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本文~讲解之二

个人日记




继续分享 修行原理----「大学」
(黄庭禅创办人 张庆祥 讲解)


儒家经典《大学》本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大学」的本文只有短短两百零五个字而已,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孔夫子一生著述的精华。就像心经是如来佛一生的著述精华是一样的


   愈短的文章其含意往往愈深远,也愈难解释。例如心经,只有两百六十个字,但文短意深,每一个字都得煞费苦心去解释它,才能稍露眉目;「大学」也同样是非常艰深的一篇短文,文字看起来虽然都很浅,但其含意之深,范围之广,实在令人瞠目结舌!

   有志于追寻修行次第的人,若能先深入这段文字的意涵,往后在研读各教经典时,不仅能有触类旁通的喜悦,更能在自我修持中,奠定正确的基础, 以及掌握正确的方向。

  「大学」学问所包甚大,小到个人的修身,大到将这修持身心的道理广到一国,甚至整个平天下;其内容从出世法、入世法、治世法实无所不包。但关于个人修身的原理、次第的部份,孔夫子只用了「大学」前段的四十二个字,就已经讲得透透彻彻、明明白白了。

   从「大学」之道」到「虑而后能得」的这四十二个字中,已经明白的说明了什么是修行中不可变的原理,什么是修行中不可变的次序,修行的方法可以因人而异吗?或是天下众生都必须遵循着一个不变的法则来修行呢?

   这些重要的问题,孔夫子只用了短短四十二个字,就已经对天下众生做了最完整、最圆满的解说了!这也是「大学」中最难以解释的一段!


   而这四十二个字之后的文章,则从下乘法讲到上乘法,从出世法讲到治世法,因此「大学」可以说是在修行领域里面,非常完整的一篇学问!

   现在我们可以进入「大学」的本文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要进入「大学」这一条道路,究竟应该从哪里着手呢?这个关键,孔夫子说在哪里呢?「在」明明德!这个「在」字很重要,很多人读「大学」都没有注意这个字,其实这个字最重要!

   这个「在」字正是告诉我们「得一」之路的所在处,孔夫子用这个「在」字,要我们勿旁骛其心,只要专注在下面三个字去用功就行了!

   好比你的眼镜掉了,你心里一直在想:「在哪儿呢?在哪儿呢?」就是因为不知道「在」哪儿,所以才一直找、一直找。如果让你知道「在」哪儿?你还需要像无头苍蝇一样拼命的找吗?

   不需要了!此刻若有人看到你的眼镜,告诉你「在」桌上!那么你就尽管往桌上去找,而不需要再浪费时间到处去钻了!然而他若明明告诉你「在」桌上,而你却偏偏不理会这个关键性的指引,仍然不断地往地上或是别的地方去找,这样还找得到吗?永远都找不到的!

   所以说这个「在」字真是非常重要!,这「在」字是指出唯一重点所在,指出唯一答案的所在,指出唯一方向的所在!那么这个得一的唯一关键「在」哪里呢?睁大眼睛看后面的三个字吧!

   在「明明德」!能不能得一的关键就在「明明德」这三个字了,其余的事上修、貌上修都不是重点,只有这三个字才是得一的唯一关键!此刻的你要像那个掉了眼镜的人一样,一听到「在桌上」,立即要乖乖的将你的焦点移到「桌上」去,这样就行了。

   而此时听到孔夫子说得一的关键是「在明明德」,那么你要将你的所有焦点放到哪里呢?就是「明明德」这个问题上面而已!


   现在我们先解开「明德」这两个字的意义。什么是「明德」呢?就让我们以纯金来比喻精纯不二的佛性吧,人的佛性与道来比虽小,但却与道的成份完全一致,大道所该具有的任何特质,在这小小的佛性内,也已经完全俱足了。

   这圆满俱足、毫无隐蔽的佛性,便是此处所谓的「明德」。但在我们投胎的那一剎那,这纯金已加入了一些别的杂质,因而「明德」已经不明了,所以我们才沦为六道的众生,而不再是佛了。

    目前只有先认识你的明德,再想个办法重新使本来纯一的「明德」再度光明起来,这便是唯一的返本还原之路了!
  
    明德的「明」就是干干净净、完全没有杂质来扭曲本来特性的意思;而一物特有的本质、特性、功能、造化规则,就是该物的「德」,例如黄金是软的、是亮的、是不生锈的等等,这些特性就是金子的「德」。

   因此「德」就是「该物的特性」,也就是「性」,明德就是本来纯净的本性,本来的造化规则,也就是佛家所谓的「佛性」!

   大略了解了「明德」之后,接着我们讲「明明德」前面的这个「明」字。这个「明」字,大家都把它翻译成「明白」,但这样的解法是不够的,因为想要恢复本性,去除渗入性中的浊阴,不是光明白就行了。

   例如我说:「这个黑板脏了,请让它恢复干净。」然后你说:「我明白了!」想想看,若只是明白而没有实际动作的话,这个黑板会自己变干净吗?不会的!因此只是「明白」无济于事的,还要实际去擦才有用。

   修炼我们的本性也是一样,整个剥阴取阳的漫长过程,不是你的内心明白就能完成的,这必需要有实际的步骤才能成功。找个正确的办法,使渗入本性的浊阴能剥除掉,使本性恢复它应有的光明,使它恢复应有的造化规则,这便是「明明德」的意思了。

   因此这第一个「明」字是动词,而不是明白就行了,它是指恢复本性的那个过程,也就是指修炼过程中剥阴取阳的所有变化。剥阴取阳就是去除性外之物,「大学」里简称为「格物」,但「格物」一篇,却被秦始皇给烧了!这一再的差错,致使真正的「大学」已经失落几千载了!

  「明德」既然是我们的本性,那么「明德」是在内?还是在外?当然是在你的身内!这个关键一定要辨别得清楚,修行才不会走错方向。方向一错,不论修炼多少年,都是白费功夫的!

   如果「明德」是在里面,那么你所做的一切努力就要从里面着手;如果「明德」是在外面,那么你所做的一切努力就要从外面着手,这就是一个知本的人了。想想看:「你现在的修行到底是从你的内在来着手呢?还是依然在外面不停地追逐呢?」先辨清这一点,这个很重要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段话是孔夫子在告诉我们,人得一这条路最大的重点,是在内还是在外?是「在内」!因为你的本性是在你的身内,不是身外!六祖曰:「不见本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痴人!」

   这话也是叫我们要懂得内求之意,因此不断往外追求知识,或追求感动的修法,就好比团沙为饭一般,必定白忙一场,苦死无成!

在亲民:

  我们常说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指的就是古圣先贤的「内圣外王」之道,而「大学」中的「明明德」讲的就是内圣之道,「亲民」讲的就是外王之道。内圣就是在「身体里面」去证得返本还原的功夫,而外王就是在「身体外面」去服务大众,去渡化众生的功德,也就是「亲民」。

   但这「亲民」也必需把握一个主轴,才能尽善尽美,虽周衣济食也是一时之善,虽教忠教孝也是豪杰之行,但若不能复其明德,亦不足以拯救众生出于六道轮回的苦海。

   因此圣贤要先能够明了自己的明德,而后教化全家的人都能明自己的明德,行有余力再尽量往外推广,让社会上的每个人都能够明自己的明德,都能超脱六道轮回的气数之苦,这便是「亲民」的意义所在。


   这也正是「大学」后段中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义所在。「修身」就是明自己的明德,「齐家」就是让全家的人都能明明德,都能齐头并进,而「治国平天下」指的并非去降服别人的国家,而是像如来佛及孔子一样,把明心见性的办法,把明明德的办法,试图推广到天下的每一个角落。这种精神正是澈底的实践了「亲民」之道。

   简单的说,「亲民」就是让自己的家人,以及世上所有的人,都能够明明德,都能够使自己焕然一新,都能够返本还原的意思。这也就是佛家所谓「渡尽天下苍生」的意思。

   因此「大学」之道的第一条「在明明德」,是讲完成你自己的内果,去完成自己的明德;第二条「在亲民」,是讲要去完成你的外功,去教化众生,使人人都能明自己的明德。

   所谓三千功八百果才能成道,修行之本虽然在内,然于外若不积寸功,累世业力不能偿还,亦是不能成道。所以孔夫子在讲了明明德之后,又补上「亲民」这两个字。一则为内圣之功,一则为外王之功,这是说明必需「内外双修」乃成道行。

在止于至善:

   什么是「至善」呢?至善可模拟为最好的、最稳固的、最干净的、最本来的、最天然无为的,最得其根本的,都可以模拟之。因此最无善无恶的心是至善,最纯洁无瑕的性也是至善,最天然无为的修持方法也是至善,最切合中道的作为也是至善。

   「大学」的范围虽然无所不包,至善的范围虽然非常广泛,但此处「至善」的主轴当放在如何「明明德」的方法上。明明德虽然也是至善,但它必需藉由一定的方法才能达成,没有方法,空谈明德有什么用呢!

   因此什么才是最天然,最直接、最正确、最无为的明明德办法呢?这便是此处「至善」这两个字所指的真义所在。

   我们知道,仙佛是纯阳,鬼是纯阴,而人是半阴半阳,好比一半的黄金、一半的铜一样,此时黄金的性已经被黄铜侵夺了一半,这样的人可以称为是最圆满、最至善了吗?

   不是的!若不赶快炼成纯金,这金子最后要被那铜给拖累的。因此每个人都想要找个正确的办法,使自己炼到恢复本来的精纯不二,要炼到明了自己的「明德」,这才算是止于个人最终的「至善」之地!

   因此「大学」的「三纲领」看似不同,其实这三条都是在说「明明德」,只是范围不同而已。修自身就是明自己的明德,渡化众生也是明众生的明德,止于至善是自己找到最直接的办法去明明德了,众生也依一样的办法去明明德了,人我都找到最直接的办法去明明德了,这便是「止于至善」。

   简单地说,人要得到「一」的关键因素就在「明明德」,这个目标已经非常明确,接下来的重点就在于找个最「至善」的办法,来去除性外之物,找个办法来剥阴取阳,以便返回我们最「至善」的本来面貌。

   这个就是整部「大学」的精义所在,也正是孔夫子在下一段文字中,所要揭示给我们的重点所在─「明明德的最根本办法」!

   修行原理----「大学」 今天分享到此,家人慢慢消化「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和师兄选用的是张庆祥讲解的大学版本,感谢张庆祥老师!下次继续。

感恩明和师兄分享!

下面是第一篇

大学本文一

我是妙平QQ1776380597.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