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对世界以及中国文明的贡献

个人日记





 
无论你是不是基督徒,不论你是否认识到,你都生活在基督和历代基督徒们所结出的累累果实里,


享受到你现在应该享受的权益。 -


要知道,你所享受的现成的一切都来之不易,都是基督和真正跟随他的儿女们用流血和生命换来的果实。

●生命的尊严: -


基督教是人权观念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发源地,它带领世界走出黑暗和愚昧,给世界文明带来了曙光: -


1、基督教提出了天赋人权:基督教提出了人的生命、自由和尊严高于一切,促使了以生命、自由和尊 -


严为首要的文明律法; -


2、基督教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反对杀婴、弃婴、缀胎、自杀,人体献祭等陋习,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 -


3、在基督教反对和影响下,一些国家逐步放弃了野蛮的角斗表演; -


4、基督教提倡尊重人死后的尊严:在基督教影响和反对下,一些国家逐步放弃了野蛮人对人体的火化; -


5、在基督教强烈反对下,世界上逐步废除了野蛮的奴隶制; -


6、基督教提出了人人都是平等的号召。 -


●婚姻家庭: -


基督教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神圣婚姻的观点,赋予婚姻和家庭神圣的光辉: -


1、基督教赋予婚姻的神圣性,反对一夫多妻制,促成一夫一妻制的形成; -


2、基督教在世界上首次提出男女平等观点; -


3、基督教提出了更高的婚姻家庭道德观,反对淫乱、乱伦、婚外恋、包养、同性恋等败坏行为; -


4、基督教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家庭民主制,反对家庭暴力和专制; -


5、基督教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婚姻自由。



●男女平等: -



基督教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男女平等的概念 -



1、基督教废除了用女人陪葬、用女人祭祀的野蛮陋习; -


2、在基督教强烈反对下,中国废除了女人裹小脚的陋习; -


3、基督教除掉妇女带面纱的陋习; -


4、基督教在世界上第一个反对纳妾,不允许除婚姻之外有情人。 -


5、基督教第一个反对买卖婚姻,提倡婚姻自由选择; -


6、基督教废除了古代教堂的“女人隔离区”,赋予女人信仰的尊严; -


5、基督教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婚姻自由。 -


●爱与怜悯: -


基督教开设了第一所医院、孤儿院、养老院和慈善机构,促使了社会福利制度和劳动保障制度的建立: -


1、爱与怜悯是基督教的创新,基督教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慈善机构,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共钱库(1世纪中叶); -


2、基督教非常重视对孤儿的关心爱护,提倡收养孤儿、关爱孤儿,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孤儿院(3、4世纪): -


3、基督教提出对残疾人的帮助和关爱,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助残机构(公元321年); -


4、基督教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国家福利制度建议,第一个成立援助团体(2、3世纪); -


5、基督教向整个人类呼吁对老人的关爱,在世界上创办第一所养老院(5世纪); -


6、基督教第一个提出反对雇佣童工,并促使了童工法的制定; -


7、基督教第一个提出了劳动者的权益应该受到尊重,提出劳动者的权益必须获得保障; -


8、基督教在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病人服务机构——医院(4世纪末) -


●医疗机构: -


1、基督教在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病人服务机构——医院(4世纪末); -


2、基督教创立世界上第一所精神病人医疗机构(公元321年) -


3、基督教开设世界上第一所精神心理医疗机构(14世纪) -


4、基督教发明并率先建立“姊妹护理会”,“护士”的称呼是基督教的发明,这是世界上第一所 -


护士医疗护理机构; -


5、基督教创立“红十字会”,染成红色的十字架,成为救赎敌对双方互相惨杀中高举的人道主义象征。 -


●文化教育: -


1、基督教在世界上首次提出“普世教育”,即任何人均有享受教育的权利,给人间带来了文明的光亮。 -


2、基督教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两性平等教育”,把男女享受平等教育权带给人类世界; -


3、基督教首次提出“税收支持公立学校”的理念,兴办世界第一所公立学校(16世纪30年代); -


4、基督教全世界首次提出“义务教育”,促成政府当权者对民众赋有教育的义务; -


5、基督教首次提出“分级教育”,提出普及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理念,创立了当今教育的模式; -


6、基督教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1782年); -


7、基督教开设了世界第一所聋哑人教育机构(1775年); -


8、基督教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大学(1158年),美国182所大学有92%是基督教或基督徒创办的,著名的牛津 -


大学、剑桥大学、哈拂大学、海得堡大学、巴塞尔大学等,都起源于基督教; -


9、基督教兴起学术研究、修道院、主日学、神学院等,都是基督教创建的; -


10、基督教对现代教育理念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


    基督教经常这样教育基督信徒们:要做基督的光,世上的盐;-


    要做接满果实的葡萄枝,石头上去,果实下来.... -


    这些成果如今惠及每个人,请人们不要忘记:在历史的每一次文明进步中,都有基督教的鲜血和生-


命做为铺垫. -


    基督教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起了重要的作用,也付出了无数鲜血和生命高昂的代价。 -


文:网络 


-传教士对中国近代教育的贡献


1860年以後,西方传教士开始大规模地来到中国从事宣教工作。随著传教的深入开展,一些教会学校应运而生。

 



戴德生牧师

戴德生名言:“我若有千磅英金,中国可以全数支取;我若有千条性命,绝对不留下一条不给中国”,表达他对中国的爱,彰显奉献与牺牲之精神。事实上英文裡面还有一句话他说(不是为中国,是为基督) 

  

  一.早期教会学校在中国发展的状况
  
  传教士在华开办教育的初期,教会学校主要集中在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香港和澳门,通常为附设在教堂里的洋学堂,规模很小,程度均为小学

 

    这些学校不仅免收学费,并且还提供一切膳宿生活甚至路费,学生主要为贫苦教徒子弟或无家可归的乞丐。估计在这一时期,教会小学有50所,入学人数在1000人左右。最早的教会学校可以追溯到1839年美国传教士布(R.S.Brown)在澳门开办的马礼逊学堂。到1875年左右,基督教传教士开办的学校约有350所,学生有6000人,仍以小学为主,但教会中学也开始出现。

  


贝如意姑娘

1900年6月30日,德牧師告訴露姑娘從太原府來的壞消息。於是她招聚全體學生,一同跪下禱告,與她們話別。為著安全起見,全體宣教士次日回到城南街的宣教站。祥熙和幾位信徒,最後把一大車的日用品和食物,從南郊運進城裡。
     教會每天下午三時開禱告會,五時有查經班,在風聲鶴唳中,這是他們唯一的依靠和安慰。7月11日,一位信徒冒險犯難來到太谷,告訴露姑娘太原府的大屠殺。不少信徒漸漸逃來避難,也有逃亡到山嶺之間的,外面村鎮又不斷傳來遇難的消息。
     7月31日上午九時正,宣教站照常主日崇拜,由劉長老主領聚會。下午一時午膳後,大夥兒正在休息。忽然,看守前門的大叫起來:「拳民來了!拳民來了!」數百拳民在前,數百官兵殿後,正從南街浩浩蕩蕩衝過來,齊聲大喊著:「殺!殺!殺!」拳民衝進會堂,但見劉長老第一個倒下……
      殉道時,來浩德牧師51歲,來師母55歲,德富士牧師42歲,衛祿義牧師41歲,露美樂姑娘35歲,年紀最小的貝如意姑娘,殉道那天剛好是35歲生辰。


    从1875年起,由于西方国家在华开办的企、事业日益增多,同时中国人自己办的实业也开始发展,中国近代化需要大批的人才。在这种大环境刺激下,教会学校急剧发展。到1899年,教会学校达到约1766所,学生人数增加到三万多人。到1900年,在华的几乎所有重要传教中心都开设一所小学。在开办学校的差会及传教士中,来自美国的最多,其次是英国。

 
 

教会的育婴室。主要收留弃婴,以中国人不要的残疾和女孩居多,

若是这个照片的教会在拳匪地区,照片里的人应该全部被杀光。


    教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一般来说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宗教教育。课程主要为圣经,重点在创世论、赎罪论和耶稣生平等教义上。此外,学生还参加各种宗教活动,如祷告、崇拜等。二是中国传统的儒家经书。一般包括《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四书》、《五经》等。学习中国经书一是为了适应当时中国科举考试的需要,再者也是为了学生毕业后能够与士大夫和地方官绅接触,适应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不至于被传统知识分子歧视。三是西方科学知识。开设诸如数、理、化之类的新式科学课程。在当时清政府极少重视西方科学的情况下,教会学校开设的科学课程,对落后的中国来说,具有意义重大的启蒙作用。另外,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起,一些教会学校还开设了英语课。英语课的设立为中西文化的沟通和交流开辟了一条渠道,有助于中国的近代化。
  
  
    二.传教士对中国留学活动的推动
  
  近代的留学潮是先从教会学校中开始的,后来中国官派留学生,特别是赴美留学生的派遣,也大都与传教士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FRANCIS DAVIS与LYDIA DAVIS夫妇和他们的新生婴儿
不知道这家是死是活,反正若遇到拳匪,那婴儿也必死无疑。因为杀人杀妇女儿童是满清的传统光荣文化,而爱女士和儿童却是基督徒的法则。

 

    中国近代最早的留学生是马礼逊学堂的3名高年级学生容闳、黄宽和黄胜,他们是由美国传教士布朗带到美国的。1846年9月布朗准备回美国休假,他决意要带几名高年级学生赴美深造。当布朗在课堂上说,想去美留学的同学可以站起来时,容闳第一个站了起来,接著黄宽和黄胜也站了起来。由于这3位学生都是穷苦人家的子弟,传教士还决定在他们留学期间给他们的父母寄赡养金,为期不少于两年。
  
  
    1847年4月容闳等到达美国纽约。随后,布朗保送他们进了麻省芒松读高中。除黄胜因病回香港外,容闳和黄宽都在该校学习了两年,于1850年毕业。接著,黄宽前往苏格兰,考取了爱丁堡大学,读了7年医科,于1857年毕业回国,成为经过医科大学正规训练的第一位中国西医。容闳则考取了美国耶鲁大学,1854年毕业回国。

 
 

这是教会学校,可以看到学生都是女孩子,在当时中国还没有女子学校。

 

    继男子留学后,女子也开始留学。中国近代最早的女留学生也是由传教士携带和资助的。1870年,浙江宁波一位叫金雅妹的6岁孤儿,由美国传教士麦加地带往日本求学。1881年,17岁的金雅妹又被送往美国学医。四年后,金雅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约医院附属的女子医科大学,成为近代中国妇女界第一位大学毕业生。继金雅妹之后,福州女子柯金英于1884年在福州教会医院的资助下赴美国留学,在1894年毕业于费城女子医科大学。1892年江西女子康爱德和湖北女子石美玉也在传教士的资助下赴美留学

 
 

传教士在给中国儿童上音乐课

从照片上可见有很多盲人儿童,不知道是否是因为残疾被自己父母抛弃而被教会抚养的儿童

 

    教会大学建立后,到国外留学的学生更加增多,像上海圣约翰大学每年都有几十名学生赴欧美留学。中国官方往海外派遣留学生是从1872年开始的。
  
  
    清政府派出的首批留学生虽然与传教士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基督教的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
  
  
    最早向政府要员提出往国外派遣留学生是容闳。当1854年他成为第一位毕业于美国一流大学的中国人时,就产生了选派留美学生的教育计划和愿望。
  
  
    1862年,他由朋友介绍,成为曾国藩的幕僚。1870年容闳在协助曾国藩、李鸿章、丁日昌处理天津教案时,向曾国藩呈报了派遣幼童赴美留学的教育计划。
  
  
    1871年9月曾国藩、李鸿章在容闳的建议和计划的基础上,奏“选派幼童赴美肄业办理章程折”,并附有“挑选幼童附美肄业章程”12款。该奏摺获准后,从1872年至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出4批12至15岁的幼童120名,由容闳带领赴美留学。传教士的教育无疑给容闳以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又以容闳日后的教育活动延续下去。

  


乡村小学

照片里很多女孩,不知道若没有教会,她们可能会受到教育吗?

  

    十九世纪末廿世纪初,在出国留学的学生中去美国的人非常少,这是因为美国政府的“移民律”限制了赴美人数。1906年初美国伊利诺大学校长爱德蒙·詹姆士送呈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一份备忘录,要求美国政府加速吸引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去。同年3月6日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到白宫进谒罗斯福总统。他建议总统将中国清政府的庚子赔款退还一部分,专门开办和津贴在中国的学校。1907年明恩溥发表《今日的中国和美国》一书,他在书中指出,应该多让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去美国留学。
  
  
    在明恩溥等人的推动、鼓吹下,罗斯福给国会提出了一个谘文,指出:“我国宜实力帮助中国厉行教育,使此巨数之国民能以渐融洽于近世之境地。援助之法,宜招导学生来美,入我国大学及其它高等学社,使修业成器,伟然成才,谅我国教育界必能体此美意,同力合德,赞助国家成斯盛举。”
  
  
    1908年5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罗斯福的谘文。同年7月11日,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向中国政府正式声明,将偿付美国庚子赔款所得的半数,共计1160余万美元,退还给中国,作为遣送留学生赴美之用,每年派100名学生赴美留学,直到赔款退清为止。
  
  
    为了培训赴美留学人员,清政府于1909年6月专设了游美学务处负责考选学生出国留学,并于1911年在北京建立了清华留美预备校,这所学校从开办到1929年结束,共计派遣留美生1279人。
  
  
    三.传教士开办的女子教育
  
  中国近代最早的女子高等院校大多是由基督教会开办的。

 
 

修会医院

可以看到修女都是中国人。拳匪的时候,她们会全部死光,这个地方会被黄飞鸿之流的好汉砸碎烧光。

  

    早在鸦片战争以前,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德国传教士郭实腊的妻子在澳门收容了几个穷人家的女孩,开办女子读书班。这可以说是传教士在中国开展女子教育的最初尝试。西方传教士开办的女子教育,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对当时中国社会重男轻女的封建体制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与挑战,它突破了几千年来的禁锢,开了中国女子受学校教育的先河。
  
  
    廿世纪初,教会开办的女子大学早在中国政府开始关注女子高等教育之前便出现了,这就是北京华北女子协和大学。该学校是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开办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女子高等教育机构。华北女子协和大学曾培养出许多杰出的女子人才,1911年的毕业生丁淑静曾担任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1919年的毕业生李德全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卫生部长;1920年华北女子协和大学正式合并到燕京大学中,燕京大学遂成为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包括女子学生的大学之一。燕京大学在五十年代初又成为北京大学的一部分,所以当今中国第一名牌大学--北京大学亦曾得益于基督教。

 
 

这是牧师和麻风病人在一起,现在四川、云南一些地方还可以看到教会至今还在帮助麻风病人。图为官方宣布在中国已经消除了麻风病,所以这些病人得不到大规模的救助,他们几乎被社会遗忘。在四川海螺沟附近就有一个麻风村,康定天主教堂的神父经常去看望他们。

  

    除了北京的华北女子协和大学,传教士还在南方开办了两所著名的女子高等学校,这就是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和金陵女子文理学院。
  
  
    除了专门的女子教会大学外,其它的教会大学也开始陆续招收女子入学。到1920年,实行男女同校的教会大学有岭南大学、沪江大学、燕京大学等。

 
 

辅仁大学毕业生
  
    十九世纪廿年代初,教会大学的女生共有115名,占整个教会大学入学人数的百分之六。教会大学女生的人数虽少,但却代表了中国教育迈向近代、迈向世界的脚步。
  
  
    基督教女子高等教育为中国培养出了第一代职业女性。这些知识女性首先冲破了封建枷锁的束缚,自立于社会。从教会大学毕业的女生主要在医药界、学术界、宗教界等领域工作。
  
  
    在教会女学的冲击下,国人也开始逐渐重视女子教育,由国人开办的女子学校在少数大城市相继出现。深受传教士影响的梁启超于十九世纪末率先在上海开办了一家女子学校,这或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由国人主办的女学。
 
 

  
    女学的发展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教育问题,而且也与一个国家的兴盛有关。诚如梁启超所说“女学愈盛,国家愈强”,女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就能“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于个人,“皆可各执一业以自养”,于国家,“保国保种”,使国富强。
  
  
    四.基督教在中国开办的高等教育
  
  中国的教育史远远长于西方国家。中国的高等教育,如中央官学、国子监等早在近二千年前就出现了。然而这种高等教育只是相对于当时的初级教育而言,真正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大学的出现则是在十九世纪,并且最早的大学都是由传教士开办的,或与传教士有关。
  
  
    基督教大学在中国的出现是在1880年前后,当时的大学主要是在教会中学基础上添加的大学班级。
  
  
    基督教在华的第一所大学是美国长老会在山东登州开办的登州文会馆。登州文会馆原是一所小学,后演变为教会中学,1882年登州文会馆正式升为学院。
  
  
    十九世纪中国的基督教大学共有5座,除了登州文会馆外,1888年美国卫理公会在北京开办了北京文汇书院;1889年美国公理会建立了通州华北协和大学;1890年美国圣公会在上海的圣约翰学院设置大学课程;1893年美国长老会在杭州设立杭州长老学院。

 
 

满清人说了:一看这大胡子那凑性,就知道他是恋童癖!不是恋童癖,干嘛收养弃儿?干嘛不让小中国人死在荒野里?这个禽兽!

 

    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给在华的基督教传教事业包括教育事业以严重的冲击,许多教会学校被义和团捣毁,不得不停办。义和团后,传教士一方面利用庚子赔款恢复了原有的教会学校,另一方面又新开了大批的教会学校。在苏州、南京、广州、福州、成都、武汉等地,一批新的高等教育机构迅速崛起。
  
  
    1901年,美国卫理公会在苏州开设了东吴大学。1905年,在华的两家美国宣教差会美南浸信会和美国浸礼会合作在上海开办了浸会大学,该校于1909年正式开学。1929年浸会大学改名为沪江大学。美国卫理公会、北长老会和基督会于1910年在南京创办了南京金陵大学。1915年在福州,六个基督教差会:美国公理会、卫理公会、归正教会和英国公理会、长老会、圣公会联合开办了福建协和大学。1916年美国长老会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准备,在广州开始了岭南大学。在华中地区,美国圣公会、归正教会、英国伦敦会和卫理公会于1924年在武昌创办了华中大学,1910年,在西南地区,四个基督教差会:美国美以美会、浸信会、加拿大卫理公和英国公理会在成都联合开办了华西协和大学。到1910年时,教会大学的人数为1000人,1920年时,教会大学的学生人数达到1600多人,教会大学也达到了16所。
  
  
    从开办大学的基督教差会看,美国占了绝对的优势。所有的教会大学都有美国传教士的参与,故中国的教会大学受美国教育制度的影响较大。





教会收养的儿童在做体操,可以看到都是女孩子。

教会收养的孩子,大部分是女孩和残疾儿童,因为上两者会被抛弃掉给野苟吃,所以被教会救活收养。

  

    基督教高等教育在中国的开办与发展,使中国的教育有了历史性的进步,基督教大学的出现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大突破,使中国有了以教会大学为主的近代高等教育。教会大学从根本上突破了中国传统教育的缺陷,在办学模式、教学内容、人才培养、适应社会等许多方面都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提供了崭新的内容。
  
  
    基督教大学的出现,也引发了中国官办及私立高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会大学的建立促使中国开始重视高等教育,使中国人自己举办的高等教育有章可循,教会大学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也为中国大学提供了师资力量。正是在教会大学的影响下,一批中国的官办和私办大学开始建立,如北洋大学、京师大学堂等。
 
 

传教士和中国基督徒为中国平民检查口腔疾病,在缺医少药的中国,对于穷人,也许传教士是他们一生唯一可以得到免费检查和医治的经验.

  
 
    教会大学的出现使中国高等教育与西方高等教育的差距一下子缩短了几百年,这一事实是我们所不能,也不应忽视的。教会大学建立以前,中国传统高等教育大约处于西方十六世纪宗教改革时期的水平,即以古典文史学问为主的水平。早期在华基督教大学的学术水平则与西方十九世纪上半叶的水平相当,而到廿世纪初时,在华最好的教会大学的水平则接近了同时代欧美一般大学的程度。这种高等教育发展的飞跃同基督教在华开办大学是分不开的。
  
  作者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研室主任,现在美国波士顿大学读博士班,著有《世界宗教史略》等书。                      
   作者:路加 图片:凯迪社区
 

渔舟唱晚编辑


-


文章评论

海贝儿

优美的旋律,回荡在这个冬日的暖阳里,身心可以飞扬,可以驻足回眸此 去经年的心绪,一切可以淡然,安好。[em]e160[/em]

海贝儿

因为有音乐的陪伴,因为有好朋友的同行,空间变得有品味,有温暖! 圣诞快乐,唱晚好友!愿你和家人平安,快乐![em]e177[/em][em]e160[/em]

素扇

基督教对人类各个方面都有巨大的贡献,它带着博大圣洁至爱的理念和对生命的尊重,渗透于社会各个方面,也为中西方文化的沟通开辟了一条渠道。仔细品读、学习,对其有了更多地了解和感悟。感谢唱晚老师制作,问好您!愿音乐和爱围绕您身边,冬日快乐![em]e160[/em][em]e176[/em]

独上西楼

谢谢百度君,辛苦了。[em]e163[/em][em]e160[/em]

晓梦梧桐

人海茫茫,我们相遇在网络,相知于高贵的诗意,相会于娓婉美妙的清词!人间情,世间暖,风晴冬阳天色暖,抖落烦恼,任狂欢。乐、乐、乐!带上笑容,带上祝愿,轻轻的我来了,亲爱的朋友,2013开心快乐!书一纸,笔生缘,两墨情,友相伴。

晓梦梧桐

风景年华依旧,我心依旧,而流光一去不会回头。那些远去的往事,恍如昨天,却又真实的遥远。无论陷入沧海,还是归于山林。让我们共存一剪岁月,共修一段缘。

深谷幽兰

受益匪浅,来学习,问好![em]e160[/em][em]e181[/em]

春江花月夜

今天月夜还和朋友谈起基督教,我突然有了一个奇想,好想做一个修女,洁白的围巾包裹起一切邪恶,让邪恶不再洒落人间,风琴与童声交响的和声更是一种天籁传来的圣音,月夜最近不晓得为什么好想拥抱起,修女洁净的灵魂!也许有一天我会做一名修女,从那边款款走来.........

春江花月夜

在此,月夜更是了解了基督教的传播力量,月夜认真阅读每一个文字,随着圣音的旋律,一名美丽的修女款款走来,,,,,,,

[em]e181[/em][em]e160[/em][em]e176[/em]爱的传播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