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用笔及笔画特点 //草书用墨法//用墨歌

个人日记

 

 

 

草书用笔及笔画特点

  露起露收:草书的起笔和收笔一般是露锋,但是要切记虚出浮滑。露起露收能使笔势相连,笔画间要有呼应且要紧密。

  直中有曲:草书要讲究曲线变化,随意跌宕起伏,腾挪使直中有曲,但切忌一味的缠绕油滑,笔画要有力度。

  轻重变化:草书笔画要有一点的变化,但是一味地重会产生板滞少神,一味的轻会产生虚漂浮轻,但是轻重必须有度,否则徒增恶给。

  方圆并重:方以显示方正,圆以增灵动达,方增过极会产生刻板,过圆则以显得油滑。

  宜转宜折:草书的转应多于折,但要转中愚折,折中有转。

  笔画替代:草书是一种符号书法(即绘画中的大写意),可以一个符号代替一字或偏旁(甚至于好几个字旁),以达到简便之效,收到一种抽象的艺术效果。

  以少代多:草书宜尽量简练,可以以少代多。

  墨分五色:草书在书写过程中要讲究墨色的浓度枯润干湿的变化,初学者需要多看名家的真迹,以体会用墨的奥妙。墨色的过程中有----调墨-----------------干全过程。

  牵丝映带:前一笔画雨后一笔画之间轻提适度,但又不断开,前后相连,就会形成前后相连,形成牵丝,字内、字间都可相连,笔画就会形成一定的虚实对比,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活力。

  中侧并用:起笔一般起笔用侧锋,收笔偶尔用侧锋。行笔时常常用中锋,保证字的结构,以增强作品取妍效果。


1.草书的用墨

书法的用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对于行草书,特别对草书而言,尤为重要。草书丰富的笔法就决定了与用墨的质量如何关系甚大,如果不讲究用墨,草书的丰富笔法则很难得以表现,写出黑乎乎的一片,就破坏了它的韵味。

市场上供应的墨汁含胶重,一般用来写字都要加水后才好用。加水的多少要依宣纸的品种、渗水性能而定。生宣纸渗水较快,可加少量清水适量使用;熟宣纸渗水较少,则可少加些水。特净皮、棉料等安徽宣纸纸质优良,涸渗效果也较其他纸要好,加水比例也要适量掌握为宜。现在的墨汁因系工厂生产,含有较多的胶质,在使用时显然不如墨锭。墨锭研墨后的效果比墨汁更佳,墨色层次更丰富。如胡开文、曹素功及安徽的一些著名作坊生产的油烟、松烟墨锭均可使用。

草书的书写速度较其他书体要快一些,而且运动感更强,加上笔法的多种运用,唯有使用较好的墨方能方便笔法的运用,适量加水后的墨较为润泽,书写时也不滞笔。反之,如果使用含胶重的墨写草字,一是笔拉不开,粘连得厉害,二是写几画墨就干了,很难控制好笔锋,也会影响创作或书写时的情绪。

好的墨因为层次丰富,墨彩纷呈。尤其作草书时更便于写出浓淡、干湿、润燥、枯涩、淋漓等各种不同效果,更能使作品锦上添花。而有些低劣的墨汁乌而不亮,稍一兑些颜色就又灰又无层次变化,在选用时一定要认真区别。使用北京出品的中华墨汁或一得阁墨汁较好。

另外,在创作浓淡墨色对比较强烈的作品时,可使用宿墨,即放过一段时间的墨。这种墨的水和胶质沉积物逐渐分离开来,使用时用较硬的笔去蘸写,就可产生十分丰富的墨色变化。

可以说,墨的使用也是学习书法的一个重要内容。许多青年朋友学写字往往只把注意力放在执笔、间架结构和临摹等方面而忽视了墨的运用。纸墨相发才能创作出高水平的作品,这是我们学习草书时要引起注意的一个问题。

2.草书的用笔

掌握草书的用笔,首先要熟悉草书的结构。孙过庭说“草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性情”。所谓使转,其实就是笔法,结构决定了笔法,笔法反过来影响结构。

上面点画一节中,其实说的就是笔法,怎样取势、怎样入笔怎样收笔,都讲得十分清楚。但用笔则要根据点画形状去体会、熟悉。例如写点,起笔露锋,向下轻转形成一个小弧度,即一个小圈,收笔时有的点藏锋收,有的点出锋收,根据字的需要而定。

写画的过程基本和点相同,要完成一个起行、转、收的过程,但其轻重、急缓和方向则和写点不同。而且有些竖画和横画与上下笔相连带,就减少了以上所说的基本动作,但都要注意使转的方法。

草书的用墨和用笔

草书的行笔切忌平涂直抹,线条过分均匀光滑,或书写速度一味求快而忽略了应有的转折、顿挫,形成上面所说的平匀光滑的线条,显得字迹油滑、轻飘。反之,又要防止行笔过慢,线条臃肿肥大,显得肉乎乎的。这两种毛病,都使线条的质量不高,没有力度和变化,是草书行笔的大忌。

还要注意的是笔画的转折处,有的是圆转,即转角是圆的;有的是方转,即转角是方的;方圆并用的也有,如外方内圆或内方外圆,这就看对笔的掌握熟练程度了。方圆兼施是较好的,一篇字中不可全是圆转,可适当掺些方转,以增加骨力。

总之,草书的笔法是最丰富的,中锋、侧锋、方笔、圆笔、藏笔、露笔、按笔、提笔、挫笔、搅转、翻笔等,是诸种书体中最集笔法大成的。因此,草书的笔法又是学习的关键,“草乘使转,不能成字”。这一方面说的是结构规律,一方面也说明了草书的笔法之重要,如果笔法不正确,也就不成其为草书了。

要真正掌握草书丰富多变的笔法,就要严格按照草书的结构特点去琢磨笔法,切不可粗率了事,以为越草越好,结果把手练坏了。

草书的用墨和用笔


 
草书用墨法
    学书者常常重视用笔、结字,而忽视用墨。殊不知,用笔也好,结字也好,最终都必须以墨来体现而成字。正如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所说:“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已。”因此,墨法是书法特别是草书艺术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墨本来是黑的,一色而已。运用得好,可以墨彩斑澜,显现丰富的变化。故古来有“墨分五色”之说。墨中由于水的多少,研磨时间的长短,宣纸吸墨能力的强弱,以及书写时运笔的轻重疾徐,就会产生焦、浓、淡、枯、湿等效果,出现多变的墨色。这多变的墨色,也会使点画线条产生立体感、层次感和光感,从而使汉字书法具有空间美。草书在墨色表现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有时浓谈对比,有时燥润相杂,燥以取险,润以求研。使千姿百态的汉字呈现具有不同个性的生命力,而且又是那么和谐,达到一种引入无限遐想的境界。当代著名书法家林散之作草书,常常笔蘸浓墨后,复蘸清水书之,笔画间墨气淋漓,苍润雄秀,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优美意境。著名书法家王冬龄更喜濡染大笔,浓谈兼施,沉实而灵澈,书情深邃,意境高远,如山川复苏,草木滋荣,强烈的艺术感染不下一幅水墨画。
    草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施用以下五种墨色:
    1.焦墨:单独用焦墨的情况极少,有时为追求特殊效果偶尔用之。焦里的效果是凝重而枯涩。
    2.浓墨;为多数书家所喜欢。浓墨的颜色深沉缥缈,光彩黝然。
    3.谈墨:水多墨少则淡。谈墨的效果醒澈空灵,清疏淡远,运用得好,笔画中笔锋转折平行丝丝可数,颇有“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
    4.枯墨:干笔毫中蘸微许墨就是枯墨。枯墨可产生枯涩老辣的效果,运笔如擦笔,易出飞白,渴笔常用之。用枯墨写出来的笔画显得苍古老到。
    5.湿墨:非浓非淡的墨中再多加水调融后就是湿墨。湿墨的效果有水墨淋漓,酣畅痛快之感。

1.jpg


    草书家们以精熟高超的笔法和墨法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墨色在他们的笔下,浓欲其活,活则不滞笔意。淡欲其华,华则不伤神采。看后人精心钩填的两晋六朝人的书迹乃至唐人墨迹,至今仍旧墨光黝然如初。墨之浓淡各有妙处,历代草书家多有专擅者。宋之苏轼、元之赵孟頫、清之傅山,都是喜用浓墨的书家。而宋之黄庭坚、米芾,明之董其昌都喜施淡墨。
    墨要依靠笔才能附着在纸上,所以不论表现什么样的墨色效果,都必须笔实。笔实则墨沉,笔飘则墨浮。包世臣说:“凡墨色奕然出于纸上,莹然作紫碧色者,皆不足与言书;必黝然以黑,色平纸面,谛视之,纸墨相接之处,仿佛有毛,画内之墨,中边相等,而幽光若水纹徐漾于波发之间,乃为得之。盖墨到处皆有笔,笔墨相称,笔锋着纸,水即下注,而笔力足以摄黑,不使旁溢,放墨精皆在纸内。不必真迹,即玩石本,亦可辨其墨法之得否耳。尝见有得笔法而不得墨者矣,未有得墨法而不由于用笔者也。”(《艺舟双楫》)
    草书用墨可以极尽变化,但要注意三忌。一忌“宿墨”,即隔夜之墨。墨干之后,水伤蒸发,墨拉沉淀,砚面胶结,此时的墨已是“死墨”,无气韵神采可言。故不能用,必须洗净重新研磨。二忌“怪里”。不讲用笔,着意堆点墨色。书写时,徐涂抹抹,有墨无笔。乍看墨气氤氲,细看全浮在纸上,这样的用墨法纯以玩弄墨色为能,失去了书法的基本特征,故不足取墨臭味熏人,书写时已没有雅兴。勉强书之,墨气混浊,点画僵死,毫无生气。
用墨歌
墨有两种类 松烟与油烟 初学用墨汁 创作用佳墨
墨好味清香 差墨味不纯 用墨有讲究 浓淡要适中
毛笔性能歌
笔性有三种 软硬与兼毫 羊毫性柔软 狼毫笔毛硬
二者参合配 软硬性适中 好笔有四德 尖齐圆与健
笔锋收聚尖 捏扁顶端齐 锥形饱又圆 弹性好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