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真九问----禅

个人日记

 第二个问题:心为何物?心归何处?无用心时处处真心,妄心与真心如何分别?

 

  某日,广州法性寺,印宗法师正在开讲《涅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五祖想要验证众弟子修行的境界,让弟子们各做一首诗,以此来表达对于禅的认识, 大师兄神秀做一偈:“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这是神秀对于修行境界的认证理解,文字中充斥着对于“诸相”执着。将四大和合的虚幻肉身,作为“实际存在”的不变道场;将阿赖耶识习气、妄想、感受波动遇“境”成“幻”的心,当成了“实质存在”、不变恒定的修行基础。由妄想念头聚合因果业障而成的身与心,毫无实质性的“存在”,将这些虚妄的“存在”作为修行见性的方向与目的,实为南辕北辙。

 

 《圆觉经》所说: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是故幻灭,名为不动。

 

 当时慧能只算是个打杂的,自己也不识字,当看到师兄的偈后,他找了个人帮他在墙上写了这首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这首偈是以“诸相”破相,以“诸法”破法,文字背后的“真性”离一切相,断一切思维,破一切法执,法我皆空,当下顿悟,实为佛法大乘核心,寂灭法之体现。

 

  这两个故事中蕴含的法性,就是对于心的直观剖析。心,就是建立在“存在感”妄想中的“幻觉积累”,阿赖耶识累世的业力习气波动流转,与业障世界因缘聚合,反射世界的映像,产生阿赖耶识幻觉反映。我们大脑中的“思维”,是心灵情感、幻想、意念的投射。实际上,我们的心,就像是那个核电站的核反应堆一样,这个反应堆就是妄想存在感,感受不断因为妄想波动产生念头、习气、业力。“心”会不断地输送“电力”到大脑,支撑“思维”运行,带动身体,接触认识,理解世界。“心”如果分解空无,人的“思维”就空无了,你这个现实的“我”就消失了,这就是为什么当人类的心理承受能力达到极限,接近崩溃的时候,大脑的反映是“一片空白”。

 

因为,思维其实是心灵的“反应”,是阿赖耶识的“妄想”念头相续,投射在业力因果聚合而成的肉体,结合“色受想行识”习气业障,形成“分别识”。思维的另一个名字,叫“末那识”,本质是业力习气、幻想妄念,对于外界景象投射的反应。众多妄念、习气念头形成了一段段思维“片段”,这些思维片段的组合构成了思维流淌,种种思维流淌汇合,形成了“意识流”。众多意识流构成了我们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思想”。可是,人们却不知道,这个“思想”的构成“真相”没有一个是真实的“你”。

 

归根结底,追其究竟,都是业力习气、妄念聚合。可是,种种妄想念头,都是被“存在感”妄想蒙蔽的“真性”妄念流淌。所以,任何一个“思想”中,都有你的“意识”存在;任何一个念头,都是你的“意识”体现,而这些“意识”,都源自于“心灵”。将心灵分解,将感、受、情感欲望的波动分离,发现“心灵”中没有任何一个实质存在的“意识”实体,追究到最终极,发现“意识”的源头,仅仅是被“存在感”妄想所蒙蔽的“真性”幻觉,是无自性、无自觉、无形无相、离一切言说、离一切法性境界、诸法存在的“寂灭”,在通过“妄想”展现真性“生命力”。

 

存在感的形成,举个例子说明:天空中有云彩,真性无自性、无自觉、无形无相、无所存在、无处不在,“观照”云彩实无云彩“存在”,仅仅是因缘和合的“诸相非相”。当真性被觉性绽放的法性掩盖真性无存,确认了法性“境界”,这个“境界”就会掩盖真性无形无相,无自性的空觉,就会被三界诸法,业力感召。会因为法性境界的固定,从而“确定”云彩“存在”,从而因为“确定”云彩实有,而“确定”了有一个“看到”云彩的“存在”,这个“存在”没有意识,仅仅是“觉”所“感”,就是“自觉妄想”,就是三界业力蒙蔽真性的基础。

 

好像水面的“波动”形成浪花,浪花“折射”太阳的光芒,形成朵朵“阳光”,这些建立在浪花之上的“阳光”是没有“实性”的,实质是“水”。可是因为太阳的照耀,被“感”这个无量无际的“水面”折射了阳光原本无形无相的“真性”,在水面上反射出来太阳的“存在”,“感”的波动,成为“受”的浪花,“受”的波动产生妄念、习气、业力,因果相续,浪花就波澜起伏,永无终止。

 

可是,无论浪花如何波澜壮阔,波澜起伏,太阳的“真性”,永远不会被水面,被浪花所触及、带动、改变。浪花永远都只能是“折射”太阳的光芒,通过浪花“体现”阳光,却永远不可能“成为”阳光,永远不可能通过“折射”反映太阳的“真性”,因为“水面”,就是虚妄的存在;浪花,即是“虚妄”的体现。但是不论是“水面”的平静,还是“浪花”的波澜,都可以折射阳光,每一粒水滴中,都有太阳“真性”的体现,太阳之所以“展现”阳光,仅仅是因为有“水滴”的本能折射,因为水滴就是“妄想”存在。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将构成浪花,构成水面的基础---“水滴”分解,折射阳光的“水滴”幻想消散,幻觉消失,“太阳”的“体现”,光明在浪花上“展现”出来的“朵朵阳光”就消散了,阳光没有“体现”了,太阳的“真性”却寂灭圆觉,这就是“法我皆空”,离幻即觉。这个妄想的生命力,就是意识的源头,也就是心灵的本质,所以,心灵,就是妄想“蒙蔽”真性的存在。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楞严经》

 

因为一切妄想,都是因为“存在”感蒙蔽了真性而“妄想”,若没有“真性”的原始,也就不体现“蒙蔽”,所以,三界内所谓的妄想,都是在体现着“真性”蒙蔽,任何的幻想、业力、习气、妄念中,都有“真性”,都是“真性”被蒙蔽的“体现”,没有真性就没有“妄念”;所以,三界是众生妄想构成,可是,妄想之中,实质却是真性无形、无自性、无自觉、圆觉寂照;所以,众生是迷幻的佛陀,佛陀是觉悟的众生;所以,烦恼即菩提,念念皆生死,念念即佛陀;所以,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念念虚妄间,念念真性显,妄念即轮转,念空即菩提……

 

修佛,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

 

心归何处——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这个“不可得”是什么呢?还是那句话---妄想,心即妄想。“心”从妄想中来,“心”归于妄想。妄想形成业力,业力习气“表现”妄想,习气业力聚合轮转、因果相续;所以,妄想又是因果的根源,因果就是妄想的体现。心,来自妄念虚幻,因果聚合的体现;心,消散于因果分解,归于妄想空无;心,实无一个实质性存在“心”的本体;心,缘起于“妄想”回归于“空幻”,何时“心”无存,何时幻境“消”。

 

无用心时处处真心——当“妄想”的一切存在,被“真性”无自性空如破除,彰显出来“真性”原始如如不动、无形无相、寂照圆觉,你的行为表现,就不再是三界业力妄念聚合的“虚妄”,而是智慧“彰显”真理。不住“妄心”,不执“空境”,不随“境转”,念念妄想处,念念真性空,真如渗透虚妄,虚妄即是真如,称为“处处真心”,是“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切心,来去自然;一切心,无染无垢,生灭无境,就是“处处真心”。因为它无心可住,无心可生,无心可存,念起即念灭,念起真性相随,念灭真性不显,却无形无相,如如不动,寂照圆觉……

 

妄心与真心如何区别?——一个是“有所得,执着于所得”,一个是“无所得,不住无所得”。妄心是实质“存在”,而真心是“无实质”存在,不住任何“心”,不执着一切“境”,不执着任何“相”,随“心”去生活办事,事情过了之后,如“雁过寒潭,心不随境转”,就像是一潭湖水一样纹丝不动,这就是“真性”。通过妄想感受、心灵波动当中彰显出来寂灭实性:觉法皆空,空觉无二,处处真心,处处空相,处处皆禅那,此为不舍诸相,不离烦恼,自性清净、如如圆满,来去方便的“禅”。
谢安朔 

谢安朔博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