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陈家祠
建筑家装
石雕:主要表现在大门两侧凝重大方的一对石狮,一对石鼓,以及石柱、石板、石果等多处石雕作品,分别采用镂刻、镂雕、圆雕等表现手法完成。
木雕:在陈家祠的屋顶梁架、斗拱昂、檐板上,雕刻着无数个人物、动物、山水。这些作品聚集了广东省木雕工艺之大成。大门四扇屏门的雕刻精美绝伦:每一扇门均有三幅木雕画,上面二幅采用双面雕刻手法镂空而成,下幅则是浮雕,内容分别是"踏雪寻梅"、"三阳(羊)开泰"等。
砖雕:陈家祠的砖雕艺术十分高超。大门左右两侧的"梁山聚义厅"和"刘庆伏狼驹"是其代表作。其作品运用了砖雕中的圆雕、浮雕、镂空、挂线砖雕等方法,再现了历史上的故事。
陶塑、灰塑、彩塑和铁铸:陈家祠屋脊装饰整体采用"三塑"工艺。上层是陶塑,基座是灰塑。在广东建筑工艺中,陈家祠的花脊是规模最大、最精美的一部分。共有11条这样的陶塑花脊,有1800米的灰塑装饰,堪称广州之最。而镶嵌在石雕栏杆中间的通花铁铸绘画,反映了古代佛山钢铁铸造业的发达。我刚进到书院的时候,不禁为书院气势磅大的石湾陶塑脊饰所吸引,这样大规模的工艺品真的非常少见,绝对是中国清代建筑中的精华。
陈家祠建成正是晚清帝国走向没落之时,中日甲午战争打开耻辱,曾有的光鲜辉煌与当时的内扰外侵形成鲜明对比,有振兴的号角,有守旧的固执,有浅薄的自得更有清廷腐败懦弱。而处于对外前沿的广州,舶来文化冲击、新生民族工商业的萌芽,开放与保守的对立、崇洋与媚外不同的表现,无一不让追寻变得迷茫,于是潜意识中攥紧祖宗留下的一切,想必是当时宗祠修建召集人的心思吧,于是,一座家族宗祠,仅从建筑方面,就在有意无意中变成了岭南建筑文化集大成之代表。
从容方能至简,而风雨飘摇的当时,何来从容?也许,这样一砖一瓦中追求繁复至极,真是失去自信的一种体现么?但却在这种微妙的矛盾中,才有了陈家祠的绝美建筑艺术,给后世留下如此赏心悦目的精美绝伦,也算是给百年前岭南那些精湛工匠艺人们最好的告慰。
这些雕刻作品本身就组成壮观的历史传说集锦:正门两边外墙上有大型砖雕《梁山聚义》、《梧桐杏柳凤凰群》等;首进头门梁架上雕的“王母祝寿”、 “尉迟恭争帅印”、《三国演义》中曹操大宴铜雀台,木雕作品中还有诗意的南方水乡 “渔舟唱晚”,第二进后侧长廊上的柚木屏门双面镂雕,分别雕有 “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等20幅木雕; 最壮观的是立于屋脊屋顶的陶塑和灰塑:有用224个人物形象组合成的“群仙祝寿”、“麒麟送子”、“虬髯客与李靖”的雕塑群,看着 “竹林七贤”、“公孙玩乐图”等画面,似身在历史沧桑。
聚贤堂前后石栏杆中嵌有铸铁栏板,就是佛山铁画。其正面6幅为麒麟玉书凤凰图,台阶两边是双龙戏珠等,工艺精湛,构图精美。如此多的工艺品集聚在此,使陈家祠更显富丽堂皇。郭沫若先生于1959年参观陈氏书院时即席赋诗:“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
选自:俏色玉佳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