,如果这几相“四大皆空”,那你就进入佛的境界了。如来说“不可以身相见如来”这下你明白了吗?就是说你的修行没有到达佛境,是见不了如来也就是佛的真面目的,佛就是好像来了,来了吗?好像没来;没来吗?又好像来了,所以取名如来。
明白了吧?现在咱们回过头来看开头的两句话 “青山原不动,浮云飞来去。”“白云与我共无心。”是不是有些似懂非懂了?”青山“是什么?”白云“是什么?我的理解“青山”就是你的佛性,就是你察觉到你有私心杂念的那个“觉”,每个人都有,只是你没注意,那就是你的佛性,只不过佛家将这个佛性留住了;而你没留住,一闪而过,你被那些杂念给带走了,所以你的心没法安宁,“浮云或者白云”就是杂念,“若心能转物即同如来,如不能既被物转”,这下知道佛和人的不同之处了吧?
当然了我说的只是“口头禅”而已,真正的佛法是定慧双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理论联系实际,那是要用特定的方法一点一点修行的。不过即便如此,道理上明白了,眼界好像也就一下开阔了,观念也就因此而转变了。
中国的儒释道文化是非常博大精深的,“释”就是佛学,放下消除的意思。老祖宗的智慧是需要继承和发展的,必须先继承,才能后发展,就像作诗,你得先掌握格律和基本的表现手法,才能写出好诗,这个格律和表现手法是前人对诗词规律性的认识和总结,你不掌握它是永远写不出好诗的。我们有的人不喜欢学,喜欢随自己的性子瞎想,有时走入死胡同无法自拔 ,这是很危险的。
文章评论
苍穹孤月
学习了,心难静,禅难悟。
晴天
笑总[em]e179[/em][em]e179[/em]
敌败【拒绝闲聊不加网友】
心中有佛,法自然。心存善念,行就善。晚安弟弟[em]e181[/em]
晴空
有佛性者参禅,有慧根者成佛。朋友道行不浅了。祝朋友心想事成。
水中月
参禅就是修心吗?看来你一定很快乐的人啊。身在红尘,不为红尘所扰。[em]e128[/em][em]e181[/em]
柔情似水
大兄弟又开始讲禅语了,善哉善哉,俺的悟性不到,似懂非懂呦![em]e112[/em][em]e112[/em]
一叶知秋.
一个‘’静‘’字,一个‘’淡‘’字,微笑,对吗?[em]e100[/em][em]e100[/em]
真金
未到此境,不以评说[em]e10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