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布达拉

个人日记

图片


 
布达拉宫是历代达赖喇嘛的驻锡地,那里供奉着历世达赖喇嘛的灵塔,然而却惟独不见你——仓央嘉措的灵塔,三百年了,作为最富传奇色彩的六世达赖喇嘛,你的灵塔在哪里?
仓央嘉措,你去了哪里?难道在你23岁迈出布达拉宫的最后一刻真的都没有回头吗?真的让这金碧辉煌的宫殿在万民仰视中模糊。你轻挥衣袖,把那人人敬仰的佛光如尘埃般拂掉后翩然而去,消失在滚滚红尘里。因为在修行的路上,没有死亡,只有灵魂和信仰的飞翔,在距离宫殿越来越远的时候,你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堂,所以你坦然的把被俘当作一种解脱和释然。
你离去之后,你的情歌依旧在高原上盘旋,像酥油灯火一样缕缕不绝。在潮水般的祈祷声和嘹亮的号声之上,情歌的音符,自由的旋律,像风一样在群山之间回旋。三百年后,当再次读起你的情歌,我们依旧只能仰视,仰视雪山之颠那傲然独立的一缕不屈的灵魂和一颗勇敢的心!一段亘古不变的情,此时此刻越过遥远的时空,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虔诚地膜拜和诵读:
图片
   
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

不为乞福

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日
垒起玛尼堆

布达拉宫是历代喇嘛的驻锡地,那里供奉着历世达赖喇嘛的灵塔,然而却惟独不见你——仓央嘉措的灵塔,三百年了,作为最富传奇色彩的六世达赖喇嘛,你的灵塔在哪里?
仓央嘉措,你去了哪里?难道在你23岁迈出布达拉宫的最后一刻真的都没有回头吗?真的让这金碧辉煌的宫殿在万民仰视中模糊。你轻挥衣袖,把那人人敬仰的佛光如尘埃般拂掉后翩然而去,消失在滚滚红尘里。因为在修行的路上,没有死亡,只有灵魂和信仰的飞翔,在距离宫殿越来越远的时候,你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堂,所以你坦然的把被俘当作一种解脱和释然。
你离去之后,你的情歌依旧在高原上盘旋,像酥油灯火一样缕缕不绝。在潮水般的祈祷声和嘹亮的号声之上,情歌的音符,自由的旋律,像风一样在群山之间回旋。三百年后,当再次读起你的情歌,我们依旧只能仰视,仰视雪山之颠那傲然独立的一缕不屈的灵魂和一颗勇敢的心!一段亘古不变的情,此时此刻越过遥远的时空,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虔诚地膜拜和诵读:
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

不为乞福

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日
垒起玛尼堆

不为修德

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这一世
转山
不为轮回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图片

 

阿旺罗桑仁青·仓央嘉措,于公元1683年正月出生在藏南一个依山傍水的村庄,那里是门巴人的聚居地,也是红教盛行的地方。父亲扎西丹增,信仰红教;母亲才旺拉姆却信奉宁玛教。你是历史上是唯一一位不是藏族的达赖喇嘛。你非常
聪明,八岁习字,十一岁做诗。据说,你出生的时候,天上出现七个太阳的祥瑞。也许,这就是佛降人间的预兆吧!可是你幼年丧父,舅父顿巴和姑母贪财如狼,夺走了仅有的财产和房屋,你便随母生活,家境贫寒。
1697年9月,册封你为转世灵童,剃度为僧,尊称为活佛。被人们迎至拉萨在高高的布达拉宫里。经名为“仓央嘉措”,藏语意思为“音律之海”,其本身就是对你的一生的预言!
我走近三百年前的1702年,你泣拜在扎什伦布寺法座前,袅袅的香雾、宝象庄严的佛寺,你和五世班禅大师四目相视,酥油灯的光芒映照着你19岁的面孔,你乌云密布的脸庞若明若暗。在那座饱经风霜的寺院里,你终于向班禅送回僧衣,以表达你退戒意愿。班禅大师祈求劝导良久,你始终沉默以对。终于泪如雨下,你再三说道:“违背上师之命,实在感愧”!然后,毅然起身,夺门而出。曾为少年的你落发授戒的班禅大师罗桑益西追至日光大殿外,你双膝下跪,恭敬地磕了三个头,你痛彻肺腑对班禅大师言道:“你给我的袈裟我还给你,请让我过普通人的生活吧!若是不能交回以前所受出家戒及沙弥戒,我将面向扎什伦布寺而自杀。二者当中,请择其一!”言毕黯然离去。
戒律森严的环境和多情的内心世界冲突,终于不可遏止地爆发了。我无从得知你想了些什么,我看到的只是你意已决。把惊愕、沉思留给了扎什伦布寺,留给了广大的信教者。
这就是你,身不由己又无可奈何的你,心柔如水志坚如钢的你。虽然贵为活佛,却是那么的茫然无助,命运全由别人来安排。“还不如一个农奴,农奴还有逃亡的权利;甚至不如一个小僧,小僧也有还俗的自由”。
你为什么会如此叛逆?
一个是因为信仰红教的原因。父亲是藏族,母亲是门巴族,从小在藏族和门巴族聚居的宁玛派红教区生活,这个教派并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两个民族的相异而又交融的文化熏陶和来自民间自由性灵的感染,使你对人间情怀和世俗爱情充满了渴望,而限制结婚和情欲的格鲁派黄教却让你痛苦不堪。
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的第巴·桑结嘉措为了能继续执控政权,在五世达赖圆寂后15年密不发丧,致使寻访灵童的工作不能公开进行,通常转世灵童在五、六岁就已坐床接受教育,当14岁的你被迎进布达拉宫的时候,已是个情窦初开的少年了,一下子让你生活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自然是难以接受的了。藏王第巴·桑杰嘉措为了自己的私欲,并没有让你过问政事,虽然你从没有将地位权势看的那么重要,但岁月的蹉跎怎能不让你对前途产生疑虑、动摇。你看不到未来,找不到出路。突然远离故乡、亲人,面对大量的经书和修行;更何况你的童年及少年时光是在民间无拘无束地度过的,加之少年心性,又不太明白自己所处凶险和身负的重任,对藏王第巴·桑结嘉措的野心更无法领会。
你不舍当年在雪山放牧的情景,不舍家乡墨脱人豪迈的激情,尽管因为贫穷曾当过乞丐,送过尸体,生活极为艰苦,但可以自由自在地在草原奔跑,放声高唱草原之歌,那是多么的惬意,如今,你身不由己地被推上活佛至尊的宝座,可你的命运已经不再属于自己,每日接受着藏民们的觐见和膜拜,你头上活佛的光环让你感到无比
沉重 .
 

图片


 

 

我不能亵渎你对佛的虔诚,除去你作为活佛的宗教身份,你对爱情的渴望不亚于世俗男子对爱情的追求,因为你心中的世界不只是宗教,还有凡世的爱情。
年轻的你在华丽的布达拉宫里整天翻阅那些枯燥无味的经典,厌倦深宫内单调而刻板的黄教领袖生活,你总想走出布达拉宫。化名宕桑汪波,化妆逃出布达拉宫。
“黄昏去会情人,黎明大雪飞扬,莫说瞒与不瞒,脚印已留雪上......喇嘛仓央嘉措,别怪他风流浪荡,他所追寻的,和我们没有两样。”
雪地的脚印暴露了你的全部秘密。在大雪后的清晨,铁棒喇嘛发现雪地上有人外出的脚印,不幸的是最后脚印进入了你的寝宫。随后铁棒喇嘛用严刑处置了你的贴身喇嘛,还派人把你的情人处死,并采取严厉措施,把你关闭起来。
悲痛欲绝你便把佛深深埋进了心底,拿起笔开始了你的诗歌创作。一个达赖喇嘛的诗写出了世人的所有情感,近似于民歌的情诗将永远为世人流传。“我修习的喇嘛的脸面,不能在心中显现,我没修情人的容颜,却在心中明朗地映见!”
你用诗承载了你无尽的思念,每一句都真真切切的透露了你的心声,咫尺天涯是何等的残酷,思念如同盘根错节的藤蔓,缠绕了你整整一生。也许,你期待着邂逅重逢,盼望能再见一面,哪怕是短短的一瞬。然而残酷的现实化做笔端:
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

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啊
不为修来生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你诵出的梵音不是古奥难懂的经义,而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不是抽象虚无的道德标准,而是带着生命温度的呐喊。风流倜傥的达赖喇嘛,你用诗歌在瞬间沟通了所有人的情感体验,你显然是佛界里的另类。当雪域高原的芸芸众生匍匐于你的脚下,你却对那种可以在风雨中纵情歌哭的世俗生活充满向往。游离于宗教与世俗之间,但是爱情需要圣洁的内心和狂热的情感作为支撑,需要苦苦的修行甚至勇敢的牺牲,它像宗教一样宁静而忧伤。因此你选择了思念为你的苦修,思念的煎熬超越了肉体的苦难,相爱却又不能在一起,这种思念的锥心业已超越了肉体的痛苦。
就像水与火是绝不相容一样,喇嘛与女人是对立的,你的生活必须远离爱情。在一首诗里你写道:接受了她的爱,却牺牲了佛缘。若毅然入山修行,又违背了她的心愿。
从此,拉萨便是你一生伤痛的地方,不羁的你更让自己一发不可收的沉浸在滚滚红尘中,沉浸在拉萨城夜的浮华里。

图片


 

拉萨大昭寺外有家咖啡馆,用藏、汉、英文赫然书写着“玛吉阿米”。
闲暇之余,我经常光顾这家咖啡馆,独自一人坐在二楼的临街窗口,和世界各地的游客品味着你留给后人的思绪,黄色的墙体在300余年的风雨中色彩早已黯然。但是三百年后的今天,这座黄色的楼房所弥漫的浪漫与伤感的气息不改,依然完好无损地矗立在拉萨的街头。那饱经风霜的颜色,正向世人诉说那段温暖而又苍凉的往事。
有人说你曾在这里潜心做诗,也有人说你曾在这与一位月亮般娇美的女子不期而遇,人们看见你眼前的灯火忽明忽暗,你一面诵经读咒,一面书写情歌,在夜幕的掩饰下,“宕桑汪波”与情人玛吉阿米幽会着,互相倾诉心中的爱恋。于是你写下了“在那东方高高的山顶/升起一轮皎洁的月亮……”
玛吉阿米,是一个心灵与情感结缘的气场。让尘世间那些含苞待放的爱情玫瑰无拘怒放,让那久远的“美丽遗梦”幻化成一种默默的祝福——祈求有情人常相厮守,永不分离!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今天的人们喜欢吟诵你的情诗,是因对浪漫的诱惑而充满了艳羡,其中也蕴含着对真情的渴望和焦虑。对情的恣意挥霍让今天的人们找不到真爱,当一夜情和情人之风盛行,成为随处可得的情感慰籍时,人们更涌起了对真爱的迫切需求。因为情的易得,人们往往就不懂得珍惜真爱;因为功利的诱惑,人们放弃回避真情。这是现代人的无奈,遗弃了真爱的弥足珍贵,因此也就饱尝了寂寞、失落和懊悔。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一夜情和情人的故事轮番上演,同床异梦的夫妻让爱情变成了速食,又有谁能如你那样将真爱升华成执著的信仰,为真爱虔诚不悔、孜孜不懈的坚持呢?
而这黄色小楼,随着岁月的更迭,成为人们摆脱和超越缺乏真情困扰和焦虑的途径,不断思索品味着你那浪漫的故事,玛吉阿米将永远是这故事的情节、情感和灵魂!此时的玛吉阿米,已不再属于你,而属于每一个人。
多年后冬天,叫艳的女子最终成为别人的妻子,多年的感情和相思没有化蛹成蝶,苍凉的往事和怀春的岁月成为我一生的记忆,记忆的刻骨铭心胜过笔下落寞的文字,“未嫁娘”玛吉阿米好似情感荒漠中的一处驿站,它能让接踵而至的过客心里烙上久久的“美丽遗梦”……

图片 

在三百年后我试图走近你,一个面目清秀的藏巴汉子,一个化名“宕桑汪波”的活佛,身着华丽宽大的僧袍,绛红的僧袍半遮半露,佛光辉映着你迷离的表情,忧郁的眼神在经殿香雾中若隐若现。意外的是,这张面孔我竟毫不陌生,我觉得我曾经见过你,不知是在高原的荆丛间艰难地行走,还是在拉萨灯火初明的街衢,亦或是猜拳行令的茶馆酒肆,你年轻的脸上藏着世俗不容的天真,挟带着粗砺的风雪传经布道。在宗教里或许你是一个叛徒,但是在人们心中你是永远的活佛,佛在你的心底。作为人的个体,你大胆地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宁愿舍弃达赖喇嘛的藏族最高头衔,也要光明正大的追寻自己的爱情。对密宗佛教极为推崇的西藏社会,作为最高领袖的你没有丝毫犹豫和畏惧,这种崇高的品质造就了你在人们心中的永恒,在当时因为你不想背叛自己的心灵,你爱的是人,因为你自己首先也是一个血肉丰满人。
但是一个沉湎于浪漫爱情中的人,不可能在政治上有太多的建树。神圣庄严的宗教律例不可能容忍出轨的离经叛道。你自然逃不脱被废黜的命运,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终因“耽于酒色,不守清规”,敕令“执献京师”,并被予以废黜。
可惜你走得太早,公元1706年当你被押往京城,在哲蚌寺山下,经历一场三天三夜的激烈战斗,你不忍生灵涂碳,毅然走出保护以身伺虎,对众僧说:“吾之生死无妨,不久即可重见吾之僧徒。”说完束手就擒,遥望着城头相拥的僧众,向着漫天红霞而去,走向被羁押的命运。
你把最后的浪漫写在押解的路上:天空洁白仙鹤,请把双翅借我,不到远处去飞,只到理塘就回。

图片 

 
后来你的转世灵童——七世达赖格桑嘉措,就是根据这首诗中的暗示,在理塘找到的。而理塘正是你的玛吉阿米的故乡,不是“不到远处去飞”,而是远在四川的理塘,不是“只到理塘就回”,而是永远地走了,并且走的杳无音讯。这一年是藏历火狗年,你刚刚23岁。

也许大慈大悲的佛祖能够体谅你的痛楚和忧伤,也许是你对爱的执着感动了佛祖,允许你获得尘间的幸福,当途经青海湖时,你竟成功遁去,不知所终。
没有人知道你的卒年及准确的圆寂地。有人说是在青海湖畔病逝,但是青海湖各种诡异的神话遮蔽了你的身影,有人说你云游在阿拉善地区弘法结善,难道广宗寺佛塔中那一缕女子的青丝,真是你至死不曾丢弃的藏品……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你作为六世达赖喇嘛永远消失了,消失在供奉达赖喇嘛灵塔的布达拉宫里,消失在苍茫的雪域高原……
无论怎样的结局,都改变不了你悲惨的宿命,改变不了是政治斗争牺牲品的现实。你悲惨的命运是佛教史上一段无法抹去的传奇,圣城拉萨一道艳丽的伤痕,但你对爱的追求和执着让后来的人们汗颜,为什么没有结局的爱最凄美,难道因为残缺,所以唯美吗?
每日香火缭绕,木鱼阵阵,暮鼓晨钟,再也不闻红尘往事,浸淫在桑炉里的袅袅桑烟中,耳际回旋着低沉的法号声和诵经声,再次倾听人们吟诵那悲恸的诗句:
那一夜
我听了一宿梵唱

不为参悟

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
我转过所有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我磕长头拥抱尘埃
不为朝佛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我翻遍十万大山

不为修来世
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那一瞬
我飞升成仙

不为长生

只为佑你喜乐平安 

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