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光芒——电影《钢琴家》音乐赏析

个人日记



 


罗曼·波兰斯基的经典电影《钢琴家》,作为一部波兰大导演摄制的反映波兰犹太人在二战期间遭受德国人残酷迫害的电影,不可避免地选择肖邦的音乐为电影的主导音乐。波兰斯基在选择音乐上匠心独具。 
 



 

 

   


 

  波兰斯基从众多肖邦的作品中选用了三首夜曲,两首叙事曲,一首圆舞曲,一首前奏曲,两首马祖卡和电影结尾时的钢琴与乐队的Grande Polonaise,每一首都选用得恰到好处,和电影的结构、情节和场景的转换、主人公的心境环环相扣。 
 

   


  电影伊始,钢琴家在录音棚里录制肖邦的《升c小调夜曲》。平静舒缓的开始,忧伤宽广的基调,预示着千百万犹太人的生命即将终止的厄运。 
   


 

  波兰斯基在这里采用的完全是史实:一九三九年九月二十三日,正当钢琴家Szpilman在华沙的录音棚里录制肖邦的《升c小调夜曲》,纳粹的炸弹无情地飘落下来。

 

  
主人公在酒馆演奏




犹太人被驱赶到定居点

  
  
纳粹军官在枪杀犹太人 

 


电影中最震撼人心的一个片段,是在钢琴家的磨难即将结束时,为了打开一厅罐头,在火炉旁被德国军官发现。  
  波兰斯基在这个场景之前,已经通过音乐为这位德国军官是个什么样的人作了巧妙铺垫。当时钢琴家发现有德国人回来,便抱着罐头躲进阁楼里。这时,楼下隐约飘来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的琴声,德国军官将这段音乐弹奏得清冷悠怨,充满了人情,弥漫着惆怅和无奈,即暗示了他心有音乐灵犀、是一个艺术的欣赏者和同情者,又暗示了他骨子里没用其他德国刽子手那种凶残本性。有了这个铺垫,他作为一个德国军官,冒险拯救一个苟延残喘的犹太艺术家的薄命,才不显得唐突。 
  


 

  当军官得知自己面前这个瘦弱无助的犹太人是钢琴家时,便请他弹点什么。钢琴家略微迟疑了一阵,似乎是惊魂未定,因为这个时刻也许就是他弱小生命的最后一刻。沉着下来后,他选择了弹奏肖邦的《g小调第一叙事曲》。这是一个大义凛然的选择,他要用生命的最后一刻,表达自己对迫害者的反抗。 
 



  

  肖邦叙事曲深受波兰大诗人密茨凯维支叙事诗的影响,《g小调第一叙事曲》更是根据密茨凯维支的叙事史诗《康拉德·华伦洛德》而写。1828年,《康拉德·华伦洛德》问世,叙述十三世纪立陶宛爱国者华伦洛德领导民众抗击入侵的日耳曼十字军骑士的故事。钢琴家选择这首曲子,不是同样不屈地抗击日耳曼恶魔、准备从容赴死吗? 


 

  

  影片中的女配角,那个同情和帮助钢琴家的非犹太裔大提琴艺人,也被波兰斯基巧妙地用音乐加以升华。清晨,阳光温柔地照在窗帘上,让你觉得这更象是在美好的梦里,只有温情,没有铁蹄和枪炮。她从容专注、外忍内强、以宗教沉思的方式演奏巴赫的《第一大提琴组曲》中的《G大调前奏曲》,给她腹中的小生命。波兰斯基让一个被占领国的艺人,演奏占领者的音乐,他要表现的不仅仅是音乐可以超越种族、宗教和国界,更是人性可以超越种族、宗教和国界! 
   


 

  这种人性超越,何不是人类最伟大的精神之一!梅纽因就贡献过这样的超越。他是第一个在二战后去德国演奏的犹太艺术家,并因此在犹太人中声名狼籍。相当多的犹太人终生不肯原谅这为曾经带给他们自豪的桂冠艺术家。同样的情怀和超越,也体现在2003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德国电影《Nowhere in Africa》里面。这同样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三十年代初,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刚刚开始的时候,一个居住法兰克弗的犹太人法官被迫抛弃所有的财产,带着妻女流亡到非洲的肯尼亚。但他和妻子的其他留在德国的家人全部为纳粹屠杀。战后,这个犹太人却决然选择回到德国,为重建德国尽一份薄力。 



  

  波兰斯基的《钢琴家》,除了配乐上巨匠手笔,摄影也美伦美奂。精美的构图,含蓄的用光,凝重的色调,镜头变换的节奏,每每令人回想起波兰斯基早年另一部经典浪漫影片----《苔丝》。 
  
电影素材  音乐 :网络  渔舟唱晚编辑


 



 




文章评论

春江花月夜

电影中最震撼人心的一个片段,是在钢琴家的磨难即将结束时,为了打开一厅罐头,在火炉旁被德国军官发现。我也看了这部电影,钢琴家即在最悲惨的一刻,德国军官的出现,旋律温柔而舒缓,诠释了人性的温柔底线,钢琴家的遭遇让德国军官有了恻隐之心,也许是旋律打动了也许是,从中诠释音乐无国界,音乐是生命火焰的燃烧!

春江花月夜

二战希特勒犹如魔域,犹太人惨遭深重的人性杀戮灾难,钢琴家也不列外,不过电影结尾以喜剧收场,钢琴家在德国军官的人性恻隐中得以重生,钢琴旋律叙述了电影主人公内心的反抗,压迫,恐惧,饥饿,人性与善良....

春江花月夜

感谢唱晚隆重推出一部经典音乐电影,昨晚又从新看了一下,在电影音乐中,再次聆听到了世界级钢琴巴赫的《第一大提琴组曲》中的《G大调前奏曲》!![ft=#ddd9c3,4,仿宋_gb2312][/ft]

晓梦梧桐

端 杯敬友醉飘香, 午 赏水面舟赛航。 快 意佳节心语寄, 乐 挥狂笔韵三江。

海贝儿

行云如水的琴音,流过岁月的河流,有悲有喜的情绪,在音乐中延展。[em]e160[/em]

海贝儿

很深邃的曲子,让人沉静,深思。 问好,唱晚,初夏一切好![em]e160[/em]

惟一

看了这篇文字与电影情节梗概,深感人性就是音乐的变奏。一曲《月光奏鸣曲》将人性的凶残弱化,取而代之的是生命无国界,音乐无国界,感情无国界!这,才是人性善真的本源。

惟一

音乐将他们内心打通,人性起伏虽源于战争,但更多的是一种生灵被音乐柔化,她能够使人忘却血腥与种族泯灭,即使纳粹也会在音乐面前低下头颅,放过鲜活,一个眼神,一段乐曲都在做最后的妥协,生命至上,至大境界。阿门。[em]e166[/em]

涵雪飞扬

这是一部让人终生难忘的好片子,是在没有人性的年代寻找人性光芒。[em]e181[/em] [em]e160[/em] 祝好友节日快乐![em]e177[/em]

秋之韵

夜晚,让心灵沉浸在音乐给予的慰藉,对着缀满浪漫的星空,让灵魂停栖静静冥思,感受音乐的魅力,开阔而动容。音乐回荡的旋律,升华在曼妙的心间。只愿你,在醉美的时光里,天籁长相忆,丽声久怀人。

江边枫叶

唯美的音乐,享受,看了渔舟老师的这篇日志,特别想看这部电影,马上找来看看,先谢谢分享![em]e100[/em] [em]e156[/em]

人性的光芒[em]e181[/em] [em]e179[/em] [em]e160[/em]

乐乐

这个电影我看过,二战真的很残酷,对心灵的影响很大值得一看

五星

谢谢友的精彩分享,遥祝安好[em]e160[/em] [em]e183[/em]

惬意

[em]e160[/em] 喜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