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字

个人日记

其实,通俗点说,就是写诗填词时,对所选用的字的挑选和修改。如何去挑最好的“词儿”来写自己的作品,就是炼字。
我们一般把所有的汉字分为两类,一类叫做“实字”,一类叫做“虚字”。
古代汉语中是没有词性一说的
古代汉语中只有实字和虚字
实字,是指着字本身具有一定意义的字,比如名词,代词,代名词。比如“山、水、日、月、花、春、秋、鸟、张三、你,我,他们……”等等。这类字,经常构成了我们写作时的主体.写山,写水,写你,写我,写神仙。怎么运用这实字,其实是属于我们上周讲的“谋篇”的问题。实字的选用问题不叫炼字,真正诗学上所说的炼字,其实是指着炼虚字。
 
我们下面所要关注的,就是虚字!那么先知道什么是虚字

很简单哦,除了上面说的实字,其余的都是虚字了
比如说一个“山”有什么意思?
但说它是“大山、小山、高山、秃山、青山……”这一加上虚字,就把山给说的清晰逼真了起来
再比如说一个“笛”字,这有什么意思呢?
一个乐器而已,但是如果说成“横笛、吹笛、弄笛、奏笛……”,那是不是就生动了起来?怎么来形容这个“笛”?怎么让它动起来,让它具有精彩的灵动?这,就是炼字!字炼的好,你的作品就生动,不会炼字,就写不出好诗来。所以,炼字,真的真的很重要的。
链子的方法论很多
比如七言里,第一个字怎么炼,第二个,第三、四、五、六、七个字怎么炼。这有点程序化
近体诗分为五言和七言的两种。
传统上的说法是,五言要炼第二、三字
 

而七言,要炼二、四、五、七字
其实,想开了,就不必拘泥什么位置了
可以肯定的说,炼字是不分什么位置的
见虚字就要去“炼”,而不管它在第几个字的位置上
如我们看老杜的一句诗“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上下句第一个字就是动词
看他这字用的怎么样
开句一个“映”字就使句子活了起来,下句一个“隔”字领句也非常到位
这个“映”字呼应了尾字的“色”,没有映哪来的色?
而“隔”字,和后面的“音”字扣合了起来
前后照应,浑然一体
这是典型的练得动词的例子
炼字怎么炼
炼字,其实就是要让诗意变的更和谐
更具有整体的灵动的流动感
也就是增加句子的灵动性
我们还要注意这“映”与“隔”的关系
我们要注意上句用了“映”字,下句就不要用同类的字来写了,如果下句写个“照”,那和“映”就是一个意思了。
上下句之间,首先要避免的就是重复的意象和重复的动作
上句写什么意思,下句换个词儿还写它
我们把这叫什么?叫“合掌”,这是写近体诗时一定要避免的
其实不管他叫什么,一句话反复说,你说烦不烦?
诗意是要变化而丰富的
你在一个意象上转来转去的写起来没完了
那你的诗还有什么看头?
上下句之间,可以写成递进的关系,形成一个连贯的“流动感”
可以写成并列的关系,但并列不等于相同
还可以写成对比的关系,
总之,是要错落开
错落而不失去联系,是关键
所以,炼字的好坏,也决定着谋篇的成功与否
再看老杜这句
有了“映阶碧草”,才有了“隔叶黄鹂
怎么联系上的?
有了“映阶碧草”,才有了“隔叶黄鹂
怎么联系上的?
搭配的又是这么协调,这诗句能不活吗?这诗能不好看吗?
我们都听过贾岛炼字的故事
他因为“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而挠头不止
我们现在常说的“推敲”二字
就来源于他炼字的故事
他还道出了“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感叹
我们写诗,立意容易,措辞却难
只随意而写,常常却用辞不工或出律
如果只去琢磨词儿了,却往往伤了我们的气格
使原来的立意跑了调
辞和意,总是很难协调起来
这就是初学着面临的一道门坎儿
那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呢?
解决方法只有八个字---丰富底蕴,换位思考。
[丰富底蕴],就是多做积累哦
要炼字,你首先得有字可炼
马上就为你揭开谜团
汉字的特点是非常有趣的
同音不同义
同义不同字,同字不同音,变化多端,丰富多彩
你掌握的越多越好啊
 
比如一个“说”字,你可以写成“讲”写成“言”写成“曰”“云”“侃”“喷”“吹”“撂”“描”“道”……呵,还有很多
用在你的诗句里,哪个最恰当呢
知道的多,选择余地就大。所以,可供选择的材料你得备足了
除了一个“说”字,你都不知道还有这么多可以形容“说”的
你不知道它有这么多的变身,你拿什么去炼字啊
除了这个字,你没有别的字可选,当然觉的诗难写,更难修改了
 
再看前面说的贾岛,他呢,也只是会在“推”和“敲”二个字上打转
怪不得他要“一吟双泪流”呢,能不愁哭了吗?
如果是我,也得哭
其实,除了“推敲”二字
他还可以选别的字啊---“鸟宿池边树,僧寻月下门”不好吗?
还可以写成“僧移月下门”“僧踢月下门”“僧扶月下门”“僧依月下门”“僧开月下门”“僧呼月下门
多了去了。我这有点玩笑了,但是要说明的是
 
我们炼字用心痴迷的精神可以学它,炼字的方法却不可以学他。我们可以比他选择的范围更大更丰富。知道的词越多,炼字的底气就越足。
如果觉的自己想不出好词的时候,就要换个角度去写它
写同一个动作,换个角度去看去写,那动作表现的效果就不一样了
换个角度,再换个角度,再再换个角度
就好象去摄影,选个最佳的角度去拍照
拍出的照片就是最佳的。
最佳最妙的角度去看这个动作,那这个动作就是最精彩的
把这个动作相应的词用上,就是炼出了好字了哦
不是有句话说横看成岭侧成峰嘛

比如我们写一个燕子和树的关系,我们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描写这场景色。
我们可以写成“紫燕穿林过
还可以再换几个角度去写它“燕语枝前闹”“雏燕鸣春柳”“雨燕擦梢影”等等等等
我自己匆忙写的例子不算精彩,只是提示一个写作的思路
我们还说前面讲的贾岛的“推敲
 
“推”和“敲”,是说这位和尚深夜归来临门而做的动作
是直接推开好呢?还是先敲敲门好?
贾岛犹豫的是这个
但是我们放开思路,把视线放在和尚身上
用一个“寻”字,则可写出另一个态势,是说他找不到回家的门了
或他夜行寻宿呵
写“踢”呢?则可以表现另一个情景
比如《水浒》里的鲁智深回寺院,那就得又砸又踢

再比如我上面选一个“扶”字呢,也可以形容他夜不成寐
或者说他忽有佛悟,扶门而望哦。
看到了吧
不同的一个字就可以表现不同的内涵
 

根据自己的立意,换个角度
多点想象
炼字,其实也不是很难的事
如果不以炼字为难,那么写首好诗也不是遥不可及的哦
我们感觉自己词汇量不足的时候
我们就用“换角度”的方法来弥补
其实,写诗就是写的灵气
什么叫灵气呢?

八面玲珑,角度多了,思路就开了,灵气自然就在其中了。
看李白,看杜甫,看白居易,他们写的诗
他们会的字,我们也会哦
他们比我们强在哪呢?

他写的诗,炼的字咋就那么精彩呢?
根本原因是,他会换位思考
他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山,用山来说话
可以把别人换成自己,用自己来写别人的话

把话说回来,动词,形容词,本身就是一种变化性的词,我们何不以变化的角度来运用它们呢?
 
我们再看一个“来”字

我们可以把它写成“去”字,因为我们把方位变化一下,就可以了
把来字可以写成“上”字也可以写成“下”字
“烟花三月下扬州”,这里的“下”就相当于一个“来”字或者一个“去”字哦

我们长说“北上”和“南下”,这里的“上”和“下”,其实也就是来来去去啊
在我们写诗的时候
也要这么去思考
去想象,去联想,那么,我们的诗必然也就会灵活了起来
炼字,是个长期修炼的课题
说到底,它本质上不是个方法的问题
而是个思维模式的问题
我们学习写诗,其实训练的最终目的
就是训练的这种思维模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诗思”
多去读那些经典的名篇佳作
去注意那里面的虚字是怎么运用的
起到的是什么作用,可以试着去给他换一个,看看是不是会更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