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双十二问答之埋伏艺璇专场
红楼一梦
地 点: 红楼梦——品韵
出题人: 紫云阁☆艺璇 霜醉居☆埋伏
答题人: 紫云阁☆艺璇 霜醉居☆埋伏
艺璇提问埋伏:
1、薛宝钗在红楼梦全书中一直以温婉端庄、待人谦和著称,但于细致描写处,也全非如此。请结合文本,列出宝钗压抑在现实表面下的真性情的表露(不少于三处)。同时结合自身的阅读理解说出一贯自持的宝钗为何如此。答题时间15分钟,200字以上。期待你的精彩回答
埋伏:借扇机带双敲,滴翠亭扑蝶,宝玉床边绣鸳鸯,这三次我觉得是宝钗真性情的表露。宝钗一向温婉,大方得体,宝玉打趣她像杨贵妃,点名体态“丰”,刚好一旁的黛玉有得意之色。隐忍的宝姐姐,有点hold不住了,心里觉得,我一再隐忍岂能任你们随意取消,借着靛儿借扇子,反击了宝黛“负荆请罪”的无还架之力,还好是凤姐机智的解开了,宝姐姐也见好就收。这是第一次大爆发,第二次,是青春少女真性情的流露,宝钗扑蝶,以为娉婷少女在花明柳暗的溪水边追逐着玉蝴蝶,憨态可爱跃然纸上。此时是因为,花朝节,百花盛开,大观园的女儿们都欢欢喜喜的,作为端庄典雅的宝姐姐的,触景生情,且处在一个人的世界,释放出久违的天真浪漫之态也不为过的。第三处我觉得是在宝玉床边接着袭人绣鸳鸯肚兜。庄重的宝姐姐,竟然不自觉的就看痴就下意识的接着续绣,看着身边的宝玉,自己对他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还有贾府各种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传说,不仅感叹今夕何夕,此良人是心中之良人否,直到梦中宝玉表明心态,更有着一股失落之感,旁边的黛玉湘云在偷笑也没有发现。所以我一直觉得人生立体多面性的,在适当的情况适当的人面前会表现出不一样的姿态。
埋伏提问艺璇:
1、"晴为黛影",书中借王夫人之口说晴雯长得像黛玉,且晴雯黛玉都是宝玉心中比较重要的人,你觉得除 了此之外“黛晴”之间还有什么相似之处吗?你觉得“黛晴”的关系好不好?说明理由,200字左右,谢 谢!
艺璇:所谓“晴有黛影”,我觉得既有黛玉和晴雯外表上相像的成分,更有气质上的相像。王夫人在抄捡大观园前对晴雯“模样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描述大家都知晓,可见二人在外表上非常之形似。同时,二者都属于性情中人,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则就是不喜欢,从来不虚情假意的掩饰自己的性格,比如黛玉恼了会使小性,晴雯恼了,在宝玉面前也会吵闹..模样性情相近都是小巧。我认为,真正能形容“晴有黛影”的,是文本中这两处的表述。一是宝玉挨打后,想起午间黛玉哭肿了眼睛来看她,有些未说完的话,特意支走了袭人,遣晴雯去送两块旧帕子,这里,一向贴心的袭人倒不如晴雯,宝玉派晴雯,是放心晴雯帮他给黛玉传递物品不会出差错,更重要的是,宝玉对黛玉的这份心,他不怕晴雯知晓,晴雯和黛玉在此时,是相通的。二是晴雯冤死之后,宝玉做芙蓉女儿诔祭奠她,黛玉闻之,不但跟着哀伤,还帮着修改诔文,黄土垄中,卿何薄命,道出的何止是晴雯的命运,何尝不是黛玉的自我哀叹。这里,晴雯和黛玉又一次相通了。但是,我们通读整部红楼,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状况,晴雯和黛玉真正的交集很少,换句话说,就是对手戏很少,但是,通过二人和宝玉的交集,我们不难看出,晴雯和黛玉在宝玉生命中所占比的位置,都是不可或缺的,虽然二人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却是真实的存在在宝玉的意识形态和生活中的,黛玉—宝玉—晴雯—黛玉,这个逻辑关系下,黛玉和晴雯可以视为知己,交集甚少却相通的知己。
艺璇提问埋伏:
2、《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诗作。这些被冠以潇湘妃子、蘅芜君、蕉下客等人物所做的诗,都出自曹公之手。同样一个命题的诗作,曹公却可以写出多种版本和意境来。比如:一首海棠诗,就有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的内敛持重美,有探春“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的写实意境美;有黛玉“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的清丽脱俗美...请你结合对这部分的阅读理解,谈讲你通过品读薛宝钗、林黛玉、贾探春三人诗作,读出了她们哪些性格特点以及为人处世。此题限20分钟,200字以上,期待精彩作答。
埋伏:一直觉得红楼梦的诗词很美,进一步接触更觉得诗词除了美美的作用之外,更有着刻画人物性格和暗示人们命运的作用。三首海棠诗,先说说我最喜欢的宝姐姐的。“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这是宝钗内敛庄重的表现,何为大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纵使芳香幽远,也尽掩门户,守着自己一方的净土。"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沏魂”(有错别字),淡妆,冰清玉洁。“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知玉无痕”最爱这一句,也最能体现宝姐姐,一向不爱花儿粉儿却能够艳压群芳的描述,花团锦簇,万紫千红又如何,帮人不张扬,施好以低调,细水流长,淡而弥远。黛玉的海棠诗是我第二喜欢的,第一联和第二联是最让人惊艳的,风流灵巧,又飘逸不失可爱。“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可爱聪慧,不落书套,和黛玉不喜客套,风趣幽默密不可犯。后两联,黛玉的多愁善感就被直接体现出来了,这个因花坠泪,多思多想多愁善感的美人儿有谁怜惜?再到探春的,探春庶出,忧患意识,和自力更生的思想一直存在骨子里,再加上才自精明志自高,看事情长远,也明白自己的处境,所以会有着“多情谁伴我咏黄昏”的无奈之感。
埋伏提问艺璇:
2、文中总出现神秘的僧人和道士,但是貌似分工也比较明确,僧人专门想度化女性,道人则是负责男性。 你认可此观点吗?并说明理由。但是前八十回中有大概两次提到宝玉要出家当和尚,那么如果道人负责度化男性的话是成立的话,为什么宝玉没有从道却从佛呢?请简要分析一下,200字左右,谢谢!
附上例子:(【道士-香菱】: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僧人—黛玉】: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 ;【僧人-宝钗】凭你什么名医仙药,从不见一点儿效。后来还亏了一个秃头和尚,说专治无名之症;【道士-贾瑞】众人只得带了那道士进来。贾瑞一把拉住,连叫:“菩萨救我!;【道士-柳湘莲】:柳湘莲听了,不觉冷然如寒冰侵骨,掣出那股雄剑,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便随那道士。)
艺璇:对你题中所说的,“僧人专门想度化女性,道人则是负责男性”,我不是太认可。就拿我所知的两个主要人物的经历来说吧,黛玉初入贾府,就是说,有个瘌头和尚要度她出家,父母自然不舍,后来说总不能见生人,还自会吃饭就吃药;妙玉来贾府前,通过林之孝家的之口,我们也粗略得知,妙玉自小也是多病,也是一个和尚要度她出家,结果,寻了多个替身出家也不成,到底是亲自带发修行了才算完,我理解,这里的重点不在于和尚度化,而是在黛玉和妙玉从小机缘上就有的相同相通之处,人们大多对多病多灾,除了有病投医以外,更多的寄希望于神佛,和尚其实就是神佛的代表,这和度男度女没有根本关系。那么,为什么到了宝玉的时候,他却一直在说出家当和尚去。我理解,这里还是要从那次听戏文,宝钗给他讲“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说起,那次的听戏,宝玉确实是悟了。他之后做的那首“你证我证”,也充分说明了问题。自那之后,袭人说要离了他去,宝玉说出家做和尚去,黛玉说要是死了,宝玉也说出家做和尚去,宝玉将出家做和尚当做对众女儿不要离开他的“软肋”,作为“要挟”,而真正到最后,大观园诸芳散尽的时候,宝玉才真正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情缘已断(黛玉死),红尘看尽(贾府败),只有出家,云游四方去了。
艺璇提问埋伏:
3、都说宝钗温婉大方,平和稳重,一个夏日里,宝钗薄衫轻履,手持摇扇,在滴翠亭附近追逐玉蝶,让我们看到她难得青春少女的一面。也造就了经典的、让红迷争执了半个世纪的“滴翠亭”事件,在整个事情中,宝钗是否有嫁祸黛玉之嫌呢?请你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理解。时间20分钟,字数200以上。期待精彩回答
埋伏:滴翠亭事件一直是宝姐姐遭人非议的重中之重。结合上下文,宝姐姐是因为众人都出来玩耍不见林妹妹故而去邀请。看到宝玉进去潇湘馆找黛玉,为了避嫌就返回,看到玉蝴蝶,流露出难得 的少女一面,但美丽总是短暂的,宝姐姐不小心听到小红坠儿的对话,不知是宝姐姐是好奇心突来还是什么,按照平常的宝姐姐,就算觉得有猫腻也不会去听的,所以这里宝姐姐失色一分。但好奇心也是无可厚非的,接下来小红怕有人偷听,就推开窗户,宝姐姐无奈之下,将林妹妹搬了出来,我觉得这里不存在嫁祸,第一,本能反应,紧急情况下的聪明应对是完全OK。第二为什么选林妹妹呢,因为宝姐姐之前去找林妹妹,第一个想到的人是她不足为奇;第三,林妹妹作为贾母宝玉的心头喜欢之人,拿她当挡箭牌,也是很多人愿意干的事,比如凤姐邢夫人那回说到平儿,丰儿就以林妹妹为借口减少了凤姐的尴尬。所以可怜我们的林妹妹总是被人当做免死金牌来用,但是这不见得宝姐姐是嫁祸,只是权衡利弊之下,将各方风险降到最低。所以在我看来,栽赃嫁祸实在太过,宝姐姐在滴翠亭上虽然也有不是,但人无完人,不能因此无限放大。
埋伏提问艺璇:
3,【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 ,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不比 那些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满纸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红娘小玉等通共熟套之旧稿。】作者在第一回明确 指出红楼梦不是那些所谓的才子佳人的小说,也不是为了写几首情诗艳赋而已,但是后文中,对《牡丹亭 》《西厢记》这类才子佳人的戏曲引用的很多,并蛮推崇,这却是为何?再有书中诗词歌赋可谓是应有尽 有,虽然不是什么情诗艳词,但是否也如作者自己所说,有为了写几首诗词的嫌疑?即使有暗示人物的命 运,但是不断的诗词判词花签的不断渲染是为了加强艺术感染力还是有”掉书袋“和重复之嫌呢?300字 左右,谢谢!
艺璇:你出的这道题,好宽泛,也极有水平。我认为,一部红楼梦,能够以其较高的文学价值登上世界文坛之顶端,而历经多少年所经久不衰,至今为众多红迷所追捧,耕读不辍,绝对不仅仅是一部莺莺燕燕,才子佳人的著作那么简单。文本开篇立意,作者首先就告诉读者“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别小看了这四句话,体会起来,就是全书的立意。这也定位了红楼梦绝不等同于《西厢记》一类的情爱类小说。透过曹公厚重的书卷和浓重的笔墨,给我们展示的,是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在那个时代的兴衰史,这是主线,也是我们在构架一篇文章时起到承重作用的“大梁”。而具体在描述过程中,就需要很多的人物、事件来支撑,否则,就是没有血没有肉的空洞之作。而我们看主要描写的贾府,一贾宝玉为代表的公子生活中,宝钗黛玉两个才华横溢的表姐妹,还有迎探惜湘云等众姐妹,都是这个似女儿般的宝玉生活中的全部陪衬,他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富家公子小姐的生活,学诗作画,针织女红等等,不描写这些,怎么能足以真实的反映贾府等富贵之家的真实生活呢?正是由于描写了大量诸如此类的情节,才让我们感受到,住在深宅大院里的王公贵族们,不知道大厦将倾来临之时的危困,才让我们感受到真正家道败落时同之前鲜明的对比。所以,开篇立意和中间描写并不矛盾。
艺璇提问埋伏:
4、原应叹息”四个字,拆开来,暗合的是贾府四个女孩子的名字;合起来,暗合的是四春的前途命运。四春里,有正室大房所出,也有偏房妾室所生,她们中间,有正出的元春贵为贤德妃却并不快乐,庶出的迎春却惨死夫家,也有庶出的探春可以远嫁为妃,而嫡出的惜春却出家为尼...作者在描写她们的同时,也在文字间寄予了他对封建统治下的女子可悲命运的同情与无奈。她们的命运受嫡出庶出的影响多些?还是受个人性格影响的多些?请你结合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谈讲一下你的认识和体会。此题限20分钟,200上,期待精彩作答。
埋伏:我觉得受当时封建思想和大氛围影响比较多,也就和嫡出庶出有点挂钩。先看探春,性格肯定是温婉大方,长相也是闭月羞花,智商情商应该也很高,要不然怎么进宫当妃子,但元春省亲时哭诉道“送我去那见不得人的地方去”可见元春过得多么辛苦,倒是羡慕平常百姓家,安安乐乐过一辈子岂不是很好。元春是嫡出才有更大机会当妃子,也因为这样早就悲催的命运,不关性格,只是一入宫门深似海,当时的社会形态如此,难道还可以离婚不成?接着迎春,我一直是蛮同情迎春的遭遇的,虽然懦弱点,但为人也是大家闺秀,温柔平静,是贤妻良母那一款。性格再懦弱,价格一般性的丈夫,也不会对这样温柔可人的妻子下予毒手,只能怪自己是庶出,父亲不重视,拿来赌债,父母之命大于天,连贾母都知道火炕也不能阻止,那样的父亲那样的不可拒绝的是思想形态,迎春岂能不悲?再说探春,这是一个被庶出坑惨的孩子,才华长相处事能力各方面都算顶尖的,因为庶出,经常被自己的亲生母亲和弟弟拖累,探春不是不爱他们,只是嫡庶有别的思想根深蒂固,一直想摆脱却忘不掉抹不去,纵使凤姐王夫人再器重,到关键时刻,也只能先牺牲她,远嫁,王昭君的例子看到了多少凄凉,探春终究也是避免不了的,千里东风一梦遥,从此死生不复相见。最后到惜春,是庶出,但是性格怪癖,比较冷漠,这是性格使然,但是细想何尝不是经历了贾府的各种肮脏事后的无奈封闭自己,她是自己的性格害了入画害得自己在古佛旁,但是一切的一切不是当时的社会当时的思想所逼的吗?
埋伏提问艺璇:
4,脂批说警幻情榜中宝玉是“情不情”,黛玉是“情情”,请从金陵十二钗正册中选择两位金钗分析下 她们在警幻情榜中应该属于什么?并说明原因,200字左右,谢谢!
艺璇:我就拿金陵十二钗中的宝钗和迎春两位来说明吧。首先是冷情——宝钗。说她冷,从她吃的丸药冷香丸说起,这个丸药确实也是绝了,复杂的药方,估计要完整的背下来也需费些功夫,却对宝钗埋藏在体内的那股从小就有的热毒极其有用。宝钗的冷,还有太过知礼守节,太多懂事给人造成的距离感,宝姐姐好么?好,只是你要非常近距离的走进她的内心,很难。宝钗的冷还表现在她对别人境遇的冷漠,比如金钏投井而死,宝钗在王夫人面前那一番宽慰的话,我阅读红楼多遍,每每看到此处,都触目惊心。一个生命的完结,在宝钗那不明原因的心态下,竟如此漠视,顿时觉得好冷。接着我说下懦情——迎春。迎春是出了名的“二木头”,贾府姊妹四个,恐怕属她最没有出息了。她的懦弱,表现在多个方面:她的奶妈带头聚众赌博,被查处了,她不敢出头说情;她的丫头司棋被抄捡出问题,驱逐出府,她暗自落泪不敢言声;奶娘的儿媳和丫头绣橘为缧丝金凤吵闹不休,她自顾自看书去了也不能辖制;同样是庶出女儿,比起三丫头探春来,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里和出身关系就不大了,确实是性格所致,而这样的性格也导致了她悲惨的命运结局,嫁给孙绍祖,悲惨死去,可怜可叹,皆是懦弱引起的。
艺璇提问埋伏:
5、贾琏,封建家族纨绔子弟的代表。一贯的风流不羁,让凤姐痛恨的咬牙切齿。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贾琏勾了多姑娘,凤姐后边知道了,也就是吵闹一番;贾琏和鲍二家的私会,凤姐泼醋大闹,事后贾母规劝后就罢了;平儿明为丫头,实则是贾琏的通房丫头,凤姐和平儿也能够和谐共处;后边还有贾赦赏赐的秋桐为三姨娘,凤姐只是月例上克扣...唯一迫使她动了脑筋,费了心力杀之而后快的就是尤二姐。这么多女人,为何独独容不下尤二姐?请你结合阅读理解,谈讲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此题限20分钟,200上,期待精彩作答。
埋伏:凤姐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对于贾琏的独自霸占一直很强烈,虽然在古代这不是很好,但是对于爱情婚姻来说,一对一的关系不是更高贵吗?我觉得这里体现的是凤姐更加不能容忍精神出轨才导致对二姐的痛下杀手。凤姐知道贾琏生性风流,也多有莺莺燕燕来勾搭,还有工作上的应酬逢场作戏,所以偷腥凤姐肯定是知道的,凤姐理解,但是知道这种情况肯定也要爆发一下,而且贾母等人也给了足够的台阶下。要不然就会纵容了贾琏。对于二姐,凤姐看到的更多是贾琏的精神出轨,那时的贾琏不是只和二姐玩玩而已,已经是二奶性质了,并不是如多姑娘似的一夜情的胡闹性质。因为凤姐懂贾琏,要是玩玩的话就不会偷娶。而且将怀有身孕的二姐作为姨娘收下,自己的地位就可能也收到威胁,就像很多女子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容许丈夫瞎搞,毕竟丈夫挂念这个家,要是小三都进家门了,多少的思想支柱都会塌陷,所以凤姐才会如此。
埋伏提问艺璇:
5,对于蘅芜苑,第十七回中有,贾政道“此处这所房子,无味的很。”,再进一步深入发现许多异草, 不禁道“有趣”。再到第四十回中,贾母众人进一步观赏了蘅芜苑里的房子,并发现如雪洞一般,太素净 有点不喜之意,最后到抄检大观园后,宝钗离开蘅芜苑,又让人不禁惋惜。“无味-有趣-不喜-惋惜”,这 是作者对蘅芜苑的感情变化吗?同样的,作者对蘅芜君这个人是否也是从“无味-有趣-不喜-惋惜”?结 合全文试分析一下,200字左右,谢谢!@紫云阁☆艺璇
艺璇:大观园未开园之前,皆是一应没有主人的居所,从园林学上讲,各有特色,但是并没有被冠以主人的符号和印记。从阅读文本的顺序上看,蘅芜苑这个地方,初入时就是被重重叠叠的一个大的假山石所掩盖,正是因为很多不知名的植物,让作者在此处赋予了很多的笔墨。而贵妃省亲后,蘅芜苑里住进了薛宝钗。这个凡事都大而简之的女子,在房间的装扮里不带有任何个人色彩,更节俭到如同“雪洞”一般,什么都一览无余,都空无一物般。而我们结合蘅芜苑住人前后两处详细描写,其实还是较符合薛宝钗的性格特点的。大的假山石,很多不知名的草植覆盖,不正像极了宝钗那掩藏起来不为人所探及的性格特点么?而住进来房里不加装饰,也和宝钗进园子后上下得宜,处处示好、事事求全、不张扬的性格特点越来越相似。蘅芜苑里未住人时,就是一个空无一人的住所,确实是索然无味的,和宝钗相处时,你也会觉得她太过懂事谦和,不易接近,也是索然无味的。这里倒也相通。而宝钗最终因为避嫌搬出蘅芜苑,我却不认为是值得惋惜的。作为亲戚家借住,薛宝钗住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却在大观园乱中搬出,她懂得因时避祸的性格也全部彰显。该走时不走,不该走时却连王夫人处都不回禀,拔腿就走,她的为人,也可见一斑了。
艺璇提问埋伏:
6、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这是袭人的判词。请结合判词及其文本相关情节 ,分析一下袭人真的温柔和顺 、空云如兰吗 ?理由是什么?同时,请结合你对前80回的情节来分析 袭人为什么会和公子无缘 ?此题限20分钟,200上,期待精彩作答。
埋伏:袭人的判词,其实看着是赞颂比较多,但是判词上面的画却表明了作者的意图“破席”。作者肯定也是五味杂陈,对于这样一个似桂如兰的女子怎么会来此点睛之笔呢?温柔和顺,似桂如兰在我看来,袭人是先如此后面则变味了。宝玉的衣食住行照理的妥妥帖帖(但却睡了宝玉),怡红院上上下下,在袭人手下打理的井井有方(但有茜雪,晴雯,芳官等被撵事件),袭人只想着好好守住这个千年一遇的好主子,定会平步青云,恩爱相守,所以对宝玉的用心可谓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和顺的很,但却忽略了孩子似的宝玉身上叛逆,欲求之而不得,只能改变策略,该温柔时则温柔,该采取策略的时候也不退缩,向王夫人的进谏,让宝玉远离大观园的花花草草,更有晴雯被撵一事让袭人甚嚣尘上,不管是不是袭人告密,但是袭人此时的表现已经不是似桂如兰了。脂批提到袭人有始有终,嫁给了蒋玉菡,不管因为什么原因,曾经死也不分开的两个人,袭人还是“桃园又是一年春”的选择最实际和现实的活法,无可厚非,但却也不是值得赞颂。人生若只如初见,最初的温柔和顺似桂如兰,为了自己心上的那个人,改变了自己,而到头来当初的公子却也因为贾府落败不在是富贵闲人。
埋伏提问艺璇:
6.关于“冷香丸”,书中记载是将春天的白牡丹花、夏天的白荷花、秋天的白芙蓉花、冬天的白梅花花蕊 各十二两研末,并用同年雨水节令的雨、白露节令的露、霜降节令的霜、小雪节令的雪各十二钱加蜂蜜、 白糖等调和,制作成龙眼大丸药,放入器皿中埋于花树根下。发病时,用黄柏十二分煎汤送服一丸即可。 ,花都是用春夏秋冬,但所用的雨露霜雪,对应着则是春秋秋冬。前后不能完全照应,请试分析下原因, 200字左右,谢谢!
艺璇:这道题,我觉得是埋伏挖空心思,有意刁难我的一道题。不过,我还是尝试着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回答下吧。冷香丸的药方,里边有一个很好的数字逻辑,十二和四。对分量都选取了十二这个数字,而对选择的配方,都来源于四这个数字。而这个四,恰恰又等分了十二。这也是我读宝钗向周瑞家的介绍冷香丸制作过程的有趣之处。按照这个规律,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加在一起,就是一年十二个月,所以,各选取一个季节中的代表花木也不足为奇。而后边的雨、露、霜、雪,我想,作者立意写这四样,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这四个都起源于水字,水既冷的,而二十四节气中,雨露霜雪才能够完全代表冷字,唯只有不按四季节气选择,才能配齐冷香丸中需要的“冷”的元素。这样一来,四季的花,构成了冷香丸的“香”,雨露霜雪构成了冷香丸的“冷”,就完美了。何必一定要牵强与四季与节气的对等呢?
艺璇提问埋伏:
7、偌大一个荣国府,上有实际的权利拥有者贾母,还有管家姑母王夫人的实际控制,下有管家奶奶,众婆子丫头,凤姐夹杂在中间,她是我们看到的表面上的风风光光,坐拥大权么?探春协理家事一节,通过王熙凤和平儿的对白,我们也能看出凤姐管家之难。请你结合对文本的阅读,谈讲下王熙凤管家之难到底难在哪里?回答过程中,需要不少于三处的文本实例作为支撑。此题时间20分钟,不少于300字。期待精彩回答。
埋伏:我是觉得起初凤姐是即使当家艰难也是乐在其中,但是上手久了,操心的事越来越多,还要打理各样的人,坐拥大权的成就感已经掩饰不了内心的疲惫与辛苦,所以凤姐并不是表明风风光光的。凤姐之难,在文中有多处体现,比如协理宁国府那一回,虽说是凤姐的跃跃欲试,大显身手,乐在其中,但是偌大的葬礼,要说不辛苦怎么可能,要负责调动各人,各司其职,负责内部,还要招待外部的嘉宾。 每天早起还要周旋于荣宁二府,凤姐虽然成功的完成了这件大事。但在凤姐向贾琏的抱怨中“坐山观虎""借剑杀人”“引风吹火”等,可见要说凤姐稍微处理不好,岂不要背口水淹死?再比如,探春管家那回,凤姐退居二线,让探春当家,将多年的辛苦也狠狠的吐槽了一下,终究是那一房的人,纵使在这一房操碎了一万个心,那也是白搭。聪明如凤姐怎么不知道贾府入不敷出,不严格,贾府资金支持不了,严格又失大家族的脸面,贾母王夫人脸上过不去,底下人还刻薄。就像一个有雄心想改变现状的国企经理一样,左右为难,什么措施都会遭受到一方的不满,怎能不操心呢?最后再举个例子,就是邢夫人当着众人给了凤姐脸色看,凤姐为了尤氏才绑了奴才,奴才抱怨到邢夫人那里去了,邢夫人前仇旧恨就给凤姐一个难堪,凤姐帮了尤氏,尤氏也还不大领情,此时的凤姐居然落泪了,伤心的表现出来了,事情看似不大,但是凤姐的心真的被伤了,体会到处在高职位上,不管任何措施任何行为,真心也罢,假意也好,都会有人不满有人抱怨,而自己到头来,失去了好名声好朋友,只落得个破落户,白脸都让你们当了,谁又体会得到扮演黑脸凤姐的痛苦。
埋伏提问艺璇:
7.宝玉的丫鬟在文中可谓是最多的,但又一些丫鬟貌似短短出场后就了无踪迹,如媚人,茜雪,绮霰,檀 云,紫绡等。试选两个丫鬟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及其后文中是否还有出场的机会,200字左右,谢谢
艺璇:对宝玉身边出场较少,露面不多的丫鬟,确实研究比较少。我就先拿茜雪来说吧。茜雪被撵,确切的说,是宝玉因为枫露茶被奶妈李嬷嬷吃了以后,朝着茜雪摔了茶盅,后来就再没有见到过这个丫头的身影了。而在庚辰本中有过眉批,“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我们应该想象的出,茜雪在后边还应该会出场,而且在狱神庙慰宝玉,只可惜曹公的著作后半部丢失,我们无缘见到。那么,茜雪被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呢?我认为,这就是老太太筹备着凤姐凑份子过生日那回,老太太说的话,年长的伺候过父母的妈妈们比年轻的媳妇们还要有脸面。从茜雪的事情,我们不难看出,奶娘们作为贾府中的一支,能力和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尽管李嬷嬷多么的倚老卖老,多么的仗着宝玉吃她的奶而横行霸道,在贾府里,这样的尊崇是从老辈中、老规矩中就传下来的,别说一个茜雪了,就算是最得宝玉宠爱的袭人,也奈何不得。所以,这件当时被袭人以“我不留神失手跌了茶盅”掩饰过去的事件,最终以茜雪被撵出去,做了枫露茶事件的替身,被殃及了无辜,而做了完结,而撵走茜雪的人,应该不是宝玉,否则也不会有后来狱神庙安慰一节的描写。请恕我对其他几位较少研究,就只以茜雪一人为例说明吧。
艺璇提问埋伏:
8、诉肺腑宝玉痴情中,黛玉独自拭泪, 宝玉瞅了半天 ,说道“你放心”三个字 ,然后宝玉解释, 后来黛玉一面拭泪,一面说道:“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 对于这段情节 ,你觉得宝玉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黛玉又是怎么理解的? 请根据情节说说你的观点和理解。此题限20分钟,200上,期待精彩作答。
埋伏:宝玉和黛玉一直惺惺相惜,互有好感,即使真心只爱黛玉一个,但宝玉总是见了姐姐忘了妹妹。心思敏感的黛玉怎么会不多疑。诉肺腑宝玉痴情这里,是因为宝玉得到了一个金麒麟,恰巧湘云也有,前方的金玉良缘已经让黛玉忧心忡忡,宝钗未远,又来一个史湘云的金麒麟。黛玉也就怀疑加试探,宝玉也就被折磨得说不出“你放心”这样比“我爱你”更加让人心动的表白。或许曾经宝玉对黛玉还是存在模模糊糊的爱意的阶段,此时的宝玉更加坚定,黛玉是此生不负之人。黛玉听到此话,起初疑惑不解,还说“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宝玉不知黛玉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觉得你若有意于我难道体会不会我的良苦用心。解释了一番之后,黛玉恍然大悟,方知“你放心”是多么真诚的心意,愿君如星我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直白的爱情总是那么干脆利落,但是少了那一份为爱担忧为爱多虑,心悦君兮君不知心痛。
埋伏提问艺璇:
8.在《鸳鸯女誓绝鸳鸯偶》这一回,贾赦派邢夫人询问鸳鸯是否愿意给贾赦当妾,鸳鸯一连串的反应“【 邢夫人便坐下,拉着鸳鸯的手笑道:“我特来给你道喜来了。”鸳鸯听了,心中已猜着三分,不觉红了脸 ,低了头不发一言。】【鸳鸯红了脸,夺手不行。】【鸳鸯只低了头不动身】【鸳鸯只管低了头,仍是不 语。】【鸳鸯仍不语】,邢夫人说了很多劝说鸳鸯的话,鸳鸯基本上没有任何言语反驳,更多的是害羞低 头不语等动作,然后邢夫人以为鸳鸯是同意的但是怕臊,才先和鸳鸯的老子娘说说先。但是后文中,鸳鸯 怒骂其嫂,在贾母面前剪发明志不嫁贾赦。请问鸳鸯起初对邢夫人的”不语“的反应是否只是缓兵之计? 如果鸳鸯当初直接拒绝邢夫人,邢夫人这位尴尬人会避免这尴尬事吗?关于鸳鸯对邢夫人的这些反应,你 有什么其他的看法吗?200字左右,谢谢
艺璇:鸳鸯女誓绝鸳鸯偶,这章回的描写,颇具些戏剧化。让人看的眼花缭乱,也更加清晰的看清楚很多人物的性格品性。鸳鸯,这个名字就蕴育着成双成对的美意的女子,我估计在她心灵世界里,也暗自筹谋着自己的未来,而这个未来里,唯一没有的就是给昏聩不堪的贾赦做姨娘。所以,当邢夫人亲自来做媒的时候,鸳鸯是震惊的,也是觉得可耻的。然而,毕竟主仆有别,上下不对等,家生女儿的身份,已经让这个从小就生活在仆人世界的女子,学会了在主人面前善于观察,不急言语。更何况是这件于一个小女子而言的终身大事,尴尬的局面呢?忽听得的不耻,欲骂之,如何开口?想来自己的不愿意,欲拒绝,如何开口?我想此时的鸳鸯是又急又气又羞又忿,她是情难表达,绝非是有心计的有意识拖延和缓兵之计。而在邢夫人走后,她在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平儿和袭人面前,表露心迹,又在自己的嫂子面前,可以全然无所顾忌的表达自己的意愿,这也是鸳鸯个性鲜明的描写,这才是鸳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鸳鸯。我想,如果不是贾赦逼得紧,又是打发邢夫人来亲自做媒,又是打发她哥哥嫂子来做说客,鸳鸯是不会在贾母面前又是剪头发,又是哭闹的,更不会让邢夫人由此更加陷入尴尬的局面。鸳鸯的誓绝,是家生奴才向封建权势作斗争的典范,虽然以当时短期的胜利告终,却终是为自己埋下了祸根。其实,整场事件里,邢夫人的尴尬哪里是鸳鸯给的,写尽了贾赦夫妻为人所不耻的丑恶嘴脸。
艺璇提问埋伏:
9、宝黛钗——红楼梦一书中的关键性人物。作者将宝玉名字中的两个元素,分别给了和他一生息息相关的两位女子,一为“宝钗”,一为“黛玉”。三个人情感的纠葛,造就了全书中最凄美的爱情故事。按照传统世俗,金玉良缘更合乎大理;可若论冲破礼教,木石姻缘更符合时代。请你结合对文本的阅读,谈讲你认为“金玉良缘”和“木石姻缘”哪一种更加适合贾宝玉和即将走向衰亡的贾家。此题限20分钟,300以上,期待精彩作答。
埋伏:我觉得“金玉良缘”更适合即将走向衰亡的贾家,”木石姻缘“则更适合贾宝玉。人作为一个个体存活与这个世界上,也必将有不同的个体有着交集,或多或少。宝玉黛玉是真心相爱,爱的感天动地也让我们读者掉下了不少眼泪,两情相悦,彼此性情又接近投缘,宝玉忍受得了黛玉的多疑小性等瑕不掩瑜的缺点,同样黛玉也理解宝玉为何不爱世俗爱红妆之心。要是宝玉没有贾府未来之星的期许,没有各人的过多期盼,寻常的小康之家,在一起于自己的神仙世界有有何不可。但现实总是残酷的,宝玉就算是含着金钥匙出生(含着宝玉更神威),但此时贾府已经到了四代五代,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也快僵的地步,贾府在加速衰落,作为贾府的未来之星,贾宝玉身上的责任太多,谁不想着拥有一份没有杂质的爱情从而步入婚姻的殿堂,但是我们有时候不能为了自己所为的小情小爱,我们身上还有家族国家,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好多。宝钗高智商情商,作了宝二奶奶,会不会对贾府有助兴的作用不知道,但至少会帮忙提携管理这个家,而黛玉的身体,性格,终究只适合只有宝玉的世界中,干净纯洁,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对于爱情,得非所愿,愿非所得,宝玉的内心肯定是痛苦的,但是将那份初恋的美好藏在心中,和着适当的人好好经营这个世俗社会,尽自己所能,帮助自己的家族帮助更多的人,走向成熟走向世俗更是需要难得的勇气。
埋伏提问艺璇:
9.惜春的灯谜诗“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谜底是“佛 前海灯”,但是一般来说谜底不能犯谜面,也就是说谜底的任何一个字不能出现在谜面中,但这里“佛前 海”都在谜面中出现了,请问是作者是基于什么原因造成谜底犯谜面? 200字左右,谢谢!
艺璇:猜灯谜一节,惜春等姊妹几个所出题目,其实也暗合了她们的命运走向。结合你所指出的惜春,我认为,之所以不按照常理出牌,谜底和谜面犯面,也是对应了这位惜春丫头异于其他姊妹以及性格中不按常理出牌的特点。惜春此人,虽身居住在荣国府,受贾母抚养,却是宁国府正牌的小姐,自己的府中不住,其实在荣府里是名不正言不顺的。而我们看,惜春发出的声音也很少,更多的时候,是安静的,她喜欢作画,还是借助贾母的重推,这样的一个女子,不语则以,一语惊人,送宫花一节,她竟说要剃了头做姑子去,虽说这也应和了以
文章评论
疏影、卿尘
好生精彩![em]e327801[/em][em]e327801[/em][em]e327801[/em]你们两个可以去市政建设部门了,一个负责深挖坑,一个专管高垒墙,神马政绩都是浮云[em]e120[/em]
十面埋伏
辛苦了,那么晚还整理[em]e163[/em][em]e160[/em]
颖儿
[em]e163[/em][em]e16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