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的书桌与不能平静的手机
空间资源
现在的大学课堂,能安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却安不下一个平静的手机。老师上课,学生上网。你讲你的课,我玩我的手机。老师的嘴在不停地动,手在不停地挥,学生的手却在不停动点击手机。老师讲课内容,如同空气,在教室飘荡,在学生产生不了回响。在课堂上,早就没了那种为中华之崛起的人生豪迈,也没有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的现实构图。那种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入耳的景致,也被精致的功利主义搞得不成体统。
在互联网时代,所有的人都会成为“网”中之鱼,进了网,想跳出去也就难了。手机与互联网一联,就等于一个手机一个世界。只要一上网,就有可能“一网情深”,对手机产生了深深的依恋。手机就是第二个情人,这要是爱起来,就有点儿死了都要爱的味道,手机“爱疯”并不夸张。
过去总说,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现在真实的情况则是,主导与主体都发生了严重的扭曲。老师即使想主导也主导不了学生的心,主导不了学生的思想。讲课的内容连入耳的能力都已经失去,学生早沉浸在网络的世界中难以自拔。老师已经没有能力发挥主导作用,手机却起了主导作用。学生自己也没有成为主体,异化为手机的奴隶。主导非主导化,主体非主体化。手机既动了老师的奶酪,又动了学生的奶酪。
现在人们都爱谈互联网自由,讲自由的时候也讲法治。自由走到哪,法治跟到哪。自由走到哪,责任就跟到哪。自由、责任、法治一个都不能少。问题在于,互联网自由、责任、法治如何应用在大学课堂里呢?上网自由,上课就是身在身在曹营心在汉。上网不自由,上课至少还能上。互联网带来自由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的不可更治弊病。
————此文来之于一大学老师的感叹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