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祭祖去

个人日记

    月初一与族人驱车近30公里,去上乐平黎家桥祭祖。一行六车,近三十人,共有四辈人,分别是金字辈、涌字辈、泉字辈、水字辈,另有最大一辈“双”字辈与最小的“X”没有来。我的家族是发得快的,水“字”辈的都有近40岁的人了。而最高的双“字”辈,仅存一人但年龄也就74岁,不是我家族的人。上乐平文山的胡姓共分为五胡:宪胡、宾胡、上脑、文山岭、罗原等。黎家桥主要是宪胡与宾胡,村子号称有1000多户,百分之九十多为胡姓。宪胡一族有600多户,宪胡又分八个房股,我们洄田的多数属宪胡第六房——鲤鱼公仂。我们今天来祭拜的就是这个鲤鱼公仂。也不知祖上为何有这么一个雅号?不知这个祖上是何朝何代的人?因为我没有查过族谱,如能翻一翻族谱,自然就知了。
      胡姓的来源很多,按不同的来源,叫法也有很多,如安定胡、紫光胡、尚书胡、明经胡,黎家桥的胡为“明经胡”,来自安徽的绩溪县。明经胡氏唐末才产生,相传我们这一支胡姓祖先,为李唐王朝僖宗的儿子。因为黄巢大起义,唐皇室成员性命难保,为避祸僖宗的其中的一个3岁皇子被寄养在胡三家中养大成人,此皇子从此李姓改胡姓,后皇子考取举人,当时叫举人称为明经。胡三后来死了,李姓皇子为报胡三养育之恩,也没有改回姓李,从此皇子后代全姓胡,这一支胡姓叫做明经胡。
    老人辈中还有一个可信度不高的传说,讲是李世民的手下有一个胡姓功臣,人生得黑,可是却生了一个白白的儿子,众人取笑此大臣,说黑炭头怎生一个白小子,是不是走种了,连李世民也这么开玩笑说。于是胡姓大臣一气愤回家把儿子杀了,没想到,儿子的骨头是黑的,出来的血也与胡大臣的血相溶。李世民身为一国之君,开玩笑开大了,把大臣逼得杀子证清白,他不好下台哟,最后从皇子中选了一位赔给了胡大臣做儿子。
     我可以这么讲,我的最老的老家在山西太原,因为李世民与其父李渊是山西太原做唐王,后夺得天下到长安,到胡三家时在哪里并不知,后迁至安徽绩溪,不知多少年后迁至乐平黎桥。那为什么又在100多年前迁祖上迁到下乐平洄田呢?这原因有一个十分确切的答案,因为从清同治年间,上乐平张姓胡姓因为争柴山水路多次发生在大规模械斗,大约在120年前,黎家桥有不少胡姓人搬离了这个生死之地,到乐平、万年一些地方买田买地定居下来。其中以原洄田乡最多,分散在洄田村、程家畈港背村、府前江家村、甘棠徐家村、万年岗田村、塔前的罗汉山与塔背村,以及其他零星散居的。张姓也有很多人搬走了。
       我家祖上可能属经济条件较好的,因而到自古商贾云聚之地——洄田,买田买地定居了下来。到了曾祖父时,家里已经是小康之家:水田40多亩,有八间大瓦房,另开了染布坊一处。应该说,这样的家景是不错的。那时的中国是贫穷落后的,多数人家是佃户,打长工,吃不饱穿不暖,住茅屋的多了去了。曾祖父能把家治到那样子,在当时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了。但是好日子在解放后便到头了,家里被打成了地主,田地被充公,房子一大半被充公了,染布房也没了,靛桶也被人瓜分掉了,唯一留下来一点银元与金器没有完全耗掉,家道从此受压多年。曾祖父与祖父成了批斗的对象,奶奶一双小脚,不能下田,但要扫大街,婆婆在民国37年便死了,她没有到这一天故也没遭这个罪了。
  听奶奶讲,爷爷曾不堪批斗,曾在一晚上于门前菜园旁的樟树上上吊自杀,幸好奶奶警惕性高发现及时才没丢命。但是爷爷一直忧忧急急,在1975年去逝了,终年64岁,而他的父亲,也就是我曾祖父是头一年去逝的,享年86岁。听过奶奶,伯父、父亲讲过许多家里被打压斗争的辛酸往事。现在想来晃如昨日。
     我们宪胡来洄田共有三家,到现在发展到40多家了,当然洄田胡姓还有来自上乐平胡姓别的房股的。我曾祖父之上的某一代就是这三家之中的一家了。曾祖父兄弟三人,祖父兄弟一人,曾祖父兄弟三人的后代,我们称之为“老三家”,老三家在洄田胡姓中是人丁最旺的,祖父三个儿子的后代我们称之为“新三家”,这一族又是老三家中人丁最旺的,现有男丁30多人,我们这个家族可以说是“旺中旺”了。新时代已经走过了三十多个年头了。我们新三家的人如今大多经商,财富多一些也已达千万级别了,百万级的也有几个,可见祖上的商业基因继续流淌在家族的血液之中哟。
    眼前来祭祖的主要来自老三家的人。大家扛着烟花,提着爆竹,向祖坟进发。祖坟也就是鲤鱼公仂的坟了。细节我们不写了。直接上图吧。
图片
这是黎桥委会
图片

图片

图片


  坟场颇大,但是也够简陋的。杂草外加庄稼一大片,鲤鱼公,可安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最奇的莫过于坟前长了一棵大籽树。老人们讲那是多子多孙啊!故大伙儿烧纸钱、打爆竹都怕伤着了这棵籽树哟。

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