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江湖的智慧

红尘有梦

前  言
 
    有句电影台词说得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你怎么退出?”
    确实如此。无论是生意场、官场、职场、情场,还是社交场、朋友场,都存在江湖。可以说,江湖贯穿了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全部。
    既然这样,我们就需要学会一些江湖的智慧,需要那些“老江湖”们来为我们指点迷津,让我们少走弯路,少中圈套,少碰墙壁,在工作和生活中顺风顺水、步步登高。
    尤其相对于绝大多数涉世未深的青年人,他们或许学历很高、人也聪明,可是在进入到社会中时,他们仍然感到诚惶诚恐、力不从心。对于他们来说,社会确实复杂,而这些复杂光靠他们在学校里学到的某些专业知识和一些天赋的小聪明是很难应付的。因此,他们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走过这样那样的弯路,跳进这样那样的陷阱,受到这样那样的伤害……他们甚至不愿意面对这个社会,这也是很多青年人选择躲在象牙塔里,硕士、博士一路读上去,却迟迟不愿进入社会工作的原因。
    所以,那些在社会生存中游刃有余,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老江湖”们,自然是年轻人羡慕乃至学习的榜样。
    “老江湖”的智慧不是奸诈、油滑、邪恶的智慧,而是经历过风雨的,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的,能够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起到实实在在的指导作用的智慧,是一种“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智慧。
    每一个即将进入或正在进入社会的年轻人,每一个在社会中遭遇挫折、恐惧迷茫的年轻人,都可以从这本《老江湖的智慧》中吸取营养、总结经验、解开困惑、修炼能力,从而成为事业和生活中的高手,笑傲江湖。
图片
 人脉即钱脉—老江湖的社交智慧 算命的秘密
    一位朋友打来电话请我吃饭,说介绍一些人给我认识。我是向来害怕吃这样的应酬饭的,在这样的场合里,我简直不知道应该跟那些不熟的人说些什么。可经不住朋友的三请四请,我还是去了。
    宴是好宴,一桌人也都穿戴体面、彬彬有礼。在介绍和寒暄的过程中,我发现朋友请来的客人中,有一大半他自己也并不认识,不是他托熟人转请的,就是熟人带来的。我一脸僵硬的笑容,挨着朋友坐下,心想陪他挨上一两巡酒,就借故走人吧。
    还有两、三位客人没到,在等开席前的无聊中,朋友拿出笔记本电脑,说他新学会了一套算命方法,只要把人的名字和生日输进去,电脑就会显示出一大堆什么“天格”、“地格”、“人格”、“命盘”之类,特别准。
    很快就有客人表示了兴趣,报出了自己的名字和生日。朋友敲了一阵键盘,然后一行一行念着结果,一边念还一边问客人准不准。这种东西本来就是好玩的,有些客人说很准,有些不准的客人就笑着摇摇头。其他的客人也来了兴致,纷纷要求也算一算……气氛越来越热烈,大家的矜持也都放了下来,互相之间甚至开起了玩笑。等到开席时,一桌子的陌生人似乎都成了老朋友。
    席散后,朋友开车送我回去。我笑骂他什么时候对算命这种玩意发生兴趣了。他瞟了我一眼,缓缓说道:“你知道吗?我用这套小把戏不知交了多少朋友,这些朋友就是我做事情的资源。碰到不熟的人,我只要说给他算算命,自然就知道了他的名字、生日。接下来,管它算得准还是不准,很快我就弄清楚了他多方面的信息。而且——”他神秘兮兮地笑了笑,“你要知道,当一个人的秘密告诉你后,他会对你特别亲密,特别信任。这就是我算命的目的啊!”
    【指点江湖】
    要和一个不熟悉的人在短时间内熟悉起来,过于正式的开场白往往显得做作、客气、费劲。这时候不如找一件大家都可能感兴趣的小把戏来做,就在大家开心的过程中,陌生和尴尬的气氛自然就烟消云散了。
    而要跟一个人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不一定要为他“上刀山,下火海”,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分享他的秘密。所谓“密友”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当然,有些秘密是不宜去套取的,因为这些“秘密”是对方生怕泄密的。如果他被你套出来,会心内不安,要求你守口如瓶;或者也要求你贡献出“秘密”作为交换,就像山寨入伙,先要让你纳一个投名状。这时候的“秘密”,就成了你的负担。因此,玩这样的小把戏时,分寸火候一定要掌握好。
 
    人脉即钱脉—老江湖的社交智慧 关系的链条
    我接到一位自称是丁先生的人打来的电话,说有点事情需要我的帮忙。我皱了皱眉,这位丁先生说跟我见过一次面,可是我实在是没有什么印象了。正想找个借口推辞掉,可能丁先生听出了我语句中的冷漠和疑问,于是赶紧提起了丙先生,说他们之间是很好的朋友。
    丙先生我倒是认识,可也仅仅是认识而已,对他我并没有太多的了解。这位丁先生托我办的事情其实也不是很难,不过却需要用我的名誉和人格去做担保,老实说,我不太愿意为了一个并不了解的人做这样的事情。
    可是很快,这位丁先生又提到了乙先生,说乙先生和丙先生原来在部队里是一个班的战友。乙先生我就不能等闲视之了,他跟我读高中时最要好的一个同学甲先生是世交,他们两家都是一个部队大院的,从爷爷辈起就是革命老搭档。我们也在一起吃过几次饭,聊过几回天,由甲及乙,因此乙先生也算是我的朋友。
    到了这里,我已经不好再拒绝丁先生的请求了,于是答应他先试试看。在此之前,我准备把这根关系的链条先捋一捋。
    我首先打了个电话给甲先生,这是我的老同学,当然信得过。甲先生在电话里给乙先生拍着胸脯打了保票,让我绝对放心;接下来我又打电话给了乙先生,乙先生同样给丙先生做了证明,说这个人靠得住;再接下来又是丙先生给丁先生保证……由此我得出结论:丁先生是一个可信任的人。我这个人本来就喜欢帮人,而这件事里面又牵涉到这么多人的面子,我当然义不容辞。
    可最后的结果证明:这位丁先生是一个见利忘义的小人,我的名誉人格随他一起去扫了地。
    急怒之下,我又重新去捋这根友谊的链条,发现每个环节都没有问题:甲是我信得过的,那么乙也应该信得过,既然乙信得过,为什么又信不过丙呢?丁也就不用怀疑了吧?好吧,顺推下去没有结果,我们就倒推:丁既然是个小人,丙所做的保证就一文不值。看起来,这根关系的链条应该就卡在了这一环上。可是,丙本来就不是我的朋友,对他我也并不了解,但我却还是让他对丁先生进行保证,并完全相信这个保证,这又能怪谁呢?
    【指点江湖】
    都说朋友多了路好走,可有些所谓的朋友,却是穿你的鞋,走他自己的路,让你打的找去吧。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电脑中的复制模式:一个接着一个,直到一千一万都不会有所差别;它是复印机的复印模式:当我们不断地用上一张复印件而非原件去复印下一张时,出来的文件将越来越不清楚。
    对一个人,不要完全依赖于朋友、熟人之间的口口相传,而要亲自去进行调查、了解。如果把握不准,就不要轻易将自己卷进去,不管这里面牵涉了多少人的面子。朋友我们应该帮忙,朋友的朋友你就要谨慎了,而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你最好就要学会说不!当然,如果你在跟他的交往中对他有了深入的了解,和他直接成为了朋友,那就另当别论。
 
    人脉即钱脉—老江湖的社交智慧 酒会
    陈先生和几位朋友合股,成立了一家小型的地产公司。在香港,这样的小型地产公司多如牛毛,陈先生的公司也只能做做翻新一些校舍、开发一些村屋这样的小项目。而要打开公司的局面,还是要和那些政府高官、地产大鳄、行业精英们扯上关系。
    要说机会还是有的,一次地产界举办一次盛大的慈善酒会,陈先生也居然在被邀请之列,他兴奋不已,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好好拓展一下自己的人脉。
    “啊,你就是李先生,见到你太荣幸了,我是××公司的,这是我的名片,请多关照。我们公司是做……”
    “郑先生,你能给我一张名片吗?希望以后有好机会你能提携鄙公司一把……”
    “你是罗署长吧?我是××公司的,希望以后能多关照一下我们……”
    “你们好,请问你们是哪家公司的,这是我的名片,我们交个朋友……”
    陈先生蜻蜓点水般地在全场穿梭,碰到任何人都直接上去递名片,然后背书一样地自我介绍一番,要求别人也给他名片。有时候,别人正聚在一起谈话,他也挤过去,没有礼貌地打断对方,要求和别人认识。
    实际上,这样的酒会有很多社会名流和行业巨头出席,对陈先生这样的冒昧举动既惊讶又反感。出席酒会的其他业内人士也对他这种无头苍蝇式的乱撞行为讪笑不已。一大圈跑下来,陈先生费了不少口舌,却什么人也没交下,什么局面也没打开。
    酒会散了后,在门口的垃圾桶内,陈先生发现一大堆自己发出去的名片被无情地扔在那里。
    【指点江湖】
    人都是喜欢结成一个个圈子的,每一个圈子,都有自己固定的游戏规则和社交方式,想打入到某一个圈子中,你首先必须了解的就是这些东西。
    慈善酒会不是展销会、交易会,来的人没人是愿意跟你谈业务的,你得了解自己身处的场合。陈先生像一个推销员那样的投递名片,背书一样地去做一番自我介绍,得到只能是对方的轻视和厌烦。而且,在参加这样的酒会前,陈先生既不去了解来参会的都有些什么样的人,更不认真研究这些人的身份背景、兴趣爱好、交际习惯,他就这么直统统地上去要求和对方交朋友,当然会遭到别人的拒绝。
    人脉即钱脉—老江湖的社交智慧 没人惹
    琳琳在单位是有名的“没人惹”,为什么?就因为她嘴上太厉害,没理还要辩三分,有理就更不会放过对方了。
    领导批评她的工作没做好,她总是要想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抵抗、躲闪,实在抵抗、躲闪不了,她还有一招“乾坤大挪移”,把责任推给别人,或者说“某某也是这样的,你怎么就知道批评我?”把个人的错误搞成“法不责众”。
    同事给她指出问题,她更是不愿接受,那神情、那语气,就是“你算老几,我还用得着你来教?!”弄到后来没人愿意再给她善意的提醒和建议。
    如果是她得了理了,那更不会饶人。有一次,领导因为一件事情批评了她,后来经过调查,发现是一个误会,领导也向她道了歉。可她却把这个事记在了心理,逢人就说领导总是“冤枉”她,是一个不讲道理的“暴君”。这话传到了领导的耳朵里,让他非常生气。如果是同事和她发生了争执,那她更是非要见个输赢不可。即使对方让步了,不愿再继续跟她理论下去,她还在那里喋喋不休,非要让对方打心眼里承认自己错了而她才是对的,方能善罢甘休。
    琳琳自以为在单位“没人惹”,其实就是“没人理”,最后变成了“没人要”,不久后就被单位辞退了。
    【指点江湖】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得饶人处且饶人”,在交际中,不必对别人的过失或缺点耿耿于怀,否则势必导致人际关系的恶化。
    在社交场合中,我们固然希望与人和气相处,但人和人的脾性、见解不一,发生争执也是难免的事。没理我们不要强辩,这样即便争赢了,非但不会有益,很可能对自己还会有害;有理呢?也不必咄咄逼人,因为你的步步紧逼,反而会激发对方的抵触心理,结果,旧矛盾未解决,新矛盾又产生了。
    争吵从来就不会有真正的赢家的。你自以为说服了别人而洋洋得意,其实别人对你只不过是“惹不起,躲得起”而已。面子既没有得到,里子更丢了,一个人的“精神胜利”不过惹人耻笑而已。
 
    人脉即钱脉—老江湖的社交智慧 看不惯
    菲儿在家人和同事的眼里,是一个性情孤僻的人。在单位里,她没有人缘,吃不开;在生活中,她也没有知心一点的朋友,甚至连一个能陪她逛街购物的玩伴都没有。
    她不是没有尝试去多认识一些人,多和别人交往,可是常常是因为她对别人某方面的“看不惯”,导致一个新的人际关系刚刚建立,就被她掐掉了。
    这天,办公室新来了一个女孩,人挺爽朗大方的,见到年长的就叫大哥大姐,见到菲儿这样的同龄女孩更是亲热,到了中午,两人已经能够坐在一张桌子上,一边吃饭,一边聊天了。
    有人主动和自己交朋友,菲儿当然很高兴。办公室里就她们两个小女孩,关系自然就比较密切,平时互相之间帮点小忙、带个东西什么的都无所谓。按理说,她们俩即便不能成为知心的朋友,也会成为关系融洽的同事。
    但不久后,菲儿就开始看不惯这位新同事有点拖沓懒散的习惯了。有一次,这个女孩向菲儿求借一张某超女的签名唱片,说好下周一上班的时候还。菲儿是这位超女的铁杆粉丝,对她的唱片宝贝得不得了,尤其是这张签名唱片,是菲儿千里迢迢从南京跑到长沙,在偶像的签售会上得到的,轻易不外借。这回一来对方声称也是该超女的粉丝,二来她也不好伤了刚刚建立起来的友谊,一咬牙就借了。但她强调,下周一唱片一定要还。
    可是到了下周一,这位新同事唱片忘带了。她连声跟菲儿说对不起,答应第二天一定记得带,到了第二天,她居然又忘了带,直到第三天才将唱片还给菲儿。
    菲儿很不高兴,第一,她怀疑对方是故意不守约,好多用几天;第二,即便对方真的忘了,但这样马马虎虎,就是不爱惜她的东西,甚至于就是对她不尊重。由此,菲儿对这个女孩的看法越来越多,对她身上的其他缺点也更有意识地去关注。渐渐地,她与这个女孩的关系越来越远,她又失去了一个“可能”的朋友。
    【指点江湖】
    戴眼镜的人一定有过这样的经验:透过镜片看人时,很容易看到别人脸上的缺点,一些青春痘啦、一点疤痕啦、几丝皱纹啦等等。也许对方本来是一个帅哥或者美女,但到了我们的眼里也就打了折扣。某一天,当我们忘了戴眼镜时,再去看同样一个人,会觉得他或她今天不同寻常,显得格外漂亮。这就是模糊产生美的原理。对方脸上的缺点并没有消失,但因为模糊,我们不会特别注意到,自然就觉得对方美了。
    在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时,同样适用这样一个模糊原则。所谓“人无完人”,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会有他的缺点。有些人可能毛病多一些,有些人少一些;有些人毛病隐藏得好一些,有些人不懂收敛;有些人知道反省并努力去改正自己的毛病,有些人没这个意识……既然如此,我们在与人打交道时,就不必太过于较真,更不必“因噎废食”。
    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太清的水里是养不了鱼的,比如说蒸馏水。而人如果把什么事都要分辨得一清二楚、毫不通融,这样的人也不会有朋友。我们在人际关系上,要学会对别人的一些无伤大雅的缺点视而不见。他喜欢逗你玩,她说话太唠叨,他吃饭吧叽嘴,她有点爱臭美……你都不能因为对方的一点错误缺点,就对他或她上纲上线,从而疏远关系。
    对别人缺点错误的刻意模糊,并不是姑息纵容,也不是认可别人的缺点错误,而是因为,这样的错误缺点,或者只是你个人认为的、不能忍受的;或者是对方能够自我反省、自我改正的;又或者是相对于对方的长处和优点来说,你必须进行妥协的。
 
     人脉即钱脉—老江湖的社交智慧 向冷庙烧香
    “小赵啊,你是来找游主任的吧?唉,你不用再拜访他了,因为工作上的一次失误,他被免职调到了后勤部,现在临床部是杨医生暂时代理主任的职务。”
    幸好在走廊碰到了相熟的罗医生,要不然四象药业公司的业务员小赵,这回可真会进错庙、烧错香了。
    “想不到,有着‘杰出专家’称号的游主任也会出娄子。”小赵摇了摇头。老游是他的老关系户了,跟四象公司做成了好多笔生意,现在他下了台,小赵还是觉得挺可惜的。看来,得重新烧香拜菩萨了。
    提着一大兜子礼品在走廊上站了一会儿,小赵想,还是应该先去拜访一下被免职的游主任。新上来的杨代主任迟早要去拜访,可下去的这位现在不去看他,被他知道了,以后再见面可就尴尬了。这种“人一走茶就凉”的事做出来可是最伤人心的。何况,万一老游又回来了呢?
    小赵问明了游主任新办公室的位置,带着礼物敲开了他的门。
    游主任正在办公室里闭门思过,见到小赵,他有点爱理不理:“是小赵啊,又是为了你们公司的那批新药来的吧?你怎么找到这儿来了?我已经不管事了,你还是去找新主任吧。”
    “新主任我下次会去拜访,今天我是来看望您的。”小赵热情地说。
    “看望我?”游主任有点意外,“来,你坐!”他苦笑着说:“我现在还有什么可看的,主任不当了,事也不管了。”
    “瞧你说的,好像我除了找你办事就没别的了。”小游把礼物放下来,说:“我来看看一位尊敬的年长朋友,不行么?您的事我也听说了,可是,我不知道您也会这样子意志消沉。”
    “你看我现在无所事事的,怎么可能还象以前那样子意气风发?”
    “恕我直言,您不当主任,难道就无事可做了么?您还有自己的专业啊!您照样是杰出专家啊!不当主任,关起门来钻研学问也好啊!要是都像您这么想,那我们这些大学毕业了却不能从事本专业的人,岂不是都不要活啦?”
    游主任愣了一下,没想到一个小小的业务员,竟然敢用这种语气和自己说话。这几句话放在以往可能他听着不是那么舒服,但今天,在自己“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时候,有一个人来说自己还是有事可做,有志可为的,他还是觉得非常感激。
    毕竟是杰出专家,几个月后,医院撤销了对老游的处分,恢复了他临床部主任的职务。这时候,小赵再到医院去做什么业务,得到的待遇可想而知了。甚至,当小赵被公司调往了别的地方,游主任还念念不忘,向公司打听他的情况呢。
    【指点江湖】
    本故事讲述的是这样一个道理:向冷庙烧香,我们往往会得到意外的回报。
    香火鼎盛的寺庙因为烧香人太多,神佛的注意力也被分散了,你去烧香,也不过是众香客之一,显不出你的诚意,神对你也不会有特别的好感。所以一旦有事求它,它对你只以众人相待,不会特别照顾。
    但冷庙的菩萨就不是这样了,平时门庭冷落,无人礼敬,你却很虔诚地去烧香,庙中的神佛当然对你特别在意。同样烧一炷香,冷庙的神佛却认为这是天大的人情,日后有事去求他,他自然会特别照应。如果有一天风水转变,冷庙成了热庙,神对你还是会特别看待,不把你当成趋炎附势之辈。
    一个人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走霉运,被打压是难免的。而他的落难正是对身边人际关系的考验。远离而去的人可能从此成为路人,同情、帮助他渡过难关的人,他可能铭记一辈子。所谓莫逆之交、患难朋友就是这样产生的,这时形成的感情是最有价值、最令人珍视的。
    有些人“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有事了才想起去求别人,又是送礼、又是送钱,但效果却常常不理想。其实求人如求佛,心诚则灵,心不诚,礼再多人也怪,因为对方知道,你所谓的礼,不过是一种交易的手段罢了。
    我们要在关键时刻得到贵人相助,自应平时勤“烧香”,这种“烧香”,并非是有目的的,而是佛家所说的“广种善缘”。真正的英雄人物,寸金之遇,一饭之恩,可以使他终生铭记,日后如有所需,他必奋身图报。即使你一无所需,他也绝不会忘了你这个知己。交到这样的朋友,就像买股票一样,买到了最有价值的原始股。
    因此,从现在起,多注意一下你周围的朋友吧,若有值得上香的冷庙,千万别错过了才好。
 
    人脉即钱脉—老江湖的社交智慧 财神到
    余先生可是这个村子里飞出去的金凤凰。当年,他是整个村,乃至整个乡考上的唯一的一个大学生,而且,是一所全国知名的大学。毕业后,他又申请到了美国一所提供全额奖学金的学校,出了国。现在,他已经是美国一家大公司的副总裁了。
    余先生第一次回乡探亲,当然是全村,不,是全乡、全县的光荣。县里派了一位副县长全程陪同,专车接送,当然,主要是为了能够吸引他回来投资建设。那时候正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招商引资是每个地方政府最首要的工作任务。
    余先生对家乡还是有感情的,家乡穷啊,可以说,他能够上大学,是全村老少爷们凑钱相助的结果。因此,这一次回来除了探亲外,他也准备在家乡投资兴建一个葡萄酒厂,家乡的葡萄可是全国有名的。
    实地考察完毕,并和县里面仔细讨论了合作的意向之后,他准备回村里一趟,副县长要陪他一起回去,他谢绝了。不过是回村里看看父老乡亲,没必要搞得这么兴师动众。回来之前,他给村里的一百多号人一人准备了一件礼物,亲近的,送一些洋酒、西洋参什么的,疏远的,也每人一件衣服。这一大堆礼物,余先生光花费的运费就不在少数。
    乡亲们自然也高兴,他们纷纷把新衣服穿出来,余先生给他们拍了照,留作纪念。
    余先生还没走,何老板也回乡了。
    他是开着自己新买的奥迪车回乡的。当年,何老板和余先生同在县中学读书,一同参加了高考,可是何老板却是绝大多数名落孙山的考生中的一员。
    龙门既然跳不过去,何老板只好回家种地。可他却是个不安定分子,两年后,他瞒着自己的家人,偷偷一个人去了广东。
    谁知道他是怎么发了财,可是看这架势,财也发得小不了。这次回来,他也算是衣锦还乡了。
    听家人说余先生也回来了,要在县里投资,还给村里每个人都送了礼物,何老板笑了笑,第二天便去拜访余先生,少不得要叙叙旧,套套交情。
    然后,何老板包了几辆大巴车,将全村一百多口子全拉到县里最豪华的酒楼吃大餐,一路上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到了酒店,居然还有礼仪小姐和仪仗乐队的迎接,让乡亲们都看傻了眼。县里、乡上的头头脑脑们也都请到了,在酒宴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感谢何总致富不忘家乡人,愿意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出一份力。许多乡亲还是头一回见到县里的大官,见到这样的大场面呢,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酒宴正酣,每个人都收到了一个装有现金的红包。当然,包厢内领导们的红包就更大了……
    “哎呀,还是何老板有钱,你看这酒席档次有多高!”
    “还发钱,往常我们吃酒席都是往外送钱,这次居然吃了还往回拿钱,真是大方。”
    “人何老板有钱,这点红包对他来说算什么。你看到他开回来那高级轿车么?私人的,听说好几十万呢!咱县委书记才坐个破吉普。”
    “啧啧,相比起来,余先生就差太多了。我听说,美国也有农民,余先生不会是到美国当农民去了吧?”
    ……
    再后来,大家听说何老板在广东是靠炒地皮发财的,在县里人的心里,似乎那边的地下埋的全是黄金。因此,当何老板向县里领导说,自己一个人富不是富,愿意带领全县人民共同致富,一起集资去南方炒地皮时,县里领导连忙鼓掌支持。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大家纷纷把资集到了何老板这里。明摆着,何老板那么大的摊子,把钱放他这比放银行里强多了。
    何老板带着一大笔的资金回广东去了。不久,他往县里打回了一笔钱,说是炒地皮赚了,先给大家分点利息。这下大家更激动了,都掰着指头算自己的钱明年会下几个崽儿、后年又会抱几个孙子。
    后来,何老板很长时间没有打钱回来,他说现在机会正好,应该把所有的钱都投进去,赚更多的钱。
    再后来,何老板就音讯全无了。有人说,他把钱都亏了,现在正在全国各地东躲西藏呢。还有人说,何老板赚了钱,但把钱全部卷跑逃到国外去了,有人在加拿大看到了他……
    【指点江湖】
    看完这个故事,大家都明白了吧?
    何老板也许发了点小财,也许没有。他的钱可能是从哪里借的,他的车可能是从哪里租的。可是,他却能把全县人的钱都拢到了自己的荷包里。人们都相信他、恭维他,连县领导也尊他为财神爷,他的这股红得发紫的人气究竟是怎么来的?
    余先生是真心诚意地想要报答乡亲们的,他送给大家礼物,实实在在地准备投资家乡的建设,可是,大家的态度却不是那么激动、兴奋。甚至还有人拿他和何老板比,质疑他是不是在美国当农民。为什么他真心实意却并不讨好?
    这就要讲到中国式社交——“把面子做足!”
    何老板没钱,但他借钱也要把面子给撑起来。怎么样才能让别人信任你、支持你,把你当作好朋友?你要保证能给他们带来好处,而你的实力必须能够证明这一点,尽管这种实力不过是你表演出来的。
    怎样才能把面子做足?我想再举个例子说明:去年,我妻子在农村的三舅六十大寿,妻子问我送什么?我说就按惯例包个几百块钱的红包吧。没想到,岳母却反对,她说你要把这钱的一半买成鞭炮,在三舅家的门口燃放,他保准比只接到钱更高兴!当时我还觉得可笑,这不是浪费么?不过也不敢违背岳母大人的意思,便照着做了。到了三舅家的院门口,只见来贺寿的亲戚真的都是一家抱着一大盘子的大爆竹。大家纷纷点燃,门前顿时爆竹声震耳欲聋,烟雾熏天。四邻乡亲纷纷走出屋来往这边看。三舅站在院门口,精神奕奕,满脸喜气。
    后来我才想明白,中国人的礼仪,不是像西方人那种讲实惠的礼仪一到你家来吃饭,送瓶红酒,大家一块就能喝了。中国人送礼是送面子,要拿得出自己的手,要经得起别人的吹。何老板的请客,让乡亲们津津乐道,也让整个县城的人议论纷纷,无形中就给自己树立起来形象。把面子做足了,自然就把里子挣足了。而余先生费力不讨好,就是因为他不懂得这个道理啊!
    讲到这里,我当然不是要去宣扬何老板的“聪明”,而是要让大家具备认识这种“聪明”的智慧。就像警察在电视中现场表演扒手的动作,并不是教你扒窃的技术,而是让你具备识破扒手的火眼金睛。
    “把面子做足!”这是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沉淀下来的社交潜规则,你可以不喜欢,但你最好能学会。'
图片
 借你一双火眼金睛—老江湖的识人智慧 失败的英雄
    一家大公司招聘人才,应者云集。其中多为高学历、高职称、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
    几轮淘汰过后,剩下9名应聘者进入最后总裁面谈阶段,最终将留用3个。这9个人个个都是精英,里面还不乏留学归来的“海龟”,可以预见,面试将会出现十分“残酷”的场面。
    奇怪的是,现场却出现了10个求职者。总裁问:“谁不在最后名单内?”这时,坐在最靠边的一位先生站起来:“对不起,我第一轮就被淘汰了,但我还是想再参加一下面试。”
    所有的人都笑了,包括那个站在门口看热闹的老头子。总裁饶有兴趣地问:“既然你第一关都过不了,怎么就有信心能通过我的面试呢?”这位先生平静地说:“因为,我掌握了很多财富,甚至于,我本人即是财富。”
    大家又一次笑得很开心,觉得此人要么太狂妄,要么就是脑子有毛病。总裁看了看站在门口的那个老头子,对这位先生说:“好吧,你不妨介绍一下自己,让我看看你到底拥有什么样的财富。”
    “我只有一个本科学历、一个中级职称,但我有10年工作经验,曾在15家公司任过职……”总裁打断他:“你的学历、职称都不高,工作10年倒是很不错,但先后跳槽15家公司,这太频繁了,我不欣赏。”
    这位先生说:“不,我没有跳槽,而是那15家公司都倒闭了。”在场的人第三次笑了,旁边另一个求职者揶揄说:“你可真是个倒霉蛋!”这位先生侧过头来,微笑着说:“相反,我认为这就是我的财富!我不倒霉,我今年才32岁。”
    这时,站在门口的老头子走进来,给总裁倒茶。该先生继续说:“我对那15家公司非常清楚,我也曾与同仁们努力想要挽救它们,虽然不成功,但我从它们的错误与失败中学到了许多东西。很多人只是追求成功的经验,而我,更有经验避免错误与失败!”
    所有人都用眼睛注视着他,顿了顿,他继续说:“我深知,成功的经验大抵相似,而失败的原因各有不同。与其用10年学习成功经验,不如用同样的时间研究错误与失败。别人的成功经历很难成为我们的财富,但别人的失败过程却是!”
    然后,他向在场的人鞠了一个躬,走向门外,到门口时他忽然回过头来对总裁说:“这10年我所经历的15家公司,培养、锻炼了我对人、对事、对未来的敏锐洞察力。举个小例子吧——真正的总裁,不是您,而是这位倒茶的老人……”
    全场9个考生一阵骚动,惊愕地盯着倒茶的老头。那老头笑了:“很好!你第一个被录取了,因为我急于知道——我的表演为何失败了?”
    【指点江湖】
    接下来的故事还有续集:这位先生怎么知道老头才是真正的“大人物”呢?
    第一,他发现说到关键的时候,担任考官的“总裁”眼睛总会习惯性地看老头一眼;
    第二,这样一个莫名其妙的老头不应该出现在这样一个严肃、隆重的场合,更不会去做一个一般都是小姑娘做的端茶递水的工作;
    第三,当老头给“总裁”倒茶时,可以看到“总裁”屁股习惯性地抬了一下,而且是双手持杯接的水;
    第四,一个人的气度是由他的经历培养出来的,掩盖不住。有这样一个故事:三国时匈奴王派使者来拜谒曹操,曹操觉得自己个子矮,又长得不帅,“不足以雄远国”,于是找了高大英俊的崔琰冒充他接待使者,而自己拿了把刀假装卫士站在一旁听。完事后,曹操派人打探匈奴使者对曹操的印象,匈奴使者说:“魏王固然高大英俊,气宇轩昂,但他旁边那个卫士才是真正的英雄。”
    10年15个公司的失败经历,造就了这位先生识人的智慧,从而能让他把话说给真正的老板听;反过来,那个看热闹的老头子——真正的总裁,也认识到:一个失败的人,可能会是狗熊,但更可能是英雄。因为,没有失败,又哪会有成功呢?
 
    借你一双火眼金睛—老江湖的识人智慧 总经理的指示
    “大家千万不要走进6楼那个没挂门牌的房间。”总经理宣布完这条指示,然后就转身走了。
    这条指示连一点解释都没有,员工们都摸不着半点头脑,但既然老总这么说了,大家就遵照执行吧。
    以后,公司每招聘一批新员工时,总经理都会这样去叮咛一句,就是不做任何解释。大家虽然有点奇怪,但想想跟自己的工作也没什么关系,不进就不进。时间一长,大家连对这个房子的好奇心都丧失了。
    半年后,公司又一次招聘新员工。总经理照例说了这句话。
    “为什么?”这时有个年轻人嘀咕了一声。
    “不为什么。”总经理满脸严肃地答道。
    回到岗位上,年轻人还在不解地思考着总经理的叮嘱,并向周围的老员工打听。老员工说我们也记不清了,好像是公司早就定下的规矩吧,反正你别进去就是了。年轻人说:“任何规定总得有个理由吧,要不然太奇怪了,难道你们都没有人想知道为什么吗?”
    “没这个必要。你还是干好自己的工作吧,别瞎操心。”众人纷纷劝说这个年轻人。
    年轻人不再说什么,但他执意要走进那个房间去看看。
    他轻轻地敲门,没有反应,再轻轻一推,虚掩的门开了,只见里面放着一个纸牌,上面用红笔写着——把纸牌送给总经理。
    这时,大家闻知年轻人闯入那个房间,一面埋怨他不守规矩,一面又为他担忧,劝他赶紧把纸牌放回去,大家替他保密。
    但年轻人却直奔15楼的总经理室。当他将纸牌交到总经理手中时,总经理宣布了一项惊人的决定———即刻任命他为销售部经理。
    “就因为我把这个纸牌拿来了?”年轻人问。
    “没错,我已经等这张纸牌快半年了。相信你能胜任这份工作。”总经理充满信心地说。
    果然,年轻人率领销售部的全体同仁,将现有的市场份额扩大了好几倍,并开拓出了几条全新的销售渠道,使公司的业绩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指点江湖】
    思想上有禁区,行动上才有禁区。这对于一个销售部门的主管来说,简直是一个致命的缺点。下级对上级的忠诚固然重要,但忠诚不等于没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下级对上级的命令固然要执行,但这应该是理解后的执行,而不是稀里糊涂的执行,更不是明知是错的也闭着眼去做。那不叫执行,叫对工作的不负责任。
    总经理从年轻人的行动中看到了这样一些优秀素质:一,不墨守陈规,人云亦云。大伙都说不要去,他并不因此而随大溜;二,永远保持着一颗好奇心,并坚持要弄出个所以然来。别人虽然感到奇怪,但因为看起来跟自己没什么关系,因此不敢,也没兴趣去推开那扇门,而他却不是;三,善于思考,勇于开拓。即便是上级的指示,他也敢于去质疑,别人都不敢涉入的禁区,他敢涉入。四、诚实守信。可以说,他是偷偷地去推开那扇门的,一般人怕上级知道后责怪,都会掩饰自己的行为,装作没有发生过一样。但他却拿着纸牌去找总经理,意思是我违背你的指示进了房间,但我也遵照你的指示将纸牌拿来了。
    总经理需要的,正是这样一个销售部门的经理。
 
    借你一双火眼金睛—老江湖的识人智慧 心如花开
    有一家花店要聘请一位售花小姐,有三个女孩来应征。
    第一个女孩曾经在别的花店里干过,可谓轻车熟路;第二个女孩曾经受到过专门的花艺培训,对于这项工作有她独到的研究;第三个女孩对于这个工作却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但老板想了想,还是决定给大家一个机会,让她们分别在店里工作一周,最后择优录取。
    第一个女孩每次一见顾客进来,就不停地向他们介绍各类花的象征意义,以及给不同的人应该送什么花,她很熟练,也很懂行,花店的经营在她手下很顺利。
    第二个女孩对插花的艺术颇有心得,经过她的手包装、组合,花的卖相、品质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某些新款式也确实为顾客所喜欢。
    第三个女孩在这些事情上面还是个新手,但她很努力、很用心地去学。最令老板注意的是,她的脸上常常带着快乐的笑容,真可以用笑魇如花这个词来形容。一些残花她总舍不得丢掉,而是修剪一下免费送给经过花店门口的行人。而且,每一朵花从她手中卖出去,她总要微笑着说:“鲜花送人,余香留己”。这句话听起来,既像是对自己说的,也像是对顾客说的,还像是为店里说的……总之,她把这份工作当成一个快乐的享受,别人也能从她的工作中感受到快乐和温暖。
    考评结束后,老板留下了第三个女孩,她说:“花艺只要有心,就可以学到,经验通过实践,自然可以积累,唯有如花般的心情是要靠自己去感悟的,这才是作为一个花店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
    【指点江湖】
    一个领导者在选择人才时,对方的资历、专业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感情。带着一份感情去工作,才能真正投入其中,也真正融入其中,如此,工作还能做不好吗?
    感情是最难得的。正像故事里那个花店老板说的那样,资历谁都可以积累,专业只要努力就能学到,但如果一个人对他所要做的工作没有感情,他很可能就会把它当成一个跳板,随时跳槽或转行,那又怎么可能积累起资历,又怎么会主动去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呢?
    因此,对于下属,我们除了看他对上级的忠诚以外,还要看他是不是和自己一样,对所从事的这项工作充满了感情。
    借你一双火眼金睛—老江湖的识人智慧 共同语言
    美国耶鲁大学著名的文学教授威廉?费尔普曾经说过这样一个年轻时亲身经历的故事:
    有一次,威廉去姨妈家做客。当天晚上来访的还有一位中年人,在闲聊的时候,威廉说起自己十分着迷的帆船,没想到那位中年人也是一位同好者,很快就和他兴致勃勃地谈起帆船来。后来,两人交换了名片,威廉邀请那位先生去观看自己和朋友们的模型展,他也很爽快地答应了。
    威廉非常高兴,中年人走的时候,他心里渴望着很快就能够再见到他。但姨妈却微笑着对他说:“他是一个律师,以前从来就没听说过他对帆船感兴趣。”威廉很奇怪,那为什么这位先生会和他这么起劲地聊帆船呢?
    姨妈的回答让他毕生难忘:“因为你对帆船感兴趣,他就和你谈这件让你高兴的事情,这么做可以让他更受欢迎。”
    【指点江湖】
    中国有句俗话:“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很多时候我们喜欢一个人,是因为两人之间有“共同语言”。因此,我们要想交到朋友,就必须去寻找和对方的“共同语言”。有些人在社交场合,这个人的话题能接上两句,那个人的话题也能应和一声,一下就能和别人打成一片。而有些人却对这个人说的事情没兴趣,对那个人讲的笑话没反应,浑像一个木偶。别人当然也不会注意他,喜欢他。
    这是一种“会来事儿”的社交手段。可能有人说,你说的“会来事儿”不就是奉承讨好、“看人下菜碟”吗?不错,“看人下菜碟”是一种逢迎,但与其说这是拍别人的马屁,不如说这是我们在为人处事上必须掌握的一种策略。人和人之间都是有距离的,你需要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可是却和别人格格不入,不讨人喜欢,怎么让别人来认同和支持你?
    “看人下菜碟”,投其所好,能很快找到与他人的共同点和兴趣点,一下就拉近与对方的关系。关系近了事就自然好办了。
    借你一双火眼金睛—老江湖的识人智慧 新官上任
    我们部门调来了一位新主管,听说是个厉害角色,专门被上面派来整顿业务的。
    他上任后,头天请大伙吃了顿饭,饭桌上大家认识了一下,嘻嘻哈哈地说了些闲话、笑话就散了。既没有我们想象中的训话,也没有谈到什么和工作相关的事情。
    按常理来说,新官上任,调整一下人事是理所当然的。我们也都提心吊胆在等。可日子一天天过去,新主管却毫无作为。每天来了,他彬彬有礼地和每个人打招呼,然后便躲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难得出来。原先紧张得要死的我们,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他哪里是头老虎,根本就是只病猫嘛,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糊弄。
    两个月过去了,“病猫”却发威了。坏份子和混日子的一律开革,有能力的则获得提升。下手之快,断事之准,与两个月中表现保守的他,简直象换了一个人。然后他调整了部门规定,游戏规则更科学,更适合我们部门的运作,也更刺激起大家的工作兴趣。整体绩效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年终部门聚餐时,有好事的同事问新主管,为什么你刚来时和后来的表现反差那么大。新主管笑了笑,说:“我说个故事,各位就明白了。”
    “我的一个朋友买了栋带院子的大房子。一搬进去,他就对院子进行全面的休整,杂草杂树一律刨掉,改种自己新买的花卉。折腾完后,原先的房主回访,看到院子的变化,惊问道,那些名贵的牡丹哪里去了。我这位朋友才发现,他居然把箭兰当草给割了。后来他又买了一栋房子,虽然院子更是杂乱,他却按兵不动。果然冬天以为是杂树的植物,春天里开了繁花;春天以为是野草的,夏天却是锦簇;半年都没有动静的小树,秋天居然红了叶。直到暮秋,他才认清哪些是无用的植物而大力铲除,并使所有珍贵的草木得以保存。”
    说到这儿,新主管举起杯来,“来,让我敬在座的每一位!如果这个办公室是个花园,你们就是其间的珍木。珍木不可能一年到头开花结果,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才认得出啊!”
    【指点江湖】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其中的一把火,必定是下属人事的调整。每一个做上司的,都有自己的一套用人方法,当然也希望自己的下属都是好用之人。
    就像我们休整自己的院落,需要去除灌木杂草,留下珍贵的植物。
    可问题是,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谁才是杂草?谁才是珍木?怎样才能保证,我们不会愚蠢地将珍木铲除,而留下一大堆杂草呢?
    一个字——“等”。
    老练的新官,是不靠“三把火”、“下马威”来树立自己的威信,建立自己的地位的。他们采用的方法是“后发制人”。老百姓有一句俗话: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当你们在前面卖力地表演时,他在一旁冷眼看着。这时候,人员素质的好坏分出来了,工作中的问题暴露出来了,对路的处理方法也就拟定出来了。
    然后,他开始动手,该去的去,该留的留,一切便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借你一双火眼金睛—老江湖的识人智慧 识人如识树
    我家院门前,不知道什么时候悄悄地长了一棵树。
    有一天,我带着孩子从院门口过,他忽然问我:“爸爸,乡下老家院门前也有一棵树,奶奶说是枣树,这一棵也是枣树吧?”
    我支支唔唔,还真不知道它是棵什么树。大人不经意的事,经孩子一问,就会显得复杂起来。于是每次有人来,我便多了一件事,那就是问他们是否认识那棵树。
    一天,一位在农业学院教书的朋友来做客,喝茶叙旧之后,我问起门口的那棵树:“你是学农的,不会像我这样五谷不分吧!”
    朋友一笑,“学农也有好多分支,我可不是搞果木研究的。不过——”他走近那棵树,审视了一会儿,说:“这当然是一棵李子树,一看叶子就知道。”
    朋友走后,我告诉儿子:“以后你有李子吃了,我们家的那棵树是李子树。”
    这棵树一天天长大,就在孩子从幼儿园升小学的那一年,它开花了。此时,适逢孩子的爷爷从乡下来我家小住。他看看门前的树,说:“嗬,你们什么时候栽了棵樱桃树,瞧花开得多茂盛。今年你们可有樱桃吃了。”
    “那是一棵李子树。”儿子说道。
    “这傻孩子,李子啥样儿我还不知道吗?你家的这一棵就是樱桃树。”爷爷笑呵呵地给他纠正道。
    搞了半天,原来这是一棵樱桃树啊。爷爷走后,花开始飘落,几粒青色的果实开始显露出来。就在儿子等着吃樱桃的时候,不知是因为当年的雨水太大,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树上看得见的几个果子开始脱落,直到一个不剩。那棵树从此再没人关心。
    第二年的秋天,有开发公司来拆迁,我们将从这个院子搬往新的安置地。
    工作人员在院门前丈量土地,一位划线员在那儿喊:“这是谁家的核桃树?要移赶快移走,过几天挖掘机就来了。”
    什么核桃树?明明是我家的樱桃树嘛。
    我从家里出来,说:“那是我们家的樱桃树。”
    “樱桃树?我没见过樱桃树,还没吃过樱桃吗?你看看那上面,明明长着一颗核桃。”划线员边说,边顺手指向树梢。
    我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咦?那儿还真的挂着一枚小小的核桃。
    【指点江湖】
    有人凭着叶子,把它认成了一棵李子树。
    有人凭着花朵,把它认成了一棵樱桃树。
    而它最后用一枚小小的果子,向人们证实了它的真实身份。
    识人如识树,如果我们只去看那些繁密的枝叶,鲜艳的花朵,很可能,我们就会认错了。
    我曾经也被这样的“花繁叶茂”所迷惑,在担任一家广告公司的面试官时,招过这样一个设计师。
    这位老兄留个马尾,架个黑粗框眼镜,穿个摄影背心,一看就是从事跟艺术有关的工作的,场面上的话说得头头是道,让我产生了错觉——以为他夸夸其谈的都是他曾经做过的,从而认定了他的能力。当时我还很高兴,以为为公司网罗了一名高手,连他带来的作品都没仔细看一看(估计也是假的),便通知他第二天上班了。
    头几天,公司让他熟悉一下工作环境,帮别的设计人员做做参谋指导,把把关。他总是跑来跟我说某某的设计做得不好,某某的创意没什么意思。过了不久,公司接到了一套系列广告设计,在整体思路出来后,将最重要的媒体广告部分交由他来负责。
    几天过去了,他说自己的创作思维还没有定。又几天过去了,他给了我一个初稿,我一看和预想的差距太大了,他马上又解释说这只是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先征询一下我的意见,不是他的真正水平。我说不能再这样去等你的真正水平了,这样吧,你和别人调换一下,你去做哪些附属设计挂历、展板什么的。结果几天后我再看,他的东西还是不成样子。
    我终于意识到碰上了一个“说话吹牛刷刷的,办事尿炕哗哗的”的人了,果断地让他离开了公司。
    是的,自古迄今,地球上诞生了那么多的人,被我们认识的,都是那些在自己的生命之树上,结出了果实的人。识人,我们还是要看他最后拿出来的成果。因此,我们交朋友时,不要看他说了什么,而要看他做了什么;我们在招聘人才时,不要过于相信他给你看的那些所谓的资历、荣誉,而是要给他一个实实在在的任务,看他能不能很好地完成。实践才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
    借你一双火眼金睛—老江湖的识人智慧 细节识人
    大家都知道,曾国藩是晚清名臣,可他之所以能够建立旁人所不能企及的功绩,还在于他善于识人用人。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曾国藩受命组织湘军平乱。为了充实军队,他到处招兵买马,广纳人才。
    有一天,三个人同时来拜见曾国藩。当幕僚向他递上了这三个人的拜帖时,曾国藩沉思了一会儿,对幕僚说:“你去,说我正在与将领商讨军政大事,不敢滋扰,请三位且坐,待会散后再行禀报。”
    幕僚便出去向三位访客传话。三人无奈,只得坐下等待。曾国藩让下人随时报告他们的举动。
    大约过了几个小时,三个人在房子里各有自己的动作。其中一个人正襟危坐,默不出声,另一个人在房子里一边踱步,一边沉思,气度从容,而第三个人在房子里等了一会儿后就显得很不耐烦了,不断地向人打听曾大人的会议是否已散,什么时候能够接见他。
    天已经断黑,曾国藩才让幕僚去告诉那三个人:会议已散,三位客人前来投奔的心意大帅也知道了,今日已晚,便不再留人。请三位明早直接到大帐报名,大帅自有借用之处。
    幕僚奇怪地问,为什么大帅并未与三人交谈,便收录了他们了呢?
    曾国藩说:“第一个人比较稳重,但过于死气沉沉,可用以掌管文书账册,其能力功名也止于此耳;第二个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为人沉着,勤于思考,将来成就可与我比肩;第三个人有胆略,虽处军帐之中,并无一丝拘束,但性格急躁,以后可能功成名就,但也不免战死疆场。”
    多年后,三个人的际遇果然象曾国藩所说的那样。第一个姓王的书记官,果然庸碌一生;第二个人便是被后人称为湘军四大统帅的彭玉麟,建水师,立战功,官至兵部尚书;第三个人是江忠源,立战功,官至安微巡抚,但后来在庐州战死。
    【指点江湖】
    人往往会从细微处,反映出他的性格,而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有时候,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让我们慢慢地去了解一个人,我们只能通过一次短暂的面谈,便要决定是否和他合作。那么,“窥一斑而知全豹”,我们可以从一些细节上,来判断此人能不能用,可不可交。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家高级宾馆招聘客房部主任,来应聘的人很多,其中不乏学历高、资历深的人。笔试、面试……一切都按照正常的程序进行,到了她走进来的时候,已经是今天最后一名应聘者了。主考官微微叹气,看来,招到合适的人希望不大了。她的笔试成绩并不比别人好,面试给考官们留下的印象也很一般。结束时,主考官礼貌地让她回去等通知,她微笑着站起来说,谢谢。其实,她知道自己被录用的希望并不大。她将面前纸杯里考官给她倒的纯净水一饮而尽,走到门后的垃圾桶旁,将纸杯扔了进去。
    转身要走的时候,她注意到垃圾桶旁还扔着两个空的纸杯子。犹豫了一下,她蹲下身将两个空纸杯捡起来,扔到了垃圾桶里。
    然后,她向屋内的人鞠躬,拉开门正要出去,忽然听到主考官喊道:“等一下!小姐,你已经被录取了。”
    原来,真正的考试在这里。一个客房部主任固然需要适当的学历来证明她的素质,需要深厚的资历说明她的经验和能力,可更重要的,是她对这份工作的用心。房内的垃圾桶乱七八糟,作为酒店客房部主任如果都视若无睹的话,那她怎么可能在对客人的服务上按高标准要求自己、要求大家?
    这个考试考的就是一个细节,而从这个细节中反馈回来的信息,对于主考官来说,已经足够。
 
    借你一双火眼金睛—老江湖的识人智慧 看人的立场
    传说,有一天苏格拉底正在家里看书,他的学生柏拉图气冲冲地跑来,对老师说:“朱诺这人真是太差劲了!”
    苏格拉底抬起头问道:“你为什么这样说?”
    柏拉图说:“他老挑剔你的学说,并且说你的扁鼻子是天神施降惩罚的产物。”
    苏格拉底笑了,缓缓地说:“可是,我倒觉得他这个人真的很不错呢。”
    “什么?他这样诋毁你,你居然还说他不错?”柏拉图茫然不解地问道。
    苏格拉底点了点头,说:“我听大家说,他对自己的母亲很孝顺,每天都照顾得非常周到;他对自己的老师也十分尊敬,老师在公众场合上演讲,他总是背着老师的皮囊随侍在侧,完毕后,他会亲自驾车送老师回家,从来没听说过他对老师有不恭的行为;他对朋友也很真诚,常常当面指出别人的缺点,而且尽自己的所能帮助他改正;他对孩子们很友善,经常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孩子们有时候对他恶作剧,他也不恼;他对贵族并不阿附,一直坚持真理;他对穷人富于同情和怜悯,有一次,我亲眼看见他搜出身上最后一个铜板,丢进乞丐的帽子里……”
    “可是,他对你却不怎么尊敬啊!”柏拉图挠了挠头,说道。
    “我的孩子,问题就在这里,”苏格拉底站起身来,慈爱地拍了拍柏拉图的肩头,说:“一个人如果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看待别人,常常会把人看错。所以,我看人,从来不看他对我如何,而是看他对待别人如何。”
    【指点江湖】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却让我想起了亲身经历过的一件事情。
    在一个社交场合,我认识了一位电视台的知名女主持。她气质高雅、谈吐得体,一看就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那种,让人油然而生好感。
    我们很快熟络起来,她对我谈起正在写一本自传,希望我能够帮她看看,指点一下。
    我说不敢称指点,愿意拜读一下,谈谈我作为一个朋友的感受。
    星期天,我被邀请去她家做客。
    她的家非常漂亮,各种精美的装饰显示出了主人的生活品位。她叫小保姆泡好了一壶上好的咖啡,端上来的时候,小保姆不小心手一颤,几滴咖啡溅到了我的裤子上。
    小保姆连说对不起,手足无措地抽出纸巾要给我擦。我忙说没关系,回去洗洗就行了。
    可那位女士却大发雷霆,她狠狠地盯着小保姆,骂她像猪一样笨,这个月一定要从她的薪水里面扣钱。虽然我一再申明是件小事,不值得小题大做,她仍然气哼哼地说:“这些小保姆,不教训根本不行,事做得乱七八糟的,尽让你生气了。”
    从此之后,我再也不愿登这位女士的门了。她用责骂小保姆的方式来向我表达尊重,但我觉得像她这样的人其实并不懂得尊重别人。她对我的恭敬,不过是因为有求于我而已。这样的人,不可深交。
    借你一双火眼金睛—老江湖的识人智慧 奇货可居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突然去世了。太子嬴政在相国吕不韦的拥立下成为新一任秦王。嬴政之所以能够即位,当然是由于庄襄王立其为太子,但庄襄王能从二十几个兄弟中脱颖而出,夺取王位,却完全是因为一个商人的一次投资行为。这一项堪称典范、回报之高至今无人超越的投资,造就了一个相国,造就了一个国君,更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秦始皇。
    子楚,又名异人,也就是后来的庄襄王。他的父亲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子楚是庶出,也就是安国君一个叫夏姬的小老婆生的。这个小老婆看起来也并没有受到安国君的宠爱,因此年轻的子楚就被当成人质,抵押给了赵国。
    当时的秦、赵间的关系是相当紧张的,就在不久前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赵国四十万降卒被秦将白起于一夜间坑杀殆尽。赵人从上到下对秦人是痛恨无比。子楚被自己的父亲所抛弃,身陷敌国,别说以后继承王位了,能不能保住性命还未可知呢。
    这个时候,他认识了吕不韦。
    吕不韦本是阳翟的一个大商人,传说他的家产达到了千金之多。有一回他来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在一次生意场上的应酬中,他发现了一个不为大家所重视的人,秦国的质子子楚。
    史料上说吕不韦“见而怜之”,意思是很同情子楚的遭遇。这真是恭维他了,还是吕不韦自己说的好,“此奇货可居也。”他看到的是子楚身份上隐藏的一个巨大

文章评论

关历红

转的,我只是把五篇合并成一篇,加了三首背景乐。值得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