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大师证道歌【原文、注解】

个人日记

 唐 慎水沙门 玄觉 撰

(大唐温州永嘉慎水寺永嘉玄觉大师著。【括号内蓝色字体,是葛藤园主人(财富禅)注解】。)

君不见——
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注:觉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真妄不二、一切妄只是错觉,本来就不曾生过,也不曾灭。因此智者不除妄相,不除念头,不求真觉。)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注:无明之性本身就是佛性,这幻化的空的色身,原本就是法身觉性。——是自心觉知到自心,却感觉好似外物,因在此不识,就心境分离,成为根本无明。)
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注:法身觉性没有相、空无一物,本来天真活泼泼地自心是佛。)
五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炮虚出没。 (注:所谓五蕴‘色受想行识’都是幻觉、错觉,本来就是空的,不曾生灭。‘贪嗔痴’三毒也是如此虚幻的错觉。)
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注:达摩《血脉论》云:“一切众生但见本性,余习顿灭,神识不昧,须是直下便会,只在如今。欲真会道,莫执一切法,息业养神,余习亦尽,自然明白,不假用功”。  
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
(注:二乘三乘知见是小善小法,也能受用自在,‘但能不触当今讳,也胜前朝断舌才’。但万万不可因此诽谤一佛乘真法,是造大妄语,自招拔舌尘沙劫!。达摩《血脉论》云:“若不见性,说得十二部经教,尽是魔说。魔家眷属,不是佛家弟子”。“前佛后佛,只言见性,诸行无常。若不见性,妄言我得阿耨菩提,此是大罪人”。“但不见性人,读经念佛,长学精进;六时行道,长坐不卧;广学多闻,以为佛法。此等众生,尽是谤佛法人”  
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 (注:顿悟觉性是佛,一切皆了,这就是达摩祖师所传的佛祖‘正法眼藏’、‘祖师禅’。不必说声闻缘觉乘的禅定法——‘如来禅’、次第禅,就是大乘菩萨的‘六度万行’,无不在性体中本来圆满。达摩《血脉论》云:自西天二十七祖,只是递传心印。吾今来此土,唯传顿教大乘,即心是佛。不言持戒、精进、苦行。乃至入水火,登于剑轮,一食、长坐不卧,尽是外有为法”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注:觉后如何?本来无一物。空而非顽空。)
无罪福,无损益,寂灭性中莫问觅。
此来尘镜未曾磨,今日分明须剖析(注:《宗门武库》上洞山晓舜禅师的公案:“古镜未磨时如何”?——与磨后无二无别,早已照天彻地了也。)
谁无念,谁无生,若实无生无不生(注:念起念灭其实都是幻觉、错觉,其实本无生灭。达摩祖师《无心论》:“假如终日见闻觉知、运动施为造作,而犹如不见闻觉知、运动施为造作,便是无心”。六祖云:“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唤取机关木人问,求佛施功早晚成。
(注:知身是幻,如傀儡木人,而其能觉能动之性,即是佛性。)
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
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
决定说,表真乘,有人不肯任情征。
直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
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
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
净五根,得五力,唯证乃知难可测。
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
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
调古神清风自高,貌颊骨刚人不顾。

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
贫则身常披缕褐,道则心藏无价珍。
无价珍,用无尽,利物应机终不吝。
三身四智体中圆,八解六通心地印。
上士一决一切了,中下多闻多不信(注:上根人决定信‘觉性是佛,真妄不二’,顿时具有般若智慧、平等性智,顿时觉了,不假修习。中下根人信不过,执着于所谓“精进、除念头,得禅定、得神通”。达摩《血脉论》云:“若不见性,说得十二部经教,尽是魔说。魔家眷属,不是佛家弟子”。“若不见性,妄言我得阿耨菩提,此是大罪人”。
但自怀中解垢衣,谁能向外夸精进。
(注:南岳怀让禅师对马祖道一大师打过一个“磨砖做镜”的比喻,坐禅习定等看似精进,其实不会佛意,都是徒劳无功的。达摩祖师《血脉论》云:“外道不会佛意,用功最多,违背圣意,终日驱驱念佛转经,昏于神性,不免轮回”。“但不见性人,读经念佛,长学精进;六时行道,长坐不卧;广学多闻,以为佛法。此等众生,尽是谤佛法人”。达摩《血脉论》云:自西天二十七祖,只是递传心印。吾今来此土,唯传顿教大乘,即心是佛。不言持戒、精进、苦行。乃至入水火,登于剑轮,一食、长坐不卧,尽是外有为法”

从他谤,任他非,把火烧天徒自疲注:以小善小法而谤真法者,犹如举火烧天徒自疲,万般自作还自受。)
我闻恰似饮甘露,销融顿入不思议
观恶言,是功德,此则成吾善知识。 :《金刚经》句:(随缘演说真法者)“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诽谤真法者,是抢走了说真法者的业障,替人下恶道乃至地狱受苦啊。所以说还真是“冤亲平等”呢!大圆镜智虽无功用,而无时无刻不在普度一切众生,不分善恶冤亲。)
不因讪谤起怨亲,何表无生慈忍力
宗亦通,说亦通,定慧圆明不滞空
非但我今独达了,恒沙诸佛体皆同。
狮子吼,无畏说,百兽闻之皆脑裂。
香象奔波失却威,天龙寂听生欣悦

游江海,涉山川,寻师访道为参禅。
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关(注:曹溪六祖传佛心印——正法眼藏、般若真法,不离生死即得涅槃大自在。)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注:禅不是修定,而是行住坐卧中无不是觉性在动。《六祖坛经顿渐品第八》:被武则天迎到京城奉为国师的神秀大师,自叹不如六祖慧能,让其徒弟志诚来韶关曹溪去请教六祖:“我师常教我们住心观净,长坐不卧。”六祖说:“住心净观,是病非禅。长坐拘身,于理何益?……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六祖坛经护法品第九》:唐中宗时武则天遣使者薛简,来韶关曹溪请教六祖:“神秀等京城大禅师都说‘欲得解脱,必须坐禅习定,从来没有不从禅定而得到解脱的’”。六祖答云:“道由心悟,岂在坐也?”薛简又问:“如何以智慧照破烦恼无明?”六祖答云:“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若以智慧照破烦恼,这只是二乘人的错误见解罢了。”)
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
我师得见然灯佛,多劫曾为忍辱仙。 
几回生,几回死,生死悠悠无定止。
自从顿悟了无生,于诸荣辱何忧喜。 注:认得觉性即是一切,心无挂碍,便不执著于忧喜。达摩《血脉论》云:“所以有乐著,不得自在。只今若悟得本来身心,即不染习”。)
入深山,住兰若,岑崟幽邃长松下。  
优游静坐野僧家,阒寂安居实潇洒。
觉即了,不施功,一切有为法不同。(注:一觉即了,本来佛性,圆满现成,不须修证,与修行、精进不相干。六祖说“米熟久矣,尤欠筛在”——米本来就是熟的,还没筛洗蒸呢。《达摩祖师血脉论》早有云:“道本圆成,不用修证。”此语义,即是后代宗门常说的“古镜未磨照天地”——“古镜早就光亮了,还没磨呢。”
达摩《血脉论》云:自西天二十七祖,只是递传心印。吾今来此土,唯传顿教大乘,即心是佛。不言持戒、精进、苦行。乃至入水火,登于剑轮,一食、长坐不卧,尽是外有为法”
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  
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争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
(注:《般若心经》:三世诸佛,皆是觉了般若真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达摩《血脉论》云:“一切众生但见本性,余习顿灭,神识不昧,须是直下便会,只在如今。”)  
但得本,莫愁末,如净琉璃含宝月
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终不竭。
江月照,松风吹,永夜清宵何所为。
佛性戒珠心地印,雾露云霞体上衣。  
降龙钵,解虎锡,两钴金环鸣历历。
不是标形虚事持,如来宝杖亲踪迹。

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注:大乘人认为‘真’是‘能觉之心’,‘妄’是‘所觉之境’与分别、了知。一佛乘人认为:觉性是‘能所一体’、‘真妄不二’的,不生不灭、心境一如;妄只是自心见自心迷惑产生的错觉,仍是觉性。《楞严经》云:“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自性的‘能觉之心’本身就与‘光明’不二;‘妄’就是分开‘光明’与‘能觉之心’。)
无相无空无不空,即是如来真实相(‘实相’就是觉性、不生不灭、心境一如、真妄不二、灵觉不昧。《金刚经》云: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一合相’。)
  
心镜明,鉴无碍,廓然莹彻周沙界。
万象森罗影现中,一颗圆光非内外。   
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注:不懂般若不二,只认空无,就会如《楞严经》上说的“以空破戒。拨无因果”,招来无边祸殃。)
弃有著空病亦然,还如避溺而投火。
(注:不懂般若只认空,一法顿成二法,如同为躲大水而投火自焚。)
舍妄心,取真理,取舍之心成巧伪(注:除妄想、求真觉,若有此心,就根本不懂“般若、不二”真法,造作求空。)
学人不了用修行,真成认贼将为子。(注:除妄想、所谓精进修行,根本就是在认贼作子、引狼入室)
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识。(注:修行人误入歧途、自劫自家功德,都是由于要“除念头、灭尘相、才是精进”这个念头。“德山托钵”公案说什么呢?不就是说“认为有法可修,便成阻障”吗?参参看)。
是以禅门了却心,顿入无生知见力
(注:了知‘觉性是佛,真妄不二’,顿入无生知见。)
大丈夫,秉慧剑,般若锋兮金刚焰。
非但空摧外道心,早曾落却天魔胆。
震法雷,击法鼓,布慈云兮洒甘露。
龙象蹴踏润无边,三乘五性皆醒悟。
雪山肥腻更无杂,纯出醒醐我常纳。
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
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  
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注:般若:觉性是佛,真妄不二,自性、佛性不二)
一地具足一切地,非色非心非行业。  
弹指圆成八万门,刹那灭却三祇劫
一切数句非数句,与吾灵觉何交涉?(注:六祖引法华经云:“唯有一佛乘,无二亦无三”。二乘、三乘都与‘一佛乘’——真灵觉性不相干。)
不可毁,不可赞,体若虚空勿涯岸。
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即知君不可见。注:‘觉性是佛’,一切皆它自心觉自心、迷惑产生的幻觉,须臾不曾离开过它。若人在寻觅、修证这个佛性,他根本不懂什么是觉性,初悟也不曾。)
  
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只么得。(注:‘觉性’无法取也除不掉,能被取舍的就是‘相’而不是‘觉性’。若想在取舍中求无上道,即不悟本来‘真妄不二’。)
默时说,说时默,大施门开无壅塞。  
有人问我解何宗,报道摩诃般若力。
或是或非人不识,逆行顺行天莫测。  
吾早曾经多劫修,不是等闲相诳惑。
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敕曹溪是。
第一迦叶首传灯,二十八代西天记。
法东流,入此土,菩提达摩为初祖。
六代传衣天下闻,后人得道何穷数?
真不立,妄本空,有无俱遣不空空。
二十空门元不著,一性如来体自同。
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
痕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忘性即真。
嗟末法,恶时世,众生福薄难调制。
去圣远兮邪见深,魔强法弱多怨害。

闻说如来顿教门,恨不灭除令瓦碎。(葛藤园主人注:达摩血脉论云:但不见性人,读经念佛,长学精进;六时行道,长坐不卧;广学多闻,以为佛法。此等众生,尽是谤佛法人”。此等人,听闻正法眼藏‘无修真修’,个个便因法执而大起嫉妒嗔恨心,恨不得灭掉真法。凡如此起心者,皆堕无间地狱,求出无期!)
作在心,殃在身,不须怨诉更尤人。
(葛藤园主人注:二乘三乘知见,虽是小善小法,也能受用自在。惟是万万不可因此诽谤一佛乘真法!灯烛不可蔽日!“但能不触当今讳,也胜前朝辩舌才”,若谤真法,自招地狱之报。)
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注:二乘三乘的修行人,不解一佛乘真法不为其罪过,但他们若诽谤般若真法,就是自招拔舌地狱尘沙劫的罪!这就如同大臣、百姓、军士、太监、宫女、人妖,虽有一定的能力和地位,但是他们如果胆敢诽谤甚至对抗皇上,就是自取诛灭。)

栴檀林,无杂树,郁密森沉狮子住。
境静林间独自游,走兽飞禽皆远去。
狮子儿,众随后,三岁便能大哮吼。
若是野犴逐法王,百年妖怪虚开口

圆顿教,没人情,有疑不决直须争
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断常坑。
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厘失千里。
是则龙女顿成佛,非则善星生陷坠
(注:《法华经》有龙女顿悟成佛的事例,即是说般若顿悟法。达摩《血脉论》云:
昔有善星比丘,诵得十二部经,犹自不免轮回,缘为不见性。《涅槃经·三十三》、《大般涅槃经》载:善星比丘曾从佛学法二十年,似乎能解说十二部经,获得了四禅,误认为是真涅槃。后来他亲近恶友,退失四禅,生起“拨无因果”的邪见,说:“本无佛无法,也没有涅槃。”命终之后堕入地狱,因此被称为“阐提比丘” (难成佛之意)。

吾早年来积学问,亦曾讨疏寻经论。
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注:在名相上分别理解,如到海边数沙子,白白使自己昏迷;宋朝后‘摄教归禅’治其病,又出新问题了,邪知见混入了禅门——神秀那一套二乘、三乘见解——“坐禅习定、除妄想灭意识”等,都混进来了。达摩祖师传来大好纯正的法奶,顿时被搞成‘三聚氰胺超标的有毒奶’。从藏经史传所载,宋、明朝以来禅门此病尤甚,以‘灭念头、除妄想’为功课,流毒至今。)
却被如来苦诃责,数他珍宝有何益? (注:不见自性,修什么都只是数他人珍宝,于己无份。)
从来蹭蹬觉虚行,多年枉作风尘客。
种姓邪,错知解,不达如来圆顿制(注:六祖引法华经云:“唯有一佛乘,无二亦无三”。大小二乘都是邪种姓,虽名精进,离一佛乘很远。《楞严经》五十阴魔最后两个阴境,就是二乘人的最高果位——定性声闻、定性辟支。)
二乘精进没道心,外道聪明无智慧
(注:二乘人有“除妄想、精进”的心,就已经迷失了道心。外道修神通定境、念佛转经,只是数他人珍宝。
达摩祖师《血脉论》云:“外道不会佛意,用功最多,违背圣意,终日驱驱念佛转经,昏于神性,不免轮回”。达摩《血脉论》云:自西天二十七祖,只是递传心印。吾今来此土,唯传顿教大乘,即心是佛。不言持戒、精进、苦行。乃至入水火,登于剑轮,一食、长坐不卧,尽是外有为法”
亦愚痴,亦小呆,空拳指上生实解。
执指为月枉施功,根境法中虚捏怪。
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
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夙债
饥逢王膳不能餐,病遇医王争得瘥。
在欲行禅知见力,火中生莲终不坏(注:小乘住山、空心观净,都犹如水中生莲花,不耐火烧,不名圆满。需要乘愿再来娑婆世界,证悟般若不二法,不离烦恼证得菩提,方是火中生出的真莲花。)
勇施犯重悟无生,早时成佛于今在。

师子吼。无畏说。深嗟懵懂顽皮靼。
只知犯重障菩提。不见如来开秘诀。
有二比丘犯淫杀,波离萤光增罪结。(注:《维摩经》中,有二比丘(无意中自以为犯了戒),来问持戒第一的优波离尊者。优波离不解‘无心者无罪’之理,也不懂般若真理,为他们说‘小乘’法犯戒果报,徒增其烦恼,如萤火虫之光。)
维摩大士顿除疑,犹如赫日销霜雪。 注:维摩诘大士观察到此二比丘其实没犯戒——无心者无罪。而且他们有般若根器,就为他们说般若法——心若解脱时,(觉性)是不垢不净的、无功无罪的。犹如太阳消融冰雪。
达摩祖师《血脉论》云:“只言见性,不言作业。纵作业不同,一切业拘不得”。“从悟得本性,终不作业。若不见性,念佛免报不得,非论杀生命。若见性疑心顿除,杀生命亦不奈它何。”——按:入于如来不思议境界,一切魔是无不是佛性所作,而佛性无罪业,终不作业而凡夫所为仍有业报,不可毁犯戒律造业受报也。世尊成佛已后,尚特意为凡夫示现佛还有三月马麦、金枪刺足之报。
不思议。解脱力。妙用恒沙也无极。 (注:如来不思议境界,是大圆镜智,是自性,一切皆是它所显现的妙用。)
四事供养敢辞劳。万两黄金亦消得 (注:达摩祖师见梁武帝,达摩祖师答梁武帝:“如何是圣?——廓然无圣。对朕者谁?——不识。”梁武帝自矜勤苦修行,又加舍财作福、造寺度僧无数,而达摩祖师认为其“实无功德”,皆因梁武帝不解般若真法。)
粉骨碎身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亿
(注: 梁武帝闻听达摩祖师短短六字,尽是般若真法,一句超百亿恒沙七宝布施之福德,而他不信受。福德消受殆尽。达摩走后,梁武帝被侯景叛乱、饿死台城。
法中王。最高胜。恒沙如来同共证。
我今解此如意珠。信受之者皆相应。
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
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 (注:大千世界如海中漂浮的一段烂沤的朽木,一切圣贤有为法,如同闪电之光刹那归于寂灭。般若真法,如同太阳光明、不生不灭、永在虚空。)
假使铁轮顶上旋。定慧圆明终不失。

日可冷。月可热。众魔不能坏真说。
象驾峥嵘慢进途。谁见螳螂能拒辙。
大象不游于兔径。大悟不拘于小节
莫将管见谤苍苍。未了吾今为君诀。(注:二乘三乘知见,虽是小善小法,也能受用自在。惟是万万不可因此诽谤一佛乘真法!灯烛不可蔽日,若谤真法,自招地狱之报。

 

【永嘉大师证道歌终】

【永嘉玄觉】看维摩诘经见性,经六祖惠能印证
http://tieba.baidu.com/p/2091286743

【永嘉大师】
永嘉大师(665———713),俗姓戴,字明道,法号玄觉,浙江永嘉县人,后人为尊重故,不直呼其名而以地名“永嘉”呼之。其在永嘉大师证道歌中,自称为“慎水沙门”,盖为温州永嘉,当时有慎水寺欤?

【教下多年不见性,入海算沙徒自困】:
师少年时(八岁时)与其兄同日出家,初礼天台宗的天宫慧威为师,居永嘉龙兴寺。精进好学,遍探三藏,精天台止观圆妙法门。于四威仪中,常冥禅观,曾亲近过神秀大师,无法证悟。
大师在《永嘉大师证道歌》中说:“吾早年来积学问,亦曾讨疏寻经论。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却被如来苦诃责,数他珍宝有何益?从来蹭蹬觉虚行,多年枉作风尘客。种姓邪,错知解,不达如来圆顿制。二乘精进没道心,外道聪明无智慧”。
《永嘉大师证道歌》以禅宗见性成佛的思想,破斥了自己早年习教下禅观精进等有为法。

【自读维摩明心地,六祖门下一宿觉】:
后来,永嘉大师自研读《维摩经》发明心地开悟,苦于无人印证。偶然遇到六祖的弟子东阳玄策,相谈甚洽,玄策建议他到广东韶关曹溪找六祖慧能印证。终于六祖门前得到印证,在曹溪住了一宿,世称“一宿觉”。是六祖门下五大法匠之一。
大师虽是籍《维摩经》发明心地,但印证却是在六祖处得到的,所以他自己在《证道歌》中讲:“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关。”
六祖门下,得法者颇多,其中南岳怀让,荷泽神会,青原行思,南阳慧忠,永嘉玄觉,堪称惠能门下五大宗匠。永嘉大师当时弘化一方的威势虽不及其他四位那样轰轰烈烈,政治上也没有什么显赫地位,但其所着的《证道歌》和《永嘉集》,在禅宗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却不亚于前四位。《证道歌》作为通俗的韵文出现,流传极广,被一代又一代的禅宗学人所传颂,而《永嘉集》从浅至深,指导修心,言简意赅,也被后世禅学者所推崇。

【永嘉玄觉“一宿觉”的来历】
据《五灯会元》记载:
……后因左溪朗掸师激励,与东阳策禅师同诣曹溪,初到振锡,绕祖三匝,卓然而立。祖曰:“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自何方而来,生大我慢?”师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祖曰:“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师曰:“体即无生,了衣无速。”祖曰:“如是!如是!”于是大家无不愕然,师方具威仪参礼,须突告辞,祖曰:“返太速乎?”师曰:“本自非动,岂有速邪!”祖曰:“谁知非动?”师曰:“仁者自生分别。”祖曰:“汝甚得无生之意。”师曰:“无生岂有意邪!祖曰:“无意谁当分别?”师曰:“分别亦非意!祖叹曰:“善哉!善哉!少留一宿。” 时谓“一宿觉”矣。
师徒虽初次见面,应对却是刀光剑影,铿锵有声。六祖以身作靶,抽钉拔楔,意在接引学人,大师灵气飞扬,领悟透彻,箭箭中的,不愧祖师高徒。其间机锋迅疾,犹如电光火石,令人怦然心动。大师因一见六祖就对答如流,反应迅速而被印证,又因在六祖处只留一个晚上就回永嘉大弘禅法,所以被世人称为“一宿觉”。此即永嘉大师号称“一宿觉”的来历。

【还归永嘉化徒众,真法尽在证道歌】:
别六祖后,还居永嘉龙兴禅院,时求学者辐辏,号为真觉大师。先天二年十月十七日(一说开元二年或先天元年),于龙兴禅院端坐入定,怡然不动,洒然入灭。同年十一月十三日殡于寺之西山之阳,春秋四十有九。敕谥无相大师,塔曰净光。得法弟子有惠操、惠特、等慈、玄寂等,皆为当时名僧。
大师的著作有《证道歌》及《禅宗悟修圆旨》。后者即《永嘉集》,由当时庆州刺史魏靖编辑成册,曰之为“永嘉集”而流传于世。
《证道歌》是一首用韵文写成的歌词,描述了大师自己证道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证道后的胜用境界,以及对后学的警告策励,主要体现了禅宗方面的思想。
《禅宗悟修圆旨》从慕志修道,具足信心到强调止观,定慧均等再到最后发愿,依次阐述了禅定之用意,修心之历程,虽然如此,教门思想颇多,并不限于禅门一宗的思想,可以说,《永嘉集》实质上就是由浅入深地概括反映了永嘉大师的整个佛学思想。
【财富禅注:大师真法尽在《永嘉大师证道歌》,为千古绝唱,绝相超宗,直指见性成佛。《永嘉大师证道歌》以禅宗见性成佛的思想,破斥了自己早年的止观定慧修行的思想。《永嘉集(禅宗悟修圆旨)》是后人结集了永嘉大师早年习教下禅观精进等有为法,实际上有很多已经被大师破斥了。】

不管是从教,还是从禅方面,大师都极具成就,都不愧为当时的一位佛学泰斗。所以《宋高僧传》对他的评价很高,说他是:“心源本净,智印全文,测不可思,解甚深义。” 再加上大师是在见六祖前开悟的,又是教门出身,兼唱台禅融合,所以其禅风在他的同辈中自有自己的一番特色,特别是台禅融合的一些思想,对后世禅宗风格演变成禅教一致的影响很大。

【往生前的灵异事迹】
据《宋高僧传》卷八记载:
初觉未亡前,禁足于西岩,望所住寺谓然叹曰:“人物骈阗,花举蓊蔚,何用之为广其门人吴兴兴师,新罗国宣师数人同闻,皆莫测之。寻而述之曰:“昔有一样师,将诸弟子游赏之次,远望一山,忽而唱曰:‘人物多矣’。弟子亦不测,后匪久此师舍寿,殡所望地也。”西山去寺旦有余程,送殡繁拥,人物沸腾,其感动也若此。又未终前,有舒雁千余飞于寺西,侍人曰:“此将何来?”空中有声云:“为师墓所,故从海出也。”
从以上记载中可知大师早已预知圆寂之日期,所葬之地及送葬的盛况。又有干余大雁因师而不远千里从海上飞来,师之灵异与德行从中亦可窥知一二了。
 
------------------------
《六祖坛经》机缘品第七,记载了永嘉玄觉大师参六祖的公案:
永嘉玄觉禅师是看《维摩诘经》开悟正法眼的。他遇到了六祖弟子玄策,相谈出言暗合诸祖,玄策劝他找六祖印证一下,一同来参六祖。

■ “永嘉留宿”的公案 /永嘉参六祖的公案/永嘉大师‘一宿觉’的公案:
下面是经文原文:

(永嘉玄觉)绕师三匝,振锡而立。(财富禅注:永嘉大师示现了第一关,见性关。就是这能觉能动的,一切现前。)
师曰:“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自何方而来,生大我慢?”(财富禅注:六祖怕他是杜撰禅和子,于是故意喝斥他不懂规矩,这是在出招勘验,要看他内心的真实意思表示。)
觉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财富禅注:永嘉大师表示‘我是在说怎样了生死的问题呢’。)
师曰:“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财富禅注:六祖再勘验他是否透过般若关。) 曰:“体即无生,了本无速”。师曰:如是如是!玄觉方具威仪礼拜。 (财富禅注:六祖给永嘉大师先印证了第二关,般若关。他才磕头。)
须臾告辞。(财富禅注:永嘉大师和青原行思一样,来见六祖时已经透过无修真修,只是来印证一下,所以他不再请教怎样修证,就要走了。)
师曰:“返太速乎?”
曰:“本自非动,岂有速耶?”
(财富禅注:永嘉大师已经透过无修真修,我正动时本来就没有动过,有什么快慢呢?——这和南泉斩猫、赵州摔钵一样,他是非走不可了。)
师曰:“谁知非动?”曰:“仁者自生分别。”
师曰:“汝甚得无生之意”。曰:“无生岂有意耶?”
师曰:“无意谁当分别?”(财富禅注:六祖再勘验永嘉,是不是得了个二乘功夫,以熄灭意识来冒充见性了呢?要是那样还是没透过无修真修。)
曰:“分别亦非意”。(财富禅注:永嘉大师已经透过无修真修,我正用意念分别时本来就没有动过意念,这意念不是意念(是自性)。)
师曰:“善哉!少留一宿”。
(财富禅注:六祖给永嘉大师先印证了第三关,无修真修关。然后六祖轻轻地一句就破解了他的‘非要走’。他说‘正走时就没有走’——这和南泉斩猫、赵州摔钵一样,是非走不可了。六祖识破以后,一句转语了事:‘虽然如此,少留一宿’。于是永嘉不再斗法,乖乖听话。)
时谓‘一宿觉’,后著《证道歌》(永嘉大师证道歌)盛行于世。谥曰‘无相大师’,时称为‘真觉’焉。

--------------------

六祖让永嘉留宿,案子胜得最是漂亮,已经达意,可惜文辞不够堂皇庄严、说的不够更明白一些,一般人还如同雾里看花。
六祖下转语留永嘉玄觉,他老汉实际是这样的白话:“动而没动过,快也无快慢。虽然如此,留下住一宿。”——于是永嘉不再斗法,乖乖听话。
 
=============================
维摩诘大士,是东方净琉璃妙喜世界不动如来阿閦佛药师佛的化身
请注意:
阿閦佛的佛号‘阿閦’(閦:念‘处’),鸠摩罗什大师译作‘不动’,支谦大师译作‘无怒’。
阿閦佛的东方‘阿维罗提’世界,鸠摩罗什译作‘妙喜’,支谦译作‘妙乐’。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见阿佛”品第十二,佛告舍利弗:“有国名‘妙喜’,佛号‘无动’。是维摩诘于彼国没,而来生此。”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第二译《维摩诘经》“见阿閦佛品第十二”,佛告舍利弗:“是族姓子(维摩诘大居士),本从阿閦佛‘阿维罗提’世界来。‘阿閦’者,汉言‘无怒’。‘阿维罗提’者,‘妙乐’也。”

维摩诘居士又叫金粟如来,来自东方妙喜世界。维摩诘大士,其实就是东方“阿閦佛”(閦:念‘处’)的一个化身。
《维摩诘经》“见阿佛”品第十二,示现维摩诘一伸手,就把东方妙喜世界(东方净琉璃世界)抓过来给方丈室的无量众生看。而且,东方“阿閦佛”(即不动如来、药师佛、药师琉璃光如来)当时还在维摩诘大士的掌中、给无量众生讲法呢!
其实,维摩诘大士就是“东方妙喜世界”(“东方净琉璃世界”)的东方“阿閦佛”(即不动如来、药师佛、药师琉璃光如来)的一个化身。

============================
《维摩诘经》的这两种译本具体差异,请搜索乾隆大藏经:
乾隆大藏经第0142部~维摩诘所说经三卷
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第0142部
《维摩诘所说经》三卷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第0143部~维摩诘经三卷
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第0143部
《维摩诘经》三卷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第二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