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请不要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亲子教育


图片

 
本文作者:光明觉照网小编:弘宇
摄  影:
t 小牛 | tanxiaoniu.com

休息日上午和八岁的儿子一起去附近超市购物,在采买了一部分清单内容后,我们来到了面包柜台处。孩子到底是孩子,虽然家里也经常自己制作面包,但这柜台里五花八门的面包品种还是把孩子吸引住了,我就同意他自己挑选一样喜欢的带回家。他看中一个甜甜圈的套餐,可以选三种甜甜圈为一个组合。他选了霜糖原味、巧克力涂层还有一个抹茶涂层的,在一旁的我悄悄提醒他抹茶味道的那个看起来色素添加剂可能会比较多,可不可以换成别的?他稍稍踌躇了一下,最后表示,还是想坚持选择这种他还没尝试过的味道。我就没再坚持,同意了。

回家后正好午饭还没准备好,他就拿出来开吃了,吃到绿色抹茶甜甜圈的时候。他忽然跑过来问我:“妈妈,我可不可以把上面的涂层剥掉再吃?”

我问:“为什么?”

他吞吞吐吐地说:“抹茶味的涂层味道确实不好吃……”

我就说:“早知道是这样,你就该听我的,选原味的就好了啊……”

正说着,我忽然发觉自己正在抱怨他了,就赶忙打住,说:“妈妈不是怪你,其实儿子这么选也是对的,要不怎么会知道这个味道不好呢,只有试了才有经验哇,所以你并没有错。”

孩子听着我的话,表情显得轻松起来,快乐地把剩下的吃完,转身就去客厅玩他的沙发城堡去了。

我仔细回味了下,站在妈妈的角度,我希望把自己比较成熟的经验教给孩子,希望他避免受挫,少走弯路,出发点是为孩子好是毋庸置疑的。

但站在孩子的角度,我猜他也许会这样想:妈妈总是什么都为我安排好了,没有意思,我想自己选一次,即使结果错了,那也会成为我自己的成长体验。——这样有主见的孩子不是也很让人欣赏吗?

我思量了下,我在孩童时代不也曾经有过那么盼望着长大、希望早点自己当家作主的时候吗?孩子能有这样的意识说明他有了自己的思想,说明他在成长,这是好事啊!

当今很多时候,大人们好像总是很忙,没有足够的时间了解孩子的成长表达。以前我也总是认为孩子还小,还不到懂得选择的时候,所以为了避免犯错误,大人就自作主张,帮你代劳吧,总归等长大了孩子就会了。

想想好笑吧,好像孩子就像气球一样,等长大了,父母一放手,他就会自己往天上飞似的,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是“穿越”,过程和内容往往被精简甚至省略了。

这样缺少经历长大的孩子内心会平稳踏实吗?这样的孩子他走的步子里会不会缺乏感知和感动?会不会因为缺少自主的实践而显得缺少底气或者虚浮难安?

我问自己,这是我期望看到的我亲爱的孩子的样子吗?答案显然是:不。

我以前,包括现在有时还是如此,这个大脑思维的模式太固执了,也是习气深重吧,往往在孩子做事前,会对他不由分辩地说:“你应该怎么怎么样……”;在孩子受挫后,会用恨铁不成钢的口气说:“早知道这样,你就该听我的话怎么怎么样……”。也许这样的话说多了,也会磨去了孩子下次自主选择的信心和自我实践的勇气,而选择沉浸在父母营造的安全港湾里一直当一个心智得不到真正自主锻炼的小孩。

——幸好,我现在及时醒悟,为时未晚!

想想当今社会上,为什么有那么多成为“啃老族”的成年人,如果仔细追溯,是否是在他们当初表现出愿意独立自主去面对生活的时候,他们的父母曾牵绊住了孩子的手脚,然后告诉他:“孩子不要紧,反正有我们大人会帮助你”?这样的爱,浓浓的甜腻后味必然是浓浓的苦涩。一切还是不离因果,咎由自取啊,值得警戒。

想起了以前看到的一则小故事:一头小象刚出生就被马戏团驯养,因为从没有得到或看到过挣脱绳索的经验,久而久之,即使已经长大了,高高大大的粗壮大象居然就被一根细细的绳索束缚住了!更可悲的是,它已经对这样的圈养习以为常,即便放开了绳索,它也不会“自由”地生活,依旧如同被锁住一般。让人感叹:与其说是大象失去了自由的身体,不如说是他已失去了自由的心灵!

记得有一次我骑电动车接孩子放学,他别出心裁地想要反身坐在后座上,说要观赏车后的风景,我当时想都没想就一口回绝了,还自以为“谆谆”地告诫他:不安全的事情绝对不要去尝试。正好一个家长朋友路过看见这一幕,就半开玩笑地说了句:“不安全的事不试着做下,怎么知道是安不安全呢?”

这话乍听虽然不能完全认同,好像有点像玩笑话,但仔细回味此话却不是没有一点道理,如果只是告诉孩子一个难以体会的抽象的概念、还没到来的结果,显然这样的道理过于空洞,对于处于逐渐长大中的孩子慢慢会失掉它的影响力和说服力;而家长如果老是拿着“我是为你好”做盾牌去操控孩子,孩子势必有一天也会举起“逆反”的长剑让你手忙脚乱。

我该认识到:孩子的天性就是要成长的,除了我们看得见的身体成长,其心性的成长恰恰就是在事情中锻炼起来的,我怎么能一概地剥夺他选择和体验的权利呢?

我也在反省:我自己成长的过程中,如求学、恋爱、结婚,乃至学佛,不也基本都是自己做的决定吗?所以我走到今天不会抱怨我的父母曾强加干涉我,而是满怀感激。虽然童年并不富足,但是田间地头的撒欢、大街小巷的逛游,都很好地滋养了我一颗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未知的心灵;农民出身的父母,不会多过问我的学习,所以倒养成了我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这些不正是我也希望我的孩子能具备的能力和基本品质吗?

呵呵,看来还是得返璞归真啊!要多放手,舍得孩子去历练,就像老鹰会把雏鹰推下悬崖,让它在空谷中学会展开翅膀练习飞翔,不然翅膀怎么会硬呢?怎么经得住风雨的洗礼呢?我们的孩子如果被爱的手段包裹得严严实实,又怎么能伸开手脚去触摸自由的蓝天和接受风雨的洗礼从而成为栋梁之材呢?

盲目的爱、自私的爱是害,道理都知道,可往往于境里却难以自知,这个对家长自身的修养和对心性的把握是有一定要求的,所以就像现在有些有识之士提出来的口号:教育孩子的本质是家长自身修行的提升。

不由想到我现在在学佛参禅,经中云“理顿事渐”。虚云老和尚曾开示说:“虽说众生是佛,佛性人人具足,但不是一步可即。古德几十年劳苦修行,于理虽已顿悟,还要渐除习气。”如是在个人修行抑或成长之中,总需理事并行,若不能亲修实证,则枉说道理终究不过一纸空谈。有一句话说得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回到孩子的甜甜圈上来吧,这件事情的发生,让我体验到了孩子内心的成长需要,也让我明白了作为妈妈,要学会顺着孩子的自然成长去引导,而非干涉。引用一句网络上的话:在放手和管教之间有个词叫“守望”。不是不管,不是全管,而是恰到好处的守护。大方向和做人原则上帮孩子把好关,在孩子需要我们的时候搭把手,帮衬一下;但孩子人生路上真正的行者应该是他自己。而更重要的“守望”就是,我们也要和孩子一起成长,通过自身勤勉不断地修行,去开启自己内在的智慧,化解人生的烦恼,乃至去体悟宇宙人生的真相。至此,才能谈得上和孩子共同走出幸福美满的人生。

原来,从来都没有什么“早知如此”,更不必说“何必当初”!

这场旅途中,只是一个稚气未脱的你,伴着一个尚在迷局的我,行走在各自的路上,独一无二,无可替代。

谢谢你,孩子,从此我不再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本作品之图文均为光明觉照网原创,版权所属,转载需标明作者、来源等信息,详见【转载申明】:

图片

 



光明觉照网【亲子教育】关联阅读:

光明觉照网.各栏目精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