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们 还 能 剩 下 些 什 么 ?

个人日记

                                                                                             图片

       
                   我 们 还 能 剩 下 些 什 么 ?

   
  一个学者说过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植根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那些书,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

                                                ---------  题记

 

   据报道:广西师大出版社在对近3000名读者的意见进行统计之后,得出一个结论,当今读者“ 死活读不下去前十名的文学作品 ”是 :1.《红楼梦》 2.《百年孤独》  3.《三国演义》   4.《追忆似水年华》   5.《瓦尔登湖》    6.《水浒传》  7.《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8.《西游记》  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0.《尤利西斯》。

  
  
这次“死活读不下去前十名作品”,都属于文学经典中外皆有,尤其是中国的四大名著皆名列其中,让人感到颇为震惊这就涉及到了今天年青一代如何看待文学经典的一个问题。

  
  
文学经典,是文学作品中的精华经典意味着经历了漫长历史的淘汰后所剩下最优秀不可重复性并能被读者普遍选择和普遍接受的公认的伟大的文学作品。经典总是极为深刻而又浅显地告诉人们人性中那些最基本的东西,它们都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经典不一定被每个人所阅读所接受,但它定是一个民族或人类的共同文明财富它也不一定浸淫和感化到每一个人的心灵,但它会是滋养培育并彰显出了一个民族的气度和风范。去阅读、喜爱、重视文学经典,也许就不能更真切地体会到人类心灵的宁静、深沉、博大、高贵灿烂,就会与无数的中外文学心灵大师们失之交臂而此生无缘。

  
  固然,我们也可以这样地说,虽不曾读过这些文学经典,不也是一样地在正常的生活着吗?这就犹如说,我们即便不恋爱,又不会死去一样。是的,
离开了这些文学经典,人们依旧是在活着。所以经典不意味着所有人都曾读过,而且,经典不是人人都会喜爱和能读。

  
  
文学经典是那些能够赢得了时间和空间的作品所产生的时代影响和美学价值的评价爱憎,也绝不会取决于不同时代与不喜欢它的那一部分人。 这正如谢轶群说“ 文学经典可能是脍炙人口的,也可能是曲高和寡的;就具体作品与具体读者的口味来说,接受度当然也是不相同的但不会因为某些经典曲高和寡、某些经典不符合部分读者的审美口味就会削弱其价值。”

  
  纵观古今中外林林总总的世界文学经典名著,无一不在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文学经典,不同的文学经典影响着不同的时代和人。
它们都是登临了那个时代和民族的思想与艺术价值高峰,并且能跨越时空给不同时代和民族的读者审美愉悦和心灵启迪而成为了人类的典范之作我不清楚调查者属于怎样的阶层,但从入选书目来看,或许被调查者只知道这些家喻户晓的书。这无形中也当前国民的阅读水平之低下,简直难于和不敢想象。   

 
  
《红楼梦》,作为一本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中国式人文主义的代表作,它可以说是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人学”的造诣,几乎是荟萃了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红楼梦》让人感受到的是深刻的凄美,也可以说是有着悲剧最高的美学意义。悲剧是深刻的,领悟悲剧也须有深刻的心灵。书的人物虽多,但均个性分明血肉丰满、形象逼真。其中大量的古诗词也是清新高雅,耐人回味无穷

  
  我不敢去进一步妄言评论,但很
这本书的内容风格喜欢语言的温润曲折,笔力婉约而尖刻,寥寥半言一语,就已富含着哲理。更为欣赏作者在书中体现那种独具才情和表现在其中的绝代风华,从内心深处感应着那没落寂莫的那淡淡情调。连那些枝节横生、旁逸斜出之笔,往往也是会心,之有味。每一次从《红楼梦》中走出,都会感觉自己的人生似乎总有些不一样了。世易时移,烟云消散,红楼已逝,那样的生活情调与方式或许也成了永远的红阁理想。但尘世生活的向往仍在欣赏繁衍出演着这潮起潮落的兴奋与悲壮,未竟的情怀更会去期待那落日余晖的温暧悠长。

  
  
《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都是世界文学史上经典的作品,则因其篇幅长,竟也会被戏之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必备书”。初读之时语言上一时会有些理解,况且,类似这样纯意识流的书籍,也会很考验阅读者的理解能力与阅读的耐心的确,也许没有足够的人生经历,《红楼梦》你或许读不下去;《追忆似水年华》篇幅太长,你或许没有耐心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因为你不匹配足够的高尚理想与情操,也不可能顺畅阅读;而《尤利西斯》,作为目前最伟大的文学名著,它所独具的意识流,和你的意识也许并不搭,不读也可以理解。那么《瓦尔登湖》呢?样地新雅致的温婉情调,怎么可能“死活读不下去”?除非调查对象都是半文盲。文学经典本来都是具有高度的原创性、可读性和耐读性。从这个意义上,主要还是在时代名利场的熏染下,缺失了去热爱、去阅读经典的整体社会氛围,最终归就于读者的心不静,无法能读进去而已

  
  
现在引起年轻一代兴趣的生活方式日渐多样化,网络、游戏、影像、电影、电视等大量地占用了年轻人业余时间,使得他们几乎没有空闲时间去读书。加之由于有些经典作品因在翻译时己属二次“创作”,这又与翻译者的艺术水平及文学修养有着密切地联系,会存在着语言上有些过于艰涩、细节描写琐细、历史跨度长、节奏缓慢人物关系复杂作手法特殊等等因素。这样一来,跟一般读者对小说的想象和阅读期待都会产生一定的差距。这些在无形中增加了阅读和欣赏上的难度当前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阅读上的障碍容易让读者失去了对文学作品的和力和阅读的耐心

  
  都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现在这个阶梯已被众多的成功学、做梦学、和所谓的“短、平、快”心灵鸡汤所占据。
取而代之的是唧唧呻吟的小我”类青春文学,从根本上使文学作品失去了应有的开阔视野与博大的情怀,就例如最近很火的——郭敬明的《小时代》。如果我们现在要列举另一个“死活都必须读的10文学作品”的排行榜会不会《小时代》排名第一?按现多数国人的阅读水准来悲观地看,我看不是完全没有这种可能。据《人民日报》刊载称 :今天,充斥耳目的如果都是《小时代》们,或者因为票房有利可图,就无条件地纵容《小时代2》、《小时代3》类的出现,用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引导社会思潮,小时代、小世界、小格局遮蔽甚至替代大时代、大世界、大格局。个人或者小团体的资本运作或许是成功了,但是一个时代的人文建设和传播却会失控了。

  
  
为什么在今天的中国去热爱和阅读文学经典居然会成为一个现实的严峻社会问题 ?我不能说是年轻人不在阅读,他们的阅读量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往往会高于他们的上一代人。无论是在车站、码头、在乘坐的任何交通工具上,甚至在卫生间内,你都能随处可见有埋头摆弄着手机、平板电脑在匆匆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身影。但这种在利用碎片式的时间,去阅读被肢解了的任何形式的文字传媒作品,会让其也自然成为了碎片化的知识。文学作品被编写者肆意武断地诠释、被标题化般的压缩,这已成为当前在传媒传播时不可避免的一种发展趋势。这种看似短小、精炼的文学作品,实质上是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阉割和本质上的破坏。

  
  阅读和能阅读之间,本来就有着一条天然的壕沟,使编写者被迫按自己潜在的好恶、观点去大刀阔斧地去“斧正”读者的观点。可令人遗憾的是,不少读者也就喜欢这种带有决断性质的文学作品,
将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诸多的“楼主”可以成为自己精神天宇上的繁星,在无形之中接受了被编写者轻易地抽空了自己的灵魂。这种被动地依靠他者去注释、去修正精神产品原貌和精髓的形式,已经成为这个时代阅读的一大主流方式。这样地长期以久,最终的结局只能会是:你的谈资、仓促而畸形的知识却根本不是你内在真实的东西。那圄囵般的吞食,未加消化吸收也必然会导致营养上不良。我们内心世界会很容易被诸多“楼主”的思路与喜恶所牵引,逐步地形成一种偏激、逆愤、矫情的心态,纷华并靡丽着。如此这般地浅尝辄止,这如同饮鸩止渴样的快意,又怎么还能去有时间去辩别良莠,更不用说会去俯首仔细审视自己的灵魂。恶果导致的累加也只能是这样 :只要符合自已的好恶感和期望值的,看完后都觉得很解自己的一已之恨,大呼过瘾,颇具类阿Q的意味而通常不会去怀疑它的真实性与客观性。更会往往因为自身的懒惰、装懂或心理上单纯的好恶而忽视自己心灵己在发生着质上的变异。

  
  
读书和对思想领域内的思考正被缩减为看电视及影像,一切精神价值都缩减成了实用价值商业俗味十足即便似乎是要雅起来,但那只能是附庸风雅,比老实的俗会令人倒胃与败兴。年青人会越来越厌恶长文和类说教而去喜欢短小的文字、新奇的变化、养眼的图象、个性化的表达以及追求时髦与时尚。可到头来,他们仍可能会是依然故我的贫乏和日炽的愤青般地极端。一切碎片化的信息,在风中的阅读,自然也就会是在风中消散。   

                                                       图片


  仅从阅文学经典初衷来讲无异是为了增长知识、增进文学涵养、增强思维、拓展眼界、涵咏性情

文章评论

琴曲心声

友.的每篇文章都阐述得那么透彻,论述的好与不好先不说。单凭这些字打起来得用多少时间呀,好佩服雨的精力,写文章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废寝忘食哈,爱书也要爱自己。[em]e100[/em][em]e160[/em][em]e179[/em]

前世今生

借友空间平台,说些个人观点吧,不是什么大道理,只能算是我的阅读体会。[em]e112[/em] [em]e160[/em] 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经典中的经典,我很奇怪怎么会有人死活读不下去呢?暂不说其它几本外国文学名著,因其社会背景不同,语言习惯不同,有些人读来或许会有些晦涩,有些吃力。且说这中国四大名著,部部皆是精彩绝伦。不论其作品背后的文学价值,纯以眼球的观感,每部也都是场面宏大,故事、情节编排得宜,人物个性鲜明,语言或诙谐,或简洁,或千回百转。读之,令人拍案,令人感叹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em]e129[/em] 特别是《红楼梦》,此书所现之人情世故,官场是非,在今天都屡见不鲜,内涵之深 ,可真谓看一遍两遍不少,读十遍八遍不多。怎会就令人死活读不下去呢?[em]e160[/em]

铃铛

是啊,以现世的读书状况来看,我们还能剩下些什么呢?楚有辞,汉有赋,唐有诗,宋有词,元有曲,明清有小说,上一代人喜欢读名著,我们更愿意相信,我们这个时代留给后人的决不仅仅是段子和小品。[em]e7235[/em][em]e176[/em] 文化是一种情怀,文化是一种智慧,文化是一种力量。文化属于精神的范畴,具有相对独立性。阅读文学经典,确实也需要一定的人生经历与人生感悟而更容易接受。也如同雨友所说过的家风、校训一样,还要有一定的社会文化氛围。比如:一个教师的文化底蕴,不仅决定着他理解、驾驭教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只有教师具有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创造一个丰富的课堂,才能给学生以广博的文化浸染。[em]e163[/em] 读书时间都去哪儿了呢?其实还是要看每个人对时间的分配。文化应创造精气神, 随着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已有所回升,说不定读书还会成为一种时尚了呢。[em]e160[/em] [em]e7234[/em][em]e100[/em]

竹林妙音

一个社会在大变革期,最容易出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泥泞地段,这种大变革、大转型期,如果思想界没来得及建立一种新的符合社会发展文化构建,人们的精神最容易被邪恶和无聊所侵扰,这是很自然的结果。中国人目前的精神状态出现整体性的无奈和悲凉,我原来认为,这种状态完全可以指望教育行业这个特殊的领域依它特有的温度和手段带领人们走出这个怪圈,没想到它本身也被罩到了这个怪圈之中,教人只学“术”而不学“道”,培养出的人,一部分成为有文化的不良之徒,与社会文明对抗,有良心的教师,曾点拨学生该看哪些文学作品,但学生的回答几乎都一样,那些书不能指导我们考取执业资格证,不能指导我们就业,我们就不了业赚不到钱,就买不到房,就成不了家。所以我感到作为一个教师劝人读书,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本来是件很容易的事情,现在却感到非常困难。人们说现在识字的人多,读书的人少,读文学巨著的人更少。我看现在的年轻人不是不读书,在疯狂的读,但读的不是正经书。 人常说,读书是眼睛在吃饭,吃进头脑里,滋养着精神,人不读书则荒芜了精神。很多人把宝贵的时间耗在推杯换盏、打牌搓麻将、欢歌劲舞中,就是不愿意读书。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是一个低智商的民族。现在的人类社会面对很多危机,但实质性的危机是心灵危机,其他危机是表象危机,都是由心灵危机造成的。心灵危机可使得整个社会道德败坏,人性沉沦,不讲信用,不讲廉耻,知善不为,知过不改,不惜涂炭生灵,污染江河,坑蒙拐骗,无恶不作。阅读巴。雨友的文章,再一次引发我们对国人读书现状的深层次思考!

爱迪;爱蕾

看的我好累啊[em]e120[/em] 爱迪更喜欢静赏 不太喜欢高谈阔论;雨友能否赏一杯咖啡解解渴呢?[em]e124[/em] [em]e113[/em]

欣赏巴 雨精辟的见解!祝安好![em]e179[/em] [em]e181[/em]

大智若愚(谢绝聊天)

巴。雨老弟的文章总是大气磅礴,高屋建瓴,颇有评论家的风度和见解。我很欣赏!你文章里说的现象,我谈不出理论,我的观点简单,说不出道理,觉得就是”曲高和寡“的道理,就是“芭蕾”和“大秧歌“的关系,就是“京剧”和“小品”的关系。多数人都在扭秧歌,喜欢看小品。名著固然经典,可是对大众阶层来说,喝茅台、红酒的有几个?还不是都在喝白酒和啤酒吗?粗浅之见,见笑。

闲心

[QUOTE]引自:前世今生 于2014年02月22日 18时03分38秒发表的评论 借友空间平台,说些个人观点吧,不是什么大道理,只能算是我的阅读体会。[em]e112[/em] [em]e160[/em] 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经典中的经典,我很奇怪怎么会有人死活读不下去呢?暂不说其它几本外国文学名著,因其社会背景不同,语言习惯不同,有些人读来或许会有些晦涩,有些吃力。且说这中国四大名著,部部皆是精彩绝伦。不论其作品背后的文学价值,纯以眼球的观感,每部也都是场面宏大,故事、情节编排得宜,人物个性鲜明,语言或诙谐,或简洁,或千回百转。读之,令人拍案,令人感叹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em]e129[/em] 特别是《红楼梦》,此书所现之人情世故,官场是非,在今天都屡见不鲜,内涵之深 ,可真谓看一遍两遍不少,读十遍八遍不多。怎会就令人死活读不下去呢?[em]e160[/em][/QUOTE] @{uin:906705804,nick:前世今生,auto:1} 小说为什么要局限于中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