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讲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以及拗救

个人日记


1、什么是拗句?
    在格律规定可平可仄之外的字位,若更动了平仄,便出律了,这样的诗句叫做“拗句”(除特
拗句外)。特拗句下面会讲解。
 
2,什么叫拗救?
  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应补上一个平声,也叫“救平”,但要注意补救的字一点要在指定的位置,更不能在句末。凡经过拗救的句子,就算合律!如何拗救后面会讲解。
 

3,什么叫做特拗句子?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平平仄平仄”;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也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仄”。
    这种格式的特点是:五言第三、四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七言第五、六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这种写法已经千年有余,最先是江西派的诗人创立的,以后诗界就认可了。
    注意:在这种情况下,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声,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七言举例:
    例句是:任是深山更深处
    原格是:仄仄平平平仄仄 
    更改后:平仄平平仄平仄
    这就是特拗句,但我要重申:如果你写成了特拗句式,五言的第一个字,七言的第三个字就不得再任意了。(七言的第一字可以任意)。

4,什么叫做尾三平?
   尾三平又称“三平足”或“三平脚”,是指对句结尾连用了三个平声字,此为律诗的忌讳,应当杜绝。即在七言律句“平平仄仄仄平平”中,第五字应仄而平了;五言律句“仄仄仄平平”中,第三字应仄而平了,造成收尾三字均为平声的情况。如:
花枝欲动春风寒。(王维)
平平仄仄平平平。
又如:
春光绣画秦川明
。(杜牧)
平平仄仄平平平。 

   “三平尾”在古诗中较多,近体诗被认为是诗家“大忌”,主要是从诗歌的音律上考虑,如果犯了“忌”,在吟诵时,就会感觉不协调,破坏了诗歌的音律美。近体诗忌三平尾。

5,什么叫尾三仄?
  
三仄就是指出句结尾连用三个仄声字,也叫“三仄脚”,七言律句“仄仄平平平仄仄”中,第五字应平而仄了,写成了“仄仄平平仄仄仄”;五言律句“平平平仄仄”中,第三字应平而仄了,写成了“平平仄仄仄”,造成收尾三字均为仄声的情况。如:
依法修行可入道
仄仄平平仄仄仄
修改一下:
依法修行能入道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三平尾和三仄尾,在平仄单调上并无二致,为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应将二者都作为禁忌。

6,什么叫做犯孤平?
   格律诗的一个句子中,全句除韵脚平声字以外,句子中只剩下一个平声字了,这叫做“犯孤平”。
   此慨念针对七言诗,五言诗没有那么严格,不可误会。五言只有一种句式是孤平,
即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一字用了仄声,成了“仄平仄仄平”,这就是孤平,但可以拗救。稍后讲解。
   现在诗界里关于五言句式孤平的问题众说纷纭,如下请看例句:
店正分泊
仄仄仄平仄:不是孤平!

野火烧不尽
仄仄平仄仄:不是孤平!

高阁客竟去
平仄仄仄仄:不是孤平!(阁入声字,仄)

日已曛
仄平仄仄平:孤平!

伴月归
仄平仄仄平:孤平!

   他的意思是说:除了尾字平声外,前四个字里面只有第二个字是平声,定为孤平,其它的就不是孤平了。其它的句式是不是孤平?我想有待研究。
   现在网页里、论坛里对五言格式的孤平、三平尾、三仄尾讲的五花八门,不知道听谁的好,有一些人凭个人意识在讲,找了一些古诗做例句。古诗本身就有很多不讲究格式的,怎么能够做例句?我个人认为,只有句子中有两个平声连在一起的句子最好,读起来最有韵味。大家请注意正格,如下:


格式是这样规定的:
五言: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大家就按照格式写吧,这样不会引起纷争。 不过“平平仄仄平”可以一拗三救,救了以后,也有两个平声字在一起了。
 

    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七言句式的孤平问题:
原格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把第三字变动了,就成了“仄仄仄平仄仄平”,第三字用了仄声,全句除了韵脚外只剩下一个平声字,故称孤平一般来说可以“救”,即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回某个平声字,使平,仄声的比例恢复大体上的平衡。
还有一个句式是:原格式“平平仄仄平平仄”,如果把第五字变动了,就成了“中平仄仄仄平仄”,第五六七就成了两仄夹一平,也意味着孤平。如:

   为了避免“犯孤平”,某些句子的“一、三、五”诸字也不能不论。
   凡是“仄平仄”的句子,要注意不能犯孤平。如何防止?二四六字是“仄平仄”时,第三字或第五字中必须有个平声。如: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7,孤仄,同孤平一样的道理。 但是,孤仄在格律诗里面还算不上大忌,放的宽一些。
 

8,四连平和四连仄,即连续四个发平音的字,或者连续四个发仄音的字。持续高音和持续低音,对声韵有妨害,不可。

9
,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怎么解释?
    这是一个概括性的句子,不是说所有句式中一、三、五的地方都不要论,在特定的环境下有几处第一、三、五字的地方还是要论的,不然,就会出现“三平尾”、“三仄尾”以及“孤平”现象。下面我会讲到的。
    “二、四、六分明”是一种很严谨的说法,即句中的第二、四、六字不得随意出格。
    关于第二个字,无能是五言还是七言,目前还没有可以随意变动的例子,
    关于第四个字,只有五言的“仄仄平平仄”第四字拗了,在对句的第三字补救;七言的第四字,目前还没有可以随意变动的例子,
    关于第六字,七言有两种变动的例子,如特拗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子中的五六字调换了位置,称为五拗六救,还有七言的“平平仄仄平平仄”第六字出格了,必须在对句的第五字补救。如何补救,下面我会详细讲解。

10,分句式讲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五言:
a,平平仄仄平 
这一句的第一字不可以随意,随意了就成了中平仄仄平,是孤平,如果第一字变动了,要在第三字补上一个平声字;
第三字变动了是小拗,写诗的时候不好换字就算了;
第五个字是韵脚,更不可随意;
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不准随意,
二、四要分明。
b,仄仄平平仄
第一个字可以随意,写成 
仄平平仄;
第三个字不可随意,万一第三字随意了,第四个字没有随意,就算了,也不补救;
第五个字是韵脚,更不可随意;(有押仄韵的,下面同,即使是白脚,也不可以随意)
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不准随意,二、四要分明,万一第四个字变动了,要在对句(下一句)的第三个字补救。
c,平平平仄仄
第一个字可以随意,写成 中平平仄仄;
第三个字不可随意,随意了就成了三仄尾;万一第三字变动了,第四字补上一个平声,是特拗,特拗以后,第一字就不准再随意了;
第五个字是韵脚,更不可随意;
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不准随意。二、四要分明。(第四字变动,除特拗句外)
 
d,仄仄仄平平
第一个字可以随意,写成仄仄平平;
第三个字不可随意,随意了就成了三平尾;
第五个字是韵脚,更不可随意;
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不准随意。二、四要分明。
七言:
(a)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一个字可以随意,写成 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个字不可随意,随意了就成了孤平;如果第三字变动了,要在第五字补上一个平声字;
第五字变动了是小拗,写诗的时候不好换字就算了; 
第七个字是韵脚,更不可随意;
第二、四、六个字不准随意。二、四、六要分明。
(b)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一、三字可以随意,写成 
中平中仄平平仄;
第五个字不可随意,万一第五字随意了,要在对句(下一句)的第五字补上一个平声字;
第七个字是韵脚,更不可随意;
第二、四、六个字不准随意。二、四、六要分明。
万一第六个字变动了,
要在对句(下一句)的第五字补上一个平声字;但是,不允许五、六两个字同时变动;
(c)仄仄平平平仄仄 
第一、三字可以随意,写成 中仄中平平仄仄;  
第五个字不准随意,随意了,就成了三仄尾,万一第五字变动了,就在第六字补上一个平声,是特拗,特拗以后,第三字就不准再随意了;但是,第一字还可以随意。
第七个字是韵脚,更不可随意; 
第二、四、六字不准随意。二、四、六要分明。(第六字变动,除特拗句外)
(d)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一、三字可以随意,写成 中平中仄仄平平; 
第五个字不可随意,随意了就成了三平尾; 
第七个字是韵脚,更不可随意;
第二、四、六字不准随意。二、四、六要分明。
 

11,格式(指的正格)可平可仄的地方是怎样规定的:
五言:
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七言:
(a)中仄平平仄仄平 
(b)中平中仄平平仄 
(c)中仄中平平仄仄 
(d)中平中仄仄平平、
 
12,律诗中出现了拗句,一般要补救,这就是“拗救”。拗救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a、孤平拗救。在五言“平平仄仄平”和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中,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声,否则叫做“犯孤平”。
   但是,如果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用了仄声,
怎么办?
   可将五言的第三字,或七言的第五字,该用仄声的改用平声,这就把孤平救过来了。这种救法,
五言(简称一拗三救),七言(简称三拗五救)。也叫本句自救,如:
五言 

上人(李白) 
平平仄仄平(正格) 

仄平(自救格)
七言
未到是春(贾岛) 

仄仄平平仄仄平(正格)
仄仄仄平(自救格)
 
   b、特拗必救在五言“平平平仄仄”和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的句式中,若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仄声,那么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必须改为平声,成为“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这也是本句自救。如:
五言
仍邻水,(李白)
平平平仄仄,(正格) 

平平仄平仄,(自救格)
七言

千载琵琶语,(杜甫)
仄仄平平平仄仄,(正格) 

仄仄平平仄平仄,(自救)
这种"特拗"句式,多数用于尾联的出句即第七句,成为唐宋诗人的一种时尚。用于其它联的出句也有,但较少。现代人作旧体诗,也常用这种句式。
 
   c,大拗必救。在出句五言“仄仄平平仄”和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型中,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用了仄声(或五言的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改用平声来补偿。看举例:
原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变格式:
“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这一种是出句的第四字拗了,到对句的第三字补救。
还有一种与这种基本相同:
原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变格式:
“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这一种是出句的第三、四字都拗了,也是到对句的第三字补救。
如果
“仄仄平平仄”,只有第三个字变动了,不要救,
 

我们再来看七言的大拗如何补救:
原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补救后: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如果
“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五字出格,也用同样的方法补救(即在对句的第五字补救)。最好不出格,补救太麻烦。

请看对句相救。如:
野火烧尽,(出句四字拗)
仄仄平平仄,(原格式)
仄仄平仄,(拗格式)
春风又生。(对句救出句)
平平仄仄平。(原格式)
平平仄平。(对句三字救)

d,对句救出句,然后又本句自救,如下
紫竹宿雨,出句三四字拗
仄仄平平仄,正格
仄仄仄仄仄,变格
绣妆。对句救出句又自救
平平仄仄平。正格
仄平平仄平。救出句又自救格

   媚
绣妆,是本句自救,即一拗三救,“红”字即救了出句的“夜、宿”又救了本句的“媚”字,这个实在太复杂,大家知道就行了,不要模仿。衣服上的补巴打多了,总是不好看。一首是里面的拗救最好不要超过两处。


13、半拗可救可不救。  

   a,这一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五字写成了平声,是小拗,可以不救。
   
   b,还有一种句式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的第五个字出格了,过去也叫小拗,现在很多论文加以了评论,不可出格,出格了要在对句的第五个字补救,(目前成了两派意见)。
 
    c,“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字出格了,
是小拗,可以不救。
 

    d,另外,五言的“仄仄平平仄”,第四个字没有出格, 只有第三个字出格了,可以不救。
 
    我们写诗,尽量不要用拗句。但是,知道了拗救的道理,对于唐宋格律律诗的了解,是有帮助的。律绝诗里可以有拗句,包括新韵和古韵,但填词不允许有不合词谱的拗句。

14,目前,有两种不需要争议的句子,少数人有异议,现在解释如下:
   七言的“平平仄仄平平仄”,可以写成“中平中仄平平仄”,但有人说:根据孤平的道理,一个句子除了韵脚平声外,句中只有一个平声了,就是孤平。依据此理推断“中平中仄平平仄”就是孤仄。其实是错误的,格律诗中重平不重仄,少一个仄声可以,少一个平声不行。
   再就是五言的“仄仄仄平平”,有人拿孤平的依据推断,可以算孤平。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句子中只要有连续的两个平声,就可以发出雅韵,对声韵不仅没有影响,而且还有帮助。
    所谓有影响,就是句子中一个平声被几个仄声所夹,这个平声字难以发挥其声韵。现在两个平声在一起,是最好不过的了。孤平的理论最先是王力先生提出来的,只不过是他当时没有把五言的特殊情况分开来说而已。

15,关于三平尾和三仄尾的讨论, 
目前,很多人写文章评论,说过去有很多三平尾和三仄尾的诗句,而且是名篇,谁敢否认它不是名篇?其原因是唐宋时期是古体诗过渡到格律诗的阶段,古体诗是不讲究格式的,那个时期的确有一部分诗有三平尾和三仄尾的。自此以后,在元、明、清各时期,这种情况就不多了,毕竟遵照格式的诗是大部分。
三平尾和三仄尾用在句末,显得持续高音和持续低音,对音韵有影响,用在句子中间可以,因为后面有不同的节奏起作用,仍可起伏跌宕,达到声韵美的效果,古人对声韵的研究是十分精深的。

 
16,最后讲一下七言的四种句式,对于一、三、五字的定论,
(a)仄仄平平仄仄平 
(b)平平仄仄平平仄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每一句的第一个字都可以随意,

乙,每句的第三个字不能随意的只有一种句式,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个字随意了就是犯了孤平。如果第三个字出格了,必须在本句的第五个字补救。这叫做本句救拗,也称三拗五救。
(要记住它的长相,中间只有两个平声相连的且句末是平声脚的就是)

其它三种句式的第三个字都可以随意。即如下三种句式:
(b)平平仄仄平平仄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丙,
每句的第五个字原则上都不能随意,但是有一句不是那么严格,这一句是:
(a)仄仄平平仄仄平 
在写诗的时候,如果第五个字出格了,尽量换掉词语,实在换不了就算了,这叫做“小拗”,也叫“半拗”。
 

有三个句式的第五个字不可以任意,它们就是:
(b)平平仄仄平平仄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三个句式的第五个字不可任意,如果任意了,(c)、(d)两句就分别成了三仄尾和三平尾。是写诗的大忌,切不可。(它们的长相好记,就是中间有三连平和三连仄的)。
   (b)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五个字也不可随意,改写成中平仄仄仄平仄,两仄夹一平,意味着孤平。
关于五言格式可平可仄的地方很好记,只有“平平仄仄平”的第一字不可随意,但可以一拗三救,其它三句的第一字可以随意。二、三、四、五字不可以随意,按照格式写。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就讲到这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