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

个人日记

                                                                            
         
           提到童年,总使人有些向往,不论童年生活是快乐,是悲哀,人们总觉得都是生命中最深刻的一段;有许多印象,许多习惯,深固的刻画在他的人格及气质上,而影响他的一生。
                                                                                                                                   ...........冰心  
         一  
     一九四七年,山東成了解放战争的主战场,国民党的王牌部队七十四师深入沂蒙腹地,摆开与我华北主力陈毅部决一雌雄的架式,妄图一口吞灭山东解放区,战争进入白炽阶段。战争硝烟带给百姓的是流离失所和难以忍受的饥饿。听妈妈讲,国民党部队的炮火将沂蒙大地炸的坑深三尺,地里寸草不生。就在这一非常时期,我不合时宜的要成为母亲的第二个孩子。父亲很少回家,他所在的我地方政府在极端恐怖中时常转移,今天李庄明天王村地更換驻地,根本顾不上家。妈妈带着七岁的大女儿怀揣着我过着朝不保夕的艰难生活。生活上的困苦带来的饥饿尚能忍耐,那么战争带来的生命威胁则时时刻刻让人提心吊胆。据说,那年村里百姓很少在家中过夜,村里组织青壮劳动力在村头挖了很多个“地屋”,一有风吹草动,老弱病残妇就钻入“地屋”避难。如果来不及就只好家族成员们扶老携幼去“跑反 ”,満山遍野的在外躲避飞机大炮的袭击。

    那年夏天一日的傍晩,国民党的飞机 “嗡嗡嗡”的飞临村子上空,妈妈拉起我姐姐的小手向村外跑去,很快汇入“跑反”人流之中。身怀六甲的妈妈很快被人群又甩在了后面。天色渐渐暗下来,这时天上乌云翻滾电闪雷鸣,随后瓢泼大雨倾盆而下,霹雳像索命鬼似得紧追母女俩。母女俩在荒山野岭中深一脚浅一脚的狂奔。一道刺眼的闪电把不远处的一块地面照得明晃晃一片,妈妈不顾一切的向这块平地奔去。只听“嗳呦”一声,母女两人从半米高的田坎上翻滾下去。原来是雨水辅平的地面让妈妈产生错觉,以为那是一块平整的场地,才直奔过去,也就有了这危险的一幕。妈妈捂着肚子不停地呻吟,不谙世事的姐姐则嘎嘎的笑着。多年以后,性格有点桀傲不驯的我每每犯点小过错,妈妈便爱怜的戳着我的额头“那么高的田坎沒有摔掉, 真是个命大的丫头!”

    农历的十月十八日,我啼哭着来到这个世界上。迎接我的自然是寒冷和饥饿。产后虚弱的妈妈躺在冰凉的炕上,望着家徒四壁的房子伤心不止。就在这时,隔壁的堂伯大娘端着一瓢小米送过来,并从衣襟下掏出三个鸡蛋“妮她娘,就这些,熬两顿粥喝吧”。回头又嘱咐才七岁的姐姐 :“把三个鸡蛋煮一煮,给你娘吃上”。当姐姐把三个热乎乎的鸡蛋端到妈妈跟前时,妈妈怎么也咽不下去,最后母女俩个你一口我一口的平均吃掉这三个鸡蛋。每每看到现代人“坐月子”有享用不尽的美味佳肴和各种高档补品时,心中就为母亲难过,有一种亏欠了妈妈似得内疚!

    冬月初的时候,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父亲急匆匆的赶回家中。他告诉母亲他要隨军南下。他瞅了瞅皮包骨的婴孩,抱起来放到怀里揣着,妈妈自责地囁嚅着“又是个小妮子”。父亲以少有的和蔼跟妈妈说“马上就是新社会了,男孩女孩都一样,不能重男轻女 !”刚说完,只听“噗哧”一声,父亲的中式裤腰里兜満了蛋花汤似的婴儿便便。妈妈慌慌地为他擦洗,他连说“不要紧,沒事,沒事”。妈妈说这一天我刚刚十八天。十五年后己是少年的我才来到父亲身边。望着这个陌生的父亲,只有一种敬畏,沒有丁点儿父女情深的感觉。他从我眼中流露出的冷漠中读出我对缺少父爱而产生的不满情绪,便在我们姊妹们围坐在他身旁时不失时机的讲述那个十八天时发生的故事,以此来佐证他曾经给予过我的父爱 。也正是这个小故事激活了我心底那潭缺少父爱的死水 ,慢慢建立起人间应有的正常的父女情。
    我就像一棵小草,在后来残缺不健全的家庭生活中一路走下来,就像夹缝中的小草不屈不挠的走过一生。
世上花有千百种,我却独爱小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小草不择地而生,不论是在被人们遗弃的废墟上还是常年没有人迹的古道,抑或悬崖旁夹缝中它都能生长。小草是平凡的,但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 ,让人感受到了生命,感受到了希望。
    
   二
  

   人类生存的地球,根据地球围绕太阳有规则的运动,把一年划分成春丶夏丶秋丶冬四季。可是,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总感觉一直生活在漫长的寒冷的冬季。细细思忖,这可能与我们母女的生活空间丶生活状态和冬季发生事件多有关。

     我们漫长的冬季从五零年的秋初开始。那一年的八月份,妈妈日里夜里惦念企盼的父亲,突然将一纸离婚书寄到了家乡。那时我还不満三周岁。被击垮了的妈妈在整个秋冬都病着,如果不是为了两个女儿,我想她可能不愿意再活在这个世上。在那个年代,被男人遗弃的女人就象被抽了脊梁骨似的,在人前抬不起头,挺不起腰杆。这不仅仅是来自世俗观念的鄙薄,而是实实在在感觉到了来自家族亲属中的无情冷漠。父亲的兄弟们认为被他们的兄弟抛弃的母女己沒有权利生活在他们的家族中,特别是那个极端自私又极其缺乏人情味的三伯父。因此,我一直为自己不是个男儿而耿耿于怀!假如我是个男儿,我会用有力的双臂为妈妈撑起头顶上的那片蓝天!

     那年的初冬时候,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携带着大风一路东移南下,我们母女的两间茅草房在呼啸的北风中摇摇欲坠,屋顶上苫盖的麦秸草“鬼剃头”般被掀掉一片。那情那景恰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说的一样,被风卷起的屋草,飞飞扬扬満天飘洒,“高者挂罥长林稍,下者飘转沉塘坳”北风欺我母女无力修,只好泪眼汪汪求他人。妈妈顶着狂风来到对面三伯父的房里跟他说:“三哥,风把屋顶掀掉了一大片,帮忙修一俢吧?”有男人的女人腰杆特别硬,说话底气也足,平时不善言辞的三伯母大声的说“这冷的天,怎么修?俺男人就不是人呀?!”三伯父用胳膊肘碰了碰三伯母看着我的妈妈说:“修也行,但你要给我叁拾斤小麦做工钱。”妈妈一声没吭转身回家,从邻家借来梯子,自己爬上屋顶修补吹走麦草的房顶。倒是平日里有些疯疯癫癲的二伯父在这关键时候帮了妈妈一把,递草和泥的事他都干了。我站在凛冽的寒风中,瑟瑟的抖着,哭喊着“妈妈,妈妈!”这一件事伤透了我们母女的心,我曾发誓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终生将不和三伯父来往!九十年代初,八十岁的三伯父突然造访他四十年不曾谋面的"侄女",看着他佝偻的背和蹒跚的步履,恻隐之心油然而生,不但热情的接待了他,临走还硬是塞给他一张"大团结",他感激涕零的样子,明明让我看到了他内心的那份悔意。人啊,不可太自私,需帮人时且帮人,三十年河东丶三十年河西的日月轮回,谁敢断言自己一辈子都不需要别人帮助呢?!

     五二年春节刚过,正月初三我十二岁的姐姐就踏上了千里投父的路程。五叔担任了这次护送任务。自从爷爷奶奶相继去世后,都是我的妈妈为他冬棉夏单的操心安置,并给他成了家。自从父母离婚后,原本口口声声尊妈妈"嫂娘"的五叔,一反常态,对我们母女逐渐冷淡起来。在他把姐姐送到父亲身边后,妈妈在望眼欲穿的焦急等待中过去了三个月。北方的阳春三月乍暖还寒,从南方归来的五叔脱去走时穿在身上的土布棉裤,換上了父亲给他的一条旧制服西裤,长大的土布棉袄外罩着一件嫌小的制服,脚穿一双半旧的千层底布鞋,头戴一顶旧干部帽,以煥然一新的面貌出现在妈妈面前。他双手插在西裤兜里,在屋里来回踱着方步,得意洋洋地跟妈妈炫耀:"四哥当了大官,住着楼,电灯电话,天天吃馍。新四嫂有文化,他们的儿子像个瓷娃娃。美满,美满哟!"他全然不顾母亲的感受,在她那颗受伤的心上肆无忌惮的拋撒着咸盐!其实,妈妈最想知道的是女儿的消息,可是五叔却只字不提。然后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墙的一角,欲言又止的样子:"四哥说,你还年轻,有合适的人家叫你再成个家。"妈妈听不下去了:"老五!你给我滚出去!我的事用不着你们管!"妈妈心里明白,扫地出门的阴谋在悄悄地进行着,亲兄弟们惦记着的是我们那两间茅草房,倒并不是真正关心妈妈的幸福。

     又当两个寒冷的冬季过后,因为一个美丽的童话般的故事的开始,让我们母女才真正的走进了人间的春天。

    三 

    说实话,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唯一的亲人就是妈妈。除了妈妈还是妈妈。因为从我不谙世事到朦朦胧胧的懂事,尤其从五二年我的姐姐被父亲接走以后,只有我们母女二人孤苦伶仃相依为命的生活在一起。所以,妈妈是我心中的唯一。

    新中国的解放,给我们母女的最大实惠就是分到了我们赖以生存的三亩土地。一年四季,妈妈都辛勤的劳作着,春种丶夏锄丶秋收、冬藏,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重复着日出而作,日沒而息的农耕桑田生活。每年一开春,妈妈就迫不及待的为春耕做准备,有男爷们的人家不用慌张,可这孤儿寡母就犯难的很。鞭牛耕地绝不是女人能干的活计。每到这时妈妈就早早的预请人家帮忙,把珍藏己久的好饭好菜招待帮忙耕地的人。妈妈是一双曾经裹了又放的"解放脚",在耕得松软的土地里播种,走过去,留下一行行深深的脚印,比大脚板要吃力的多。她在抢种的那些天,将自己的体能耗尽到极限。在多少个黄昏和夜晩我曾惊恐的踡缩在妈妈身边听着她的痛苦呻吟。

    夏天来了,田野里一片葱绿,看着长势极好的庄稼,农民喜忧参半,那个年代沒有除虫农药,都担心即将收获的庄稼被害虫遭蹋,所以,有一段时间必须下地捉虫除害。天蒙蒙亮,妈妈就挑起一头是个饭蓝一头是个水罐的担子,拉着还沒有从睡梦中清醒过来的我,迎着晨曦踏着露水去豆地捉虫除害。蓝子里是几个煎饼,两棵葱和一块咸菜疙瘩,这就是我们母女一天的干粮。妈妈把我安置在地头,让我自己滚爬玩耍。她手持一根长树枝,走进齐腰深的豆地,用树枝将浓密的豆棵翻向一侧,正在蚕食豆叶的拇指粗细的豆虫便一目了然,母亲毫不惧怯,用两指一捏丢进挂在腰间的葫芦头里。一天下来,可以捉满满的两大葫芦。当夕阳把两个弱小的影子放大拉长时,我才蹦蹦跳跳的跟在妈妈身后跑回家,享受妈妈一天的战利品——香喷喷的豆虫肉!

    秋天是个累并快乐的季节。满湖满坡即将到手旳粮食要收回家。粮食作物好收获,然而红薯就比较麻烦,先是贴地皮把红薯秧割下来,再开始把红薯一个一个的挖出来,为了尽可能的把它们保存下来,再就地把红薯切成片在太阳下晒上几天,直至晒干成为“红薯干”。最怕遇到坏天气,每有秋雨来袭,必须全力以赴赶去抢拾。倘若是发生在夜晩,村子便立时热闹起来,孩子哭着老婆叫着,灯笼火把人流滾滚涌向村外的田野。每到这时,妈妈心中便慌乱起来,野外的薯干要抢回,幼小的女儿放在家中又无人照看,怎么办?那时小小的我最怕黑暗,最怕离开妈妈,死缠硬磨要跟了去。在短暂的犹豫后妈妈背上我,拎起两个麻袋深一脚浅一脚的冲进黑暗之中。妈妈总是雨水和着泪水完成原本应该有男主人参与的这些农活。

    当田净地光,粮食颗粒归仓后,北风裹挾着寒冷将冬天送到人间。这个季节妈妈就又和纺車较上了劲。无论白天黑夜妈妈就象一架机器不停地摇动着纺車,一根不断的纱线将她的思绪拉向很遥远很遥远的地方,同时也延伸着她的希望。一件破归的棉衣搭在她的双膝上,遮挡纺车飞速旋转产生的冷风。若明若暗的豆油灯花被纺车搅动的上下跳动着,母亲的身影像一幅剪纸被剪贴在她背后的墙壁上,放大了的剪影让瘦小的妈妈变得高大而又坚强。整个冬天的夜晩,我都是躺在床上目不转睛地看着安坐在纺車前全神贯注纺线的妈妈,纺車发出的“嗡嗡”声很快把我送入梦乡。妈妈用她一个冬天的辛勤劳作,換来我们母女一年四季单棉无忧的温暖。我们的家庭虽然残缺不全,可是我们仍然活得体面!

    感谢母亲!你让我懂得了稼穑之艰难!
 

    四  

   我是一只丑小鸭,不仅仅是从外貌长相上来下的这个自定义,而是从生下来十八天就没有父亲的呵护疼爱,在同龄的孩子堆里首先矮了半截,自卑感特强。可是,本家的婶婶大娘们偏偏夸我是一只“小天鹅”,常常在妈妈面前夸我“这丫头双眼叠皮,两只大眼睛忽闪忽闪有神,绝对是个聪明有出息的孩子。”妈妈口中虽谦谦有辞,心中却十分的满足。等长大了才体会得到,其实,那夸奖里边更多的是包含了人们对一对孤苦母女的同情与安慰,妈妈的满足只不过是对女儿的偏爱而已!

     五二年,十二岁的姐姐由妈妈身边来到湖北父亲身边。妈妈如失去左膀右臂般的疼痛,对女儿的那种牵挂和思念使她常常彻夜难眠。五十年代初,在农村识字的人不多,村子里能提笔写信的人更是凤毛麟角,所以,妈妈在痛苦的煎熬中等着“丑小鸭”长大,能读书,写信。

     五四年的夏天刚刚过去,不满七岁的我被送进了村小学。妈妈把我一件旧小的花褂拆开拼接起来,缝制成一个花书包。老师是个五十来岁的袁姓老学究。农村孩子上学晚,在他的班里大都是十几岁的超龄学童,唯有羸弱的我算是一个适龄儿童。我怯怯地站在老师面前,妈妈则和老师讲了很多话,已记不清她说了些什么,大概的意思是家里缺乏有文化的人,连个写信的人都没有,希望老师多栽培女儿一类的客套话。老师真的对我照顾有加,对我特别耐心,从不批评或呵斥我,态度特别和蔼可亲。
     那时的老师是否有薪水,我不得而知,只记得老师吃饭是轮值到学生家吃的。所以,每隔一段时间我家便轮值袁老师一天饭。没有文化的妈妈,特敬重老师,每到老师轮值我家 ,妈妈便把平时积攒下来的好吃的东西,款待袁先生。袁先生常常夸我有灵性、识字快。可是不知为什么,他郑重的告诫妈妈:这孩子聪明,但在班里年龄小,怕用坏脑子,建议妈妈明年让我重读一个一年级。天哪!七岁还小哇?!现在的孩子可都是六岁就入学的呀!妈妈真的怕累坏了宝贝女儿的脑子,还真的是让我在第二年又重读了一个一年级!在后来的学业中,我比同龄人晚一年毕业,为此,我对我的那位启蒙老师至今还耿耿于怀!
     五五年冬天,我虽然是一年级的学生,实际上已是二年级上学期的识字水平 。妈妈的辛勤付出与殷切期望到了收获的季节-------给我姐姐写信的使命责无旁贷的落在我的肩上。每当要给姐姐写信的时候,妈妈早早就做我的思想工作,连哄带骗的把我按在床前那张小书桌前坐下,她坐在对面用极其温和的声音央求着我这个十分不情愿的“文化人”。也是,一个才念了一年半书的孩子知道写信是咋回事?信是在妈妈字斟句酌的口授下开始。每到这时,没有文化的妈妈却充分展示出她文思滔滔、才思涌涌的天赋。她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对我而言实在是勉为其难。最后妈妈不得不扮演着一个战场指挥员的角色,她指挥若定,一字一顿的下达着指令,我便一字一句的将指令编织成书信。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可笑,只不过叫“信”而已!
    至今记得第一封信是怎么写的,因为在后来相当长的时间段内写的信,无论格式还是内容几乎相差无几,所以记得。
   O女:见字如面!          
        近来你好吗?学习O利,身体O康?爸爸、妈妈O你好不好?我很OO你,你要听爸爸妈妈的话,O个好孩子。我和你妹妹都好,不要O念!
      短短的两行字大概写满了一张纸,凡是不会写的字一律圆圈代替。姐姐长我七岁,此时已是武昌实验中学的初中生,这些画满圆圈的信,我想,她一定是靠着一脉相承的血缘亲情读下来、读得懂的。姐姐十分认真,把我画的圆圈里填上正确的字,连同她的回信一并寄回到我们手中,并反复叮咛我圆圈内的字一个写十遍,俨然是个小先生。
    我成了链接母女亲情的小信使。从此,我把妈妈对女儿的满腔思念用我的小手变成一个个大大小小的螃蟹似的字,寄向远方。每当写完信,我和妈妈都很高兴:妈妈了了一桩心愿,我则如释重负!然后,妈妈从发髻上拔下发簪,将写信时挑长的灯芯拨回灯盏。丑小鸭呼呼大睡,而妈妈则在孤苦清寂中又开始摇动她的纺车,她渺茫的未来希望正如她手中不断拉长的线,虽然细而可断,但却很长很长。
    所以,一直喜欢以写信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不善于直面倾诉,或许这与我从小写信养成的习惯有关。
    当年的“丑小鸭 ”,而今直逼耳顺之年。秋阳斜照,枫叶唱晚,竟也喜欢回忆起往事来。每每想起这些童年往事,除了恍若隔世外,时有悲凉沧桑之感。

    附:画圆圈的信,是如下内容:
     闺女:见字如面!
           近来你好吗?学习顺利,身体健康?爸爸、妈妈 待你好吗?我很挂牵你,你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做个好孩子。我和你妹妹都好,不要挂念!
 


    五 


        五三年,农村开始实行合作互助,即农户们户数不等的自愿结合起来,开展互帮互助,叫"互助组"。有的人家缺乏生产资料,有的人家缺乏劳动力,这样一结合,就解决了各自的困难。性质仍然是私有经济生产形式。我们家里缺乏劳动力,妈妈又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妇女党员之一,上级一号召成立互助组,妈妈就积极参加。有的人家自恃不缺劳力又不乏基本生产工具,思想落后守旧,还担心人家占了便宜,所以就坚决不参加。互助组运行时间不长,到了五四年上级就开始动员成立"初级生产合作联社",实际上就是农村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过渡的一个重要农村改革。很多农民,因为刚分来的几亩地又要"入公"而想不通,所以成立初、高级农业生产联社的阻力很大,比较落后的人家就成了"钉子户"。为了使这项农村革命顺利进行下去,各级政府就下派工作人员到各村指导工作,这些工作人员农民们都尊称为"指导员"。

      五四年春天,我们村来了一个"指导员",是个四十多岁的"三八式"老革命。当时上级下派的工作人员都是轮流到村干部和党员家中吃饭,因为我们家是曾经的"抗属"、"堡垒户”,所以指导员就时常轮餐到我家。妈妈与生俱来的热情好客和“抗属”特有的阶级感情以及做事干净利落让这位指导员很赏识,饭也吃得可口,不象有些不讲究的人家的饭菜让他难以下咽。后来,他干脆跟村长提出要求,就在我家搭伙。秋收结束后,指导员撤离回机关的时候,我这个从小没有父爱呵护的孩子,对这位伯伯竟有了依依不舍的感觉。难忘他带我去西河戏水;难忘他带我田头荒草中扑蚂蚱;更难忘他为头疼脑热的我问医抓药------指导员走的时候叮嘱妈妈要坚强的生活下去,把女儿带好。

      指导员走后不久,没有多少文化的他托人给村长写了一封长长的信,除了寒喧以外,主要介绍了自己的婚姻状况。他参加革命之前,曾经有过一桩极不遂愿的婚姻,因为家庭贫困,自己心仪的人娶不起,最后由父母包办娶了个其貌不扬的麻脸姑娘。所以,他最初的革命动机,除了摆脱食不裹腹的贫困以外,还有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逃离没有絲毫感情基础的婚姻,当他一离开家庭走进革命队伍,第一件事就是和妻子离婚。在战争年代为革命东奔西走,再也没有机会成家,至今仍孑然一身。在信的最后,他希望村长出面把他介绍给我妈妈,并说对思想进步、性格开朗大方的妈妈很赏识,希望两个人能结合到一起。

      村长话一出口,就遭到妈妈的一口回绝,"好女不嫁二夫男"的传统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束缚着她,她想固守女人的节操,做"离婚不离门"的节妇。亲朋们特别是外祖母推心置腑的动员妈妈"闺女呀,你才二十九岁,你还年轻,你身边又没有个男孩,将来日子怎么过?什么时候能熬出头来?!”妈妈终不为所动。

       五五年的春天,姐姐离开妈妈已四个年头,妈妈的牵挂与思念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在父亲的邀请下,妈妈带着我历尽艰辛,在交通尚极不方便的情况下辗转数日来到武昌,见到了我的姐姐,也见到了我阔别八年的父亲。此时的父亲正春风得意,家中妻儿子女其乐融融,妈妈的心象被刀扎般的疼痛,在强装欢愉中渡过了五天,带着满腹的悲伤离开那个让她绝望到极点的地方。痛定思痛,她对自己今后的生活道路选择产生了怀疑。武昌行促使她艰难的迈出了再婚的那一步。

      那年深秋时候,由村干部们主持的一场简朴的婚礼,让"指导员"成了我的养父--------我生命中永远都不能忘记的一个好人。
 

     



        六  

        
五六年冬天的雪太大了!天阴沉沉的象口大锅扣在人们的头上,纷纷扬扬的雪花不紧不慢的下个不停,让原本心情沉重的村民更加焦燥不安。政府下达的搬迁指令眼看到期限,可大多数人家却还心中没底。年初就己动工的水库工程规划,包括我们村在内方圆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四十多个自然村都要成为库区,面临告别故土家园,要么听凭政府统一安排搬迁,要么投亲靠友自找出路。年关将至,乡亲们在忐忑不安中迎接到来的一九五七年的春节。妈妈很轻松的做出了决定:去在某县工作的养父那里安身。其实早在此前养父就三番五次的催促我们来他这儿团聚。

     离开故居的那天已是风和雪住,妈妈背着一个简单的包裹,手牵着我走出村子。回望皑皑白雪复盖着的两间茅屋,眼泪簌簌的流下来。别了!被无情撕碎了的亲情已不复存在,承载着我们母女太多悲情的小屋啊!明年雨季来临时,你将自己,连同我们母女"剪不断、理还乱"的故乡情一同沉没水中,同时,也做为历史永远尘封在我们的心底!
        养父是属于战争年代的人。八年抗日加上三年解放战争,铸就他一副铮铮铁骨。他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因为家庭贫困,他没有进过学堂,没有读过一天书。革命胜利后,他被组织送到地委党校"速成班"学习半年,才能在后来的工作中勉为其难的上传下达上级文件。因为没有文化便不堪重任,以其资深资历却一直工作在基层。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期在我跟随他生活的七年间,养父在行政区划为"区公所"以及后来为"人民公社"的这一级政府任副职,而且一直分管政法工作。他以纯朴的阶级感情理解和拥护党的方针政策,执行政策决不走样。记得我们所在的公社驻地是个较大的集镇,每逢集日,乡间百姓抓住的小偷小摸总在集日这天游街示众,养父站在高高的大方桌上,义正辞严的数落着小偷们的罪行,慷慨激愤,震懾力很大,在辖区内犯罪率很低,包括那些不守规矩剁着砧板骂街的泼妇也闻之丧胆。在法制不断健全的今天,人们看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已与那个年代相去甚远,那时的小偷充其量也不过是偷偷摸摸趁月黑风高拔了人家半沟葱或偷了谁家两只鸡而己!被五花大绑着游街示众,确有侵犯"人权'之嫌!只能说,这是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承载的内容不同罢了!我很骄傲,为有一个让坏人闻之丧胆的父亲。特别是当谁家淘气的小儿郎听妈妈说"再淘!某区长来啦",小儿立时哑声静气时,我立刻就神气了起来!
      养父有一副铁骨,也有一副柔肠,是个极富同情心的人。五九年是我国面临极其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之初,人民公社的大锅饭到了散伙的时候,百姓们也到了饿肚子的时候。有一天,一位双目失明,双脚不能走路的婆婆讨饭来到我家,看着她双手撑地,屁股前挪的样子,围观者无不为之唏嘘。养父也不由产生恻隐之心,当即详细询问了其家庭情况,得知她是无儿无女无家可归的"五保户"时,立刻责成大队负责人落实政策,妥善安置五保老人。后来这位得到照顾的五保老人几乎是爬行着登门道谢"青天大老爷"。某大队有一个参加过解放战争的退伍老兵,参军前是以讨饭为生的孤儿,生活困难时期退伍,每月靠18元伤残军人补助维持生活。在当时"七级工、八级工不抵农民一沟葱"的困难时期,18元钱根本不能保障他的基本生活所需,更何况他是那种吃了上顿不顾下顿无计划无安排、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人。常见这个着一身破旧军装、面黄饥瘦的小个子退伍老兵被村童与喜欢取闹的成人团团围住耍猴般戏谑,养父又动恻隐之心,动用"县官"不如"现管"的权力亲自过问,敦促生产大队妥善安排。后来经常在赶集路经的一片杨树林见到这个村人喊其为"打锣鬼子"的落魄退伍老兵,在大队为其盖的两间栖身房内,为大队看护树林。除了上级18元补助,生产队又人性化全年补助叁百五拾斤粮食。他很知足,也很感激我的养父,每每看到我经过这儿,总是将鸟窝掏来的小鸟或粘来的知了送给我,也算是对恩人的一种回报吧!
       养父有一个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常常为远在数千里之外的"革命同志"----我的生父担忧,常常在信中询问他被批斗的情况,并让我妈妈把我父亲最爱吃的花生米夹在衣物中寄给我,让我转赠父亲。六八年年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势不可挡,还没有被解放的"走资派"父亲深思熟虑后,觉得把我和我同父异母的弟弟送到养父身边最放心。信息一传过来,养父和妈妈以他们宽阔的胸怀接纳了我们,他们视我的继母所生的儿子如同已出,养父还为我这异母弟弟奔走不停,下乡不久就将他送入学校读书。弟弟有了这高中毕业学历,在后来的人生旅途中就多了一个通行证。每天晚饭,妈妈总是炒好四个小菜,烫好一壶老白干,等我们放工回家,弟弟不到,他们就等啊等,一直等到弟弟上桌后大家才开始吃饭。养父就是以这宽厚仁慈的心书写着人间和谐友爱的篇章,让两个原本有着许许多多恩恩怨怨的家庭变成朋友。
       著名作家冰心在回忆她的童年生活时说:“
提到童年,总使人有些向往,不论童年生活是快乐,是悲哀,人们总觉得都是生命中最深刻的一段;有许多印象,许多习惯,深固的刻画在他的人格及气质上,而影响他的一生”。我的童年,如果说我的生父给与了我一副羸弱的血肉之躯,那么,养父则用他的人格魅力影响了我的一生,赋予我如同他一般爱憎分明、立场坚定、光明磊落、敢做敢为的灵魂!
      感谢父亲,更感谢我的养父!
      
 
 

     

      

 

 

                                      

 

  
















文章评论

刺梅

回忆很美好!问好,周末快乐!

戈沙(禁言中)

随着你的笔,情感也跟着作者——悲、痛、伤、欢悦——娓娓道来。描述细腻,引人入胜。很感人。大赞!

开心

嫚姐姐好长的回忆录啊,看的眼晴疼了!姐姐有苦难的童年,也有善良贤惠的母亲的呵护,有不通情理的三伯父伯母,也有一个光明磊落铁骨硬汉的养父!姐姐您是不幸的也是万幸的!多种因素姐姐由丑小鸭变成了真正的白天鹅!喜欢您的文章,只是篇幅长了很为姐姐担心!姐姐多保重吧!

土命人

“五”最后一句话没写完?看了全文,感受很多。细处就不说了。整体来看,童年给了你苦难,也给了你别样的人生。给了你一个了不起的养父。至于你的生父,不得不说,也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建国后,那些老革命的命运几乎都如此。最为赞赏的是你的母亲,她给了你超乎其他母亲的爱,反观之,这这也是你的偏得啊!你有一个世间最伟大最了不起的母亲。让我们永久地缅怀……[em]e178[/em][em]e163[/em]

俗世过客

阿姨过儿看了好几遍了,每次看每次感动,真实的情感,自然的流露。过儿为阿姨的文章大赞!但过儿最敬佩的是您的伟大的妈妈,她老人家坚强,无私的性格感动着过儿。过儿祝姥姥在天堂生活得快乐如意!还有阿姨也要保重身体![em]e160[/em][em]e160[/em][em]e179[/em][em]e179[/em]

格兰德马勒

童年的生活经历,影响人的一生!嫚妹得童年尤为珍贵,你的童年造就了你优秀的精彩的人生![em]e163[/em][em]e178[/em][em]e166[/em]

敏而好学(小溪)

姐姐我是和着眼泪看完的,你的童年是一部历史的缩影,也是那个年代的见证,特钦佩你的母亲~~~一位老区的坚强的妇女,也敬佩你的养父,好在一切都过去了,历史就是这样,翻过去就是崭新的一页。姐姐现在生活幸福,家庭美满,一双儿女优秀,子孙满堂,姐姐好好享受当下的幸福生活,有时间多和姐夫出去游山玩水,值此羊年即将到来之际,祝姐姐羊羊得意,羊年吉祥!

快乐人生

看了嫚姐的童年,心里也不是滋味,确实,我们这一代人,每个人的童年背后,都有着一段心酸的故事。

绿水行舟

读姐姐的回忆录,眼眶又湿润了。姐姐的童年坎坷,经历非凡,读得心疼。如果说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姐姐无疑积累了宝贵的财富。最为可贵的是您伟大的母亲—自强不息、善良仁厚可敬的养父—光明磊落,剑胆琴心。在姐姐身上,也传承了这些美德![em]e179[/em] [em]e163[/em]

枫林唱晚

做完家务想小睡一会儿,躺下顺手拿起手机看了看,第一眼就看到姐姐的童年回忆录立刻吸引了我,瞌睡虫也跑得无影无踪。看着看着我的眼睛湿润了。姐姐童年的苦难,更让我敬佩坚强的妈妈,有远见卓识,培养了这么优秀的姐姐。愿姐姐晚年幸福幸福更幸福!

姁姁

[em]e179[/em][em]e179[/em][em]e179[/em]

爱在我家

读着姐姐的回忆,目睹了姐姐的经历。情感与您融为一体。一切都成为回忆。祝愿姐姐今后快乐每一天![em]e179[/em][em]e163[/em][em]e100[/em]

陆老师

妹妹:你的这篇文章我以前读过,所以对你有了深刻的影响,想必童年时的苦难对你的一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你就是一颗生命力顽强的小草,在哪里都可以生长,你的母亲是个伟大的母亲,你的养父是个好父亲!我应该和你同年的,你是47年生,我也是,你小我7个月。[em]e178[/em] [em]e178[/em] [em]e178[/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