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后回故里
个人日记
当我坐在四平通往小宽的长途客车上,我的脑海里突然涌现出著名诗人贺敬之写的《回延安》的诗句来:“心口啊,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啊,莫要把我的
眼睛挡住了。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而此时的我,何尝不是这种心情呢?因为今天我和几名下乡的同户知青,就要回到阔别四十余年的小宽农场,去看望我们下乡时曾经担任我队的党支部老书记。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小宽汽车站,距离农场还有六,七里地,下车后,我们没有再坐车,我们是想徒步饱览一下我们曾经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说它陌生是因为这里变化之大,我脚下的路,过去曾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土路。而如今却是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公路两侧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正所谓“喜看稻菽千重浪”的景象。我们每走一段路,都会勾起那尘封已久的许多往事。我是一九七三年三月下乡到此,一九七五年八月被推荐上学走的。光阴如白驹过隙,一晃四十年过去。在这条路上,记得我曾和其他知青结伴深一脚浅一脚披星戴月去场部看露天电影;去前屯供销社买吃的;去孤家子总场开会......我们走走停停。同伴中有的不时地用手机或相机拍照。快到场部时,远远的,我们就看到一位老人,坐在小卖部门口,不时地向我们这里张望,那神情就像是等待着久别的孩子回家似的。我走上前去正要询问,啊!这不正是我们要看望的老书记吗?虽然他苍老了许多,但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依稀看到他中年时的影子。看到我们,老书记非常高兴和我们一一握手,但问他是否还记得我们都叫什么名字时,他却摇摇头说:“不记得了。”是啊,老书记今年已是84岁高龄,当年的我们,正值青春年少,40多年过去了,我们都已到了花甲之年,他怎么能认出我们来呢?于是,我们一一作了自我介绍,顿时,我发现老书记的眼睛一亮,他的记忆仿佛一下子复苏了,连连点头说:“知道!知道!”
我们相拥着走进了老书记的家。席间,通过交谈知道他的老伴已经过世,他在和儿子一起过,儿子媳妇很孝顺,看到老书记住的宽敞明亮干净的六间大瓦房,就知道日子过得很富裕。久别重逢,我们有说不完的话题。虽然老书记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和我们谈笑风生,而且记忆力很好,聊起当年的事情,他都记得一清二楚。不知不觉中已到了饭时,我们在老书记家共进了丰盛的午餐。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农场的农工,现在和城里的工人一样,享受退休待遇,老书记退休金每月在两千元以上,他说:“现在党的政策越来越好,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我很知足。现在农场的老人有比我小的比我大的都相继离世了,希望你们要常来家里走走,这是你们的的第二故乡啊!”我们频频点头,会的,我们一定会再来的!我曾在心里暗想,能在老书记有生之年多见几面是我最大的心愿!因为他是我走向人生社会第一步的第一位伯乐---引路人,我由衷地感激他!
文章评论
枫桥夜泊
故地重游,顿生感慨,时光如梭,青春不再!
峰吻天
文章写的很好啊,可留作纪念。原来陶华林就是桃桦林,以后可多和他联系。[em]e182[/em]
啥也博士
其实我想说,开篇很巧。引用诗句得当。直接表达出笔者此行目的与心情。而且在随后的叙述中看似自然,却独具匠心的派生出很多以往的经历。一幕幕,一点点,无不勾起笔者对往事的回忆……
茗卉
妹妹写的好,是的回忆起下乡那几年亲密接触农民兄弟姐妹和 前辈们的淳朴 真诚 热心对待我们,每每想起都勾起怀念的思绪。祝妹妹永远年轻靓丽 健康快乐!
罗汉果
时光煮雨,岁月蹉跎。[em]e179[/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