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春晚小评
个人日记
别的先不多说了,由于春晚系全国人民的一桌年夜饭,所以作为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来说,大都是喜欢说的,也就是语言类的节目,因为“说的比唱的好听”。太艺术化的东西,往往会让人看不懂,所以才喜欢语言类的小品、相声等节目,还有主持人的穿针引线。如果确实说到老百姓的心坎里了,我相信老百姓定会拍手叫好的,也就是说,一定要掌握绝大多数老百姓的心理。因此,我觉得春晚绝对不能够少了语言类的节目,可是今年的语言类节目却非常少,只有7个,其中小品只有四个,相声只有三个,且不够“俗”,哦!别误会,其实,在我看来,真的是越俗越好,因为大俗才能大雅嘛!但这种俗,一定得是很接地气的那种俗,只有越接地气,越靠近民众的东西,才会越被人喜欢。节目弄的太艺术化、太高雅了,我倒是觉得不适合我们这些普通大众了。因为看不太懂,所以也就只能看个热闹。而热闹一过,也就烟消云散,抛之脑后了。
再有就是节目的内容,我个人觉得,今年的语言类节目中的人物,虽然还是些小人物,但面貌上还是比较老套的那两种——精神胜利或者自我丑化。
今年春晚的四个小品,正好前两个是精神胜利、后两个是自我丑化。在精神胜利模式中,小人物的问题最后都是靠“世上还是好人多”解决的。小品《扰民了你》,打工者面对房租高涨的问题,是由遇上一位好大妈解决的;而小品《扶不扶》中老人跌倒不敢扶的问题,是由遇上一位好小伙解决的。在自我丑化模式中,小人物总是精于算计、形象猥琐,等着最后被高风亮节的领导点化。小品《我就这么个人》,冯巩饰演的下属是被主任的各种高风亮节给教育感化了的。小品《人到礼到》,牛莉饰演的群众精于算计,代表了饱受人们诟病的“随份子”文化,最后却也是被科长给点化了。而这种“官教民”“官在上”的结局,我非常不喜欢,因为在民间大都有“仇官”心里,这种仇官心理跟“仇富”心理其实是一样的,如果能够揭官们的短、说他们的坏话,我倒是觉得老百姓会有种“很解气”的感觉。因此,如果节目的最后或者是主旨吧,能够换成是开涮官员的结局,而不是一味的美化官员,我相信老百姓一定会拍手称快,这或许也是很接地气和很俗气的表现吧。
文章评论
老夏
评得好!赵本山没出来!让我失望!
水媚
很赞同你的观点[em]e179[/em]
南风天
评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