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蠢指数 且饮一杯寂寞

个人日记

愚蠢指数

 

    生活中,有不少做蠢事的人,比如:把垃圾倒进江河的清洁一族;文眉文成括号、割双眼皮割成肝脐的爱美一族;以为吃“脑白金”脑就长“金”,吃“虎鞭宝”身上就长“虎鞭”的进补一族;高价买来假券,还要到外国兑换巨款,钱到手怎么花都预先想好了的寻宝一族;主场骂客队是傻*器的球迷,到了外地,反被大家认为他们才是傻*,认真念秘书起草的报告,把“此处停顿,估计有掌声”都念出来的首长;自己过马路,差点没叫汽车轧着,却首先预测别人有血光之灾的算命先生。。。。。。

  

     我们大家都有可能做蠢事,每人身上都有一个愚蠢指数。 一般来说,我们的愚蠢指数大约在二百二三左右,稍有闪失,就开到了二百五。由此可见,愚蠢和不愚蠢之间相隔并不很远。

  

     我们的先人对愚蠢非常在意,总结出各样的愚蠢——画蛇添足,守株待兔,缘木求鱼,刻舟求剑,揠苗助长,水中捞月,杞人忧天,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班门弄斧,作茧自缚,自以为是,驴唇不对马嘴,此地无银三百两,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先人心肠好,替晚辈担忧,于是把这些愚蠢化做成语,口口相传,留给后人作教训,后人要强,哪一个也不愿当傻瓜,就将成语背得滚瓜烂熟,谁知有时身不由己,照做蠢事不误,空虚缺陷,构成了愚蠢得以产生的“基因”和“潜质”。因此,江山代有蠢才出,谁都可能二百五。

  

     愚蠢似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大愚蠢,一种是小愚蠢。小愚蠢人人难免,时不时就来一次,但它们是可以谅解或同情的。而且具有独特的益处——不断为你指出人类的局限性,使你不要至于太乱来。另有一些小愚蠢,比如孩子喂绒毛狗喝牛奶之类,其愚蠢指数将超越二百五,上升到二百六七,那就不是愚蠢,而是可爱的童趣。

  

     最怕的是大愚蠢,一旦赶上了,哭不得笑不得,后果堪忧。一些人愚蠢是由集体出演的,比如上个世纪50年代全民打麻雀,60年代全国跳“忠字兵舞”,70年代围湖造田破坏生态,成亿成亿的人站出来在同一时间嘿哟嘿哟地干同一件蠢事,说是气壮河山,其实是差点没把山河气死。

  

     一些人愚蠢是由个人,主要是由那些权柄在握的个人造成的。比如:

  重大项目的决策失误,由国家当冤大头,交巨额“学费”;在自然文化遗产区盖粗俗楼宇,盖完了自鸣得意,到处推广;徇私、受贿、包二三四五奶,警察梆梆敲门,面露喜色,以为是六奶来了。凡制造这些愚蠢的人,其愚蠢指数势必嗖嗖上升,变成二千五、二万五,亦即十倍的愚蠢,百倍的祸害。

  

   还有些愚蠢,都是当事人自己主动拥有的。比如路遇一人说他有血光之灾,需用报纸把所有的存款包住做法方可化解,便颠颠地取了钱“做法”,结果钱不翼而飞;还有人听信致富神话,倾其所有养海狸鼠、种速生林,结果从云端跌落下来,摔的头破血流;还有做事信马游僵,从不遵守规则,到头来也是以身家作为“学费”。。。。。。这些愚蠢皆因“贪”和““利”,很难界定是大还是小,但几乎根植在每一个人心底。

    

   愚蠢的“蠢”字很奇怪,居然用两个小“虫”垫底。事实上,虫子并不愚蠢,鸟兽花木也不愚蠢,即使无生命如石头者也不愚蠢。它们都按规律办事,该来就来,该走就走,繁殖时不忸怩,屹山时不傲慢。愚蠢是人的专利,人干了蠢事,不但自讨苦吃,天地万物都跟着倒霉。

  

     能把愚蠢指数降下来的人,就是聪明人。我们不是神,下降到零很难,但只要努力,总能想出办法,离二百五那个刻度远一些。 

 

且饮一杯寂寞

郭枫

寂寞!千千万万炽热的心灵,在寂寞中绽开,在寂寞中谢落。谁能为寂寞定名?

寂寞!那么幽微,那么玄秘,那么变化奇幻二不可捉摸。总是在人踽踽凉凉中,倏然而来又飘然而去。谁能为寂寞定名?

但,寂寞却以沉重的脚步,在那些厚实的心田上,踩下深刻的印痕。

“无言独上西楼”,深闺的空寥,弥漫在漠漠的冥色里,离情别绪,黯然销魂! 言语,在这种情况下已经失去任何意义;

“独骑瘦马踏残月”,手足情深,如同比翼齐飞的雁行,在生命的旅程中,相互眷顾扶持,达于心灵相系的境地!岂知造化弄人,横生的摧折硬使亲爱的兄弟分手,纵然在悲凉的残月影中独骑瘦马,也难以排闼无尽的怅惘啊!

“对酒当歌”,的确是英雄人物的豪情,然而,在慷慨狂放中,已流露了多少深藏的幽思。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面对历史的浊流,天地悠悠,此身何寄?空有雄心壮志却无由伸展,也惟有怆然泪下了。

这种种寂寞形象,诗人们,以生花之笔定影在美妙诗篇里,而成为千古绝唱。让我们不但能认识寂寞的面容,并且也认识了高远的人生。高远的人生,无论在哪种生活领域,都会创造出一个脱俗的世界。惟其脱俗,所以成就高远;惟其高远,所以产生寂寞。

如果说历史中有什么不朽,大概真挚的情爱和伟大的理念是两道主脉。真挚的情爱,是值得讴歌的!无论是爱情、友情、天伦的亲情,当无私的心灵呈现出热情的关怀,平凡的个体便放射出美丽的光彩,生命之力,也展示出创造的无限。可是,至纯的情爱,在芸芸众生中,并不易得;幸而得之,在世事沧桑中,也不易长存久在。犹如皎然明月,必有阴晴圆缺的憾事,在纯情的背后,总有回荡不已的寂寞。 伟大的理念,也是值得讴歌的!上帝造人,本来就有才智和平庸的种种差别,人的秉性,更有敦厚于偏私的极端悬殊,这是无法强求一致的。所谓一种米养千种人,而推动时代前进的,却是千种人中最少的一种―― 先知先觉。先知先觉的人物,需有绝高的智慧,更需有宽厚的胸怀,他们追求真理,悲悯人生,却往往与世俗相违而以寂寞告终,永远留下无穷的浩叹。

亲爱的孩子,不知道你是否同意以上陈述?在我,却非常崇仰那些拥抱寂寞的人物。须知,真正的寂寞况味,也不是任何人都得以品尝的!惨绿少年时代,强自说愁,不过是一种虚幻的陶醉,何尝懂得寂寞?浑浑噩噩的小市民,衣暖食饱之余,别无所求,于是以无聊的感慨来填补其精神的空虚,又何尝懂得寂寞?最可哂的,是浮沉在死水中的一群,他们爱热闹,承颜色,追逐征求,栖栖惶惶;一旦遭受冷落,便摆出可怜的姿态,哀声呻吟。这些人,其品格距离寂寞远甚,更无法懂得寂寞。

亲爱的孩子,且饮一杯寂寞吧!在远行之前,且饮一杯寂寞,仔细去品味寂寞的枯涩,仔细从枯涩中去寻求醉人的甘美啊!

 

 

说寂寞是枯涩的,不错。可是耽美于寂寞的人,却喜欢敞开胸怀,迎接寂寞的枯涩。

耽美于寂寞的人,可不一定是佯狂高蹈的名士,更不一定是避人遁世的隐者。谈到这些脱俗的族类,不晓得你的看法如何?我总觉得他们太冷了些,太高了些,太清白了些!自己站在孤峰顶上,俯视庸庸碌碌的众生,熙来攘往,真是俗不可耐!而人间的疾苦辛酸和贫病忧患,也实在恼人!且把世界远远地推开,且忘怀人间,只管谈玄说理,参禅悟道,多么清风明月啊!这等高人,实在追寻的是什么?我无法探究明白;不过,我知道,绝对不是寂寞。

耽美于寂寞的人,生活在凡俗的人间,生活在十丈红尘里,生活在喧闹吵杂中,然而他寂寞。时而豪放地笑,时而纵情地歌,时而滔滔不绝地雄辩,然而他寂寞。似乎洞澈世界,又似乎什么都不懂;似乎傲慢得无法亲近,又似乎平凡得近于庸俗,似乎谁都可以成为他的朋友,然而他寂寞。他寂寞,然而,他耽美于寂寞。

他耽美于寂寞,喜欢让寂寞的火焰,在他的生命中幽幽地焚燃!爱一个人,爱一个社会,爱一个现实的世界,他投下的感情是炽热的。他愿意爱得轰轰烈烈,也愿意爱的细微,爱得恒久,恒久地放散热力,恒久地传送出自己的温暖。不管人家知不知道,更不管世界改不改变,他总是幽幽地把自己燃烧。

他耽美于寂寞,喜欢把自己燃烧。在幽幽的火光中,往往会映照出现实飞舞的魔影,魔影飞舞,舞出形形色色的威吓和诱惑。面对着邪魔如山的压力,他得站稳步子顽强地对抗。面对着邪魔七情六欲的引诱,他得坚持心志而不受动摇。当许多见风使舵的识时务者,随波逐流而去,他不会从站立的位置撤退。他赢来傻子的雅号,他赢来无尽的嘲弄和冷眼,然而,他不会从站立的位置撤退。

他耽美于寂寞,不管人家知不知道,不管世界改不改变,他喜欢让自己的生命,在寂寞的火焰中幽幽燃烧。亲爱的孩子,你说,这种寂寞的况味,岂不过于枯涩!然而,耽美于寂寞的人,却乐此不疲,永不悔改,只为了追寻深沉枯涩中所含蕴的那一份至美的甜。

那一份至美的甜,那一份醉人的甘洌,就能把漫漫寂寞,化为一片芳香的天地。

那份甜,是纯粹的坦荡。检视自己的生命,爱过、狠过、疯狂过,无论怎样,都保持着赤子的洁白,连梦境也明亮得像一片平静的湖水。那份甜,是纯粹的安然燃烧自己,究竟能照亮几尺的黑暗?不必关心。燃烧自己,究竟能有多大的热力?不必关心。生命曾经在世间过往,也曾经热情地燃烧过,这就够了。那份甜,是纯粹的性灵宴享。让迷信掌声的人去制造群众的掌声吧!当掌声像杂乱的雀群,轰然飞起,究竟有几只能抵达天国的大门?不管雀群聒躁,只寻求在寂寞世界中,那一双透视着心灵的眼睛。当一双透视心灵的眼睛,煦煦相照,甜美的沉醉就浸透整个一生。

谁都苦过,谁都笑过,如果不能触及寂寞的枯涩与甜美,纵使哭笑一生,也只漂浮在哭笑的表层,哪能懂得深入骨髓的痛苦和幸福?哪能懂得什么是刹那?什么是永恒?

亲爱的孩子,让我们学习啜饮,饮一杯寂寞,微笑着,迎接这奇幻而多难的人生。

 

 

让我们学习啜饮,啜饮人生的寂寞。

真的需要学习啜饮,需要时常惕厉自己去甘于寂寞!我们读过一些书,我们自诩为知识分子,如果因此就自我不凡起来,自我伟大起来,那么,我们的书是怎么读的?我们怎么能谈到一个知识分子应该寻求的人生?

我们读书,当然知道在中国绵长的历史中,产生过许多伟大的人物,带动我们民族的命脉,生生不息地发展。可是,我们不能崇仰历代权势阶层所颂扬的假象。我们所崇仰的,是在不同领域中,燃烧自己的奉献者。我们崇仰这些伟大的人物,他们甘于寂寞的生命,给我们立下了不朽的典范。

真的需要学习啜饮,啜饮人生的寂寞。寂寞―― 这枯涩而又甜美的醴酒―― 可不是靠天生本质就能够承受的。让我们告诉你,孩子,在我生存的五十多年中,也算是历经患难,也算是看透世俗,所以,也算能知道选择一个方向,不至于随波逐流。但是,理念是一回事,坚持理念而不坠是另一回事。半生的途程,我走得战战兢兢,许多次,我几乎在天人交战中溃败下来,幸而,那些长照在历史中的灯火,指引着我,让我勉强通过。直到现在,那些诱惑的魔影,有时还会让我怦然心动。我知道,距离历史上那些伟大的饮者,我的路程仍很遥远。

可是,我们不能颓唐,更不能丧失信念!要是我们不鼓起勇气奔赴,在暮色四合中,靠谁来传递人间的灯火?靠谁来鼓动历史的脉搏?

孩子,鼓起勇气,向爱和真的世界奔赴。在远行之前,让我们面对奇幻而多难的人生,举起酒来:且饮一杯寂寞。

 

眼睛(郭枫)

    我曾注视着一个孩子的眼睛,很久很久……

 

    一天早晨,我经过一个地方,突然,看见路旁一双乌黑的小眼睛。我停下来走到他的面前,对于我的这个举动,他并没有退缩。他只有四五岁的样子,稚气的模样令人无限怜爱。哦,多美的一双小眼睛!我望着他,不禁心生赞美。如果说世界有神圣、美丽的东西,哪里能够找到比孩子眼睛里蕴含的更多的呢?我凝望着,忽然有一些惶的感觉!怕我的面孔在他的眸子中找出来。

 

    在这充满憧憬的眼睛里,找不到丝毫阴影,就像他没有忧郁的小心灵一样。我仿佛窥见他的灵魂在空中飘舞,是自由而明朗的

 

     离开了这个孩子。他,明亮的眼睛,依然闪耀在我的脑际。以后每一次看到这个孩子,总爱凝视他可爱的眼睛。我更相信:“从眼睛里,可以探悉到一颗心灵。”

 

    从此,我惯以冷峻的的逼视,去探索人们的眼睛。怀着一份奢望,梦想在茫茫人海寻找一些可贵的心灵。别管我说的太颓丧,我是失望!在可笑的人群中,我从未发现像孩子一样的眼睛。我看见过英勇的、高傲的、睿智的、恋爱的、仁慈的眼睛……我也看见过充血的、贪婪的、哀怨的眼睛……我看见过发光的祸失神的眼睛、高尚的或卑鄙的眼睛、然而从没有看见过向那孩子如秋夜莹星一样清澈、明亮,洋溢着希望生命的眼睛。也许仍是有的,也许隐藏在晦暗的角隅,我想。

 

    一次我走在薄暮的旷野中,斜阳昏黄的光线,笼罩了山峦水影,苍茫的气氛弥漫在天地间,空中充满了凄迷的情调。我孤寂地走着,一条又阔又直的黄土大路,一直伸展开去,没有尽头似的隐没在遥远的暮色里。我的心灵位为这一片暮色所震撼了……

 

     前面,有一个行路的人影,我加快脚步赶上去。是一位龙钟的老人,拄着拐缓慢地走着,很衰老了,可是步履仍很矫健,一步一步,迟缓,却很有力。

 

    从后面赶上,我问:“老先生,前面不远就到宿店了吧?”听到了我的声音,老人似乎有些惊讶,有些犹疑,但他终于回答了我:“年轻人啊,你的眼睛看得清楚,为什么还要问我的呢?不过要到宿店,路还是很远的。”

 

    朗朗的声调铿锵动人,我才注意到老人的双目已经失明了。

 

    “你走得快还是先走吧,我独自走惯了,黑夜和白天都是一样,我总是摸索着走”

 

     我走得快吗?我心中重复着这句话,也许此时我的脚步比老人快,可是,谁知道老人的脚下走过多路了?真想伴他走一程,但看老人走路的姿态,知道他是善于行路的,我终于先行了。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可是他在我的脑子里并不能轻轻抹去,像那次我突然间发现了孩子眼睛里的光亮一样,留下了深刻的痕印。我忘不了老人的那种强傲的姿态,常常咀嚼着老人和我的那段对话。不错,人生是漫长的,而且很难到达宿店。那里是宿店呢?哪里又可以停下脚步呢?路是没有尽头的,走啊!走啊!当生命之光熄灭的时候,也许正是生命之光点亮了的时候。

 

     是的,路是没有尽头的。从孩子洋溢着生命希望的眼神,我等的应该怀一份真情去开创未来的道路,从老人双目已盲的行进中,我领悟到奋力前进的意义。选定自己的方向,踏实地走。也许,这就是人生应该做的。我得换上孩子般真挚而充满希望的眼睛。

 

做一颗《石子》  郭枫

 

    在北部那座繁华的大都市,住了七天,我又回到古城来。

  选定了南部的古城来教书,一晃儿就是十几年。过惯了恬淡的日子,自己就像躺在河床上的一颗石子,任时间的清波,静静地在我身上流过。透过了一层水光,既能窥探到自然神奇的景色,又能领略到人生的许多奥妙,心里拥有一份充实的感觉,甚至还有点富足的味儿。

  不知是不是这种平凡的生活,把我养得懒散了,或者该怪我的本性太愚拙?当我置身在那座急遽膨胀起来的都市中,不仅生活的方式,使我无法适应;而且,真像一颗石子,投进无际的汪洋。「我」,一下子就淹没在波涛里,无影无踪!连一朵浪花,甚或一星星泡沫都没有。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谁,谁又是我呢?

  不管是走着或坐着,睡着或醒着,却永远无法抛开:许多人、许多事、许多声音。盈耳的是车辆的长河,永无止息的奔腾;极目的是泛滥的人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停地涨落。

  在茫茫的人海里,谁晓得是「我」推动「群」呢?还是「群」推动「我」?可能有些人只是跟着自己的脚走吧!要不,为什么时间竟蹲踞在许多面孔上,傲然而笑,彷佛在问着:

  ──人们在忙些什么?

  是的,人们在忙些什么?这是一个深奥的问题。不论怎样,我明白自己是不能应付这种忙碌的。寒伧的牵牛花,原当在山野间开放;常春藤的根,应该扎在乡村的土壤里。

  于是,我回来了。回到我亲爱的古城,回到我亲爱的学校。立刻,我就被包围在亲切的气氛之中。

  在这里,有熟悉的椰子林,向我招摇着手臂。有夹道的七里香,以淡淡的清芬,缭绕在人的心头。扁柏的深荫,在爽朗的阳光下,掩映着幽幽的绿影。小池清波,碧荷荡漾,在冬日的凉风中,却仍以孤峭的热情,高举着几支红焰。在这里,每棵小草,每张叶子,都以静美的姿态迎我,而我的感情,也化为千瓣心香,向一切祝福。

  在这里,美,不光是展示在自然中,美也滋长在拙朴的心灵,又偷偷地爬到人们的表情里。徜徉花间的步履,何其安闲!迎面而来的笑容,多么和乐!有书声、有琴韵,流泄自向阳的窗口,透明的空气中,似乎永远飘荡着快乐的音符。

  低徊在小径上,我彷佛走进了历史;属于现代的喧嚣、竞争和匆忙,遂退隐于另一个遥远的世界。呵!我满怀喜悦,喜悦于我底心灵,又回到它的归处。

  当然,我也为了自己的固陋,感到有些吃惊!怪不得朋友嗤笑我太守旧,他们说:我不懂得变通,老是守着乡下人的那一套,是不成的。

  追寻变化和要求速度,是现代物质文明的特色。可是,把握一分灵性,播种一分纯真,难道不是人类精神的需求?

   低徊在小径上,我彷佛听到心灵的声音。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