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不是一切,去读经典吧
手机日志
长久以来,我一直耳闻一个奇怪的说法,那就是竟然说古诗词已经大可以置诸高阁了,它小众,落伍,陈腐,乍一听,以为回到了五四大学者打倒孔家店的时代,随之而来的是一场新诗波澜席卷的浩浩大潮,然而很不幸,说这些话的,却是一些所谓古风圈内的人。
针对某些言论,我只浅薄地谈谈自己的看法。辩驳的事我一向是不来的,对错与否,君听君辨。
首先,我们必须先弄明白古典诗词和古风句子谁是老子谁是儿子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相信争议不大,没有人会反对我下述的观点:在中华古典文化一路行走至今的漫漫岁月中,古诗一共孕育了两个出色的儿女,他们一个叫做宋词,一个叫作元曲,(至于千百年后是否被后世承认有第三个后裔叫做古风句子,这还不得而知,在奔涛狂浪的文学长河中,历史的跌宕吞葬了太多的文化瑰宝,有的是由于自己骨纤筋弱,自我底蕴不足,还来不及等到历史的检验,就被人民先抛弃了,有的虽然具备了成为经典的实力,却由于历史的无情变迁而湮灭了,如《青囊书》、《乐经》等等。很显然,古风句子目前还属于前者,还完全不具备成为经典的实力,甚至还谈不上是一种文学体裁,至少现在还不是。)
首先,我们必须先弄明白古典诗词和古风句子谁是老子谁是儿子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相信争议不大,没有人会反对我下述的观点:在中华古典文化一路行走至今的漫漫岁月中,古诗一共孕育了两个出色的儿女,他们一个叫做宋词,一个叫作元曲,(至于千百年后是否被后世承认有第三个后裔叫做古风句子,这还不得而知,在奔涛狂浪的文学长河中,历史的跌宕吞葬了太多的文化瑰宝,有的是由于自己骨纤筋弱,自我底蕴不足,还来不及等到历史的检验,就被人民先抛弃了,有的虽然具备了成为经典的实力,却由于历史的无情变迁而湮灭了,如《青囊书》、《乐经》等等。很显然,古风句子目前还属于前者,还完全不具备成为经典的实力,甚至还谈不上是一种文学体裁,至少现在还不是。)
如果我在几十年的读书生涯中还不算太荒废,我愿意把我仅有的所知与大家分享,事实上,在历朝历代中,但凡是以取法古典诗词而创造出自我崭新体裁而闻世的时代,都不无例外的表达出对古诗的崇高敬意和膜拜,不会像现在的我们古风写手一样不真诚,一面零零星星地拾掇着古诗词的枝末,一面以革新者的嘴脸诋毁着供养自我生命的本源,他们还自认为巧妙地掩饰道:“我们是取法方文山,我们文字的祖宗是方文山。”我倒要冷笑着问问:自古天生地养无宗无祖只听说过孙猴子,方文山的文字又是取法何处呢?他本人尚未对古典诗词大放厥词,我们有什么理由这样说呢?据我所知,方文山在接受中国艺术报采访时透露,自己很尊崇古典文化,”写《青花瓷》就去查阅瓷窑历史,写《烟花易冷》便要读《洛阳伽蓝记》 ,写《兰亭序》则须参悟王羲之书法。“主持人问他为什么创立素颜韵,他回答说:”诗歌彻底解放了,它没有了古典诗词创作的要求,可是太自由的结果会变成创作上的紊乱“”我只是想把中国古典诗韵脚的创作技巧重新使用在现在的诗歌上。“(从这一点上可见,方文山本身其实具备了一定的古典文化功底,他是在正确的价值观上洞悉了古典诗词与中国风之间的联系,才有胆略创立"素颜韵"的,但是把他的歌词高捧为文学,我就不敢苟同了,我曾在图书馆看到一本方文山散文集,天呐,他居然把自己的歌词拓展加长,这就成为一篇篇散文,我读了几章,简直不堪卒读。)
其次,我们讨论一下古典诗词和古风的价值问题。
有一种观点简直喧嚣尘上——“看古典诗词那么费劲,古风句子优美易懂,如果说两者都是为了审美的体验,我们为什么不顺从一种容易触手而得的快乐的召唤,而反要费心解读生涩的古典诗词呢?“
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我很喜欢看网络小说,我吃西红柿唐三的凤歌的,我也看了一些,我承认自己在阅读《斗罗大陆》、《星辰变》的时候觉得他们行文简单,情节紧凑,看得很爽,很过瘾,但是我心里还是明白的,这些作品和《傲慢与偏见》、《哀格蒙特》、《追风筝的人》、《活着》等作品何止相差万里,尽管前者的乐趣要来得简单得多,但是在价值的衡量上我还是持有正确看法的。那么,有谁认为《斗罗大陆》的价值要高于《傲慢与偏见》的吗?症结就在这里。
其次,我们讨论一下古典诗词和古风的价值问题。
有一种观点简直喧嚣尘上——“看古典诗词那么费劲,古风句子优美易懂,如果说两者都是为了审美的体验,我们为什么不顺从一种容易触手而得的快乐的召唤,而反要费心解读生涩的古典诗词呢?“
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我很喜欢看网络小说,我吃西红柿唐三的凤歌的,我也看了一些,我承认自己在阅读《斗罗大陆》、《星辰变》的时候觉得他们行文简单,情节紧凑,看得很爽,很过瘾,但是我心里还是明白的,这些作品和《傲慢与偏见》、《哀格蒙特》、《追风筝的人》、《活着》等作品何止相差万里,尽管前者的乐趣要来得简单得多,但是在价值的衡量上我还是持有正确看法的。那么,有谁认为《斗罗大陆》的价值要高于《傲慢与偏见》的吗?症结就在这里。
我自己也偶尔写写古风,自然了解好的古风的一大特点是浅显易懂、意境恬淡,也偶有兴味悠长的特点,同时我又是一个对古典诗词略知的小子,不免也知道了古典诗词身上的一些束缚如格律、平仄对欲探足者的阻碍。众所周知,我们中间的一些人正是抓住了古典诗词的这么一个特点不放,批其累赘、繁琐、晦涩、难以把控,于是在一个反面上衬托出古风审美的直接快感和无阻碍体验。
但是如果你目前为止对于我所说的不怀太大的偏见,你就有理由相信我下面所说的话,通过阅读传统诗词(包括对平仄、格律、典故的了解和学习)这种由于岁月变迁而与我们略有隔阂的古老体裁,不管是在你研读的过程中还是研读后,你从内心所涌起的美感冲击来得比阅读古风句子这种古典诗词尚不成形的变体体裁要强烈得多,但前提是你要先具备一种成熟的审美观,这种成熟的审美观是你读一辈子古风句子都难以形成的,你必须回到书本当中,与唐宋诗词人通过文字进行心灵的交流,我相信,你只要忍耐住一段时期的词句不明白、生僻字不解意、典故不知出(这些都可以通过查资料弄明白)的困惑,你就会发现古人遣句之妙,挪字之精,用典之绝,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那个时候你再回过头来看看你原先推崇的一些“大神”的古风段子,简直儿戏。
当然,一些古风写手的句子的确写得很不错,远出同辈,我相信他们还是费心在古典文化这一块下了功夫的,然而更多的古风”大神“根本是夜郎而已,你问他出句、对句、平仄,格律、拗救、孤平、三连平为何物,很少有回答得上来的人,还就是这么一批人声称古诗词弊陋多多,给人一副对古典诗词了如指掌遂能立说的派头,五四时期的大学者们说古典诗词不名一文的话,算他们有些资本,可是现在古风圈的我们连对象都还没了解明白,不知道从哪里就学会了盲目批判的作风。
事实上,五四运动中很多雷厉风行的大师一生中还是摆脱不了古典诗词的创作,如鲁迅、闻一多等,你当然可以说是因为他们思想退步了,但是理解为古典文化深入骨髓难以割舍似乎也无不可,正是这些对古典文化了解透彻的大学者,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种种妙乐心知肚明,所以难以完全放下,正是那些对古典诗词知之甚少的皮毛之辈,越是无知无畏,敢放狂言,这是一种很不好的言行。
再者,我们谈谈古典诗词小众一说的问题。
我不知道说出这句话的那个人是拿什么支撑这个观点的,据我所知,仅诗词吾爱网注册会员就达到了将近五万人,我相信类似这样以创作古典诗词为宗旨的网站不在少数,具体的人数多少我不敢断言,但我相信不会少于五十万,就算剔除一些重复会员,怎么说也在三十万以上,那么创作古风句子的人呢?我还不知道,希望有研究的人有以教我,但我认为一定比创作古诗词的人少得多。
古典诗词刊物如《中华诗词》 、《当代诗词》、《九州诗词》等不下百计,而据我所知,目前有影响的而专门刊登古风句子的刊物大概是没有的。
在这个层面上,其实古典诗词的受众比古风句子大众得多矣。
那么这种言论是因何而来呢?这是由于放出这种言论的人活动紧紧局限于空间,而好友里面又都是创作古风的人,于是他举目四望狂刷空间,以为天下都是写古风的人,遂以为古风的时代要来了。
但是如果你目前为止对于我所说的不怀太大的偏见,你就有理由相信我下面所说的话,通过阅读传统诗词(包括对平仄、格律、典故的了解和学习)这种由于岁月变迁而与我们略有隔阂的古老体裁,不管是在你研读的过程中还是研读后,你从内心所涌起的美感冲击来得比阅读古风句子这种古典诗词尚不成形的变体体裁要强烈得多,但前提是你要先具备一种成熟的审美观,这种成熟的审美观是你读一辈子古风句子都难以形成的,你必须回到书本当中,与唐宋诗词人通过文字进行心灵的交流,我相信,你只要忍耐住一段时期的词句不明白、生僻字不解意、典故不知出(这些都可以通过查资料弄明白)的困惑,你就会发现古人遣句之妙,挪字之精,用典之绝,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那个时候你再回过头来看看你原先推崇的一些“大神”的古风段子,简直儿戏。
当然,一些古风写手的句子的确写得很不错,远出同辈,我相信他们还是费心在古典文化这一块下了功夫的,然而更多的古风”大神“根本是夜郎而已,你问他出句、对句、平仄,格律、拗救、孤平、三连平为何物,很少有回答得上来的人,还就是这么一批人声称古诗词弊陋多多,给人一副对古典诗词了如指掌遂能立说的派头,五四时期的大学者们说古典诗词不名一文的话,算他们有些资本,可是现在古风圈的我们连对象都还没了解明白,不知道从哪里就学会了盲目批判的作风。
事实上,五四运动中很多雷厉风行的大师一生中还是摆脱不了古典诗词的创作,如鲁迅、闻一多等,你当然可以说是因为他们思想退步了,但是理解为古典文化深入骨髓难以割舍似乎也无不可,正是这些对古典文化了解透彻的大学者,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种种妙乐心知肚明,所以难以完全放下,正是那些对古典诗词知之甚少的皮毛之辈,越是无知无畏,敢放狂言,这是一种很不好的言行。
再者,我们谈谈古典诗词小众一说的问题。
我不知道说出这句话的那个人是拿什么支撑这个观点的,据我所知,仅诗词吾爱网注册会员就达到了将近五万人,我相信类似这样以创作古典诗词为宗旨的网站不在少数,具体的人数多少我不敢断言,但我相信不会少于五十万,就算剔除一些重复会员,怎么说也在三十万以上,那么创作古风句子的人呢?我还不知道,希望有研究的人有以教我,但我认为一定比创作古诗词的人少得多。
古典诗词刊物如《中华诗词》 、《当代诗词》、《九州诗词》等不下百计,而据我所知,目前有影响的而专门刊登古风句子的刊物大概是没有的。
在这个层面上,其实古典诗词的受众比古风句子大众得多矣。
那么这种言论是因何而来呢?这是由于放出这种言论的人活动紧紧局限于空间,而好友里面又都是创作古风的人,于是他举目四望狂刷空间,以为天下都是写古风的人,遂以为古风的时代要来了。
当然,我也是写古风句子的,我不会刻意贬低古风句子的地位,任何一种文学态势的地位都不会在短时间内蔚成大观,宋词在兴盛以前就被文人称作“诗余”“狎兴小技”,“诗余”是什么意思呢,大概就是说只在写诗的空当自娱的东西,有唐一代,甚至在北宋前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文人们都普遍认为词是“小技”,上不得台面,结果怎样呢,到了宋仁宗时期,“而词始霸唱”,形式突变,三十年河西了。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宋朝有词,元朝有曲,他们都拥有了足以流芳万世的资本,但他们“贬诗”了吗?根据现代学者的考证,宋朝诗之数量甚至要大大高于唐诗,元曲大家例如马致远元好问等同时也是诗词大家,一生对元曲事业一丝不苟,对诗词态度礼待有加,何以现在的某些人,懂得一些古诗词中基本的一些例如押韵、营境的方法,就舍本逐末了。
最后关于古风圈的“几宗罪|”。
其一,让一些懵懂地还不明白古典文化内涵却有深研意向的入门者(现在的古风创作者都差不多三十岁以下,推崇者都是一些初高中生)产生误解,以为古风句子居然就是古典文化了,于是坚定不移地跟随一些“大神”练习写古风句子,他们还认为自己已经行走在了古典文化的朝圣之路,殊不知,其间糟糠颇多,精髓少存,而某些古风大神大肆收揽门人,建立所谓的“江湖”,初学者兴致勃勃,每天的阅读就局限在了空间里铺天盖地的古风段子,于是离古典文化相去又远矣。我相信现在还有很多此种类型的朋友身陷其中。此乃蛊惑罪。
其二,古风创作毫无门槛,一些胸无点墨的人摄居高位,门徒林立,为了维持人气,不得不东拼西凑,抄袭剽窃,一旦被发现,双方带动手下“门徒”谩骂诋毁,乌烟瘴气,一派江湖习气。“江湖有党排异己,诗词无心解初衷。”此乃煽动罪。
有人可能诘难我,难道没有人就是不喜欢古典诗词,就是喜欢古风,就是觉得它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学体裁吗?当然有,对于这些人,我肯定不去责怪,因为我自己也不讨厌古风,我一骂他们,就等于说我自己是个傻逼了,对此我只想引用《圣经旧约》里的一句话:拒绝阳光本身就是宣判。拒绝真正的古典文化不需要别人用语言去责备,这种与优秀文明擦肩而过的行为本身就是惩罚。
最后,我想送两句话给广大古风爱好者,它来自《增广贤文》:
书画是雅事,一贪恋便成商贾。
山林是胜地,一营恋便成市朝。
对于某些“大神”,或许这样说更合适:
书画是雅事,一标榜便成商贾。
古风是胜地,一营恋便成市朝。
朋友们,去读经典吧。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宋朝有词,元朝有曲,他们都拥有了足以流芳万世的资本,但他们“贬诗”了吗?根据现代学者的考证,宋朝诗之数量甚至要大大高于唐诗,元曲大家例如马致远元好问等同时也是诗词大家,一生对元曲事业一丝不苟,对诗词态度礼待有加,何以现在的某些人,懂得一些古诗词中基本的一些例如押韵、营境的方法,就舍本逐末了。
最后关于古风圈的“几宗罪|”。
其一,让一些懵懂地还不明白古典文化内涵却有深研意向的入门者(现在的古风创作者都差不多三十岁以下,推崇者都是一些初高中生)产生误解,以为古风句子居然就是古典文化了,于是坚定不移地跟随一些“大神”练习写古风句子,他们还认为自己已经行走在了古典文化的朝圣之路,殊不知,其间糟糠颇多,精髓少存,而某些古风大神大肆收揽门人,建立所谓的“江湖”,初学者兴致勃勃,每天的阅读就局限在了空间里铺天盖地的古风段子,于是离古典文化相去又远矣。我相信现在还有很多此种类型的朋友身陷其中。此乃蛊惑罪。
其二,古风创作毫无门槛,一些胸无点墨的人摄居高位,门徒林立,为了维持人气,不得不东拼西凑,抄袭剽窃,一旦被发现,双方带动手下“门徒”谩骂诋毁,乌烟瘴气,一派江湖习气。“江湖有党排异己,诗词无心解初衷。”此乃煽动罪。
有人可能诘难我,难道没有人就是不喜欢古典诗词,就是喜欢古风,就是觉得它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学体裁吗?当然有,对于这些人,我肯定不去责怪,因为我自己也不讨厌古风,我一骂他们,就等于说我自己是个傻逼了,对此我只想引用《圣经旧约》里的一句话:拒绝阳光本身就是宣判。拒绝真正的古典文化不需要别人用语言去责备,这种与优秀文明擦肩而过的行为本身就是惩罚。
最后,我想送两句话给广大古风爱好者,它来自《增广贤文》:
书画是雅事,一贪恋便成商贾。
山林是胜地,一营恋便成市朝。
对于某些“大神”,或许这样说更合适:
书画是雅事,一标榜便成商贾。
古风是胜地,一营恋便成市朝。
朋友们,去读经典吧。
文章评论
靜思
拜读佳作,受益了![em]e183[/em]
天道祖师
对于格律诗,只是一些人还没有入门罢了。格律诗难学而易工,古体诗易学而难精。古体诗是用文言做的,才有古朴深致。因为现在的人,一般都不通文言,用大白话做古诗,只能是东施效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