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开国元勋功勋功臣全名单
个人日记
——谨以此贴献给共和国的先烈们
近来,本人经常遇到有网友咨询什么叫做新中国的开国元勋、开国功勋、开国功臣等问题。同时也看到过不少网友发的有关开国元勋或者开国功臣帖子里,对于这些问题没有统一的划分标准,纯粹以个人喜好来划分开国元勋、开国功勋、开国功臣,有的甚至根本不划分,笼统称之为开国元勋或者开国功臣。
作为一个此类问题的爱好者,本人经过仔细分析和对比有关资料介绍,大致搞清了开国元勋、开国功勋、开国功臣的划分标准和他们之间的区别。他们的主要区别和划分标准是依据革命战争年代所做贡献大小,其所做贡献大小具体来说,就是依据建国初期各人在党政军群各系统所担任的领导职务来确定的。
因此,开国元勋、开国功勋、开国功臣所对应的党政军群领导职务如下
开国元勋,包括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十大元帅。
开国功勋,包括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副主席,政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委员,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六大中央分局书记和六大行政区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十大将。
开国功臣,包括时任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政务院政务委员,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六大行政区党政副职及常委,中共中央直属机构首长,政务院各部办委首长,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书记和省长(主席、市长),开国上将(57个)、中将(177个)、少将(801个)。
鉴于第七届中共中央委员会是从1945年6月~1956年9月,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是从1949年10月~1954年9月,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是从1949年10月~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是从1954年9月~1959年4月,第一届全国政协是从1949年9月~1954年12月,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是从1949年10月~1954年9月,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是从1954年9月~1959年4月,第一届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是从1949年10月~1954年9月(建国后)。
同时,考虑到军队高级将领授予军衔是从1955年9月开始。因此,开国元勋、开国功勋、开国功臣们建国时所任职务都截止到1955年10月。也就是说,为了有利于对比分析建国初期各党政军领导的实际身份,1955年10月以后所担任的党政军领导职务有变化的暂时不列入。
建国初期,因为千头万绪、百废待兴,干部奇缺,党政军各系统组成人员来源多元化,导致交叉任职兼职现象普遍存在。比如军队高级将领兼任中央和地方党政领导职务,中央和地方党政领导兼任军队政治、后勤首长。而且其所担任的党政军职务往往并不在同一个档次,并具有过渡性和相对不固定性
因此,对于那些同时担任不同级别党政军领导职务的,以所担任的最高职务为标准来划分是否属于开国元勋、开国功勋和开国功臣。上一个等级勋臣如果在下一个等级所对应的党政职务中出现的,括弧注明上一个勋臣等级。
中央政治局常委不再在中央政治局委员名单里出现,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政治局委员不再在中央委员名单里出现。
所任职务未注明时间的统一从1949年10月开始算起,注明时间的为升任、兼任或者继任。同一职务先后由不同的人担任用“/”表示,有承上启下关系的也用“/”表示。同一个人分别在党政军群系统都担任领导职务的,按照顺序分别罗列。
对于那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以及原国民党起义将领和爱国将领,同样按照其所担任的政府和军队领导职务,确定为开国功勋或者开国功臣。有些网友不认同上述人士成为开国开国功勋或者开国功臣,这是不对的。因为很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老朋友,长期和共产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肝胆相照,而那些起义将领和爱国将领,在关键时刻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和避免流血牺牲做出了特殊贡献,共和国的诞生也有他们的一份功绩。
为了让大家不混淆开国元勋、开国功勋和开国功臣,又不需要重复注明其各自的身份,将用不同颜色以示区别:开国元勋名字用红色,开国功勋名字用紫色,开国功臣名字用绿色。同时对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以及原国民党起义将领和爱国将领,用括弧加蓝色表示。女性名字后面用括弧粉红色表示。高级将领有军衔的一律注明军衔等级。
开国领袖
开国领袖:指国家、政党最高领导人。
新中国开国领袖当之无愧的是毛主席。
一、开国元勋
开国元勋:有特大功绩的人。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朝代立大功的人。
新中国开国元勋包括:当时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十大元帅。他们是: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元帅)、任弼时、陈云、彭德怀(元帅)、林彪(元帅)、刘伯承(元帅)、贺龙(元帅)、陈毅(元帅)、罗荣桓(元帅)、徐向前(元帅)、聂荣臻(元帅)、叶剑英(元帅)等十五位开国元勋。
二、开国功勋
开国功勋:指对国家和人民作出伟大贡献,立下特殊功劳的人。
新中国开国功勋包括: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副主席,政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委员,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建国初六大中央分局书记和六大行政区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十大将(基本上担任国防委员会委员、军委总部付职首长、军兵种正付司令政委)。
他们是(用紫色表示):
1、中央政治局委员:康生、高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张闻天、彭德怀(元帅)、林彪(1955.04升任/元帅)、邓小平( 1955.04升任)。
2、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副主席:朱德(元帅)、刘少奇、宋庆龄(女,民革)、李济深(民革)、张澜(民盟)、高岗;秘书长林伯渠(兼)。
3、政务院副总理:董必武、郭沫若、黄炎培(民建)、陈云。
国务院副总理(1954.09产生):陈云、林彪(元帅)、彭德怀(元帅)、邓小平、邓子恢、贺龙(元帅)、陈毅(元帅)、乌兰夫(蒙古族/上将)、李富春、李先念。
4、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宋庆龄(女,民革)、林伯渠、李济深(民革)、张澜(民盟)、罗荣桓(元帅)、沈钧儒(民盟)、郭沫若、黄炎培(民建)、彭真、李维汉、陈叔通(无党派)、达赖喇嘛·丹增嘉措(藏族,佛教)、赛福鼎·艾则孜(维吾尔族/中将)。
5、全国政协副主席:周恩来、李济深(民革)、沈钧儒(民盟)、郭沫若、陈叔通(无党派)。
6、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委员:
①1945年8月,选举产生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朱德(元帅)、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元帅);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陈毅(元帅)、贺龙(元帅)、林彪(元帅)、叶剑英(元帅)、聂荣臻(元帅)、刘伯承(元帅)、徐向前(元帅)。
②1954年9月,选举产生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当时未设立军委副主席和常委。
7、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①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程潜、林彪(1951.11)、高岗(1951.11)、刘伯承(1954.06)、贺龙(1954.06)、陈毅(1954.06)、罗荣桓(1954.06)、徐向前(1954.06)、聂荣臻(1954.06)、叶剑英(1954.06)。
②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4.09):朱德(元帅)、彭德怀(元帅)、林彪(元帅)、罗荣桓(元帅)、刘伯承(元帅)、贺龙(元帅)、陈毅(元帅)、邓小平、徐向前(元帅)、聂荣臻(元帅)、叶剑英(元帅)、程潜(民革/起义将领)、张治中(民革/爱国将领)、傅作义(起义将领)、龙云(彝族/民革/起义将领)。
8、两高首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沈钧儒(民盟)/董必武(1954.09);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罗荣桓(元帅)/张鼎丞(1954.09)。
9、六大行政区书记及主席:
①东北: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高岗/林枫(1952.08继任书记),东北人民政府/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高岗。
②华东: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兼华东军政委员会/华东行政委员会主席饶漱石。
③西南: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西南军政委员会/西南行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元帅)
④西北: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彭德怀(元帅)/习仲勋(1950.10),西北军政委员会/西北行政委员会主席彭德怀。
⑤中南: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兼中南军政委员会/中南行政委员会主席林彪(元帅)
⑥华北: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一书记薄一波,华北人民政府/华北行政委员会主席董必武/刘澜涛(1950.11)。
10、开国大将:粟裕、黄克诚、谭政、肖劲光、王树声、陈赓、罗瑞卿、许光达、徐海东、张云逸。
三、开国功臣
开国功臣: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朝代立下汗马功劳的人。
新中国开国功臣包括: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政务院政务委员、六大行政区党政副职及常委,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直属机构首长,政务院各部办委首长,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书记和省长(主席、市长),开国上将(基本上担任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改组后的大军区正副司令政委、军委总部副部长、军兵种副司令副政委、大军区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军兵种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兵团司令政委)、开国中将和少将(基本上担任大军区二级机构首长、军委总部二级机构首长、军兵种二级机构首长、兵团副司令副政委、兵团二级机构首长、陆军军长政委、省军区司令政委、空军军长政委、海军舰队司令政委)。他们是(用绿色表示):
1、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
①中央委员:徐向前(元帅)、李富春、饶漱石、李立三、罗荣桓(元帅)、张云逸(大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