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路弘的说话就是生产力之扑克牌练沟通笔记
个人日记
孙路弘的说话就是生产力之扑克牌练沟通,一套扑克牌54张,汉语里有名动形三种词汇,按18个名词、18个动词还有9个褒义词9个贬义词18个形容词在当地晚报上选择54个词,打印到纸上后剪下来贴到扑克牌上。练三寸不烂之舌的一寸舌的方法是从这副牌里随便抽取一张,用这张牌上的词说一个句子,不是陈述句、不是简单疑问句,而是造一个复杂疑问句,完了后另一个人再抽一个词,回答句子要用到这个词,然后再造复杂疑问句提问,如此反复练下去。造一个句子限时30秒,每天练习一小时。造句子时要看到词就开始说,造一个句子用时不能超过30秒。这副牌不限制于两个人练习,也可以三人、多人练习。熟练过关后再任意抽两张牌,30秒内造句练第二级。下一步任取三张牌练习,回答这样水平的复杂疑问句时间可以加长到60秒。这个练习本质就是训练大脑的反应速度。这个阶段练习结束可以达到一寸不烂之舌。从拿三张牌训练开始,要限制话题,比如银行业务方面的句子。一个老总培训他手下十几个员工用30副牌每天一个小时练沟通。他有个儿子因为他工作忙就带去了单位。这个小孩见员工们玩扑克,再仔细一看是练习说话。他就学上了这个方法。一次作文课老师布置了作文题,别的小孩都是想,想着想着一节课完了,下节课才着急的写。这个小孩不一样,一看题目他二话不说从书包里掏出十张纸牌,刷刷地写了起来。不一会儿他收起这十张又换了十张。很快他的作文完成了,老师拿起来一看不但写的不错,还有散文风格。老师很惊奇,叫了家长沟通。聊天之后老总想到了他的员工练习的扑克牌沟通法。他的员工也是练了三个月后,沟通水平大长。练好三张牌后再用四张牌练习,这是练二寸不烂之舌,这个阶段练习时不但要限制话题还要限制角色,比如销售员和顾客的角色对话。这个过关了再用五张牌练习。郭德纲可以达到十张牌的说话水平。一天一小时,二人、三人和多人练沟通,坚持两星期了,每个词都见了二十次了,就得换一副牌了。要是有人练熟了十张牌以后,还可以挑战更高难度的,把牌上的词汇全换成成语,就到成语词典里找54个贴扑克牌上练沟通。扑克牌练沟通这个工具是怎么来的呢?起源于美国军队。美国军队的军人们每天训练、抓坏人,一天下来都很累,只想休息娱乐。要他们专门学习没有那个时间。官方就动脑筋了,他们的娱乐就是打扑克,那么能不能在扑克上做文章?他们就把要抓的坏蛋选了一批54个印在了扑克牌上。士兵们一打扑克就见到了照片,时间长了脑子里就有了印象。在实战中看到那个坏蛋了,有印象,拿出扑克牌一对,果然是他。士兵就连人带扑克牌上交到他长官那里了。士兵立功了,大家不玩扑克了。为什么呢?少了一张牌,谁还玩?官方又动上了脑筋。干脆就把立功士兵的立功情况印到扑克牌上,补上这一张再发下去,这下牌全了,又能玩了。又过了一段时间后,军官开总结会,大家看牌上立功的士兵怎么没有我们呀?他们是怎么上去的?看看牌上怎么说。有人说他们是晚上十点以后出去活动的。去哪了?在山区抓的。好,今晚十点大家集合,我们也到山区抓坏人立功去。这里美国人把扑克牌用到了极至,使它既是抓人工具、又是激励工具同时还是总结工具。后来这些美国士兵退役后,国家为了表彰功臣,允许他们中有进取意愿的人可以上大学。在大学里,一般学生不敢和这些当兵
的玩扑克牌。为什么?打不过人家。玩着玩着,他们会说哪年哪月哪日在哪里抓到谁了。不知道的以为他们在回首往事,其实说话间他们已经知道对方的牌了。哪时抓的谁是哪张牌,他们太熟悉了。所以这牌没法打。谁和他们玩谁输。我们用扑克牌练沟通,除了销售人员可以练沟通,学生用了可以练习写作文。
的玩扑克牌。为什么?打不过人家。玩着玩着,他们会说哪年哪月哪日在哪里抓到谁了。不知道的以为他们在回首往事,其实说话间他们已经知道对方的牌了。哪时抓的谁是哪张牌,他们太熟悉了。所以这牌没法打。谁和他们玩谁输。我们用扑克牌练沟通,除了销售人员可以练沟通,学生用了可以练习写作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