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寻幽记

情感天地

题记:  桃花,最早见诸于文学作品,乃《诗经 周南》之《桃夭》篇,其本意,是表达一种自由奔放的情感。至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一出,桃花便更多地被用来表达失意文人、困顿志士的隐逸情怀了。古代,桃还有驱鬼辟邪的意思,而“桃”与“逃”音谐,因有避世之意。

桃花坞,这个再普通不过的地名,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究竟有多少个?谁也说不清。

然而,轻启百度搜索引擎,首先推荐给你的,一定是明代才子唐寅曾经生活过的苏州桃花坞。

唐寅,字伯虎,苏州吴县人,明代中期著名诗人、书画家,是我国古代典型的才子型文人,诗文书画兼擅,号称“吴中四才子”。青年时代的唐寅,狂放不羁,才华横溢,锋芒毕露。乡试夺魁曾让他踌躇满志,而后却因科场舞弊案而身败名裂,“谪为吏”,“耻不就”。处于痛苦与失意中的唐寅,从此,潜心归隐苏州城外的桃花坞,独善其身,或聚众豪饮,或寄情花月,体验另一番生活情趣了。 

唐寅一生怀才不遇,又经历坎坷,潦倒困顿的生活状态,在他诗歌与书画创作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其诗《言怀》、《花下酌酒歌》、《一世歌》、《把酒对月歌》等,脍炙人口,广为传颂。而自喻兼以警世的《桃花庵歌》,堪称其诗歌的典范,也最为世人所称道: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隐居桃花坞的唐寅,花间豪饮,笑舞狂歌,自是一番飘逸风流,倾倒后人无数。他所寓居的桃花庵遗存,虽历尽刀兵火劫,但因后人的妥善保护,早已成为苏州历史与文化的标记和名片了。 

庆幸的是,叟所居的退园西约一华里,隔得胜河(古称历水)相望,亦有桃花坞一处。

据《和州志》载:“乡人张籍,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与实践者。祖籍吴郡,少时寄寓和州,读书于桃花桥畔之桃花坞,贞元进士,与王建并称张王乐府。贞元十二年(796),孟郊新登进士,归途路过和州,因仰慕张籍诗名,特登门拜望。张籍与之饮酒赋诗于桃花坞别墅,盘桓月余。”想到脚下的这片土地,竟然是一千二百多年前,唐朝诗人张籍读书生活过的地方,叟早就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决定寻找桃花坞遗址,亲访那片“桃花源”。

是日闲暇,打听到了去桃花坞的路,便意兴盎然,踏歌寻幽。从龙潭南路抄近,沿着一条叫高巷的砖石铺成的羊肠小路,穿过密集的居民区,不过两百来米,就是和州大道了。向西望去,古桃花桥残桥石墩犹在,北桥墩旁,是一片开阔洼地,长满芦苇荻蒿,周边岗峦蜿蜒,苍翠缠绕,杂树丛生,细流绕坞处,苇草疯长,溪水汇入静静的得胜河。坞东南,一座现代化桥梁,横跨得胜河上,那便是新桃花桥了。已是初秋,错过了看桃花的季节,却也未曾见到一株桃树。斗转星移,物迁景换,当年桃花坞那茂密桃林,嫣红桃花,小桥流水,书屋炊烟,早已尘封在历史的记忆里,留给后人的,只能是触景生情,遐思无限。斜阳余辉中,叟仿佛看到了张籍和孟郊,在桃花林中漫步的背影,隐约间,又仿佛听见二位诗人之间“君生衰俗间,立身如礼经”、“君其隐壮怀,我亦逃名称”的唱和声……

独自河边徘徊,让系缆泊舟的晚归渔人,颇觉好奇。上前询问有关桃花坞之事,须发斑白的老人笑了:唐朝的遗址,现在还能找到?不过,西边不远的村子,全是张姓人家,据传为张进士后裔,就叫桃花村,村边遍栽桃树,也许就是你要找的桃花坞了。村东的那座土岗,古时有座寺庙,文革时拆毁。庙前台阶甬道、石马石羊,也全砸了。前些年,菩萨显灵,托梦给曾经在这里住寺的和尚,要建庙,桃花村人,家家捐钱捐物,行善积德。寺庙建起来了,十里八村的信男善女,顶礼膜拜,香火特别的旺。

顺着老人手指处,抬眼望去,那座土岗,不过一丘而已,并不太高。难道它就是张籍笔下的“叠翠西山”?

满腹狐疑和满腔愁绪中,叟默默吟诵起张籍《秋思》诗:“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遥远的异乡,张先生对家乡亲人的声声呼唤,那么的真切,似乎就在你耳畔。倘若思乡恋土的张籍,魂归故里,而今荒凉破败、日渐消逝的桃花坞遗址,该让诗人情何以堪?渔农尚知张籍,古和州的文化传承中,岂能少了这位现实主义诗人?这份凝重的文化遗产,为何不能像古和州的“陋室”、“霸王祠”那样,得到重视、保护和重建呢?叟在想,文化多元时代,人们需要便利的生活,需要自然风光,但更需要人文景观和精神追求。现在各地都在招商引资,开发旅游资源,眼前桃花坞这大片的风水宝地,怎能一任如此的荒芜湮没呢?其实苏州市政府对桃花坞的大规模整体保护性开发,已经为我们给出了答案!

桃花坞,遁世文人的精神原乡,多情诗客的心灵鸡汤,但愿城市化的脚步,别再惊扰你的残梦,别再让我们的后人,寻找得那么艰辛!

步履沉重的回到退园,已是华灯初上。回望走过的路,荒凉沉寂的古桃花坞,与斑斓绚丽的城市灯火,构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突然觉得自己很可笑,苦苦寻找一千多年前的桃花坞,竟惹得愁肠百结,寻拜愧无言,只得长哦君自题:“春坞桃花发,多捋野客游。日西殊未散,看望酒缸头。”

           
                               清风斋何叟完稿于得胜河之畔

文章评论

清风斋

@{uin:1712015616,nick:腊月雪,who:1} [em]e181[/em]

清风斋

@{uin:1562343884,nick:梅芯若雪,who:1} [em]e181[/em]胶东半岛盛产苹果,应该找不到桃花坞

汶水

[em]e160[/em][em]e157[/em]

江东小飞哥

好文笔,又加好才情! 心中有花,处处皆桃花坞!

爱转角

[em]e142[/em][em]e142[/em][em]e142[/em]

阳光明媚

好文!广州白云山有桃花涧,惜俺写不出。[em]e112[/em][em]e179[/em][em]e16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