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妈的幸福生活
个人日记
张家村的张大妈去省电台参加歌唱比赛,初赛通过了,要进入复赛了。这个消息不亚于一颗定时炸弹,在张家村的上空爆炸了。整个村庄沸腾了,这是真的吗?有不相信的到处打听确切的消息,怎么不是真的,都看见她在电视上了,报的自己的名字,村庄的名字一字不差。就是她,错不了。这下张大妈成了张家庄的焦点人物,成了人们人们茶余饭后,田间地头议论的热点。有人说,这个杨兰香,(哦,张大妈的大名叫杨兰香。)真能疯,在家疯不够,跑到电视台疯去了,那么大年纪了整天打扮的花里胡哨的,扭扭哒哒,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有人说,看人家张大妈,那才叫活得精彩呢,年纪大怎么了,年纪大就不能活的有意思点吗?有赞同的,有鄙夷的,还有羡慕的,也有嫉妒的。张大妈在省城可不知道,她这一举动给把整个村庄都轰动了,自己只管优哉游哉的在省城的儿子家等着参加复赛。
张大妈今年快七十了,说起来像她这么大年纪的人,早就没有别的想法了,在家做点家务活,帮儿女带带孩子,吃好喝好,也就行了。年近七十的张大妈可不这么想,自己种着地,管理着两亩果园。闲暇时喜欢跳跳舞,唱唱歌,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在许多同龄人看来,她就是不安分,不像个农村老太太,疯疯癫癫的,她老头也不管管她,这不,疯到省城去了。
说起张大妈,有许多故事,故事还得从头说起。张大妈,生在杨家村,在家排行老三,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用她自己的话说,自己是在中间挑担的。这样的的排行,注定了她在家的地位是很低的,人都说大的娇,小的惯,中间的讨人厌。她就是处在这样的地位,农村的女孩子没有小名,姐姐叫大嫚,她就叫二嫚,妹妹叫三嫚。上学的时候才给她起了个大名,叫杨兰香。杨兰香在家好吃的吃不着,有弟弟妹妹,好穿的穿不上,有哥哥姐姐。哥哥姐姐穿小了的衣服,就给了她。每年眼眼巴巴地盼望过年,过年能有新衣服穿,可是每到过年,妈妈都给哥哥姐姐做新衣服,没有她的份。哥哥姐姐的衣服,妈妈给她改一下就成了她的新衣服。小的时候她不挑,只要有衣服穿就行了,穿上妈妈给改的衣服还很高兴。私下里妈妈说,这小二嫚,真是傻,破衣服穿上还那么高兴。家里谁来带点桃酥,饼干什么的,杨兰香一口也吃不着,都到了弟弟妹妹的嘴里。这杨兰香也不挑,能吃饱肚子就行,好吃的给弟弟妹妹也是应该的。时间长了,谁也不把她当回事。家里有什么活,像喂猪,喂鸡,烧火,这类事情,妈妈不叫姐姐,不叫妹妹单单叫她。每次她都干得很有劲,姐姐身子单薄,用妈妈的话说,不能干太多的活,哥哥是男孩子不能干家务活,弟弟妹妹小,这些活就得她来干。杨兰香没有什么异议,干就干,也不费什么。
渐渐地杨兰香长大了,她自己觉得自己在家是最不受人待见的,爹不亲,妈不爱。感到委屈,姐姐上学了,哥哥上学了,自己在家带弟弟妹妹,还得干家务活。看着姐姐哥哥,背着书包上学放学,穿得整整齐齐,自己穿的破破烂烂的,整天跟在弟弟妹妹的身边,管着他们的吃喝拉撒,心里感到有点不平衡。有邻居爱逗她说,二嫚,你是捡来的,爹妈都不疼你,你姐姐哥哥,弟弟妹妹才是亲生的。刚开始的时候她不相信,说的次数多了真有点相信了。有一次去姥姥家,悄悄地问姥姥姥姥:”我是捡来的吗?“姥姥一脸严肃的问:“谁跟你说的?你是你爹妈亲生的。”
“我才不信呢,亲生的,能这样对我,不给我新衣服穿,也不给我好吃的,还不让我上学。”姥姥瞅着她半天没说话,把她搂在怀里说:“我的乖乖,受委屈了,这还不是穷闹得,你爹妈生了这么些孩子,哪能顾得过来啊,就委屈你了。”杨兰香听姥姥这么说,有点懂,又有点不明白,只要是爹妈亲生的就行了。别的也不在乎了,穿旧衣服,就穿旧衣服,,吃什么也无所谓,能吃饱肚子就行,有时候肚子都吃不饱。杨兰香老老实实呆在家里给爹妈当帮手,做力所能及的事。后来还是舅舅看不过去了,逼着爹妈送她去上学。
九岁的杨兰香上学了,眼前展开了新的天地。那么多同学,还有喜欢她的老师。杨兰香在家照顾弟弟妹妹习惯了,上了学也喜欢照顾同学,爱帮老师做些自己能做的事。老师喜欢她,同学也喜欢她,她也聪明,学什么都是一学就会。还特别爱唱歌,声音清亮甜美,老师同学都喜欢听她唱歌。杨兰香虽然穿着破旧的衣服,肚子还经常饿,可是在学校里她却过得很开心。小学五年级毕业升初中,杨兰香考了全公社第一,老师高兴地说,杨兰香是个人才,将来一定有出息。可是爹妈却犯了愁,哥哥姐姐都在上中学,弟弟妹妹也上小学了,家里没有钱供那么多学生。爹妈跟杨兰香商量,哥哥是长子,不能不上学,姐姐身子弱,不上学也干不了庄稼活,弟弟妹妹小,不上学能干啥?杨兰香十四了,能听懂爹妈的话,说来说去,还是不想让自己上学了。杨兰香没说话,眼泪在眼圈里打转。忍了半天没忍住,眼泪吧嗒吧嗒的流了下来。哭了很久,杨兰香用黯哑的嗓音说:“爹,妈。我不上学了,我回家干活,让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上学。“妈一看杨兰香这么懂事,不由得也留下了眼泪:”闺女,委屈你了。都怪爹妈没本事。“杨兰香看妈妈这么难受,自己反而不哭了,给妈妈擦着眼泪说:”妈,我不委屈,我在家干活。"
杨兰香结束了自己的学生生涯,回到了家帮爹妈干活,学校的老师舍不得她,到家里找了几次,每次杨兰香都躲了出去,悄悄地在外边流眼泪。她是多么舍不得离开学校,多么喜欢上学呀。可是爹妈供不起,没办法。老师找不到她,只好作罢,只在心里替她感到可惜。杨兰香刚十四岁,去生产队干活太小了,生产队长就给她安排了喂猪的活,每天在生产队的养猪场里喂养大猪,小猪,老母猪。养猪场就在学校的前边,杨兰香喂完猪,就悄悄地站在养猪场的后边听学校里学生的读书声,听见上课下课的铃声心里还是那么激动。她的心里还是向往着上学。她把自己的课本都保留着,妈想给她撕了糊墙,她说什么也不让,那是她唯一的,上过学的念想,她怎么能舍得呢。每天晚上看着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在油灯下写作业,听他们说学校的事,杨兰香觉得很开心,不能上学,听听也是好的。有时候真想开口让哥哥姐姐教自己初中的知识,可是看着哥哥姐姐各自那么认真的学习到半夜,又不好意思开口。只好悄悄地去看他们的课本,刚开始的时候还能看懂,后来就看不懂了,她只好放弃了继续学习的念头。
杨兰香一心一意地在生产队劳动了,十六岁就成了挣男劳力工分的女孩子,村里人提起来都啧啧赞叹。看这小嫚,个头不高,身子也不怎么壮实,干起活来怎么那么有劲头,跟男人一样推小车,挖大粪,什么活挣工分多干什么活,真能吃苦。十六岁的杨兰香心里憋着一股劲,上不了学,干活就要干好了,不能让人说不是。性子那么好强的杨兰香,在生产队,干了一年活。让队里的男女老少都服气,评壮劳力的工分谁都没有异议。人家的活在那里摆着呢,谁不服气,比比去。那年的新年妈给杨兰香做了一套新衣服,那是她长到十六岁第一套新衣服,杨兰香舍不得穿,过完年就放在箱子里,等出门的时候穿。平时就穿姐姐的旧衣服,补丁摞补丁,杨兰香每天干活天一黑就睡着了,顾不得收拾打扮自己。每天破衣烂衫的,反正跟自己同龄的小姐妹都差不多,也不觉得有什么。生产队的活累,再累杨兰香也爱在休息的时候给队里的老少爷们唱歌,她的歌声让那些劳累的人们感到愉快,队里的人都喜欢听她唱歌,每天的休息时间都爱让她唱一嗓子杨兰香也不推辞大大方方的就唱了起来。杨兰香唱歌的时候特别投入,亮亮堂堂的嗓门,弯溜溜的双眼,红润润的嘴唇,黑亮亮的短发,健壮的身体,好一个乡村美少女。大家伙常常听她唱歌,听得入神,忘记了干活,惹得队长大喊大叫的说:“干活了,干活了。”以后休息的时候,杨兰香唱上一曲就不再唱了,怕队长不高兴,队长有时候看她不唱了,意犹未尽,说:“杨兰香再唱一首,再唱一首。”队里的人也跟着起哄,杨兰香大大方方的再唱上一首。杨兰香的歌声给大家伙带来了欢乐,驱走了疲累。
杨兰香在生产队干活,帮爹妈撑起了家,哥哥去当兵了,姐姐中学毕业在村小学当上了老师。杨兰香还是在每天早出晚归的干活,姐姐到了年龄找了个老师结婚了,哥哥当兵退伍也结婚成家了。弟弟妹妹也都长大了。杨兰香的婚事一直搁着,不是没有人提亲,像杨兰香这样的人,长得要模样有模样,要身材有身材,虽然破衣烂衫也掩不住天生丽质,劳动又是一把好手。那说媒的都快踏破门槛了。可是爹一直不同意,不是这个人长得不好,就是那个家庭不好,反正横挑鼻子竖挑眼,没有一个能入他的眼。这样一直到了杨兰香二十五了还没有合适的结婚对象。在农村二十五已经算是大龄青年了,跟杨兰香同龄的小姐们都有孩子了。杨兰香急了,还能一辈子呆在娘家门上,当老姑娘?
再又一次媒人上门介绍张家庄的张桂发的时候,自己出面答应了。爹说什么都不同意,说张家儿子多,日子穷,嫁过去没有好日子过。死活拦着不让跟张桂发见面。说:“二嫚,你听爹的话,爹给你找个好人家,咱不去跳穷门,过穷日。”杨兰香不听爹的劝说,跟张桂发见了面,看那小伙子浓眉大眼,身材壮实,很可她的心,再一说话,还能说到一块去。张桂发,在家排行是也老三,爹不亲,妈不爱的,很有共同语言。杨兰香自己做主,就是他,穷就穷,是个火坑也要跳。爹是死活不同意,杨兰香是非张贵发不嫁。爹气火了,说:“你想男人想疯了,是个男人你就嫁,你嫁吧,嫁过去过一辈子穷日子,到时候别怨我。”杨兰香也火了说:“我给你们这些年干了多少活,挣了多少工分,好吃的吃不着,好穿的穿不上,学你们也不让我上。给你们当了这么些挣钱的机器,也该让我自由了。”爹说:“好,我给你自由,你嫁吧,我一分钱都不给你。”杨兰香冷笑一声:“我乐意,是穷,是富,我认了,我就是要饭吃,也绝不上你的门。”好,这是你自己说的,以后可别后悔。“妈在一旁一句话也插不上只是在那里哭,看着父女俩把话说绝了,她急的团团转,也没办法劝,爷俩谁都听不进去她的话。
杨兰香跟张桂发结婚了,爹真的一分钱都没给她,妈悄悄的给她做了被子,买了几件日常用品,哥哥姐姐给她十几块钱,要强的杨兰香说什么也不要。说,俺俩都有手有脚,也不懒不馋,俺就不信,日子能过不好。”哥哥姐姐看她这么犟,只好把钱又收回来。杨兰香拿着妈给做的新被子,和几件日用品自己走到了张家庄,跟张贵发结婚了。
结婚以后杨兰香才知道,自己找的这家人家有多穷,简直穷到了骨头里。张桂发在家是老三,上面两个哥哥下面两个弟弟,哥哥结婚分家另过。弟弟还小都在上学。家里盖的新房都给了他的哥哥,到了张贵发结婚只剩下两间老旧的破房。低矮的茅草房,下雨漏雨,刮风透风。东边的一间屋子垒着锅灶,北墙用泥胚搭了一个土台子,上面放碗筷,饭菜,底下放粮食。西边的屋子盘着一个土炕,紧挨着炕是一个破旧的桌子,桌子的北边是一个旧式的大柜,所有的家当就是这些。杨兰香从一个穷家嫁到另一个更穷的家,她没有后悔,过日子的心气特别足。穷不怕,只要自己好好干活,多挣工分,还怕日子过不好。俩人都身强力壮,这就是本钱哪。
杨兰香是年底结的婚,农村人喜欢在年底结婚,结完婚剩下的东西过年就够了,不用置办年货了,婚也结了,年也过了,一举两得。六七十年代的时候过完年就开始干活了,那时候新媳妇都是结婚过了一百天才下地干活,杨兰香没有像别的新媳妇一样等过了一百天再出门干活,她过完年就跟丈夫张桂发一起出去干活了。年轻力壮的两个年轻人,活又重,饭量大,吃得多,婆婆家还有俩个小叔子,一个十四五岁,一个十六七岁也正是能吃的时候,公公婆婆也都不老,饭量也挺大,一家人一天能吃两锅玉米面饼子,再加一锅地瓜干。公公婆婆看这样吃法,粮食那够吃啊,不行,日子不能这么过。就想着分家,分家在农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不过像老张家媳妇过门还不到两个月就分家的,还是第一家。村里人都议论纷纷,杨兰香倒没有提出异议,分就分吧,早晚的事。
公婆把一家人召集在一起,由家里的长辈爷爷主持分家。分给了杨兰香和张桂发两个碗,两双筷子,两个盆,水桶,两家伙着用,干活的工具,一人一把。再就是一百斤玉米,一百斤地瓜干,二十斤麦子,二斤花生油。分到这些东西,杨兰香都接受了什么也不说,张桂发几次三番地要说话,都被杨兰香拦住了。把分的东西搬回家,也大半夜了。张桂发实在忍不住了朝着杨兰香发火说:“咱爹咱妈,分家分得不公平,我干了这么些年活,结婚给了两间破房子,分家就给了这点东西,我说你还不让说。”杨兰香看着丈夫气呼呼的样子笑了:“你说了也没有用,咱不争那点东西,日子要靠咱自己过,好男不在分书上,好女不在陪送上,咱一穷二白,照样能把日子过好,不出三年咱就盖新房,我就不信了没老人帮衬,咱的日子就过不好。”张桂发看杨兰香这么大度,这么有信心,不好再发牢骚了。把东西归置好,睡了。
婚后的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杨兰香张桂发一天不落地出工干活,分的那点粮食根本不够吃,好在春天来了杨兰香在干活休息的空闲时间里到处找野菜,挖野菜掺和到玉米面,地瓜面里做菜团子吃,熬野菜汤喝,日子这么凑合着过,俩人都瘦了,杨兰香的圆脸瘦成了长脸,下巴瘦的尖尖,眼睛本来就大,这下更大了,脖子显得那么长。张桂发是男人,杨兰香吃饭的时候都让他先吃尽着他吃饱。自己是女人抗饿,每次都把盆底的稠的捞给他吃,刚开始张桂发没察觉,后来察觉了怎么也不肯先吃也不肯让杨兰香给他捞稠的吃。他说,俩人都一样,都干一样的活,吃就吃一样的饭,不许有两样。每次吃饭都是一起吃,杨兰香吃多少他吃多少,杨兰香被他弄得没办法,只好吃一样的饭。分家分的那点粮食再怎么省也不够吃,杨兰香的妈妈有次来看女儿,看他们的粮食就剩那么一点了。心疼女儿瘦了许多,说:“桂发,哪天放工早,去家里背点粮食吧,总不能饿肚子。”还没等张桂发回答呢,杨兰香说了:“妈,我们的粮食够吃,不用去家里背。”妈说:“够吃,看看你俩都说成啥样了。“妈妈看着女儿叹了口气,知道女儿记仇呢,记着结婚前她爹说的狠话。
过了些日子,舅舅来了,推着小推车,车上放着几袋粮食,看见杨兰香就说:“二嫚,知道你们刚分家,粮食不够吃,舅舅家有余粮给你们送些来,等你们分了粮食,再还给舅舅。”杨兰香收下了舅舅送的粮食,心想,还是舅舅疼自己。等新粮下来一定早早还给舅舅,舅舅家也有那么多口人呢。她不知道这粮食是爹爹托舅舅给送来的。爹听妈妈回家说她家粮食不够吃,又犟着不肯回家拿。爹爹知道她的性子强不肯低头,又不忍心她挨饿,就想了这么个主意,杨兰香还蒙在鼓里呢。有了这些粮食杨兰香和丈夫才不至于挨饿,吃到新粮食上场,小麦分了那么一点点,玉米地瓜分的倒不少,两人没请一天假没误一天工,分的粮食足够吃。杨兰香让张桂发把粮食给舅舅家送去,说:“咱的粮食够吃了,早点给舅舅家送去,舅舅给咱救了急不能忘了。“
婚后的日子过得清贫,又甜蜜,杨兰香和丈夫每天忙着出工干活,晚上回家,杨兰香做饭,张桂发烧火,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些过日子的话。有时候杨兰香高兴了还会唱上一嗓子,点缀清寒的日子。小两口的日子过得平淡,充实,唯一的缺憾是结婚一年了,杨兰香也没怀上孩子,公婆倒没说什么,杨兰香的妈妈着急了,几次三番的让杨兰香去看看,是不是有什么毛病。杨兰香懒得去,一是没钱,二是没孩子没拖累,干活省心。每天跟张桂发出双入对的去地里干活,休息的空间还得去拾草冬天得烧热炕,冬天没有柴草烧炕可不行,晚上会冷的睡不着觉的。
结婚后的第二年秋天杨兰香怀孕了,能吃能喝的一点反应都没有,杨兰香自己一点都不知道。直到孩子四个月会动了,还没想到是怀孕了,以为自己得什么病了。不好意思的问邻居的大妈,邻居大妈一看笑了:“傻丫头,你没病,是有喜了,你说你这孩子怎么一点都不知道。”杨兰香一听说:“不能吧,怎么没反应呢?我嫂子怀我侄子的时候哪个吐啊,什么都吃不下,我什么反应都没有,能吃能睡的。“大妈笑着说:”你个二虎的孩子,人跟人不一样,你就是没反应,孩子都会动了,你还不相信,你说你,整天风风火火地干活,什么都不知道。“杨兰香不好意思的笑了,邻居大妈是个热心肠,告诉她许多怀孕应该注意的事情,让她好好养胎,多吃点有营养的东西。杨兰香听了不置可否的笑了。家里能吃饱饭就不错了,哪有闲钱买营养品。
回到家把自己怀孕的消息告诉丈夫,张桂发也挺高兴,说:”你这以后别干重活了。重活我来干。“杨兰香看着丈夫那眉开眼笑的样子说:”哪有那么娇气,该干啥干啥。“杨兰香说到做到,活该怎么干还是怎么干。冬天修水利,她在工地上,挖土,挑土,推小车,活一点也没少干。
第二年初夏孩子快生了,正赶上麦收,杨兰香照样下地收麦子。那时候麦收小麦不是割,而是拔,把小麦连根拔起,那活比割麦子累多了。杨兰香一天不落的跟着去拔麦子,孩子还有四五天就要生了,都劝她不要去干活了。她听不进去,仍然一个工不误。有一天在地里拔麦子,那天那地里的麦子特别厚实,杨兰香觉得特别累,晚上吃完饭,就躺在炕上不愿动了。对丈夫说:”你去记工吧,我不去了,今晚不能干夜班吧?干夜班我也不去了,真累。“丈夫说:”不去就不去,早就不让你去,你偏去。“杨兰香躺在炕上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不大一会功夫,就听张桂发脚步匆匆的回来了,进门就说:”还真让你说着了,今晚干夜班,一陇麦子,一包挂面。“杨兰香一听从炕上咕噜爬了起来说:”走,我也去。“张桂发说:”哎,你别去了,在家歇着,我去就行了。“杨兰香说什么也不在家歇,跟着张桂发一块下地了。到了地里一人拔了一陇麦子还不算,回过头又拔了一陇。俩人一晚上挣了四包挂面,杨兰香心里想,这四包挂面够吃好几顿呢,坐月子也能吃上点细面了。
麦收结束,杨兰香生了了个儿子,她给孩子起名叫夏雨,大名就叫张夏雨。这个名字让村里人对她刮目相看呢,谁家的孩子都没有这么起名字的,都说张桂发家里的还有点文墨呢,给孩子起个这样的名字。别人家的孩子,都是什么军啊,刚啊,唯独杨兰香给孩子起了个这样的名字。杨兰香生了孩子当了妈,性子依然不改,孩子还没出满月就急着出工干活,丈夫这回不听她的,死活拦着不让去。自己说服不了她,把丈母娘搬来看着她。杨兰香没办法,好歹过了满月,就出工干活了。她觉得,有了孩子多了一张嘴吃饭,更得下力干活。家里的房子更破了,下雨漏雨,刮风透风,怎么也得攒钱盖新房。
一个月子做完,杨兰香没胖反而瘦了,孩子吃奶,自己又吃不上口好吃的,娘家妈给了几十个鸡蛋,一顿吃一个两个的,根本舍不得多吃,还得省着给张桂发吃点,他下地干活,又苦又累,杨兰香不忍心自己都吃了。到出月子,还跟丈夫说没吃够鸡蛋,等有钱了一定试试自己一顿能吃多少鸡蛋。孩子出了满月,杨兰香把孩子抱到地头放在一个大筐子里,就下地干活,都说她干活不要命,可真是不假。干一会活,过来看看孩子,饿了给他喂奶,尿了换换尿布,地头的那棵槐大树见证着孩子的成长。孩子在树底下一呆就是几个月,到七八个月的时候,孩子会爬了,筐子里再也呆不住了。杨兰香就把孩子放在家里用绳子把孩子的腰系上,那头就系在窗棂子上,孩子掉不下炕来就行了。到中间休息的时候,她就匆匆赶回家给孩子吃奶。
每次回家老远就听到孩子在哭,哭的声音都嘶哑了。杨兰香回到家抱起孩子,一边给他吃奶,一边掉眼泪,等孩子吃饱,睡着了,又放下孩子,匆匆去干活。有一天她回家给孩子吃奶,刚把孩子抱起来,邻居大妈进门了,进门就数落她:”你可真狠心,孩子那么小就留在家里,要是挣断了绳子,摔着了怎么办?“杨兰香低着头不说话,大妈说:”你要是放心,把孩子放我那儿,我给你看着,反正我也没事干。“杨兰香说:”那怎么行,那怎么行。“”怎么不行,你们平时帮我干多少活,家里那些重活,要不是你两口子帮着,我一个人怎么能干了,就这么说定了。“等杨兰香把孩子喂饱了,大妈把孩子抱到她家,每天给照顾着。杨兰香没了后顾之忧,干活更加有劲。邻居大妈也姓张,跟张桂发不是本家,老太太是烈属,丈夫年轻时当兵打仗牺牲了。一个儿子长大成人国家照顾,进城工作了,儿子让她进城,她不去一个人在村里住着,跟杨兰香是东西屋的邻居。老太太是个小脚,干活不吃力,平时挑水啊,队里分东西呀,都是杨兰香张桂发帮着干。老太太觉得不过意,就主动帮着杨兰香看孩子,孩子跟老太太比跟自己的奶奶还亲。
清贫的日子,杨兰香过得有滋有味,有了儿子,杨兰香觉得不能再在那两间破房子里过日月了。省吃俭用地又过了两年在儿子三岁,女儿出生的时候,盖起了四间瓦房,虽然不是多么高大宽敞,但是比起那两间破旧的草房是强多了。玻璃门窗,红瓦盖顶。在村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儿子住进了新房高兴地在炕上打滚。女儿是在住进新房的那年冬天出生的,起名就叫冬雪。村里都说,杨兰香俩孩子,一个夏雨,一个冬雪,再有孩子叫什么?杨兰香可是不想再有孩子了,她觉得一儿一女足够了。孩子多了没意思。在女儿出生后几个月就去放了环,不再生孩子了,张桂发也没说什么。孩子多了日子不好过,他俩都深知这个道理,能把俩孩子培养成人就行了。
女儿出生后,还是邻居大妈帮着照看着,杨兰香的婆婆顾不上帮她自己的两个小儿子还得盖房娶媳妇,得下地干活挣工分。杨兰香倒没有什么怨言,孩子有人照顾就行,过日子哪来那么些讲究。杨兰香跟丈夫俩人整天忙队里的活,盖了新房,院子宽敞又养了猪,每天家里家外的这么忙活着。杨兰香的心性还是那么乐呵,下了工一边做家务一边哼着小曲,用她自己的话说,是穷乐和。杨兰香除了爱唱歌,还是个电影迷。不管活多累,一听说有电影,心就飞了。吃完晚饭,洗涮完就急着去看电影,有时候放工晚了,饭都顾不上吃就走了。气的丈夫骂她,电影迷,饿的轻了。说归说,骂归骂,自己吃完了还是要给她放在锅里温着,等她看电影回来吃。去看电影俩孩子要跟着,杨兰香常常抱着一个,领着一个。等看完电影回家,俩孩子都睡了。没办法,就抱着一个背着一个,别人都说她真有本事。后来再去看电影,就悄悄的走不让孩子看见。杨兰香喜欢看电影,喜欢电影里的插曲,一部电影放完了,她把那里面的歌曲也就都学会了。在干活休息的时候唱的有声有色的,许多人都说,杨兰香就像郭兰英。杨兰香听了,美滋滋的。
日子如流水般悄然过去,杨兰香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劲。别人家过日子有的东西,她都有,别人家没有的她看见了,也要有。她是村里第一家买自行车的,也是第一家买手表,收音机的,缝纫机更不用说了,自己的孩子穿的衣服都是她一针一线做的,买了缝纫机做衣服更方便了。杨兰香有一双巧手做什么像什么,给孩子用缝纫机做的衣服,跟买的差不多。看见别人穿的衣服,她就能自己照着做出来。织毛衣,什么样的花样都难不住她,她喜欢把孩子打扮的花枝招展的。有一年夏天,的确良刚上市,别人都做的确良衣服穿,她看见了,在中午休息的时候骑着自行车去公社的供销社给俩孩子扯布,做衣服。到了那里给孩子扯完布,看见一块白底小蓝花的布料,杨兰香一看就喜欢上了,用手摸着那么光滑,颜色那么素雅,供销社的售货员一看她喜欢那布料,就一个劲的劝说,让她买,杨兰香真的动心了,可是一听价钱,就把手缩了回来,怎么说也不要了,骑着车回家。回家后忍不住对丈夫说起了那布料,眼神里的那种向往,喜爱,怎么也掩饰不住。张桂发一语不发地听着,听她说完,二话不说骑车走了。杨兰香问:”哎,你去哪儿啊?快干活了。“张桂发不回答,骑着车飞快地走了。到了该下地干活的时候还没回来,杨兰香心里骂:”这人,发什么疯呢。“自己拿着工具下地了,到了地里不大一会,张桂发也到了,杨兰香怎没么问,也问不出他去哪儿了。他只是一个劲的笑,什么都不说。
晚上回到家,杨兰香一眼看见了炕上放的那块布料,白底小蓝花,淡雅素净。她拿在手里忍不住的在身上比量着,张桂发看她那样笑了:“早点做起来,穿吧。”杨兰香爱不释手地看着布说:“你去给我买的?”“不是我,还能是谁。”
“ 不行,太贵了,退回去吧。”“退什么退,你做了穿吧,咱俩结婚十几年了,你也没添件新衣服,现在不是那些年了缺吃少穿的,穿件衣服也穷不到哪去。”杨兰香听丈夫这么说有点感动说:“还是退了吧,孩子大了,用钱的地方多。”“别退,孩子大了,就不穿衣服了?你穿一定好看,有空做了穿吧,往后想穿什么就穿什么,等七老八十想穿也穿不出去了。”杨兰香看张桂发这么坚持,就不再提退布的话,那布她也是实在喜欢。晚上吃完饭,就量着自己的旧衣服裁剪出来,瞅着下工的功夫,做了出来。别说穿在身上真的好看,人要衣服马要鞍,杨兰香本来长得就不寒碜,穿上件好衣服,显得更有精神,用儿子女儿的话说,变了个人。
爱美是人的天性,不管是谁,只要条件允许,都喜欢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杨兰香也是如此,小时候穿姐姐的旧衣服,长大了也没穿过漂亮的衣服,结婚后为了自己的生活过得好,只顾每天干活,把那颗爱美的心压抑着,舍不得为自己做件新衣服。现在看着自己穿上新衣服,焕发出光彩,心里感到特别开心。日子过的紧巴,再怎么喜欢也不能想穿什么就穿什么,孩子大了在上学,总不能委屈了让他们。杨兰香再怎么爱美,也不能不管不顾。
国家实行生产责任制,杨兰香家分到了七八亩地,那时候人们光为了吃饱饭,眼光只停留在土地上,生产队里的果园没人愿意要,杨兰香看别人都不敢承包果园,自己提出要承包队里的果园,张桂发不同意说,不会管理,怕赔了。杨兰香不管哪一套,她说,不会管理,学着管理,谁也不是什么都会的,慢慢就会了。张桂发在家庭大事上都听杨兰香的,他看杨兰香坚持要承包果园,自己也就同意了。 果园管理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杨兰香找来管理果树的书,没事的时候看看书,学习书上的技术,抽空跑去那些老技术员那里请教问题,一年下来果园不但没赔钱,倒赚了不少。那一年杨兰香家里的粮食满囤,银行有了存款。日子过得是芝麻开花节节高,都说她有胆量,有远见。日子过好了,杨兰香喜滋滋的,每天小曲不离口。跟张桂发一起在地里干活,干着干着就唱上了。惹得张桂发骂她发疯,干活不累啊,还有心思唱。杨兰香笑笑不答话,依然唱个不停。现在不用每天在地里耗时间,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有了更多空闲的时间,杨兰香想去看电影就去看电影。那年电影《少林寺》在县城电影院开演,村里的男人听说了都骑着自行车去县城看电影,来回一百二十里路呢。杨兰香听说了,也跟着去了,自行车骑得比男人都快。村里的女人都说她是个疯婆子,杨兰香可不管那些,依然我行我素。日子过的宽松了,杨兰香对穿着打扮也讲究了,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穿衣服爱去城里买,都说她买衣服有眼光,她买的衣服穿着有种别人说不出的味道。村里跟她年纪相仿的女人再怎么打扮也打扮不出她的味道。
那一年的春节,在城里上班的妹妹回娘家说,城里现在都开始买电视了,那东西可好呢,在家就能看电影,又舒服又带劲。杨兰香听到心里去了,妹妹回程的时候,她跟着一起去了。去了就直奔百货商场卖家电的地方,把一台黑白电视搬回了家。那消息在村里一传开,她家里就挤满了人,都来看看电视是什么样的,杨兰香高兴地倒水,拿吃的。把电视抱到院子里,放在桌子上,让全村的人都一饱眼福。每天晚上吃完饭,村里的人就聚在她家的院子里等着看电视。有时候干活回来晚了,还没来的急做饭,他们就来了。有的帮她烧火,有的帮她喂猪,喜得张桂发说:“以后再不用我烧火了,有做义务工的。”时间长了,买电视的人家越来越多,来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少,院子里渐渐的冷清了,电视又重新回到了屋子里。杨兰香和张桂发还真的不习惯呢,好长一段时间心里空落落。
日子过好了,杨兰香的儿子十六七岁了,杨兰香又张罗着盖新房了,这回盖了五间红砖到顶的大瓦房,又宽敞又明亮留着给儿子结婚用,等她的儿子大了,给他办一场风风光光的婚礼 。村里都笑她,儿子还没长大呢,想的够长远的。杨兰香的心思只有张桂发懂,他知道这些年杨兰香心里一直憋着一股气,那就是什么都不能落在人后,要过一种扬眉吐气的日子。其实杨兰香自己也知道,自己这些年拼命干活,吃苦耐劳都是为了过上好日子,一步步走到现在,有多少苦楚自己最清楚。刚开始是为了跟自己的爹赌气,后来自己想明白了,儿女都是爹妈的心头肉,没有什么偏向之分,都是穷闹得。到爹妈年岁大了,还就是杨兰香照顾得多,也知道了那年是爹让舅舅给她送的粮食,爹心头还是牵挂她的,那些怨气也就随风飘走了。
杨兰香的儿女 也争气,没用她操多少心,顺顺当当的长大了,上学也是一路顺风地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然后都考上了大学,她的一双儿女,在村里可真给她争气,让她露脸,村里人都羡慕她的好福气,杨兰香自己没能好好上学,儿女替他上了。儿子女儿上了大学毕业留在城里上班。杨兰香跟张桂发在村里种着地,管理着几亩果园,日子过得挺自在。农闲的时候去城里儿女家住上几天,感觉挺逍遥自在。儿子女儿,早不让他们干活了,让他们去城里住,杨兰香舍不得自己的那几亩地和果园,还有那五间大瓦房,儿子结婚后杨兰香就搬到了新房子里。她说我跟你爸做你们的后勤部长,每年你们回家拿点自己地里产的东西,自己家种的吃着放心。等我们老得不能动了,再去你们家住。
杨兰香在家种地,管理果园,有空还是喜欢唱两嗓子,看着电视上这里有唱歌比赛 ,那里有才艺展示,自己动心了,把心思跟张桂发说了。张桂发说:‘你想干啥就干啥,都这么大岁数了,难得你有心思。“跟儿女说了,儿子女儿都赞成,儿媳妇去给她报了名。这回杨兰香想打退堂鼓都不行了。自己在家练了几天,让老伴陪着去了省城在儿子家住下来,等着比赛。儿媳妇也是个爱热闹的人,专门给婆婆请了老师让她教她发声,杨兰香说:‘老了老了,重新当学生了。”比赛那天,杨兰香唱的声音响亮,感情饱满,场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是对她的肯定,也是对她的赞美。杨兰香看着台下的观众,看着自己的儿女,还有老伴,幸福的笑了。这就是张大妈的幸福生活,这样的大妈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留心就能发现她们的踪影。
张大妈今年快七十了,说起来像她这么大年纪的人,早就没有别的想法了,在家做点家务活,帮儿女带带孩子,吃好喝好,也就行了。年近七十的张大妈可不这么想,自己种着地,管理着两亩果园。闲暇时喜欢跳跳舞,唱唱歌,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在许多同龄人看来,她就是不安分,不像个农村老太太,疯疯癫癫的,她老头也不管管她,这不,疯到省城去了。
说起张大妈,有许多故事,故事还得从头说起。张大妈,生在杨家村,在家排行老三,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用她自己的话说,自己是在中间挑担的。这样的的排行,注定了她在家的地位是很低的,人都说大的娇,小的惯,中间的讨人厌。她就是处在这样的地位,农村的女孩子没有小名,姐姐叫大嫚,她就叫二嫚,妹妹叫三嫚。上学的时候才给她起了个大名,叫杨兰香。杨兰香在家好吃的吃不着,有弟弟妹妹,好穿的穿不上,有哥哥姐姐。哥哥姐姐穿小了的衣服,就给了她。每年眼眼巴巴地盼望过年,过年能有新衣服穿,可是每到过年,妈妈都给哥哥姐姐做新衣服,没有她的份。哥哥姐姐的衣服,妈妈给她改一下就成了她的新衣服。小的时候她不挑,只要有衣服穿就行了,穿上妈妈给改的衣服还很高兴。私下里妈妈说,这小二嫚,真是傻,破衣服穿上还那么高兴。家里谁来带点桃酥,饼干什么的,杨兰香一口也吃不着,都到了弟弟妹妹的嘴里。这杨兰香也不挑,能吃饱肚子就行,好吃的给弟弟妹妹也是应该的。时间长了,谁也不把她当回事。家里有什么活,像喂猪,喂鸡,烧火,这类事情,妈妈不叫姐姐,不叫妹妹单单叫她。每次她都干得很有劲,姐姐身子单薄,用妈妈的话说,不能干太多的活,哥哥是男孩子不能干家务活,弟弟妹妹小,这些活就得她来干。杨兰香没有什么异议,干就干,也不费什么。
渐渐地杨兰香长大了,她自己觉得自己在家是最不受人待见的,爹不亲,妈不爱。感到委屈,姐姐上学了,哥哥上学了,自己在家带弟弟妹妹,还得干家务活。看着姐姐哥哥,背着书包上学放学,穿得整整齐齐,自己穿的破破烂烂的,整天跟在弟弟妹妹的身边,管着他们的吃喝拉撒,心里感到有点不平衡。有邻居爱逗她说,二嫚,你是捡来的,爹妈都不疼你,你姐姐哥哥,弟弟妹妹才是亲生的。刚开始的时候她不相信,说的次数多了真有点相信了。有一次去姥姥家,悄悄地问姥姥姥姥:”我是捡来的吗?“姥姥一脸严肃的问:“谁跟你说的?你是你爹妈亲生的。”
“我才不信呢,亲生的,能这样对我,不给我新衣服穿,也不给我好吃的,还不让我上学。”姥姥瞅着她半天没说话,把她搂在怀里说:“我的乖乖,受委屈了,这还不是穷闹得,你爹妈生了这么些孩子,哪能顾得过来啊,就委屈你了。”杨兰香听姥姥这么说,有点懂,又有点不明白,只要是爹妈亲生的就行了。别的也不在乎了,穿旧衣服,就穿旧衣服,,吃什么也无所谓,能吃饱肚子就行,有时候肚子都吃不饱。杨兰香老老实实呆在家里给爹妈当帮手,做力所能及的事。后来还是舅舅看不过去了,逼着爹妈送她去上学。
九岁的杨兰香上学了,眼前展开了新的天地。那么多同学,还有喜欢她的老师。杨兰香在家照顾弟弟妹妹习惯了,上了学也喜欢照顾同学,爱帮老师做些自己能做的事。老师喜欢她,同学也喜欢她,她也聪明,学什么都是一学就会。还特别爱唱歌,声音清亮甜美,老师同学都喜欢听她唱歌。杨兰香虽然穿着破旧的衣服,肚子还经常饿,可是在学校里她却过得很开心。小学五年级毕业升初中,杨兰香考了全公社第一,老师高兴地说,杨兰香是个人才,将来一定有出息。可是爹妈却犯了愁,哥哥姐姐都在上中学,弟弟妹妹也上小学了,家里没有钱供那么多学生。爹妈跟杨兰香商量,哥哥是长子,不能不上学,姐姐身子弱,不上学也干不了庄稼活,弟弟妹妹小,不上学能干啥?杨兰香十四了,能听懂爹妈的话,说来说去,还是不想让自己上学了。杨兰香没说话,眼泪在眼圈里打转。忍了半天没忍住,眼泪吧嗒吧嗒的流了下来。哭了很久,杨兰香用黯哑的嗓音说:“爹,妈。我不上学了,我回家干活,让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上学。“妈一看杨兰香这么懂事,不由得也留下了眼泪:”闺女,委屈你了。都怪爹妈没本事。“杨兰香看妈妈这么难受,自己反而不哭了,给妈妈擦着眼泪说:”妈,我不委屈,我在家干活。"
杨兰香结束了自己的学生生涯,回到了家帮爹妈干活,学校的老师舍不得她,到家里找了几次,每次杨兰香都躲了出去,悄悄地在外边流眼泪。她是多么舍不得离开学校,多么喜欢上学呀。可是爹妈供不起,没办法。老师找不到她,只好作罢,只在心里替她感到可惜。杨兰香刚十四岁,去生产队干活太小了,生产队长就给她安排了喂猪的活,每天在生产队的养猪场里喂养大猪,小猪,老母猪。养猪场就在学校的前边,杨兰香喂完猪,就悄悄地站在养猪场的后边听学校里学生的读书声,听见上课下课的铃声心里还是那么激动。她的心里还是向往着上学。她把自己的课本都保留着,妈想给她撕了糊墙,她说什么也不让,那是她唯一的,上过学的念想,她怎么能舍得呢。每天晚上看着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在油灯下写作业,听他们说学校的事,杨兰香觉得很开心,不能上学,听听也是好的。有时候真想开口让哥哥姐姐教自己初中的知识,可是看着哥哥姐姐各自那么认真的学习到半夜,又不好意思开口。只好悄悄地去看他们的课本,刚开始的时候还能看懂,后来就看不懂了,她只好放弃了继续学习的念头。
杨兰香一心一意地在生产队劳动了,十六岁就成了挣男劳力工分的女孩子,村里人提起来都啧啧赞叹。看这小嫚,个头不高,身子也不怎么壮实,干起活来怎么那么有劲头,跟男人一样推小车,挖大粪,什么活挣工分多干什么活,真能吃苦。十六岁的杨兰香心里憋着一股劲,上不了学,干活就要干好了,不能让人说不是。性子那么好强的杨兰香,在生产队,干了一年活。让队里的男女老少都服气,评壮劳力的工分谁都没有异议。人家的活在那里摆着呢,谁不服气,比比去。那年的新年妈给杨兰香做了一套新衣服,那是她长到十六岁第一套新衣服,杨兰香舍不得穿,过完年就放在箱子里,等出门的时候穿。平时就穿姐姐的旧衣服,补丁摞补丁,杨兰香每天干活天一黑就睡着了,顾不得收拾打扮自己。每天破衣烂衫的,反正跟自己同龄的小姐妹都差不多,也不觉得有什么。生产队的活累,再累杨兰香也爱在休息的时候给队里的老少爷们唱歌,她的歌声让那些劳累的人们感到愉快,队里的人都喜欢听她唱歌,每天的休息时间都爱让她唱一嗓子杨兰香也不推辞大大方方的就唱了起来。杨兰香唱歌的时候特别投入,亮亮堂堂的嗓门,弯溜溜的双眼,红润润的嘴唇,黑亮亮的短发,健壮的身体,好一个乡村美少女。大家伙常常听她唱歌,听得入神,忘记了干活,惹得队长大喊大叫的说:“干活了,干活了。”以后休息的时候,杨兰香唱上一曲就不再唱了,怕队长不高兴,队长有时候看她不唱了,意犹未尽,说:“杨兰香再唱一首,再唱一首。”队里的人也跟着起哄,杨兰香大大方方的再唱上一首。杨兰香的歌声给大家伙带来了欢乐,驱走了疲累。
杨兰香在生产队干活,帮爹妈撑起了家,哥哥去当兵了,姐姐中学毕业在村小学当上了老师。杨兰香还是在每天早出晚归的干活,姐姐到了年龄找了个老师结婚了,哥哥当兵退伍也结婚成家了。弟弟妹妹也都长大了。杨兰香的婚事一直搁着,不是没有人提亲,像杨兰香这样的人,长得要模样有模样,要身材有身材,虽然破衣烂衫也掩不住天生丽质,劳动又是一把好手。那说媒的都快踏破门槛了。可是爹一直不同意,不是这个人长得不好,就是那个家庭不好,反正横挑鼻子竖挑眼,没有一个能入他的眼。这样一直到了杨兰香二十五了还没有合适的结婚对象。在农村二十五已经算是大龄青年了,跟杨兰香同龄的小姐们都有孩子了。杨兰香急了,还能一辈子呆在娘家门上,当老姑娘?
再又一次媒人上门介绍张家庄的张桂发的时候,自己出面答应了。爹说什么都不同意,说张家儿子多,日子穷,嫁过去没有好日子过。死活拦着不让跟张桂发见面。说:“二嫚,你听爹的话,爹给你找个好人家,咱不去跳穷门,过穷日。”杨兰香不听爹的劝说,跟张桂发见了面,看那小伙子浓眉大眼,身材壮实,很可她的心,再一说话,还能说到一块去。张桂发,在家排行是也老三,爹不亲,妈不爱的,很有共同语言。杨兰香自己做主,就是他,穷就穷,是个火坑也要跳。爹是死活不同意,杨兰香是非张贵发不嫁。爹气火了,说:“你想男人想疯了,是个男人你就嫁,你嫁吧,嫁过去过一辈子穷日子,到时候别怨我。”杨兰香也火了说:“我给你们这些年干了多少活,挣了多少工分,好吃的吃不着,好穿的穿不上,学你们也不让我上。给你们当了这么些挣钱的机器,也该让我自由了。”爹说:“好,我给你自由,你嫁吧,我一分钱都不给你。”杨兰香冷笑一声:“我乐意,是穷,是富,我认了,我就是要饭吃,也绝不上你的门。”好,这是你自己说的,以后可别后悔。“妈在一旁一句话也插不上只是在那里哭,看着父女俩把话说绝了,她急的团团转,也没办法劝,爷俩谁都听不进去她的话。
杨兰香跟张桂发结婚了,爹真的一分钱都没给她,妈悄悄的给她做了被子,买了几件日常用品,哥哥姐姐给她十几块钱,要强的杨兰香说什么也不要。说,俺俩都有手有脚,也不懒不馋,俺就不信,日子能过不好。”哥哥姐姐看她这么犟,只好把钱又收回来。杨兰香拿着妈给做的新被子,和几件日用品自己走到了张家庄,跟张贵发结婚了。
结婚以后杨兰香才知道,自己找的这家人家有多穷,简直穷到了骨头里。张桂发在家是老三,上面两个哥哥下面两个弟弟,哥哥结婚分家另过。弟弟还小都在上学。家里盖的新房都给了他的哥哥,到了张贵发结婚只剩下两间老旧的破房。低矮的茅草房,下雨漏雨,刮风透风。东边的一间屋子垒着锅灶,北墙用泥胚搭了一个土台子,上面放碗筷,饭菜,底下放粮食。西边的屋子盘着一个土炕,紧挨着炕是一个破旧的桌子,桌子的北边是一个旧式的大柜,所有的家当就是这些。杨兰香从一个穷家嫁到另一个更穷的家,她没有后悔,过日子的心气特别足。穷不怕,只要自己好好干活,多挣工分,还怕日子过不好。俩人都身强力壮,这就是本钱哪。
杨兰香是年底结的婚,农村人喜欢在年底结婚,结完婚剩下的东西过年就够了,不用置办年货了,婚也结了,年也过了,一举两得。六七十年代的时候过完年就开始干活了,那时候新媳妇都是结婚过了一百天才下地干活,杨兰香没有像别的新媳妇一样等过了一百天再出门干活,她过完年就跟丈夫张桂发一起出去干活了。年轻力壮的两个年轻人,活又重,饭量大,吃得多,婆婆家还有俩个小叔子,一个十四五岁,一个十六七岁也正是能吃的时候,公公婆婆也都不老,饭量也挺大,一家人一天能吃两锅玉米面饼子,再加一锅地瓜干。公公婆婆看这样吃法,粮食那够吃啊,不行,日子不能这么过。就想着分家,分家在农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不过像老张家媳妇过门还不到两个月就分家的,还是第一家。村里人都议论纷纷,杨兰香倒没有提出异议,分就分吧,早晚的事。
公婆把一家人召集在一起,由家里的长辈爷爷主持分家。分给了杨兰香和张桂发两个碗,两双筷子,两个盆,水桶,两家伙着用,干活的工具,一人一把。再就是一百斤玉米,一百斤地瓜干,二十斤麦子,二斤花生油。分到这些东西,杨兰香都接受了什么也不说,张桂发几次三番地要说话,都被杨兰香拦住了。把分的东西搬回家,也大半夜了。张桂发实在忍不住了朝着杨兰香发火说:“咱爹咱妈,分家分得不公平,我干了这么些年活,结婚给了两间破房子,分家就给了这点东西,我说你还不让说。”杨兰香看着丈夫气呼呼的样子笑了:“你说了也没有用,咱不争那点东西,日子要靠咱自己过,好男不在分书上,好女不在陪送上,咱一穷二白,照样能把日子过好,不出三年咱就盖新房,我就不信了没老人帮衬,咱的日子就过不好。”张桂发看杨兰香这么大度,这么有信心,不好再发牢骚了。把东西归置好,睡了。
婚后的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杨兰香张桂发一天不落地出工干活,分的那点粮食根本不够吃,好在春天来了杨兰香在干活休息的空闲时间里到处找野菜,挖野菜掺和到玉米面,地瓜面里做菜团子吃,熬野菜汤喝,日子这么凑合着过,俩人都瘦了,杨兰香的圆脸瘦成了长脸,下巴瘦的尖尖,眼睛本来就大,这下更大了,脖子显得那么长。张桂发是男人,杨兰香吃饭的时候都让他先吃尽着他吃饱。自己是女人抗饿,每次都把盆底的稠的捞给他吃,刚开始张桂发没察觉,后来察觉了怎么也不肯先吃也不肯让杨兰香给他捞稠的吃。他说,俩人都一样,都干一样的活,吃就吃一样的饭,不许有两样。每次吃饭都是一起吃,杨兰香吃多少他吃多少,杨兰香被他弄得没办法,只好吃一样的饭。分家分的那点粮食再怎么省也不够吃,杨兰香的妈妈有次来看女儿,看他们的粮食就剩那么一点了。心疼女儿瘦了许多,说:“桂发,哪天放工早,去家里背点粮食吧,总不能饿肚子。”还没等张桂发回答呢,杨兰香说了:“妈,我们的粮食够吃,不用去家里背。”妈说:“够吃,看看你俩都说成啥样了。“妈妈看着女儿叹了口气,知道女儿记仇呢,记着结婚前她爹说的狠话。
过了些日子,舅舅来了,推着小推车,车上放着几袋粮食,看见杨兰香就说:“二嫚,知道你们刚分家,粮食不够吃,舅舅家有余粮给你们送些来,等你们分了粮食,再还给舅舅。”杨兰香收下了舅舅送的粮食,心想,还是舅舅疼自己。等新粮下来一定早早还给舅舅,舅舅家也有那么多口人呢。她不知道这粮食是爹爹托舅舅给送来的。爹听妈妈回家说她家粮食不够吃,又犟着不肯回家拿。爹爹知道她的性子强不肯低头,又不忍心她挨饿,就想了这么个主意,杨兰香还蒙在鼓里呢。有了这些粮食杨兰香和丈夫才不至于挨饿,吃到新粮食上场,小麦分了那么一点点,玉米地瓜分的倒不少,两人没请一天假没误一天工,分的粮食足够吃。杨兰香让张桂发把粮食给舅舅家送去,说:“咱的粮食够吃了,早点给舅舅家送去,舅舅给咱救了急不能忘了。“
婚后的日子过得清贫,又甜蜜,杨兰香和丈夫每天忙着出工干活,晚上回家,杨兰香做饭,张桂发烧火,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些过日子的话。有时候杨兰香高兴了还会唱上一嗓子,点缀清寒的日子。小两口的日子过得平淡,充实,唯一的缺憾是结婚一年了,杨兰香也没怀上孩子,公婆倒没说什么,杨兰香的妈妈着急了,几次三番的让杨兰香去看看,是不是有什么毛病。杨兰香懒得去,一是没钱,二是没孩子没拖累,干活省心。每天跟张桂发出双入对的去地里干活,休息的空间还得去拾草冬天得烧热炕,冬天没有柴草烧炕可不行,晚上会冷的睡不着觉的。
结婚后的第二年秋天杨兰香怀孕了,能吃能喝的一点反应都没有,杨兰香自己一点都不知道。直到孩子四个月会动了,还没想到是怀孕了,以为自己得什么病了。不好意思的问邻居的大妈,邻居大妈一看笑了:“傻丫头,你没病,是有喜了,你说你这孩子怎么一点都不知道。”杨兰香一听说:“不能吧,怎么没反应呢?我嫂子怀我侄子的时候哪个吐啊,什么都吃不下,我什么反应都没有,能吃能睡的。“大妈笑着说:”你个二虎的孩子,人跟人不一样,你就是没反应,孩子都会动了,你还不相信,你说你,整天风风火火地干活,什么都不知道。“杨兰香不好意思的笑了,邻居大妈是个热心肠,告诉她许多怀孕应该注意的事情,让她好好养胎,多吃点有营养的东西。杨兰香听了不置可否的笑了。家里能吃饱饭就不错了,哪有闲钱买营养品。
回到家把自己怀孕的消息告诉丈夫,张桂发也挺高兴,说:”你这以后别干重活了。重活我来干。“杨兰香看着丈夫那眉开眼笑的样子说:”哪有那么娇气,该干啥干啥。“杨兰香说到做到,活该怎么干还是怎么干。冬天修水利,她在工地上,挖土,挑土,推小车,活一点也没少干。
第二年初夏孩子快生了,正赶上麦收,杨兰香照样下地收麦子。那时候麦收小麦不是割,而是拔,把小麦连根拔起,那活比割麦子累多了。杨兰香一天不落的跟着去拔麦子,孩子还有四五天就要生了,都劝她不要去干活了。她听不进去,仍然一个工不误。有一天在地里拔麦子,那天那地里的麦子特别厚实,杨兰香觉得特别累,晚上吃完饭,就躺在炕上不愿动了。对丈夫说:”你去记工吧,我不去了,今晚不能干夜班吧?干夜班我也不去了,真累。“丈夫说:”不去就不去,早就不让你去,你偏去。“杨兰香躺在炕上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不大一会功夫,就听张桂发脚步匆匆的回来了,进门就说:”还真让你说着了,今晚干夜班,一陇麦子,一包挂面。“杨兰香一听从炕上咕噜爬了起来说:”走,我也去。“张桂发说:”哎,你别去了,在家歇着,我去就行了。“杨兰香说什么也不在家歇,跟着张桂发一块下地了。到了地里一人拔了一陇麦子还不算,回过头又拔了一陇。俩人一晚上挣了四包挂面,杨兰香心里想,这四包挂面够吃好几顿呢,坐月子也能吃上点细面了。
麦收结束,杨兰香生了了个儿子,她给孩子起名叫夏雨,大名就叫张夏雨。这个名字让村里人对她刮目相看呢,谁家的孩子都没有这么起名字的,都说张桂发家里的还有点文墨呢,给孩子起个这样的名字。别人家的孩子,都是什么军啊,刚啊,唯独杨兰香给孩子起了个这样的名字。杨兰香生了孩子当了妈,性子依然不改,孩子还没出满月就急着出工干活,丈夫这回不听她的,死活拦着不让去。自己说服不了她,把丈母娘搬来看着她。杨兰香没办法,好歹过了满月,就出工干活了。她觉得,有了孩子多了一张嘴吃饭,更得下力干活。家里的房子更破了,下雨漏雨,刮风透风,怎么也得攒钱盖新房。
一个月子做完,杨兰香没胖反而瘦了,孩子吃奶,自己又吃不上口好吃的,娘家妈给了几十个鸡蛋,一顿吃一个两个的,根本舍不得多吃,还得省着给张桂发吃点,他下地干活,又苦又累,杨兰香不忍心自己都吃了。到出月子,还跟丈夫说没吃够鸡蛋,等有钱了一定试试自己一顿能吃多少鸡蛋。孩子出了满月,杨兰香把孩子抱到地头放在一个大筐子里,就下地干活,都说她干活不要命,可真是不假。干一会活,过来看看孩子,饿了给他喂奶,尿了换换尿布,地头的那棵槐大树见证着孩子的成长。孩子在树底下一呆就是几个月,到七八个月的时候,孩子会爬了,筐子里再也呆不住了。杨兰香就把孩子放在家里用绳子把孩子的腰系上,那头就系在窗棂子上,孩子掉不下炕来就行了。到中间休息的时候,她就匆匆赶回家给孩子吃奶。
每次回家老远就听到孩子在哭,哭的声音都嘶哑了。杨兰香回到家抱起孩子,一边给他吃奶,一边掉眼泪,等孩子吃饱,睡着了,又放下孩子,匆匆去干活。有一天她回家给孩子吃奶,刚把孩子抱起来,邻居大妈进门了,进门就数落她:”你可真狠心,孩子那么小就留在家里,要是挣断了绳子,摔着了怎么办?“杨兰香低着头不说话,大妈说:”你要是放心,把孩子放我那儿,我给你看着,反正我也没事干。“杨兰香说:”那怎么行,那怎么行。“”怎么不行,你们平时帮我干多少活,家里那些重活,要不是你两口子帮着,我一个人怎么能干了,就这么说定了。“等杨兰香把孩子喂饱了,大妈把孩子抱到她家,每天给照顾着。杨兰香没了后顾之忧,干活更加有劲。邻居大妈也姓张,跟张桂发不是本家,老太太是烈属,丈夫年轻时当兵打仗牺牲了。一个儿子长大成人国家照顾,进城工作了,儿子让她进城,她不去一个人在村里住着,跟杨兰香是东西屋的邻居。老太太是个小脚,干活不吃力,平时挑水啊,队里分东西呀,都是杨兰香张桂发帮着干。老太太觉得不过意,就主动帮着杨兰香看孩子,孩子跟老太太比跟自己的奶奶还亲。
清贫的日子,杨兰香过得有滋有味,有了儿子,杨兰香觉得不能再在那两间破房子里过日月了。省吃俭用地又过了两年在儿子三岁,女儿出生的时候,盖起了四间瓦房,虽然不是多么高大宽敞,但是比起那两间破旧的草房是强多了。玻璃门窗,红瓦盖顶。在村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儿子住进了新房高兴地在炕上打滚。女儿是在住进新房的那年冬天出生的,起名就叫冬雪。村里都说,杨兰香俩孩子,一个夏雨,一个冬雪,再有孩子叫什么?杨兰香可是不想再有孩子了,她觉得一儿一女足够了。孩子多了没意思。在女儿出生后几个月就去放了环,不再生孩子了,张桂发也没说什么。孩子多了日子不好过,他俩都深知这个道理,能把俩孩子培养成人就行了。
女儿出生后,还是邻居大妈帮着照看着,杨兰香的婆婆顾不上帮她自己的两个小儿子还得盖房娶媳妇,得下地干活挣工分。杨兰香倒没有什么怨言,孩子有人照顾就行,过日子哪来那么些讲究。杨兰香跟丈夫俩人整天忙队里的活,盖了新房,院子宽敞又养了猪,每天家里家外的这么忙活着。杨兰香的心性还是那么乐呵,下了工一边做家务一边哼着小曲,用她自己的话说,是穷乐和。杨兰香除了爱唱歌,还是个电影迷。不管活多累,一听说有电影,心就飞了。吃完晚饭,洗涮完就急着去看电影,有时候放工晚了,饭都顾不上吃就走了。气的丈夫骂她,电影迷,饿的轻了。说归说,骂归骂,自己吃完了还是要给她放在锅里温着,等她看电影回来吃。去看电影俩孩子要跟着,杨兰香常常抱着一个,领着一个。等看完电影回家,俩孩子都睡了。没办法,就抱着一个背着一个,别人都说她真有本事。后来再去看电影,就悄悄的走不让孩子看见。杨兰香喜欢看电影,喜欢电影里的插曲,一部电影放完了,她把那里面的歌曲也就都学会了。在干活休息的时候唱的有声有色的,许多人都说,杨兰香就像郭兰英。杨兰香听了,美滋滋的。
日子如流水般悄然过去,杨兰香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劲。别人家过日子有的东西,她都有,别人家没有的她看见了,也要有。她是村里第一家买自行车的,也是第一家买手表,收音机的,缝纫机更不用说了,自己的孩子穿的衣服都是她一针一线做的,买了缝纫机做衣服更方便了。杨兰香有一双巧手做什么像什么,给孩子用缝纫机做的衣服,跟买的差不多。看见别人穿的衣服,她就能自己照着做出来。织毛衣,什么样的花样都难不住她,她喜欢把孩子打扮的花枝招展的。有一年夏天,的确良刚上市,别人都做的确良衣服穿,她看见了,在中午休息的时候骑着自行车去公社的供销社给俩孩子扯布,做衣服。到了那里给孩子扯完布,看见一块白底小蓝花的布料,杨兰香一看就喜欢上了,用手摸着那么光滑,颜色那么素雅,供销社的售货员一看她喜欢那布料,就一个劲的劝说,让她买,杨兰香真的动心了,可是一听价钱,就把手缩了回来,怎么说也不要了,骑着车回家。回家后忍不住对丈夫说起了那布料,眼神里的那种向往,喜爱,怎么也掩饰不住。张桂发一语不发地听着,听她说完,二话不说骑车走了。杨兰香问:”哎,你去哪儿啊?快干活了。“张桂发不回答,骑着车飞快地走了。到了该下地干活的时候还没回来,杨兰香心里骂:”这人,发什么疯呢。“自己拿着工具下地了,到了地里不大一会,张桂发也到了,杨兰香怎没么问,也问不出他去哪儿了。他只是一个劲的笑,什么都不说。
晚上回到家,杨兰香一眼看见了炕上放的那块布料,白底小蓝花,淡雅素净。她拿在手里忍不住的在身上比量着,张桂发看她那样笑了:“早点做起来,穿吧。”杨兰香爱不释手地看着布说:“你去给我买的?”“不是我,还能是谁。”
“ 不行,太贵了,退回去吧。”“退什么退,你做了穿吧,咱俩结婚十几年了,你也没添件新衣服,现在不是那些年了缺吃少穿的,穿件衣服也穷不到哪去。”杨兰香听丈夫这么说有点感动说:“还是退了吧,孩子大了,用钱的地方多。”“别退,孩子大了,就不穿衣服了?你穿一定好看,有空做了穿吧,往后想穿什么就穿什么,等七老八十想穿也穿不出去了。”杨兰香看张桂发这么坚持,就不再提退布的话,那布她也是实在喜欢。晚上吃完饭,就量着自己的旧衣服裁剪出来,瞅着下工的功夫,做了出来。别说穿在身上真的好看,人要衣服马要鞍,杨兰香本来长得就不寒碜,穿上件好衣服,显得更有精神,用儿子女儿的话说,变了个人。
爱美是人的天性,不管是谁,只要条件允许,都喜欢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杨兰香也是如此,小时候穿姐姐的旧衣服,长大了也没穿过漂亮的衣服,结婚后为了自己的生活过得好,只顾每天干活,把那颗爱美的心压抑着,舍不得为自己做件新衣服。现在看着自己穿上新衣服,焕发出光彩,心里感到特别开心。日子过的紧巴,再怎么喜欢也不能想穿什么就穿什么,孩子大了在上学,总不能委屈了让他们。杨兰香再怎么爱美,也不能不管不顾。
国家实行生产责任制,杨兰香家分到了七八亩地,那时候人们光为了吃饱饭,眼光只停留在土地上,生产队里的果园没人愿意要,杨兰香看别人都不敢承包果园,自己提出要承包队里的果园,张桂发不同意说,不会管理,怕赔了。杨兰香不管哪一套,她说,不会管理,学着管理,谁也不是什么都会的,慢慢就会了。张桂发在家庭大事上都听杨兰香的,他看杨兰香坚持要承包果园,自己也就同意了。 果园管理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杨兰香找来管理果树的书,没事的时候看看书,学习书上的技术,抽空跑去那些老技术员那里请教问题,一年下来果园不但没赔钱,倒赚了不少。那一年杨兰香家里的粮食满囤,银行有了存款。日子过得是芝麻开花节节高,都说她有胆量,有远见。日子过好了,杨兰香喜滋滋的,每天小曲不离口。跟张桂发一起在地里干活,干着干着就唱上了。惹得张桂发骂她发疯,干活不累啊,还有心思唱。杨兰香笑笑不答话,依然唱个不停。现在不用每天在地里耗时间,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有了更多空闲的时间,杨兰香想去看电影就去看电影。那年电影《少林寺》在县城电影院开演,村里的男人听说了都骑着自行车去县城看电影,来回一百二十里路呢。杨兰香听说了,也跟着去了,自行车骑得比男人都快。村里的女人都说她是个疯婆子,杨兰香可不管那些,依然我行我素。日子过的宽松了,杨兰香对穿着打扮也讲究了,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穿衣服爱去城里买,都说她买衣服有眼光,她买的衣服穿着有种别人说不出的味道。村里跟她年纪相仿的女人再怎么打扮也打扮不出她的味道。
那一年的春节,在城里上班的妹妹回娘家说,城里现在都开始买电视了,那东西可好呢,在家就能看电影,又舒服又带劲。杨兰香听到心里去了,妹妹回程的时候,她跟着一起去了。去了就直奔百货商场卖家电的地方,把一台黑白电视搬回了家。那消息在村里一传开,她家里就挤满了人,都来看看电视是什么样的,杨兰香高兴地倒水,拿吃的。把电视抱到院子里,放在桌子上,让全村的人都一饱眼福。每天晚上吃完饭,村里的人就聚在她家的院子里等着看电视。有时候干活回来晚了,还没来的急做饭,他们就来了。有的帮她烧火,有的帮她喂猪,喜得张桂发说:“以后再不用我烧火了,有做义务工的。”时间长了,买电视的人家越来越多,来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少,院子里渐渐的冷清了,电视又重新回到了屋子里。杨兰香和张桂发还真的不习惯呢,好长一段时间心里空落落。
日子过好了,杨兰香的儿子十六七岁了,杨兰香又张罗着盖新房了,这回盖了五间红砖到顶的大瓦房,又宽敞又明亮留着给儿子结婚用,等她的儿子大了,给他办一场风风光光的婚礼 。村里都笑她,儿子还没长大呢,想的够长远的。杨兰香的心思只有张桂发懂,他知道这些年杨兰香心里一直憋着一股气,那就是什么都不能落在人后,要过一种扬眉吐气的日子。其实杨兰香自己也知道,自己这些年拼命干活,吃苦耐劳都是为了过上好日子,一步步走到现在,有多少苦楚自己最清楚。刚开始是为了跟自己的爹赌气,后来自己想明白了,儿女都是爹妈的心头肉,没有什么偏向之分,都是穷闹得。到爹妈年岁大了,还就是杨兰香照顾得多,也知道了那年是爹让舅舅给她送的粮食,爹心头还是牵挂她的,那些怨气也就随风飘走了。
杨兰香的儿女 也争气,没用她操多少心,顺顺当当的长大了,上学也是一路顺风地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然后都考上了大学,她的一双儿女,在村里可真给她争气,让她露脸,村里人都羡慕她的好福气,杨兰香自己没能好好上学,儿女替他上了。儿子女儿上了大学毕业留在城里上班。杨兰香跟张桂发在村里种着地,管理着几亩果园,日子过得挺自在。农闲的时候去城里儿女家住上几天,感觉挺逍遥自在。儿子女儿,早不让他们干活了,让他们去城里住,杨兰香舍不得自己的那几亩地和果园,还有那五间大瓦房,儿子结婚后杨兰香就搬到了新房子里。她说我跟你爸做你们的后勤部长,每年你们回家拿点自己地里产的东西,自己家种的吃着放心。等我们老得不能动了,再去你们家住。
杨兰香在家种地,管理果园,有空还是喜欢唱两嗓子,看着电视上这里有唱歌比赛 ,那里有才艺展示,自己动心了,把心思跟张桂发说了。张桂发说:‘你想干啥就干啥,都这么大岁数了,难得你有心思。“跟儿女说了,儿子女儿都赞成,儿媳妇去给她报了名。这回杨兰香想打退堂鼓都不行了。自己在家练了几天,让老伴陪着去了省城在儿子家住下来,等着比赛。儿媳妇也是个爱热闹的人,专门给婆婆请了老师让她教她发声,杨兰香说:‘老了老了,重新当学生了。”比赛那天,杨兰香唱的声音响亮,感情饱满,场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是对她的肯定,也是对她的赞美。杨兰香看着台下的观众,看着自己的儿女,还有老伴,幸福的笑了。这就是张大妈的幸福生活,这样的大妈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留心就能发现她们的踪影。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