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身体内寒凉,却感到燥热
日常养生
每个人都有“上火”的经历,比如夏天天气炎热引起身体燥热,吃了上火的食物后口舌生疮、大便乾结,还有肝火旺的人脾气急躁、内热大,久病之人“阴虚火旺”等。
中医将“火”分为实火和虚火,实火的治疗是用清热、降火的泻法,虚火则是用补法。
只要是实火,现在中医最常用的各种清热、解毒、降火的药和西医的消炎药都是对症的,连吃三天肯定降火。但是现在单纯有实火的人已是越来越少了,多数都是虚火。
《黄帝内经》里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这里指出了寒为热病之因。若寒邪过盛,身体内表现出的就是热症、热病,也就是说虚火实际上是由寒引起的。
为什么寒重反而会引起“火”呢?前面介绍过,身体内的寒重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伤肾,引起肾阳不足、肾气虚,造成各脏器功能下降,血液亏虚。肾在中医的五行中属水,水是灌溉、滋润全身的,当人体内这个水不足时,就如大地缺水一样,身体会干燥。脏器也是一样,每个脏器都需要工作、运动,这种运动如果缺少了水的滋润,就易摩擦生热。最典型的是肝脏,肝脏属木,最需要水的浇灌,而一旦缺水,肝燥、肝火就非常明显。如果给肝脏足够的水,让肝脏始终保持湿润的状态,它就不可能干燥,就不会有火。
还有头面部也是最容易上火的部位。因为肾主骨髓、主脑,肾阳不足、肾气虚时髓海就空虚,远程的头部首先出现缺血,也就是“缺水”了,自然反应的就是干燥的症状,如眼睛乾涩、口干、舌燥、咽乾、咽痛等。再加上口腔、咽喉、鼻腔、耳朵又是暴露在空气中的器官,较容易受细菌的感染,当颈部及头面部的血液供应减少后,这里的免疫功能就下降,会出现各种不适,这样患鼻炎、咽炎、牙周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的概率就会增加。又由于没有充足的血液供应,各种炎症很难治癒,就会反反复复发作,成为各种长期不癒的慢性病,如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牙周炎、慢性中耳炎等。
当现代人不分季节大量误吃各种寒凉的瓜果蔬菜后,当人们在夏季长期使用空调后,当女士们为了显示身材尽量少穿衣服后,大量寒湿正悄然进入体内,自然肾火就越来越不足,虚火就越来越大。而目前普遍都采用泻火、清火、降火的寒凉药物进行治疗,这就使得寒上加寒、虚上加虚,越治火越大。
实际上,这是没有对症治疗。可如果要去掉身体内的寒湿,要补肾,用的都是温热的食物。温热疗法,这难道不是火上浇油吗?确实,有虚火的人普遍都存在“虚不受补”,但这种补不得的状况只是一种假象。
遇到火大的病人,如果用一般的推拿按摩方法疏通经络后,虚火仍很大,我就让他们用艾叶水泡脚,用大蒜敷脚心。身体内的假象去除后,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片寒凉,这时再用食疗补血、补肾,怎样吃都不会上火了。当血液很快补足,当身体不再受寒凉的侵袭后,你的肾阳之火、肾气就都在不断地充实。肾气充足,血液充足,身体自然就强壮起来,各种虚火自然消退,各种慢性炎症自然很容易治癒。
身体内寒湿重还极易造成经络不通,散热困难,容易感到闷热、燥热。与老人相比,孩子的经络通畅,散热快,因此孩子在夏天是最不怕热的,大热天里照样在太阳底下玩耍。而老人经络不通畅,不易出汗,热散不掉就闷在身体内,人就很难受、烦躁,只有吃了冰凉的食品才感觉体内舒畅些。当然这种经络不通引起的身体燥热已不只在老年人中出现了,现在的人们普遍贪凉,运动又少,自然就会造成血液流动的速度变慢、变缓,从而极易导致经络的淤堵,经络淤堵带给人的就是身体出现的各种疼痛,以及皮肤上长痘、长斑。看看周围的人,有几个能说自己很健康,从没有过腰酸背痛、腿痛胳膊痛的?再看看周围人的皮肤,又有几个色泽明亮、富有弹性、不长斑、不长痘的?这些都是和长期贪凉有关的。
经常运动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只要运动开了,出汗了,就会感到身体内的燥热自然消失了,浑身轻松了,心情舒畅了,这是因为运动后体温明显升高,血液循环加快,出汗在排出寒湿的同时也能带走了虚火、疏通经络。这就是为什么多数运动员性格开朗的原因。运动后不再郁闷了,再注意营养的补充,就不会患上抑郁症。现在的人普遍贪凉,大量吃著寒凉的食物还觉得燥热,是肾气虚弱、经络不通造成的。燥热则会进一步贪凉,就更加重了血管、经络的收缩、淤堵,这样就进入了恶性循环的状态。
(文章和图片素材取自网络,配图由身体有话说小编设计。图文素材原作者可联系我们。)
打开微信搜索:【gmjz8com】或【光明觉照网】,把身体的问题交给身体自己去处理!
身体有话说 QQ:2305456196
欢迎进入【光明觉照网】【身体有话说主题空间】浏览同类精彩文章:
【健康知识】一位老中医对癌症治疗的见解
【健康知识】湿气——现代人得病的根源
【健康知识】全球35年科研铁证:癌症与肉食如影随行
【健康知识】强肾养生
【健康知识】失眠有七种 一招就搞定
【健康知识】体内湿气重怎样祛除
【健康知识】人体泄精后的临床表现——万万不要手淫、邪淫、纵欲
【健康知识】女人伤精会导致什么样的恶报
【健康知识】30个写在脸上的健康密码
【健康知识】陈大惠老师对话中医女博士:为什么不可纵欲?
【健康知识】祛湿,请喝薏米红豆粥
【健康知识】中医中药养生之--养生之道实施养生之术
【健康知识】一个泄露天机的淘气细胞
【健康知识】按摩人体“黄金点”治未病
【健康知识】医生与死亡率
【健康知识】化疗药物对90%的癌症无效
【健康知识】辨中风前兆症状
【健康知识】保护心脏的果蔬
【健康知识】伴侣个性影响您的健康与寿命
【健康知识】双腿反映全身病
【健康知识】生活中有5大习惯对肝的伤害比较大
【健康知识】心肌梗塞急救法【一定要记住】
【健康知识】查汗知健康:通过身体出汗部位自检健康
【健康知识】小孩挑食、厌食的现象分析
【健康知识】白领如何预防“过劳死”
【健康知识】把酸性体质改成碱性体质的重要性--亚健康与癌症
【健康知识】保护你的肾
【健康知识】9大保护心脏好食物千万要记好
【健康知识】脸上漂亮与内脏有关
【健康知识】中医教会了我什么
【健康知识】营养师眼中的排毒与解毒
【健康知识】女性体寒,多做艾灸
【健康知识】十大最伤身的睡觉习惯
【健康知识】减肥,祛湿最见效
【健康知识】祛湿,重在升脾阳
【健康知识】湿重皆因阳不足
【健康知识】身体打来的电话,你一定要接
【健康知识】伤肾恶习
【健康知识】人经常生气,是百病之源
【健康知识】脖子为何一转就响
【健康知识】“肠道交通”也该治堵
【健康知识】吃萝卜的N种好处
【健康知识】转载:寒气的正确处理方法
【健康知识】按揉内关穴可降伏多种病痛
【健康知识】不吃早饭易得6种病
【健康知识】按摩人体黄金点治未病
【健康知识】癌细胞变成快乐佛细胞
【健康知识】【关于癌症】医生不会说的秘密
【健康知识】愿天下骨质增生的老人能看到这篇文章
【健康知识】教你如何清肠
【健康知识】独门手诊
【健康知识】告诉你真实的西医,不敢生病了
【健康知识】转载:科学不解之谜:堕胎妇女会遭神秘惩罚
【健康知识】每天早晨含姜片含出三大奇迹
【健康知识】让女人气血两旺的12个小绝招
【健康知识】远离癌症【再忙也一定要看】
【日常养生】健康饮水基本知识
【日常养生】水是最好的药---身体缺水就会生病
【日常养生】水是最好的药---水在身体中的作用
【日常养生】水是最好的药---水是最好的药之基础
【日常养生】水是最好的药---新的医学理念
【日常养生】水的神奇与人类健康
【日常养生】泡脚时间有讲究(手脚凉的人必看!)
【日常养生】小拇指神奇功效,可惜世人少知道
【日常养生】彭博士:如何让双目炯炯有神
【日常养生】睡前揉揉身体四个部位好处多
【日常养生】颈椎病的自我治疗方法
【日常养生】五脏排毒简单有效的方法
【日常养生】养胃须知
【日常养生】手脚凉按摩三个暖身穴
【日常养生】生姜泡水喝啥病都不得
【日常养生】找手治病 一按就灵
【日常养生】健康十六招
【日常养生】观指甲判断身体问题
【日常养生】养生之道: 上养心、中养气 、下养身
【日常养生】九种极好的补气补血食物
【日常养生】关于吃豆腐您不知道的秘密
【穴位详解】一穴制胜
【穴位详解】常揉三阴交,终身不变老
【穴位详解】寻找穴位的诀窍
【穴位详解】发烧的按摩速愈法
【穴位详解】耳朵反映人的性格和潜在疾病
【穴位详解】身体里有哪九个神奇“按钮”?
【穴位详解】照海穴——让你告别咽痛和失眠的强肾降火妙穴
【穴位详解】治疗各种头痛的特效穴
【穴位详解】治疗高血压立竿见影的方法
【穴位详解】中医六大神奇点穴急救大法
【穴位详解】治晕车(船)有奇效的尔晋穴
【穴位详解】太溪穴:人体第一大补穴
【穴位详解】上病下治:18个上下对应而效用神奇的穴位
【穴位详解】指压三穴位化解体内毒素
【穴位详解】手指里的养生秘诀
【穴位详解】养生不花钱,自己把穴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