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真九问---生死解脱

个人日记

生和死,是如何产生的?生与死,仅仅是“万法诸相”其中一种,生死的实质却是“虚妄不实”,没有一个真正的“生”,也不存在一个所谓的“死”,仅仅是众生累世业障,聚合幻化的表现而已;是累世习气、妄念、阿赖耶识种性幻想堆积而成的表现形态。

 

人,活着的这一生,是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情感,我们自己内在对于世界一切的感受、反射,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记忆,是习气与观念在带动着我们的身体在活。而这一切全部都是“妄想”,是业力因果、因缘和合组合而成,业障体现因果聚合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命运”跌宕起伏的过程。

 

   我们“想”要去做一件事,在我们心里里一定要有这样的“动机”,心灵动机决定思维意识,心“动”了,才能“想”要去干什么事,然后借助周边环境的种种条件,与你身体的配合才能完成,这就是因果和合的“缘起法”,整个宇宙的构成就是由此而来。宇宙构成的基础,是众生无量细微的妄想念头聚合而成,是“意识”波动的体现,由“想”而成。最基本的源头,是因为众生有了“识性”,有了“幻想”,才会形成了原本不存在的宇宙体系,三界无量万有万法、华藏世界和不同境界的天国宫殿、不同境界的生命与不同境界的天主以及各种各样的神灵。我们人世间,我们常人,凡夫俗子,在一生岁月之中,都是我们的“心灵”投射,是阿赖耶识累世形成的业力和习气的妄想,掺杂了欲望情感的波动,对照六根摄取的幻想形成了五蕴“境界”波动,这就是“心灵”产生的由来。心灵波动“投射”在我们大脑当中,形成了我们的意识与思维,与这个世界发生着反应,相续着反映的因果聚合,这就是我们人类“所谓”的命运。

 

   在修行过程当中,如何去遵从修行者的标准,达到修行者内在的境界与修行状态,才能够在你临终的时候,或是在修行过程之中,没有到临终时期,在有生之年就能够证得果位,就能够证得解脱生死轮回的正觉悟?

 

   修行过程,说到底,就是一个不断“破除妄想”的过程。因为生和死这种相,生与死这种内在境界的种种“体验”,无一不是建立在识性妄想之上的存在感。因为有了“妄想存在”,形成了感,感派生受,受有了波动,波动对幻境产生了执着,执着产生了因果,因果造就着业力,生命被因果业力所束缚。生与死体现的过程和整个内在境界的体验就已经形成了。它的表现形式过程,在我们人类这个体系当中,体现出来的是七情六欲,体现出来的是各种妄想执着,体现出来的是各种各样思想观念业障,以及心底里贪嗔痴三毒的具体展现。

 

所以说,在修行过程当中,“假说”修行有“实质”存在的性质,若修行是“实相”,那么这个实相针对的方向,就是贪嗔痴积累在人心灵之上的三毒。可是贪嗔痴原本是众生真性累世累劫形成的妄想幻境,本无实质存在的个体。所以,针对贪嗔痴破除的过程,所展现的修行,原本就是“梦中破梦,以幻说觉”。所谓的修行,这种建立在“妄想”之上的破除妄想的过程,依旧是妄想体现。所以,所谓的“修行”,实质上实无丝毫“成就”与“获得”可言。

 

所以修行者最终的成就,必定是“无所得有所灭”;真性复苏,必定是“无染无住,了无痕迹,无生无灭,周遍虚空,随顺万法而不住诸相,随因缘和合却不动圆满”。修行次第境界的划分,一定是人心“清净涅”的程度,是以割舍人性贪执、解脱妄想执迷彰显的“空性”来体现“真性”的复苏。绝对不会因为破除了人性的“妄想”,从而生出来一个什么“真性的存在”。针对人性“妄想”的堕落,从而体现出来的“真性”永恒,这个真性依旧是“妄想虚幻”。因为此“真性”依“虚妄”而起,与虚妄等同,“真性”一词,原本是针对“虚妄”识性之“假说”,本无自性,无生无灭,无觉无幻,不依“虚妄”而生,不落“真如”妄想,不落境界,不住聚合,此为“涅寂灭”。

 

   修行者的修行过程,最终觉悟过程中彰显的“次第”全部是以“清净涅槃”的程度来作为衡定境界的标准。那么清净涅槃是什么样的标准呢?什么样的“相”呢?清净涅槃的“实质”是什么呢?既然人的“心”,是由虚妄的业力习气、妄想欲望、贪嗔痴构成的,内在没有一个实际“心”的存在,如何从“心”去修呢?这个心本质是“虚妄”的,如何从心中去找到真理呢?这就是许许多多修行外道的人,他们偏离真理修行方向的根本原因。他们认为把这个“虚妄”的心修掉后,会有一个“真心”出来,这就是“分别”二见,这就是“生死根源”。有所成必定会有所消,有所生必定会有所灭,此为不究竟之法,无法解脱成住坏灭空,依旧在识性、觉性幻化出来的宇宙世界妄想因缘之中轮回。

 

因为众生的“觉性”体现了法界,因为众生的识性“产生”了三界,当觉性与识性消退分解之后,三界和法界无量世界与真理,人世间的众生诸相、三界六道、生死轮回就全部都消散掉了。因为众生原始真正的“自性”,是无形无相、无自性、无实性存在、无自觉,不住任何觉悟与智慧的如如不动,不落任何相、不在任何境界当中的寂灭无生。一切语言文字,任何相,任何的觉悟,任何的境界,相对于“他”都是妄想幻境,而这个“他”,并不相对于“妄想幻境”存在。不是说妄想消散了,就会有一个“寂灭海”存在,不是的,只因妄想而“假说”有一个“寂灭海”。众生觉性、识性、妄想分解消散的当下,诸法空幻,无生无住,妄想消散,依靠妄想而存在的真性“智慧”也就消散了。寂灭无生,无住涅槃,圆觉遍照,过去未来,刹那皆是当下。宇宙万有、苍穹众生自性皆是如来,无所住,以众生因缘和合彰显;无所生,以众生因果聚合体现;无所灭,以众生妄想念头起落生灭;却不住无存,如如不动,充满虚空,遍及苍穹万法,清净涅槃,圆满不动……

 

   因为寂灭之“妄动”,产生了寂灭妄动的“存在”,寂灭妄动的存在,无漏地体现着“寂灭海”无生涅槃的性质。因寂灭海妄动的投影,从而假说有一个“寂灭海”存在,其实寂灭海无处不在,亘古过去未来,就在当下。因为众生的妄想妄动,掩盖了当下真理的面目。寂灭“妄动”称为真性妙体,真性妙体存在的瞬间,“存在”已经偏离了寂灭无生,但祂的存在依旧是无形无相、无量无际、无内无外没有微观也没有宏观,甚至于没有“存在”的“概念”。但是因为偏离了寂灭,已经不再是无生、无住、无存、不动的寂灭,我们把“祂”称为寂灭的妄动。就象是寂灭的影子一样,是寂灭的“虚妄”存在,但这时候祂任何物质都没有,这里称为“真性妙体”。

 

离一切相,无相、无自性、无自觉却遍及一切。因为无形无相,所以一切有形有相的都是祂所折射。祂成就一切、遍及一切,当祂开始“彰显”存在的时候,开始彰显存在“种性”的时候,就会折射出来“真如不二”的空性万有。当种性开始体现在存在,有所表现的时候,这就是地水火风见识空,七大种性开始聚合演化形成宇宙万有的时候。因为有“种性”的体现,才会展现出“空性”。“空性”因种性而生,空性与种性一体,因七大结合形成的苍穹宇宙,层层演化而彰显空性的不同境界。但是空性的性质、实质不会有任何改变,众生“觉性”折射寂灭无生产生了宇宙。正是空性派生法性光明,法性光明制约空性,形成了万法万有、律法形态的过程。

 

   真性妙体是法界源头,与法界一体,是十法界的根本,也是最高处,具有“寂灭性”,但没有达到寂灭“实地”,唯有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的圣者才能够证到寂灭实地,那是“诸法实相”。

 

    真性妙体种性之中,“空”所派生出来的“见”,众生有了“觉性”,众生因为觉性而对无生寂灭产生了“认识”,而生成了万法万有、苍穹宇宙、世界众生,这就是“宇宙”产生的原因。法界众生因为“觉”,蒙蔽了自性无生,无自觉,寂灭无住,而“觉”幻想出来了法性折射寂灭海的智慧。所有一切智慧的彰显,都是寂灭无生的彰显,但是已经掩盖了寂灭的实质。以智慧彰显着寂灭,以智慧来体现寂灭,智慧折射寂灭的特质,就会成为“觉”的本质。觉本虚妄,因虚妄而生的诸法即为虚妄空华,这就是“万法皆空’的原因。

 

   万法皆空有两层含义:万法原本不生,万法原本幻灭,万法性空、万法虚妄,就是因为有了觉性,才会折射了寂灭。而恰恰是因为有了觉性,寂灭就不再成为寂灭,而体现了空性。所以觉性智慧所能彰显的最高境界,就是空性的境界,就是“诸法无生,万法性空,觉空不二”。是空性觉悟所彰显,但觉性分解,万法性空、诸法幻灭,空觉无二也不存在了。那里就是言语道断,众生觉性智慧无法触及,却贯穿觉性智慧苍穹万有的寂灭实性,那就是诸法实地。所以一切法,真正的佛法,一定是离一切相,离一切觉悟,离一切智慧,离一切法性,那才是真正的如来寂灭海,大方广圆觉陀罗尼。

 

法界众生,因“觉”生“法”,原本无自性、无自觉、无生无灭、不动离幻的寂灭,因觉生妄,这个觉悟犹如眼睛生病,看到虚空升起“空华”。眼睛因为看到了虚妄空华,反推有一个“看到”空华的“存在”,这就是“觉性”。通过眼睛“看到”的万事万有一切景象,反观“眼睛”的存在,想去描述原本无自性、无自觉、原始寂灭实相的时候,这就会成为“觉性”。觉性对于“空华”有了认识,就是智慧的派生。因为“智慧”对于“空华”的认识产生出万有和万法,包括整个法界无量无尽众生所构成的光明世界。所以法界的整体境界是觉性智慧构成的,因为智慧是因“空华”而起,众生的“觉性智慧”构成的法界,依旧是为“空华虚妄,因幻而觉”,所以法界也是虚妄不实。觉悟彰显着寂灭实相,但就是因为们的彰显、就是因为们的觉悟,恰恰蒙蔽了寂灭实相原始无存的面目。所以众生都试图在“觉悟”之中,最大程度地去接近,但觉悟却永远不可能是寂灭,所以说言语道断,离一切相,即为佛相。

   

举个例子:虚空本无生,“觉明”见证了虚空,虚空因觉性而体现“光明”。因为众生原始真性完全是“无自性”的,所以众生不会认为光明是“实际”存在的,光明的实质是寂灭无生、是众生的如来面目。但因为寂灭实地,通过觉性绽放出来光明,原本无自性遍及万有而不被万有所束缚的寂灭,这个真性、无自性的寂灭实相与万有万法跟整个宇宙是一体的。只是因为“觉”而光明,光明即是自性“彰显”。但光明却无法“触及”自性,自性却不会“折射”光明,们一体一性,因“觉”而生,但这个“觉”,是无自性而“觉”,本质空幻,不会以光明作为“衡定”觉的标准,“觉”与“光明”一体一性。“真性”寂灭对光明没有认识没有觉察、不认为光明是光明的时候,光明才可能长久。当“意识”到光明是实际存在的时候,“意识”就会扭曲蒙蔽了真性,光明就彻底掩盖了光明的实质性质,真性就会被觉悟的“光明”,实际存在的这种“确定”蒙蔽、掩盖了原始光明的源头。“觉”掩盖了寂灭,“光明”原始的“真性”偏离了实地,光明就会“成为”自性,这就是“觉明为咎”。

 

   当“觉”“察”到了有“真理”、有“法”的光明彰显、有法“实际”存在的时候,就已经将这个“光明”的本源、原始的、众生无自性而绽放出来的“法性”当成了“自性”,这就是“觉明为咎”。众生就会被“法性”、被“真理”、被真理绽放的“智慧”和种种觉悟境界限制住,成为跟“觉悟”所对应的、能够跟觉悟“对照”的、能够被觉悟所“限制”的“存在”。

 

“存在感”形成时间长了,会把存在感“折射”出来的万有万法又会折射成为更加具体细致的“法”,由“智慧”绽放出来更加具体法的不同标准境界内涵层次,同时因为这些具体的内涵层次境界和智慧的彰显,又束缚了与“智慧”境界所相应的法性内涵。原始无自性的真性、众生的寂灭实性,就与“万法”合在一块了,就会变成法性表现。但是寂灭性没有消失掉,只是被众生的法性表现、智慧内涵、觉性境界所制约蒙蔽在不能够解脱复苏的状态当中。这时候“觉性”依旧与万法是合一,法就是就是法。而众生寂灭实性,却被“觉悟”与“诸法”所幻化而成的境界,牢牢束缚住在妄想之中,这时候众生就离三界很近了。

 

三界的存在,是远古的、原始的、不可思议无量阿僧劫、众生累劫的幻想而成。“真性”确定万法存在的“幻想”,被万法表现形式、境界内涵、光明诸相以及诸法标准所制约与万法“合一”。“真性无存”被“诸法空性”一步一步蒙蔽,被万法境界制约到了三界范围之内来。因为久远时期,觉性蒙蔽先天寂灭,诞生空觉智慧,智慧遮掩自性、觉空生诸法,法性折射自性,形成众生“妄想境界”,众生共同幻想成为了三界体系。

 

当幻想形成了三界体系之后,众生“幻想”当中就会带有久远历史对于法界不同世界、不同境界、不同层次法性内涵妄想的“记忆”,这些记忆在三界内,通过识性“波动”展现,就形成了三界体系、宇宙苍穹、众生世界、种种境界内涵的派生。法界众生执着法性内涵的标准、内涵的特质、内涵的法性形式,共同幻想构成的妄想空间,因为“贪执”法性“表现”跟随“法性”妄想进入了三界,这就是三界最早期众生的由来,三界是由众生的幻想而来的。

 

    后期进入三界的生命,因为法性蒙蔽真性,“法性”确定了诸法表现的“幻相”。不同层次的法界众生,快接近三界的时候,当他们确认三界的法和三界的光明,包括三界整个宇宙世界和众生是真实存在的“瞬间”,“确定感”就会跟三界众生的业力妄想发生共鸣,被妄想“沾染”就会被妄想“带动”。法性一旦被带动,确认三界内的法与法界“法的实性”相同,因为三界最上层的法和三界外法界最接近于三界的这层法是非常相象的,法性的形态、形式、内涵都是极其接近的,只是三界外的法界和三界内众生的根本性质不同,什么地方不同呢?三界外的法、三界外的众生无论法性标准、觉性智慧的彰显如何的绚丽、如何的繁杂、空性境界已经被智慧所固定限制,但是依旧没有“存在感”,众生内在境界虽然被法性内涵、觉悟的智慧掩盖了原始的寂灭性,与万法合一,但是觉性依旧没有“存在感”。这个道理是三界内的众生很难体会的,因为三界内众生的思维、体会基础就是“妄想存在”。

 

举个例子,这个例子未来可能会影响到很多修行者。

 

眼睛“无知”眼睛的“存在”,当眼睛生病,看到“空华”,“空华”即是眼病的“体现”。空华是眼病的体现,眼病体现空华,眼无病则“空华”消散,空华褪去眼睛则康复如初,确认“空华”是“真实存在”,就等于确认了“病眼”是真实存在,被病眼“幻生”的空华,掩盖了眼睛原本清净的“无自觉”,这就是法界众生,“觉”与“法”是一体的,有“觉”才会有“法”,有法也会体现“觉”,觉法是一体的,没有分别。眼睛就是“觉”,空华就是“法”。原本没有“看”,“空华”无生,眼睛清净无妄,无幻相自觉。此时是“真性”无生法忍,寂静涅。真性无自性,无自觉,随顺诸法彰显,不落空华境界。当确认空华实有,空华中“光彩”具体细致有所“分别”,“分别”就体现出来“病眼”中“看”这个“能”,因为“病眼”与空华同性,被空华带动,就是觉性“体现”出来法性智慧,“法性”开始“细分”空性,“空华”将病眼确定了“存在”,病眼“执着空华”,必然生出“看”到空华的“能看”存在,病眼就掩盖了眼睛无自性、无自觉、无生的清净涅。此时的“病眼”,已经成为与“空华”相对应的“能看存在”,“能看”因为“空华而生”,因空华而“确定”能“看”存在,病眼“妄想”空华存在是“真实”的,认为空华独立于“能看”存在,即使看不到“空华”了,而“能看”依旧存在,此时的“能看”,是病眼产生的幻想,彻底掩盖了原始的清净自性,已经脱离了真性“觉”,而成为了“妄想存在”,这就是三界。

 

三界外,法界最低境界和三界内最高层次,它们的差别就这一点,一个是眼睛清净无“空华”升起,圆觉寂照,遍观诸法,无生无住,不动如如。一个是眼睛有病,执着“空华”而确定“能看”的眼睛存在,被“能看”的病眼掩盖了清净涅的原始寂灭。眼睛原本没有一个“自性”存在,眼睛没有一个“能看”存在,眼睛没有一个“自觉”存在,但是当“空华”升起,因空华而“觉悟”光明的时候,病眼“认为”空华是“实性”存在,因“存在”而生的觉悟,会因为空华“存在”而觉悟“存在”,这就是“妄想存在”,这就是“妄想”蒙蔽了真性。病眼“自觉”,已经有了“自性”自觉,这个“自性”还没有“自我”的意识存在,但因为“妄想存在”而具备了“妄想”的种子,就会因遇“境”而“生”妄想的种种境界,这就是三界众生最原始的境界,如同苍穹虚空一般无量广大,却无形无相,静止空如的“感”,这就是无明的面目。“感”派生“受”,受的“波动”升起“念头”,念头相续形成“境界”,境界体现妄想,妄想聚合执着形成因果,念头伴随业力,因果体现妄想,妄想相续,因果聚合形成三界众生世界。

 

病眼“看到”空华,认定空华真实存在,“空华”必定有一个与“空华”对应的“能看”存在,“能看”就是三界众生“存在妄想”,派生“个体意识”的源头。如破这个“能看”的妄想,还原眼睛原始清净无自性、无自觉、清净涅的无生,就是“正等正觉”,是正法觉者。了然万法无自性,空幻流转,因众生迷幻妄想而生,诸法诸相本无实体,因众生觉性识性而成,诸法本无高下,众生自性皆为如来,众生平等,无有贡高我慢,诸法空性,无有高低对错,破妄无真,无存无住,寂灭无生,随顺诸法,即是如来。

 

如若被“能看”妄想蒙蔽束缚,沉沦“能看”所幻化而生的苍穹宇宙、万法万有、众生世界,就是“外道魔王”。因为“能看”妄想存在,确定了虚妄的“自性”存在,从而将“妄想存在”而幻化的一切,当成了自性实质的“真实体现”。执着妄想“虚幻而生”的一切境界体会,无法自拔,在虚妄分别中被种种幻想境界所迷幻束缚,言谈中充斥高低贵贱,宣扬神通法力,强调众神与众生之间的等级贵贱,在生灭妄想中随妄想所动,这就是“分别二见”,是众生生死的源头,一切魔法魔王的根本。

 

众生“妄想存在”的瞬间,觉性将“真性”蒙蔽,病眼成为了“能看”,从而掩盖了眼睛无病时,无生无灭,清净涅的圆觉寂照。病眼执着空华,“觉悟”执迷“法性”境界,“真性”成为了“病眼”所现“空华”折射的光明记忆,这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的根本是幻想,这个幻想因妄想“自性”而生,幻想里面却凝聚了阿赖耶识的前身,真性“如来藏”对整个法界内,无量无际,法性境界,空性内涵,法性标准和法性形态的回忆。在法界称如来藏心,进入三界就成为“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因“妄想存在”的幻想而生。“觉悟光明”而妄想分别,妄想“蒙蔽”了真性,真性被限制后形成了“幻境”,这个幻境就是“感”。“感”是建立在“空华”妄想基础之上,对于真性的折射。“感”将寂灭真性折射成为“万法诸相”,蒙蔽远离了真性寂灭无生的圆觉寂照。感“折射”出宇宙一切万有、无量的众生和无量的世界。“感”不再是“觉”,“觉”是没有自性的,诸法性空就是“觉性”彰显。觉性被空华蒙蔽、掩盖、折射出来的“诸法”与三界妄想相合。进入了三界,“空华”有了“实性”,病眼有了“自性”,因诸法空华“真实”存在,“觉察”诸法实性的“病眼”,就蒙蔽扭曲了无分别无自性的“觉性”,被妄想蒙蔽后的“觉性”就是感。感与觉的实质,都是“妄想”,感与觉分解消散,无生无住,寂灭清净,是假名“真性”的寂灭如如。

 

举个例子,“虚空”因“灰尘”体现,没有一粒微尘,就无法“彰显”虚空,虚空是“觉性”,微尘是“法性”,因为微尘而“折射”出虚空,这是“诸法空性”。而在微尘之内“折射”出虚空的“存在”,就是“感”。因为微尘而体现出来的虚空,已经不是“真空”,虚空因微尘而生,与微尘相对,就已经成为了“觉性”妄想,微尘消散,虚空消散,无存无住,是寂灭圆觉,如如真空。

 

微尘“彰显”虚空,虚空也在微尘“之中”,微尘与虚空都蕴含“真空”的无生寂灭,这个微尘内所折射的虚空境界,与外在的虚空不二,当灰尘内的虚空,开始以微尘“存在”折射外在虚空的境界,就是“感”。

 

就像空间中的水分子遇到冷空气变成水滴一样,它就跟空间脱离开。水滴脱离开空间,空中有雨的时候,“空间”就展现出来。原本空间无生,没有空间的体现,病眼观“空华”,空华被病眼妄想成为“实体”,“觉性”绽放“法性”,水分子、温度就形成了,因为有雨滴而体现出来“空间”,原本空间是“虚空”无生的,“虚空”原本就未曾存在,当虚空中出现雨滴的时候,雨滴的存在就会折射出来相对应的虚空,那个虚空就是“感”的最初的形态。

 

这就是三界和众生原始“意识”的由来。因为确认了万法“实际存在”,而同时因为实际存在对应出来有一个“观照”到万法的“自性”存在,这就是感。这个感可以“照”到三界无量无尽宇宙体系的微观当中,无尽众生的思想和感受当中,但不为众生的感所“动”,不为众生的受所“蒙蔽”。同时“感”里面蕴含着如来藏心经历法界无量阿僧劫积累,微观下庞大的华藏世界和诸佛诸法漫长经历过程。所以“感”是一个交界点,上可以“幻化”法界诸法虚相,下可以遍观三界众生因果缘起。不会被三界众生一切“感”、一切“受”所带动,因为这时候“感”依旧没有“自性、自觉”的彰显,但是它已经有了彰显“自性”的“基础”。既然空中升起“空华”,那么,就必定有一个“观”空华的“能看”存在,其实“空华”和“能看”都是眼病所致,本来虚妄。空间当中原本什么都没有,因为突然间有了雨滴,那么,就应该是有个虚空存在!不然雨滴怎么落下来呢?但是过去是没虚空的概念,因为没有雨滴,其实因雨滴“而生”的虚空,原本寂灭无生,依妄缘起,虚空与雨滴皆是虚妄。

 

随着“感”三界无量众生所感,时间长了之后,“感”就会被三界众生的妄想习气派生出来的业力所感染,就会产生“动”,这“动”是什么呢?这个“动”,就像是人,他在看一幅画,原本他看的时候,内心是没有任何感知的,仅仅是“看到”而已,看的时间长了,当这个画有微细的变化之时,心境就会随着这个画微细的变化所走所触动,这就是“受”的由来。

 

再想一个更好的例子。就好像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观照”整个三界内无量苍穹世界和众生的一切法性形态,但是一切众生都无法带动它时间长了之后,众生与诸法聚合种种影像,会“侵蚀”到这个镜子里面去。这个镜子就会因为“感”三界众生的“感”,“感”三界众生的受,“分辨”投射在镜子里面的影像,而带动镜子本身的“存在”。因为镜子是“存在”的,刚开始的时候它是投射事物,不被事物所带动。但是到了后期,因为“感”众生所感时间长了之后,业力就会侵入影像,就会烙在镜子里面,镜子与三界众生合一,随众生业力妄想而有所“觉”。这时候就会出现“动”,当它一动的时候,“受”就同时产生了。

 

在动和受之间还有一样极其极其微观的,众生所无法察觉到的一种境界存在,那个境界称为什么呢?那个境界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称为“情”。这个情,是“受”的前身,情与受离的很近很近,几乎就是同步发生的。没有情,人是不会有“受”的。受一定伴随着情,人们受到痛苦,受到幸福,受到难过,受到享受,在受的一瞬间,并不是你的“感”在动,而是你的“情”在动。这个次序是这样的,“感,动,情,受”。情跟受是同一种妄想波动,但情甚至要比“受”更加的微观。情是幻想的根源,受是幻想波动具体形态,情伴随着受,受是情的体现,情是受的本质。

 

这也就是为什么三界众生又被称为“有情”众生的原因,因为众生因“幻”而成,因“情”而受,因“受”而执,因“执”而因果相续,业障轮转宇宙相续,无始无终。佛陀说,众生生死轮回因“爱”而生,因“爱欲”执着不能解脱,指的就是这个“情”。

 

因为动,产生的“情”。这个情,把它换个名字,是“妄想体现”。妄想开始有所“体现”,初期,就称为“情”。妄想体现过程当中,具体表现称为“受”。实际在极尽微观的地方,当破了“分别二见”才能看到,破了阿赖耶识的种性习气,将无量无尽、无数细微、阿僧劫般无量不可思议的细微种性念头构成的瀑布流注破除之后,就能“照”到像是湖面和镜子一样的“感”,“感”没有波动,空如无生,将识性寂灭才能“照”到情是怎样产生的。情实际上就是“感”的波动,感的波动也可以把它称为“受”,但是受一定是建立在情之上的,所以说三界众生全部是有情众生。为什么呢?因为三界众生世界、宇宙无始劫以来的相续聚合、众生的缘起轮回全部是来自于“感”的波动。当有了受,就会因为有受的“主体”和“所受”的外界条件,“受”无量众生之所受,产生了因缘和合,业力因果聚合中,与众生妄想习气相互勾引演化,成就了无数不同的世界中因果轮回的过程。

 

因缘相续、因果和合的关系产生了。真性在“感”的蒙蔽下,因为“受”的波动,而产生了“情”的联系。再与三界不同境界和不同空间不同世界的众生,产生这样的关联。这种关联,又会产生了受、感、情的延续,深入、细化、具体和一整套因缘聚合的完成,又是一个新的因果形成了。新的因果产生出新的“妄想”,产生出新的感受梦境,产生出情的执着。产生的感受与梦境不断叠加,又会产生业力和习气的积累,因为业力习气积累之后又会导致新的梦幻境界、种种感受、情,妄想再一次聚合,又会形成下一个妄想,这就是因果轮回,永无终止的开始。

 

   经历了层层层层三界内不同的世界,无色界、色界、欲界,一直到人类这个地方。所以人的性格里,人的思想里,人的整个的心灵里,全部都贯穿着一样东西---感的幻想,就是人们认为一切都是存在的,无论人们认为的空,无论人们认为的禅定,无论人们认为的佛法,无论人们认为的解脱,全部都是“存在感”,这叫分别二见。所以众生为什么解脱不了,因为“破除”不了阿赖耶识的存在妄想,就无法解脱建立在众生“存在妄想”构成的三界系统,众生就无法绽放出原始无自性的真性寂灭,无住涅

 

   历史上无数外道、无数魔道、无数不究竟的修行方法,搞不清楚,什么是“空”,什么是“有”,想通过去除一个“虚妄”的有,生出来一个真实的“空”,真实的空和虚妄的有对应,这个真实的空就是“虚妄”的存在,都是“自心现量”的妄想体现,这就是外道。如果在虚妄的“有”之上,升起一个将“有”修“空”之后,修出来的“神”,修出来的“佛”,修出来万能的“主”,这就是“魔道”,因为将人的欲望、人的贪婪加进“妄想”之中。分别二见是众生生和死的根源,这个分别二见的根本是什么呢?就是存在妄想。

 

空到绝尽,万法皆空,“空”也没有了,“无”也没有了。“空也没有、无也没有”的动机背后,依旧执着于“空也没有、无也没有”的“空”,那个“空”就是阿赖耶识幻化出来妄想存在感的“幻想”,破除不了“妄想存在”,众生就无法真正的知道空有不二、无空也无有的“无生法忍,寂照圆觉”。

 

   真正破除“分别二见”,首先是要脱离人的“思维”,其次脱离心灵“受”的波动,再脱离“受”本体内在的种种景象感受,然后继续脱离“受”的根本,受的根本就是“需求”。破除需求派生的欲望与着相,同时就破除了“情”之所染。清净无欲的境界,将“观照”到需求背后的构成,就是细微的妄想念头。将妄想念头破除到妄想无生的空寂,就会体现出静止不动的“感”,最后再把这个“感”中最基本的“妄想存在”破掉之后,阿赖耶识一切的习气、妄想、存在的意识瞬间消散,刹那间,无我、无法、无相、无众生、无寿者、无苍穹宇宙、无世界时空,无形无相,遍及一切,寂照圆觉,清净涅,当下脱离空有两边,破除分别二见,不落“识性”虚幻假相,也不落“空境”的妄想,无存无住,寂灭圆照,圆觉无漏,清净涅,随顺万法,如如不动。

 

没有阿赖耶识“存在妄想”,“感、受”无生,“空有二见”完全是妄想、妄念体现。无空也无有,反过来说,空即是有,有即是空。再反过来讲,“空和有”都是“不存在”的。再反过来说,不存在“空和有”,都是众生的习性妄想、阿赖耶识感和受的“妄想”所成。妄想虚空立世界,真性却渗透其中,不为妄想迷幻,随顺诸法,与万有万法和合,但是不被诸法万有所带动。

 

破分别二见,心意空亡,身心脱落,众生生死轮回的根就断了,因为“生死轮回”无非妄念相续,众生所有业力和习气,全部缘起于妄想,是真性被空华蒙蔽,建立在“存在妄想”,“感”“受”的波动形成了“分别二见”的根,破掉“感”之后,妄想念头的根源就消散了。内心对于这个世界,对于三界无量空间的感和受折射出来的影像、镜像全部瞬间崩塌分解,就像空中的云一样瞬间消散。这时,众生无思维,一念无生,没有任何念头生起,心灵消散,犹如天空中云彩散去,还原朗朗晴空。“真性”无生空如,如虚空般朗照三千大千世界,遍照三界无尽世界无量众生、十万亿佛国刹土犹如一粒灰尘,而微尘刹土遍及苍穹,无限无量,无尽无终,微尘世界内众生纤毫可见,思维心态瞬间洞知。当下时空消散,宇宙无量亿阿僧劫的过去与未来,无始无终宇宙相续,就在此刻,寂灭无生,圆觉寂照,遍及无漏,洞知一切。

 

没有遍照的“觉性”存在,“照与照者”皆为虚妄,万法无生,寂灭无住,清净圆寂,空寂如如,这就是“寂灭实地”,是万法皆空,是万法不生,是“无生法忍”,是“无住法忍”,是“大方广觉陀罗尼,寂照圆觉”。

 

在这里,万念消散,万法无生,累世因果己经顿消了,因为因果与生死全部积累在众生“幻想”之上,幻想形成“感和受”派生出来的念头、妄想形成的业力、形成的因果蒙蔽了真性,带动了真性,在不同的因果聚合当中产生不同的妄想,形成了不同的境界。就像是一个人做梦一样,在梦里面做了一个梦,在梦里面又做了一个梦,在梦里又做了一个梦,在梦里面做无数个梦,每一个梦境里面都是你,每一个梦境,都是无比真实的体验。你现在认为自己“真实”存在,其实这个人的心、人的思想、人的意识、人的身体,根本上全部都是妄想,都是业力、习气、妄想、幻觉,因果和合当下的一个因果体现而已。

 

众生没有活着,都是众生的妄想在活着,如果众生是“真的”活着的,众生就不会死。就是因为现在是虚妄的幻想在活着,妄想有生必然有灭,所以众生会经历生老病死、成住坏灭空。众生无力抗拒因果、无力把握生死、无力掌握自己生命的未来,所以说众生没有活着。如果你真正是活着的,你真的是一个可以掌握自己生命的人,你就不会死了,你就不会烦恼,你就不会痛苦,你就不会妄想,谁能做到这一点?

 

整个的修行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破迷、破幻、求真的过程,而“真”,并不跟“假”相对,跟“假”相对的“真”,依旧是假的。把真和假的根源,阿赖耶识最原始最深层次的存在妄想破掉,真和假都会体现出它实质无存、原本无实有的虚妄来,寂灭清净当下,无我、无法、无觉、无受、无智慧、无涅、无成就,也没有任何的圆满,那个地方,就真正地解脱了三界众生妄想的构成。

 

      整个的修行过程,说到底就是在破人的妄想,破人的虚幻。怎么破它?第一步,正知见,从人的心灵上说,要升起对人世间、对生命明确的认识,知道生老病死实际的意义。当众生的心不再为生老病死这种种的相和种种世间的境界、感受所带动、所束缚的时候,生命内在原始的真性,就会透过三界种种妄想构成的习气、积累业力而成的心灵,和思想感受折射出原始的寂灭真性,就好像光照射在泥巴上,虽然它不能穿透泥巴,但是它会在泥巴上面折射出微弱的一种反光来。所以整个人的修行过程第一步,最根本的一步,就是要树立起来正知见,对生命,对宇宙,对生活中各种境界,诸相正确的理解和认知。

 

  第二步,就是去履行正知见。怎么履行呢?从什么地方去履行呢?从布施?印经书?还是去做个好人?去吃斋念经?去拜佛?从这上面去履行吗?不是。如果你的心执着在这些外相上面,就是在以妄修妄,修的仅仅是福报而已。因为众生的心,众生现在存在的这个“自我”,就是妄想构成和业障因果的存在,众生建立在“妄想”存在的这个虚幻“自我”之上,产生的种种佛法认识,都是以“妄想”在求“妄想”,不可能真正究竟解脱。那么怎么办呢?到底什么是修行呢?如何去修行呢?

 

从理性上,从真正的智慧上分析我们现在这个自我,原本就是妄想、业力、习气、因果轮回和各种各样冤亲债主的聚合体现,没有一个实质的自我。你的身体会死亡,你的情感在你生下来之前就有,它会随着不同环境变化不同的形式,他们没有一个实质性的存在。你的思维,也是随着后天的教育而来,也会随着不同的观念而去改变你的思想模式,填充新的思想变为另外一种思想,你的生命里没有一个实质性不变的自我存在,你这个“我”是假的。

 

在修行过程中,第一个是正知见,第二个就是知道如何去履行它。这就牵扯到修行者最关键的修行方向。修行者的修行方向在什么地方呢?在人的心里面。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这个心是虚妄的,为什么会是佛呢?因为人的心,是妄想蒙蔽了真性的反映,这个妄心,就要把他破除掉,当一切人心都寂灭,无心即是真性,寂灭空如即为自性无住。

 

“无心”的时候,生命依旧是“存在的”,是由无幻的、无量的、无形无相的,无生“境界”存在,那里就是无色界的最上层。只要再把这个无形、无相、无存在的“存在”破掉,就是圆满觉悟。怎么破呢?那个境界可以“观”到宇宙万有万法聚合幻灭,宇宙无始劫相续,众生世界轮回清晰明细,可以瞬间洞知一切无量空间、无量世界众生的一切,而且你是说了算的,一念意动,无相无形无量无际涵盖境界之内那些微观下无量微尘中,无限微观中体现庞大无尽的宇宙系统,无量众生他们会变的。

 

历史上很多魔王就是这么来的,他们已经破了阿赖耶识的受,破了阿赖耶识的感和受交界的情,他已经不在“情”中了,他已经在“感”中,在破色受想行识最后的“识阴”了。感中映照出、投射出阿赖耶识在法界里无量亿劫阿僧祗劫般宇宙诸法内涵境界的记忆和种性。遍观三界内无量世界和众生的心态、思想、心灵的细微末节,可以预言事情预言得很准,可以分析三界内任何一个事物和法性众生的来源,分析得非常系统透彻;可以预言这个三界内一切宇宙时空的变化,他可以瞬间在三界内所在境界中绽放出来无边的法力,让众生拥有无边的智慧。

 

他如果在此刻,认为是真实的,一切诸佛都由我生,我是无量众生之王,拥有无量境界,是宇宙最根本的主宰,就对应了《楞严经》:不作圣心名善境界 若作圣解 即受群邪。因为那个境界不究竟,因为他们还有个“自我”在感。“感”这个地方,是无形、无相、无我,可以同时映照法界和三界无量众生一切细微的地方,但依旧是“存在”的,将“感”折射的无尽无量宇宙世界,当成他自己,就是用妄想加强了另外一个妄想。妄想叠加,牢牢掩盖了真性原始无生的寂灭性,这是最容易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