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浅识(一六九)——子与人歌而善

个人日记

 一闲人 20:30:38

 在上一章中,孔子为了维护国君的尊严,违心的为鲁昭公护短。当别人指出时,孔子自嘲地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他也承认偏袒鲁昭公是自己的过错,但孔子坚守“子不言父过,臣不论君非”的道德观念,无法解决这个矛盾而已。

云中雁 20:31:31

 今天继续学习第三十二章。原文是: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一闲人 20:32:33

 本章是讲述孔子的音乐修养的。先注意对几个字和词的理解。而善:而,如果。善,好。反:反复也。和:唱和,跟着唱。

云中雁 20:33:06

 本章的意思是;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请他再唱一遍,然后和他一起唱。

一闲人 20:36:55

 在孔子那里,礼乐是不可分的,其原因在于人类历史上乐的重要性既同人的情感有关,同时又与宗教性礼仪有关。因为乐的形式最为人民喜闻乐见,有着强烈的感染力,能触动人的心灵深处,闻声而心从,润物细无声,具备修身养性、教化天下、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等意义。

云中雁 20:42:30

 儒家认为“乐”起到和同的作用,“礼”能起到区别的作用。和同使人们亲近,区别使人们相互尊敬。乐通行,人们的心情可以发泄出来,所以就会没有怨恨;而礼通行,人们的言语行为有了规范,就会少了冲突纷争。所以“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意思是大乐与天地有着自然的和谐,大礼与天地有着同样的秩序。这就是孔子非常重视礼的同时也非常的重视乐的原因。

一闲人 20:45:20

 是的,孔子对音乐的喜爱,超乎常人。从“必使反之,而后和之”也可看出孔子是非常喜欢音乐的,孔子除了哀丧的时候每天都会唱歌。曾经沉浸在“韶”乐中三月不知肉味。孔子有很高的音乐修养的音乐鉴赏能力。

云中雁 20:52:53

 这一章,可以看到孔子的生活细节,孔子不是唯书本是命的书呆子,他是一位洋溢着生活情趣的夫子。他我们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情和执着也感受到他的亲切和可爱。

一闲人 20:53:55

 孔子认为,礼乐不可分,重礼必重乐。认为音乐是体现天理的,亦即天赋善性;“唯君子为能知乐”,只有合于道的音,才能称为乐,而高层次的乐音是天道的体现。乐“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能使民众明辨善恶,归于正道。 

 

 

 

文章评论

山间小路

我觉得和朋友去唱歌,就应该这样做![em]e100[/em]

似曾相识

孔子很欣赏我的歌,他在跟我学歌。你会感到很自豪。这里面包含什么意思?与人为善!你要是和他打交道总能得到好处。他激励别人向上。假如说这个人从事歌唱,他和孔子打交道,他会想:以后把自己的歌好好再钻研钻研,以后要唱的更好。这就是孔子热心教人的思想。无论教学生,教社会上的人都是如此。从孔子的一言一行都突出他不愧是万世师表。处处能让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