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文才:于小冬老师的研究生

个人日记


图片
于小冬的日志 
文才是我的第一届研究生,他的用心和努力带动了后来的师弟师妹们。读研期间我一直喜欢他充满生命体验的素描,毕业以后的几年里,他的油画创作题材是自己熟悉的渔民。每次见到他的新画我都兴奋快乐。画面里似乎有扑面而来的浓烈鱼腥气息。画技也日臻成熟,象是和自己的血质本性融到了一起。 

钟文才

1974年生于山东。

1999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油画系,获学士学位.

2006年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攻读硕士学位,师从于小冬教授,2009年毕业,获硕士学位.

河北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现为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教师.

主要参展及获奖:

2009年“感恩·重建——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获优秀奖

2009年“上海青年美术大展”获优秀奖

2010“现实·超越中国百家金陵”

2011“首届凤凰艺术--当代青年油画作品展”

发表、收藏:

出版《钟文才素描》,作品及论文也多次发表于《四川美术》、《画刊》、《电影文学》等,并被成都美术馆,江苏省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会等机构收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渔民系列作品随想

渔民系列对我而言,可谓无心插柳之作,早先还未画此题材以前,我创作的是农民工在车站等车系列,早期作品与现在的相比,挖掘的深度欠缺,这种对现实主义题材的迷恋早期受库尔贝当作品的影响,后在读研期间,我的恩师于小冬老师的西藏作品也深深地感染了我,这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便有了我这一系列渔民题材作品的诞生。

    对我而言,渔民是每天都面对的对象,通过与他们长期的接触交往,创作他们的欲望也愈来愈强烈,有了这种创作的源泉与动力,创作起来也就显得从容多了,我以为,一个画家如果对一题材缺乏兴趣,他的作品肯定会缺乏力度与张力,从长期来看,更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扼杀,。这种心理的产生来源于我对梵高和伦勃朗作品及他们所处境况的认知。“这也许就是一个画家的宿命,他可能拯救不了世界,但他至少能拯救自己”。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素描心得

1, 素描中繁简处理 

画画时,大部分人都有这样一种想法:这张画一定要画得深入、精细一些,这样才会耐看。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好画往往要详略得当,既要有精细入微之处,又要有概括之处。只有这两方面处理好,画面才有可观性。

从西方绘画大师那里我们得出的普遍规律是早期的画都比较入微,而后期的画更加强调繁简处理。如委拉斯贵支、伦勃朗等,他们简的地方近观时看不出具体的形,而到了一定距离后,才能看出他画的东西。他们后期的画反而比前期的画更具有可观性。艺术贵在单纯,只满足于乱真的形似,拘泥于微不足道的细节表现的画家永远不能成为大师”

 

2, 线

我刚开始学画画时,有位画龄比我长的人曾对我说过,画画时要特别注意两条线,一条线是边线(外轮廓线),一条线是明暗交界线。时至今日,我虽没有仔细研究过这两条线,但只要一画起来,就想起了那位仁兄的忠告。

线的种类很多:有刚硬的线,有柔软的线,有苍劲的线,有纤细的线等等。不同的线应用于不同的对象,例如:画小姑娘要用柔软的线,来表现她们皮肤的光滑柔软,而画老年人要用苍劲的线,来体现他们的生活的沧桑。印象派画家雷诺阿画女人的面部时,有意将她们的面部轮廓线弄得柔和,因为雷诺阿对女人的感觉是:她们是柔弱的、温暖的、柔顺的。所以只能用柔软的线来表现对她们的这种感觉。然而,从劳特累克画的女人中我们可以看到线条的另一种运用:笔触被弄得很乱,并拖过妇女的面部。这样就创造出一种不愉快的和令人厌恶的感觉,并且使得这个女人显得比她身体外貌所暗示的更为龌龊。毫无疑问,劳特累克是有意这样做的,目的是加强他描写对象的性格特征。总之画物象要随物赋线,只有这样,才能恰到好处地表现物象。

 

3、说“象”

“象”有两种:一种是表皮之象,一种是骨子里的象。表皮之象易得,骨子里的象难求。古人云,“画龙画虎难画骨”越是深层的东西越难以达到。所谓“表皮之象”是画的物象形体准确。第二种象是说画出物象的“神”(“神”是人内在精神的动态流露)。第一种“象”经过长期训练容易达到这一程度,第二种象却难以达到。国画中讲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求神似,就是第二种象。

 

4、状态

有人说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是因为明知道戏是假的,还要去看,其实是因为人已入戏。画画的境界亦与此相同。当一个人的创作画到痴迷的境界时,他的表情特别好笑,他会不自觉地模仿物象的表情,达到物我两忘之境。画画亦如与物象谈恋爱,他会发现所画的物象是那么的美,即使别人认为物象有不美之处,他也会认为是一种别样的美。

 

5、速写

很多人认为速写就是短时间内快速画成的画。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前些日子我就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一个同学看到我在画画,就说:“你是在画速写吗?这么长时间了才画了这么一点。”我个人认为速写并不是以时间长短来度量。时间长点就体会得多点,时间短点就少画点,以体会为主,时刻保持对物象的敏锐性,以极少的笔触去描述尽量多的内容

 

6、画画要耐得住寂寞,要热爱它

于小冬老师曾讲过一则故事,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不能忘记。劳特累克因为身体的残疾及家庭等问题想到了用死去解决自己,当他把煤气打开,爬上了高台,正准备死时。他突然发现了远处的一幅画还未修改完,就爬下高台,关上煤气,重新拿起画笔,忘却了死亡。当一个人画画到了一种忘死的境地时,还有什么事能难得住他呢?这种对绘画的热爱值得我们学习。同样,伦勃朗在他妻子死时,也因为痴迷于绘画以至于忘却了下楼去送来参加追悼会的客人。当然,我们并不是要求人们都达到这种境界,我们要学习的是他们那种对艺术痴迷的精神。

 

7、解剖

《庖丁解牛》中有这样一段谈论技艺之道的文字:“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閒,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閒,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己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我从中得到的体会是,画画时首先要对物象非常熟悉,只有这样画起来才会游刃有余;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大胆落笔与细心收拾运用自如。

 

8、心态

画画,首先,心态要摆正,切忌心浮气躁。不论是西方的祭坛画,还是宋人花鸟画,你都能从中体会到当时人的心态是多么的虔诚。他们是用心去画。而今天的人很多忙于走穴,追求高效率,作品的质量不言而喻。即使你拿今天的画坛高手的画跟优秀的古画比,还是有一定距离的。这就要求我们画画尽量要平和,不要太在意一些物欲。你在画画,心里却在想别的事,画不好是正常的,画好就不正常了。

其次,心态要放松。有的人在一般的纸上画画时很放松,但用好纸画时就手头僵硬找不到感觉。这是其太看重材料的缘故。所以心态是很关键的。

 

9、抓紧物象的兴奋点  展示自我的独特处

画画时,首先,要对物象感兴趣,这是激发你画画灵感的一个很关键的东西。因为物象能提供给你很多的信息量,你只需将这些信息量加以整理归纳。据说达芬奇在画《蒙娜丽莎的微笑》时,为了让她始终保持微笑,给她请乐队演奏、讲故事。因为蒙娜丽莎的微笑能激起达芬奇创作的兴趣。苏格拉底曾说过:“艺术家应该准确地观察感情支配人体动态的方式,从而表现出心灵的活动。”

其次,要保有自己的特色。有的人画画狂放,有的人画画细腻,这与一个人的个性相关。比如说,我曾看过鲁本斯临摹的米开朗基罗的人体素描,他临的这张素描与米开朗基罗的原作相比,画面的阳刚之气虽略显不足,但其圆润丰腴的特点却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样,梵高也临摹过荷尔拜因的一幅半身像,处理手法也是梵高式的旋涡线。所以画画要尽量遵从自己的个性去画,这样你画画才能主动,否则,你拿自己的短处跟别人的长处比,自然没法比。

 

10、自由与控制

要把素描画好,诀窍在于要知道在自由与控制之间保持一个适当的平衡。自由与控制是一对矛盾的组合,我们要在他们之中学会协调。所谓自由是手头松动,眼要紧手要松,忌太过拘谨。控制是在紧要处能小心收拾。大师们画一幅画的背景时特别放松,但一到物象的边缘处,特别是描画到面部、手等关键部位的边缘处时处理还是小心翼翼的。

学生在开始画素描时要正规,又要讲求准确。当然也就力求达到控制和技巧上的熟练,这种态度很重要,是画素描的根本。然而经过一个阶段性的练习之后,就应该较自由地作画,并且要明白自由也可以变成控制的一个部分。例如,伦勃朗、委拉斯贵支、毕加索、德库宁等大师的早期之作都非常严谨,后期之作都比较自由。

 

11、画品与人品

花品犹如人品。一个豪放之人,他笔下的线必定是狂放不羁的,而一个谨小慎微的人,他笔下的线必定是拘谨的。画画除了与性情有关外,还与自身修养相关。“中国古代画论”中提到,绘画可分为能品、妙品、神品、逸品等,凡是达到“品”这一层次的人,其自身修养都很高。你也很难想象一个低俗之人能画出高雅的画来。王冕在诗中所言:“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我们从他的诗中可以品味到他的人品,当然,凡是学过国画的人必定看过他的画,其画的格调很高。吴镇在他的《渔父图》中提写到:“只钓鲈鱼不钓名,一夜随风万里身。”他的画品之高也就更无需多言。所以,要想学画画首先要先学做人。

 

12、美

一谈到美,人们就想到那些长得漂亮的女孩,殊不知,美包括的范围很广:有外表美、内在美,有优美和凄美。外表美的东西人人都能看出来,然而却很少有人在丑中见美。罗丹的雕塑《欧米哀尔》大部分人看了这尊雕塑很难将它归为外表美的范畴,然而,它却给我们以震撼,因为它也体现的一种美——凄美。还有断臂维纳斯,她属于外表美的范畴,然而却缺少胳膊,你不免有所遗憾,然而它却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到底他在干什么的?它体现的美是一种残缺美即凄美。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东西,才能拓展我们的视野。例如,当我们看到一饱经沧桑的老人时,你会从他们的皱纹中体会到生活的艰辛。

外表美,美也;外表“丑”,亦美也。关键是调整好审美角度,正如杜不菲所言:”许多存心要诋毁我的人,总是异想天开说我已表现污秽肮脏为乐事,我却想让他们看到,他们原本认为丑的东西正是一些伟大的奇迹。”

 

13 塑形

画画就好比是做雕塑,我们应体会“塑”的感觉,而不是表面去照抄描摹物象。

安格尔曾提到:“我们虽不像雕塑家那样来作画,但我们应当做出雕刻一般的画。”

同理,米开朗基罗曾写道:“我断言,绘画愈有浮雕感觉愈出色,而浮雕愈像绘画就愈糟糕。”

这就要求画家画画时,要体会用手去触摸物象表面起伏的感觉,并试着用笔把物象表面的起伏“塑”出来。

 

14 照相机引发的革命

照相机发明以前,艺术家以极力描摹并接近物象的真实为能事。照相机出现后,使以往从事架上绘画的画家们惶恐不安,有些画家曾悲叹道,“从今日起,绘画算是死亡了。”但事实恰恰相反,照相机的出现不仅没有促使绘画的死亡,反而迫使画家们从多个角度去思考架上绘画的真正价值和出路。架上绘画没有死亡,架上绘画才刚刚开始。

例如,印象派的画家们通过模糊物象边缘来营造一种光感;德加把相机作为绘画取景的工具,相机的构图方式启发了德加,使他的构图有别于古典大师,他的色调处理又与照片的色调大相径庭,更具艺术性;维米尔是很早就用类似于相机取景绘画的画家,他画面中光点也类似于照相机带来的效果,但他对画面的整体掌控、把握能力和色调的处理之高超不是相机可以比拟的;立体派的画家们甚至将物体的形体打破,再重新加以组合;塞尚在绘画中追求永恒的形象和坚实的结构,他主张将客观自然形象归纳成几何体,而他也因此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

照相机的出现不仅没有使绘画死亡,反而促使绘画朝着更多的方向去拓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沉默的激情

    于小冬

文才来自山东,他有着山东人的直率和倔强,为人朴厚,不太爱讲话,也不太会讲话,又不太善于写文字,是个内向的人,从外表的行为和语言的交流当中很难觉察到他内心的波澜。文才是做了我的学生之后,我们才得以认识的。还是在研究生考试的考场上,第一次见到他和他的素描,那一刻我感受到他画面里独到而强烈的表现性的气质,离了考场记我住了他的画,竟忘了他人的摸样。

他的速写数量很大,在每一天里伴随着他,默默无声的文才总是躲在角落里,没人注意到他这个“狙击手”,每天见到的人像他的猎物,宿舍里睡觉的室友、班里画画的同学、电脑前的家人、聊天的朋友都不知不觉的被他的专注审视着,强有力地活在他的眼前。画中人物的每一点特征都在他安静的时刻里被放大了,他观察的狠,体会的深,松动的笔意才会如此地入木三分,在他的激情涌动的笔触下面不再有平淡的形象。他的素描没有修饰,没有遮拦,更没有谎言,不追求表面效果,不顾及得失成败,是赤裸裸的诚实。读研究生期间的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