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踢花毽的好处(资料)

个人日记

        花毽与其它运动相比,其独到之处在于,它对调节人的眼、脑、神经系统和四肢的支配能力有着特殊的功能。它主要以下肢做盘、磕、拐、蹦、落等动作来完成,通过抬腿、跳跃、屈体、转身等动作使脚、腿、腰、颈、眼等身体各部分得到锻炼,其中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它的动作可以让人体的关节得到横向摆动,带动了身体最为迟钝的部位,从而大大提高了各个关节的柔韧性和身体的灵活性。

  另外,长期参加踢毽运动还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踢毽子要求技术动作准确,使毽子在空中飞舞不能落地,每种动作须在瞬间完成,这样就会使人的大脑高度集中,心神专一,从而排除了杂念,使习毽者感觉到身心舒畅,活力无限。

踢毽对糖尿病人有特别的帮助,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偏高、缺乏运动,下肢会逐渐萎缩,而踢毽主要以腿部、脚部运动为主,从而带动全身血液循环,这对血糖的调节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另外,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头痛、眼睛不适、肩颈病和坐骨神经痛等慢性疾病也起到了很好的缓解作用。

   北京张丽女士初学花毽时,还担心自己学不好被大家笑话呢。如今她在毽友中的水平已属中上乘。更让她高兴的是,踢毽后大家都说她像换了一个人,火气不大了,气色也好了。两年前张女士有植物神经紊乱、心脏病,嗓子也总不利落,抬腿上台阶都困难,大把吃药也不见好。张女士说:“现在的变化全归功于踢毽。” 最神奇的要属何女士,她得乳腺癌已近12年,天天玩毽让她成了抗癌明星。为此崔女士还专门为小花毽编了首打油诗:“踢花毽,花毽好,花钱不多占地少。每天坚持半点钟,上下楼梯很灵巧。”
     花毽之所以在广大普通百姓当中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其简单易学、丰富有趣、健体强身。无论是在公园广场或是社区,不管是什么季节,三五成群的男女老少围着一只上下翻飞的毽子踢的兴致盎然,这样的情景大家都没少见到过。锻炼身体的方式有很多,但要想既达到锻炼目的,又有一定的娱  乐性和艺术性,那么花毽就是一个难得的选择了。而且它练习起来非常方便,动作幅度不大,不必与人冲撞,占地小,花园里可以踢,家里客厅也可以踢,而且毽子小巧携带方便,成本也低,口袋里一装就可以走到哪练到哪了。
      据悉,日本一东京大学专家为其岛内中小学生开的“健脑处方”,就是多做踢毽、跳绳等强跳动运动,特别是在早晨、傍晚及课间活动时间。在5月30日北京“航天社区飞舞中华毽”的表演现场,记者就亲眼目睹了一位名叫吴珊的小朋友的精彩表演。一枚小小的花毽在她的脚下如羽毛一般轻盈飞舞,她步伐灵活到位、动作大方严紧,脚法变化多端、出神入化,令人拍手叫绝。几乎没人能猜得出这个10岁的小女孩的毽龄只有2年。上小学四年级的吴珊告诉记者,她是因为花毽的踢法多样,觉着新鲜才开始练上花毽的。练上之后才更觉出它的好处。她自豪地告诉记者:“我的学习成绩挺好的,在班级永远是前三名。”而花毽不仅帮助她强健了身体,更有助于她学习。“踢毽子,反应快,脑袋灵活,况且不会因为生病而耽误学习。”如此看来,毽子的功能可真不小。
  素有“中国毽王”之称的张玉宽是清末毽王张玉舫的徒弟。张玉宽可以用盘、磕、蹦、拐、跳、落、拿、压八种技法,运用全身不同部位“踢”出上百种花样,连续踢上千次不让毽子落地。他独创的“太阳金钟罩”、“翔翎朝天”、擎天玉柱,每次表演都能博得满堂喝彩。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是中国花毽的传人,花毽是中国的国粹,我不能让花毽在我们这一代消失,我要为把它传播到下一代,让更多的人、中国人、外国人都认识花毽、学会踢花毽。”如今他的一个最大的梦想就是踢着花毽上奥运。
  “北京毽王”张德光自己创新出不必剃光头就可以完成的“四面顶”套路和不用手扳的“青龙出水”(朝天蹬)。还创新出高空放毽高达15米,又稳稳落顶的“佛爷顶珠”、“出水芙蓉”等,让人不由自主地拍手叫好。从70年代起,张德光几乎每天都和毽友们在东单公园踢毽,作为自己一年四季传播花毽的场所。美国明星职业篮球队来京表演仅3天,3个早上却都到东单公园看张德光踢毽;著名“好莱坞”影星卢燕多次慕名来京,与张德光切磋技艺……对张德光来说踢毽已经不是“单纯的消遣”,而是继承民族体育传统,让花毽技艺代代相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