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试粗心导致学习成绩差?记住,粗心是绝不存在的!

个人日记

 (很多孩子说,这次没认真,粗心了,我会做,下次一定做对。其实,粗心是不存在的!看到的这篇文章可以帮助我们打开心结!) 


一个跳水运动员要参加半年后的比赛,他了解了一下基本动作,也练了几次。有那么一两次很标准,有几次有失误,不过他认为自己比赛时就能做到。比赛很快到了,他站在跳台上很紧张,结果当然失误了。离开赛场时他说:“唉,我疏忽了,主要是太紧张了。”

看到这些,你会怎么想?

你肯定会说,他练得太少了,当然会失误!甚至你会说,这是不可能的,运动员不会这样的!

所以当孩子再说自己粗心的问题时,家长要理直气壮地告诉他:没有粗心这回事!作业或者考试失误的主要原因是练得太少了,基本概念不清楚,不够熟练,准确率低。

大多数人判断“粗心”的标准是:

“简单的,不该错的,考试错了”,那就问问自己,熟练程度足够吗?

“原本会做的,考试做错了”,那就问问自己,基本概念真的明白吗?

“审题错了,不是不会做”,那再问问自己,准确率够吗?平时做题,能做到一遍做对吗?

我们常常认为,平时做过的,考试就能做出来,其实不是这样的。为什么呢?

一是熟练程度不够。所谓熟练程度,比如我们成年人,做小学一年级的计算题,每一题对我们来说都很简单。但是当在计时的情况下完成1000题,并不一定全对。如果平时经常做计算,就会做的又快又准;如果平时疏于做简单计算,很可能又慢又错误百出。

解决办法:一道题目,反复做六次以上,每次都要思考,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这样才会在考试中能做对。

二是基本概念不清。有一些题目,孩子认为自己是会做的,因为平时做对过,只是考试错了。但很可能是他只看过1-2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细节到底是什么?之间的关联是什么?还会有哪些变化?并没有深究。在考试有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人通常本能的选择自己大脑中最先搜素到的记忆存储,而这个记忆和认知很可能是错误和疏漏的。

所以这类题目改错时,一定要再深究一下,举一反三。很多时候,学过,并不等于是学会,更不等于融会贯通。

解决办法:试着去给别的同学讲题,如果能讲明白,就确实理解了。在讲题过程中,会不断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三是准确率不高。如果平时做事力求“一遍做对”、“每遍都提升”,关键时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对。这需要用心投入和沉稳,还需要刻意自我要求,反复多次后才能成为本能。如果做错了,觉得“没关系,以后还有机会”,就会造成多次也无法做到比较好的状态。另外,准确率还和“做题量”以及“题目类型”有关。平时错误率越高,考试时失分率越成倍增大。因为考试时题目的类型更加宽泛和变化多端。

解决办法:每次做题都认真对待,提高准确率,争取会的做对,还要有错题本。

文章开始的那位跳水运动员,如果半年后参加比赛,现在就需要体能的训练,基本动作的反复练习。并且每次都要力求完美,整套动作也要练得很熟悉犹如本能,然后才有可能走上赛场。即使这样,也不是万无一失的。

所以放弃“粗心”的说法吧!放弃这个观点之后,才有可能去认真查找原因,制定学习计划,获得真正提升。获得提升的,决不仅仅是成绩,还包括审视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有行动力和意志力。


文章评论

开心每一天

你太认真了,佩服![em]e179[/em][em]e179[/em][em]e179[/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