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中国银元

个人日记

银元是世界上银本位制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大约在16世纪,银元流入我国。1890年(光绪十五年)官方开始正式铸造银元,民国时期建立银本位货币制度以后,也以银元作为主要流通币。现在,银元是近代币收藏的重要币种之一。

中国的银元种类在短短的100多年历史中达600多种。较有代表性的品种有光绪元宝、宣统元宝、大清银币、袁头银币、孙头银币及黎元洪、徐世昌、曹锟、段祺瑞等纪念币和中国苏维埃币银币。

晚清银币以光绪币为代表,“光绪元宝”的正面镌有“光绪元宝”,字下为“库平七钱二分”,中间有小满文,背面为盘龙,但各省制造的大小并不统一,收藏市场上价格相去甚远。其中比较珍贵的品种在香港拍卖市场上拍到数千美元。古玩世界 民国期间的银元主要是袁头币和孙头币。“袁头银币”正面为袁世凯侧脸像和铸造年份,背面为嘉禾图和“壹圆”字样,有不同年份和地区制造的各式各样品种,另外还有一些袁世凯纪念币。“孙头银币”正面为孙中山先生半身像,上有“中华民国”,下有“开国纪念币”字样,背面为麦穗和“壹圆”字样,四周为英文字。还有“孙船银币”,正面为孙中山先生大头像,背面为帆船图案。民国银元由于留世较多,拍卖市场价格一般比较低。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也先后在中央苏区、鄂豫皖、闽浙赣和川陕等地铸有中国苏维埃币,正面多为镰刀、斧头图形和“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等字样,是非常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

据专家介绍,我国近代银元的重量一般为26.5克左右(合库平七钱二分),最大的36.5克,经过流通磨损等,也应在25.6克以上。成色大多为88,最高达98.5,低的只有60左右。

投资者在选购收藏时要特别注意在这两个方面加以辨认,重量不够或成色太低者,不是经过人为处理,就是伪造品。银元除“壹圆”主币外,还有半元、二角、一角、五分、一钱、二钱、三钱等银角子作为辅币,一些较为稀珍、品相成色较好的品种,在投资市场也常有不俗表现。

近代银币成为收藏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近代银币制作精良、图案考究、银光灿灿、使人们爱不释手。二、银币系稀有贵重金属所铸,制作数量比铜币、铁币、纸币等少得多,存世数量有限。三、解放后银币更是大量损失,如今存世量更加稀少。四、近代银币很多种类上的图案、文字出于名人名家之手,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五、近代银币收藏投资风险小、增值稳定。加上是实物投资、交易比较灵活。目前,我国部分近代银币的价格与国际市场的价格相比,还远远没有到位。

近年来近代银币价格逐渐上扬,交易日趋活跃。如“湖南省造光绪元宝”目前市场参考价达人民币5万余元,袁世凯戎装像“中华民国开国纪念银币”、孙文骑马“开国纪念银币”参考价达6万元,“云南造宣统元宝”参考价达16万余元。而在近年上海、香港等地举办的拍卖会上,一枚“中华苏维埃造列宁像1元银币”以11万元成交;一枚1929年“孙中山地球”版银币,竟以50万元成交。综上可见,近代银币的收藏价值和市场潜力非同一斑。十六世纪西方机制银元开始流入中国,后来,国内出现了自制银元。西藏的“乾隆宝藏”是我国最早的地方自铸银元。道光年间,福建的漳州及台湾等地,也出现了早期自铸银元漳州军饷和寿星银饼。到了光绪年间,终于由政府采用机器统一铸造“光绪元宝”银元。由于那时银元背面有龙纹图纹,故俗称为“龙洋”。

银元起源于15世纪,始铸于欧洲,俗称“洋钱”、“花边钱”或“大洋”,是银铸币的通称。因其铸工精湛、币材良好、版别丰富、颇受藏家青睐,市场价格也因此一直坚挺,一些造假者把目光投向了银元。

银元四大天王

 明代崇祯四年至解放前夕共发行了640余种银币,其中四种银元因珍贵稀少,被誉为“四大天王”。 奉天省造癸卯光绪元宝库平壹两银元

  此币于光绪二十九年奉天省(今辽宁)造币厂铸造,直径4.05厘米。正面上方为“奉天省造”,中间为“光绪元宝”;背面为蟠龙图案,四周环绕英文“奉天省·库平一两”。其试铸后未发行,十分稀罕。1991年6月4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超级展览馆世界钱币拍卖会上,其起拍价为3.5万美元,最终以18.7万美元被我国台湾钱币收藏家张秀清收入囊中。今日,此币陈列在台湾鸿禧美术馆,供世人观赏。

  香港造上海壹两银元 古玩世界

  清同治五年,上海工部局委托香港造币厂开铸银元,谁知“上海壹两”(分龙图外有芒纹和无芒纹两种)银元的图案出现了英国皇徽和国徽,而且读序与我国一般钱币的读序相反,竟然连主图的蟠龙也变成了狮头,甚至外以英国最高勋章围绕;背面圈外有中文“上海壹两”,下书“1867年”,左上小字“982”,表示含银成分,右上小字“566”,表示重566格令,周围英文译为“上海壹两”、“香港”。同年十月,“上海壹两”这种外貌呈地道英国风格的银元,公然在市面上通行,但最终未被接受,不久便销声匿迹。现在此币民间交易价在15万元以上,香港回归后,“上海壹两”银元拍至66。7万元港元。

 湖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本省银币:

 直径3.9厘米,重27克左右。其正面中间为“光绪元宝”上书“湖北省造”,下有“库平七钱二分”字样,面文笔画浑厚,背为蟠龙图案,四面环绕“湖北省造·库平七钱二分”英文字样,左右为“本省”字样。因“本省”两字有画蛇添足之嫌,废止停铸,故十分罕见,深受泉界重视。在1998年5月上海银元铜元拍卖会上,以62万元天价成交,是国内银元拍卖价最高纪录。

  孙中山像地球版壹元银元

  天津造币厂于1929年铸造。此币直径3.9厘米,重27克左右,正面为孙中山着西服肖像,背面有地球图案,故称“孙中山/地球”版银元。1997年3月,此币在上海首届近代拍卖会上拍至55万元高价。

银元的种类

银元是一种使用较多的金属货币。在银本位制的国家中,为了便于流通和计价,大量铸造银币作为主要的流通货币。银元起源于外国,所以在中国又名叫“洋钱”、“洋细”、“番饼”。在16世纪时,西班牙银元首先流入我国,后来是墨西哥银元,嗣后英、日、美、法、俄等资本主义国家的银元亦伴随着武装入侵流入我国,充斥市场,为经济掠夺服务。因此,有一个时期市场上流通的银元都是外国银元,后来我国地方和私人也逐渐仿照外国银元铸造少量银元在国内流通。

 我国银元于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90)开始正式由官方铸造。民国初期,始以银元作为主要流通货币,进行大量铸造

  银元种类很多,在我国大约有二百多种,流入我国的外国银元约有三四十种,其成色重量,颇不一致。成色最高为98.5%,低的只有60%左右,私人铸造的甚至更低。重量最大的为36.5克,一般以26.5克居多(合库平七钱二分)。银元中还有半元、二角、一角、五分,一钱、二钱、三钱以及一毫、二毫等小银元(也叫银角子),这些大都作为辅币应用。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各种类型的银元:

  (一)中国苏维埃币

 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币:正面镌有镰刀斧头,周围有“全世界无产阶级及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字样,背面为“壹圆”二字,以麦穗图围之,周围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五年制”字样。

  2.中国苏维埃共和国币:正面镌有李大钊像,长髯光头半身便服,周围为“中国苏维埃共和国国币”和“一九三一年”字样,背面中间为镰刀斧头及“壹圆”二字,周围为花纹,上有一空心五角。

 3.平江县苏维埃币:这是平江县苏维埃政府在1931年所铸。正面中间为空心的五角星、嵌铸铁锤和镰刀,周围有“平江县苏维埃政府”和“一九三一年制”字样,背面中间为“壹圆”二字,以嘉禾托之。

 4.1932年造苏维埃币:正面中间为一地球,嵌镌实心的是铁锤和镰刀,周围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啊”字样,背面中间为“壹圆”二字,周围上面为“一九三二年造”,下面为俄文字。

 5.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币:正面镌有地球、镰刀、斧头,周围有“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啊”字样,背面中间为“壹圆”二字,周围为“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一九三二年造”字样。

  6、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币;正面中间镌有地球及镰刀斧头,周围为“粉碎敌人五次围攻决战临时军用币”,背面中间为“壹圆”二字,周围为“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一九三四年★”字样。

  7.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币(川陕):此系川陕造币厂1934年所铸。正面中间为一地球,嵌镌空心的铁锤和镰刀,周围有“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和“一九三四年”字样,背面中间为“壹圆”二字,周围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和“川陕省造币厂造”字样。

  (二)满清统治时代银币。

  1.光绪元宝:有广东省造、湖北省造、江南造、北洋机器局造。安徽省造、四川省造、吉林省造、北洋造、奉天省造、东三省造、云南省造、天津造币总厂造等多种,各省铸造者大同小异,其正面镌有“光绪元宝”四字,中间有小满文,字上有铸造地名,字下为“库平七钱二分”字样,背面为盘龙,龙之四周为英文字。

  2.大清银币:正面为“大清银币”四字,上面为满文,下面为“宣统三年”,背面镌有团龙围绕“壹圆”二字,下有英文。

  3.宣统元宝:广东、湖北、云南等地均曾铸造。正面为“宣统元宝”四字外,其余均同光绪元宝。

 4.一两大清币:正面镌有“大清银币”四字,中间有满文,四周有“光绪三十年湖北省造”和“库平一两”字样,背面铸有二龙珠图,图中为“壹两”二字 (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银币

  1.袁头银币:正面为袁世凯侧脸像和铸造年份,背面为嘉禾图,图中有“壹圆”二字。此币有1914年(民国三年)、1919年(民国八年)、1920年(民国九年)、1921年(十年)数种。天津、武昌、南京、广东、杭州、安庆各造币厂均有铸造。

  2.袁世凯共和国纪念币:正面有戴帽武装的袁世凯半身像,背面为“壹圆”二字,围有嘉禾图,上边有“中华民国共和纪念币”九字,下边为英文字。

  3.袁世凯洪宪币:正面为袁世凯半身像,着军装戴高缨帽,背面为一飞龙,上有“中华帝国”四字,下有“洪宪纪元”字样。此币是袁世凯1915年窃国称帝后铸造。

. 4.洪宪元年开国纪念币:正面为袁世凯半身像,着古帝服,戴天平帽(帝王帽),背面为团龙,上有“洪宪元年”四字,下有“开国纪念”四字。此币系袁世凯于1915年窃国统治时试铸,数量不多,流通不广。

  5.黎元洪光头开国纪念币:正面镌有黎元洪像,光头半身,上有“中华民国”四字,下为“开国纪念币”五字,背面中心为“壹圆”二字,以嘉禾托之,四周有英文字。

  6.黎元洪戎装开国纪念币;此币除黎元洪像为戎装之外,余皆与黎元洪光头开国纪念币相 7.徐世昌纪念币:正面为徐世昌半身像,背面有殿堂及人物,并有“仁寿同堂”四小字,上面有“中华民国十年九月”八字,下面有“纪念币”三字。

  8.曹锟纪念币:正面为曹锟戎装脱帽半身像,背面有五色旗及军旗,上下有篆文“纪念”二字,周围有五角星六颗。

 9.段祺瑞执政纪念币:正面有段祺瑞半身西服像,上镌“中华民国执政纪念币”,背面有篆文“和平”二字,以嘉禾图托之。

 10.甘肃袁像币:与袁头银币相同,惟像之左有“甘”字,像之右有“肃”字。

  11.四川汉字币:为四川军政府所造,上面镌有“四川银币”四字,中心有海棠花一朵,上边有“军政府造”四字,下边为“壹圆”二字,背面为18个圈绕成一环,中镌篆文“汉”字,大环内有横线纹,外有纵线文,上面有“中华民国元年”字样。亦有1928年(民国十七年)四川铜元局所铸者,“汉”字下小圈内有两须,而1914年(民国三年)成都造币厂所铸者,“汉”字下小圈内无两须。

  (四)国民党统治时期银币

  1.孙头银币:正面镌孙中山半身像(俗称小头),上有“中华民国”,下有“开国纪念币”字样,背面为麦穗围绕“壹圆”二字,四周为英文字。

 2.孙船银币:有三种版式,一种是1929年(民国十八年)试铸,正面为孙中山大头像,上边有"中华民国十八年"字样,背面三帆船图,两边是“壹圆”二字。一种是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版,正面为孙中山像,上边有“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字样,背面为双帆船图,帆上有飞鸟三只,船的右边有太阳,左右两边是“壹圆”二字,以上两种流通不多,而比较多的是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版,正面为孙中山像和“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字样外,背面也只有双帆船图和“壹圆”二字。此种银币1934年亦有铸造。

  国民党退到台湾后,曾仿铸三种银币:一种是袁头银币,周边圆点及袁像眉眼肩章都模糊不清,背面“壹圆”二字及嘉禾都显得粗糙而无光泽,音响微尖;一种是孙头银币,其边缘突出部分不明显,中英文字笔划较粗,版面均模糊不清,正面梅花上角叶纹中间缺少三条直纹;一种是孙船银币,其边缘突出不均,孙像模糊,眼角无珠,纽扣不朋显,背面波浪与船身之细纹模糊尤甚,音响尖而有金属声。

中国近代银元铸行概况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中国海禁渐开,随着外贸日益繁盛。外国银元开始流入中国,旧有银两币制同存在形式,种类名称过于复杂、成色高下不齐、平砝大小不一、称量、颜色及计算极为烦难等弊端。 不适应用难以为继。至便包括墨西哥、荷兰、葡萄牙、美国、日本等国家或地区银币在内之大量外国银元,得以乘虚涌进中国市场。据不完全统计,迄止1910年在华使用之外国银元已逾十五种,数量达十一亿元之巨。外商大量输入重七钱二分、成色约百分之九十三银圆,与重一两、成色百分之九十三点五的中国该银等量交换,套取大量银锭出口,尤以鸦片贸易剧增,巨额白银外流,银价暴涨,危及国计民生,银元届时已成西方列强控制当时中国政治经济与财政金融重要工具。中国朝野有识之士莫不忧心如焚。纷纷提出改革建议,;力主中央政府统一铸造银圆,籍以“维主权、存正朔、收利权、塞漏洞,”限制洋银流通,阻截白银外流,挽救国家经济。

乾隆57年(1792年)清廷听行令西藏地方政府,设炉鼓铸地区性流通货币——“乾隆宝藏”用以驱除曾长期流通于该地区之廓而喀(尼泊尔)劣质银币。“乾隆宝藏”银币以中国历史上首枚形制,重量、成色等皆由中央政权明文统一规定,严格督造并广泛使用之银币流通铸币。

清廷光绪十年(1884年),中国自铸机制银币在历经近半个世纪反复论争酝酿之后,始由吉林机器官局铸成。光绪十二年(1886年),广总督张之洞于广州筹创“广东钱后”。全套造币机械由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购进,并进聘外籍技师。光绪十五年(1889年)该局投产,初铸共有五等币值之“光绪元宝七钱三分银币系列”(便称七三番版)如“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系列(更称七二番版),成为中国近代官铸机制银圆之滥觞。惟因币铭“光绪元宝”被英文围绕,遭致清廷驳回,未正式发行。光绪十六年(1890年)四月,新版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系列铸行,正面 刻汉满文“光绪元宝”字样,并 “广东省造”及记值文字,背面中央均为蟠龙图案 ,环以英文币铭。后经清廷下令作为法币,终成晚清中国自铸银圆典型规范,“市面行用,商民称便”。此后各省群起效尤,竞相设厂鼓铸,大利所在,不待清廷下令推广,即已迅速在全国展开。至光绪二十年(1894年),已有天津、广东、湖北、北洋、江南、新疆、安徽、湖南、奉天、吉林、黑龙江、福建、云南、台湾等十余个省区设厂铸币。由于各省各自为政、钱法混乱,银币成色重量不一,且 以省名,互相抵制,流通不畅。

面对全国竞铸银元热潮,清廷力图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独占铸币暴利,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下令除广东、湖北两局处,其余造币厂全部裁撤,遭到地方势力强烈反对。同年,在北京筹办“京局”(即中央造币厂),拟铸“庚子京局制造光绪元宝银币”,次年就毁于八国联军入侵。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又建天津户部造币总厂,欲铸大清金币、大清银币、大清铜币通行天下,以求统一货币铸行权,未果。后曾酌留江南、北洋、湖北、广东四处分厂,并令各省造币厂停止扩充,统一更名为某省户部造币分厂,所用币模均由总厂提供,亦不能如愿。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清朝覆之。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民国政府将原江南造币厂改为财政部管理,开始铸行 有孙中山先生侧面肖像,面值分为壹圆、贰角、壹角之“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民国初年, 中国市场银元流通状况更趋混乱,海外各国银币和清朝龙洋并行,种类繁多,成色不一,市价时高时低,民众经济活动涤受其害。1914年2月,民国政府着手改革币制,公布“国币条例”及其“实施细侧”。以求整顿并统一银币铸行。规定以壹元银圆为本位币,分壹圆、半圆、贰角、壹角四等币值,几在中国境内以国币授受者,无论何种款项,概不得拒绝。国民政府还在大量收兑龙洋政铸新币。是年十二月,财政部天津造币总厂首铸新版银币,其正面 袁世凯侧面头像及发行年号,背面 嘉禾纹饰与币值,俗称“袁头币”,计有壹圆、中圆、贰角、壹角、五分共五等币值。新币币值划一,花样全新,重量成色准确,易于识别,将快风行各地。在1914年至1921年间,曾多方鼓铸。为数甚巨,并渐排斥各种外国银币,成为中国流通银币中最重要币种。.

1927年,北伐战争胜局已定,北洋军阀统治集团土崩瓦解,国民党政府复都南京。因国民厌恶袁世凯窥国称帝丑行,政府停铸“袁头币”改以民国元年版孙中山先生像开国纪念币旧模,略改英文币铭等,由南京、天津、浙江、四川等造币厂鼓铸,暂为替代。后国内政令渐趋统一,各省造币厂陆续停办,银币滥铸现象获得一定程度控制,财政部开始于上海筹建中央造币厂,着手拟定新版银本位币设计方案,委托奥地利、英国、美国、意大利、日本五国代刻孙像民国十八年(1929年)帆船图案银币币模,交杭州造币厂试铸之。

清朝的钱币银元

  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吉林机器局开始铸行“吉林省造光绪元宝”银元(图一)。从光绪二十五年起,吉林银元的币文增加了甲子纪年,相继有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中心图案有万年青、太极图等多种版别,光绪三十四年,又出现两种新版别,一种是中央满文“大清”(图二),另一种正面中央有阿拉伯数字,一元是“11”(图三),二角是“2”,一角是“1”。

 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户部在天津筹建制造银钱总厂,于光绪三十一年建成,改名为“造币总厂”。同年七月,清政府拟订了《整顿圜法章程》十条,其中提出银币专由造币总厂制造,保留南洋(江南)、北洋、广东、湖北四局为分厂。在制造银元的同时,许多人提出了制造金币的主张,进入20世纪,兴起了关于建立本位制度的讨论,有人主张中国实行金本位制,在黄金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先实行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这种币制以黄金定价格标准,但国内实际流通的是银元,银元按黄金价值流通,是黄金的价值符号。在金本位制尚无实行条件时,当时普遍主张先实行银本位制,在此前提下,又产生了货币单位的“两元之争”。有人主张银元重一两,有人主张重七钱二分,即以元为单位。

 在此期间,天津造币总厂制有币面标为光绪二十九年的户部光绪元宝试样币一套,面值一两(图四)、五钱、二钱、一钱、五分共五等币值。湖广总督张之洞此时极力主张银元重一两,在湖北开制了光绪三十年湖北省造大清银币,重库平一两,背面为双龙戏珠图(图五),此币有少量进入市场流通。

  由于“两元之争”一直没有结果,天津造币总厂于光绪三十二年试制了一套户部丙午中字大清银币,面值一两、五钱、二钱、一钱共四等;光绪三十三年又试制了一套丁未大清银币,面值一元、五角、二角、一角共四等。户部所制的这几套银元,制作都极精美,有标准币之称,但都未正式发行。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天津造币总厂制造光绪元宝银元一套,币面计重为:库平七钱二分(图六)、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共三等币值,回复到了币面看似计重,实际当作一元、二角、一角流通。这是光绪年间清朝中央政府制造发行的仅有的一套银元。

 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有些省开始制造宣统元宝银元,宣统二年颁布《币制则例》,规定国币以圆为单位,主币重库平七钱二分,含纯银九成,辅币有银、镍、铜币,规定银辅币有五角、二角五分和一角共三等。造币总厂还根据《币制则例》规定,于宣统二年试制以圆为单位的大清银币一套(图七)。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又重新制模,试制大清银币,主币的蟠龙图案版别很多,计有长须龙(图八)、短须龙(图九)、大尾龙(图十)、反龙、曲须龙及签字版等版别。

银元"袁大头"甘肃版

  民国政府成立后,百废待兴。其中影响国计民生的银元货币,种类繁多,成色重量不一,流通混乱,交易不便,难于统一管理。民国三年(1914年)二月国民政府财政部颁布《中华民国国币条例》,整顿统一币制,规定重量为库平七钱二分,成色银九铜一,以后又改为银八九铜十一。以民国三年袁世凯侧面头像“壹圆”银币为标准币,由天津造币厂开铸,在全国流通使用。之后,广东、湖北、杭州、安庆、甘肃兰州造币厂相继铸造发行。此币图案新颖,成色高,重量足,深受官民欢迎,是民国时期铸造最成功、流通最广、市场信誉最高的一种银币。该币俗称袁大头。  

民国军阀人像银币即是民国时期各军阀为纪念重大事件所铸造发行的具有纪念性质的银币

  笔者收藏的部分军阀人像银币,主要是北洋军阀集团的头目或凭借武力和玩弄权谋当上北京政府总统或“执政”,在上台时铸造发行的。现作一简单介绍,以飨读者。

  袁世凯像共和纪念币(图1)。此币为民国二年十月十日,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时发行,由天津造币厂铸造。此币正面为袁世凯着大元帅服正面像,背面有“中华民国共和纪念币”及中英文“壹圆”字样。

  黎元洪像开国纪念币(图2)。此币为1912年黎元洪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副总统不久,武昌造币厂铸造。正面为黎元洪七分正面像及“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字样,背面为英文“中华民国壹圆”和中文“壹圆”字样。此币存世稍多,应为流通纪念币。

  徐世昌“仁寿同登”纪念币(图3)。此币为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九月,适逢徐世昌67岁寿辰并当政3周年纪念,由天津造币厂铸造。正面为徐半身像,背面铸中南海怀仁堂外景图案和“仁寿同登”四字,以及“中华民国十年九月纪念币”字样。此币制作极为精致,深得藏家喜爱

  曹锟像纪念币。曹锟,直隶天津人,天津武备学堂出身,中日甲午战争后投效袁世凯,后任北洋军第三师师长、直隶督军等职。1919年冯国璋死后成为直系军阀首领,民国十二年十月以重金收买国会议员,贿选为总统,天津造币厂开铸曹锟大元帅服(戎装)正面像纪念币(图4)。背面为民国五色旗和十八星旗及“纪念”字样等。同年,北京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宪法》,天津造币厂又铸行有曹锟西装(文装)正面像,背面“宪法成立纪念”文字及双旗图案的纪念币,藏界称“文曹”、“武曹”币。

  段祺瑞像执政纪念币(图5)。段祺瑞,安徽合肥人,1885年入天津武学堂。1889年赴德国学习军事。1896年协助袁世凯创办北洋军,与王士珍、冯国璋并称“北洋三杰”,先后任北京政府陆军总长、国务院总理等职。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直系失败,被推为临时执政。天津造币厂开铸段祺瑞像和平纪念币。该币正面为段祺瑞正面像,上部有“中华民国执政纪念币”字样,背面为嘉禾图案及篆书“和平”二字。这些乱世军阀早已淹没在历史的尘烟之中。而这些侥幸存留下来的钱币则从一个侧面记录了那段历史,并为收藏家赏玩。


文章评论

无名草

[ft=,2,]哥的爱好是具有文化背景的历史,研究的很透彻,令妹妹敬佩。[em]e179[/em][em]e160[/em][/ft]

聚祥钱币

哥哥是个很有品味的男人 喜欢的东西很多 有机会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