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5-30
个人日记
最近国家和民众对食品添加剂非常关心,有关官员和专家也在电视上发表看法,说国际认证的食品添加剂有5000多种,美国认可的有2000多种,我国认可的也有几千种。已认可的添加剂在允许的使用浓度内对人体是安全的,否则是不安全的。这里且不说我国规定的标准比发达国家提高了好几倍,就我国而言,关键是掌握和使用添加剂的人的文化和技术素质,及道德水平。但有时很不好评价。以催熟番茄为例:过去我们在菜场买到的番茄是自然进入成熟期的番茄,果肉较软,果肉内有刚形成或已成熟的种子,吃起来有自然的果香,好吃。但,果子在进入成熟期后,重量在逐渐下降,也就是亩产量在逐渐减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为了多收获,多买钱,就在茄果发育到最大,也就是最重,还没有进入成熟期时摘下来,喷洒催熟剂使其发红,售往市场。所以我们买到的番茄整个发硬,切开番茄发现里面连刚发育的种子都没有,何来果香?
本人在农村调查时发现,很多农民在使用催熟剂和农药时,根本不严格按照规定使用,都是加大剂量和浓度,这就难怪番茄果的顶端尖突,果子不浑圆显凸凹,蔬菜农药残留超标了。我问农民朋友是否吃这种蔬菜?答曰:我们才不吃哪,那都是买给城里人的,我们吃的不打药。我问:你们按规定的浓度使用不是少用药,还省钱吗?答曰:我们常买到假农药,按上面规定的说明根本不行,只好加大用量。我问:为什么真农药也要加大用量呢?答曰:那不是想催熟的快一点,杀虫治病的效果更好一点嘛。再说啦,瓶子上说明书说的什么浓度、毫升、克,我们也搞不懂,就大约摸用了。我问:你知道打了农药几天后才能吃吗?答曰:不知道。都是大约莫停几天就上市啦。按规定,打完农药后要停7天,才可将农产品上市。对毒性大的农药应再多停两天才能上市。
从农民朋友的回答中可以看出,造成对农产品使用催熟剂和农药过量的原因有多种。一是有关政策和规定宣传不到位。到农村科技下乡搞形式的多,时间短,作用有限。而科技下乡的内容多为品种及配套生产技术,基本没有各种催熟剂、添加剂、农药的规范使用技术,和相关政策规定的宣传,更没有超量使用危害性的宣传。村委订的报纸只是几个村干部看看,就成废品了,没发挥宣传作用。农民虽然看电视多,但电视上宣传的东西有限。农村科技书屋还没普及,或没发挥作用。二是对催熟剂、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农药等的添加和过量使用危害,有针对性的宣传根本不到位,甚至还没有研究,好多使用标准是盲目套用国外的标准,在发达国家有关标准的基础上放宽成我们的标准。因为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人的生命和健康被视为低一等吧。也可能是认为中国人从多灾多难中模爬滚打中磨练出来了,对毒性的抵抗力强吧。三是对农民的道德、自律教育不够。对违反规定使用的批评、惩罚不重视,或没有相关法令。四是有关监管部门监管不力。对违规使用视而不见,更多的是把罚款当做创收的手段和固定经济收入的来源。监而不管,罚而不禁。按说目前对农产品安全的监管有三道关:生产一线的监管查验,收获或出厂时的成品查验,进入市场前的查验。国家对有些添加剂已明令禁止在食品中使用,但为什么在政府相关部门的眼皮底下还能照常生产销售?到老百姓的口中还是出现这么多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普遍、突显?谁来监管食品监管部门的工作?对他们的失职有何处罚规定或法令? 第五农药生产厂家的说明书太书面化,太粗糙,字太小。什么毫克,毫升,作为目前农村生产主力军的妇女老人看不懂,看不清,也没有计量工具。他们只能大约莫使用。按说给买农药的农民赠送一只一亩用量的小塑料勺,从技术和成本上都不是问题,但为什么不想不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