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日常生活中的旧物

个人日记



OFPiX的平行展以平行为由头,寻找艺术家之间的共鸣。佐伊•莱昂纳德记录旧物商店的作品《模拟》,眼下正在纽约的MoMA展出,就着“旧物”这主题,我们也邀请国内6位摄影师展出他们的作品。


说到“旧物”,也许你心中会泛起怀旧或追忆的情绪,不过,我们可不是为了要营造这样的氛围,这里呈现的是摄影师对日常生活中那些所谓的“旧物”的观看和表达。展览的主题定为:凝视日常生活中的旧物


此次展览的参展摄影师为:陈文俊&江演媚,高征,郭国柱,史书,小王子


“旧物”不只是即将被淘汰的物件,还有逐渐消逝的生活方式,以及日常生活中被视为“垃圾”的事物。参展摄影师的影像或许也可谓是一份“旧物”的视觉档案,既是对“旧物”本身的凝视,也是对“旧物”所折射出的生活内蕴的探寻。


陈文俊和江演媚探寻广州恩宁这个老城区的生活,两人决定一起记录被拆毁前的恩宁,他们不只是把镜头对向那残破不堪的建筑,还记录这里即将消逝的生活和文化以及从事不同行业的人,以期留存他们特有的生活样态。高征在重庆和古巴哈瓦那,用手机拍下这两个地方的旧店,它们都因城市经济发展的冲击而面临淘汰,不同的是,前者更多呈现将遭受拆迁的个人小商铺,后者记录的是古巴没落的国营商店,而在这些商店的人面对这一颓势也表现出不同的状态。


郭国柱也同样关注城市化的拆迁问题,不过,他的画面中没有出现任何人,而是与拆迁村民过去生活、生产方式以及情感记忆相关的空间和物,他试图冷静客观地记录其中的细节,而这些影像也暗示着那些遗弃物背后某种生活方式的消逝,以及主人过往的生活迹象。


史书和小王子则关注着日常生活中的“旧物”。从毕业季女生宿舍楼堆满的遗弃物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垃圾”,史书像个收破烂的,不断注视着这些遗弃物,将它们保留下来,并层层堆砌成一个个立方体(大小15cm*20cm-1.5m*2m不等),最终以图像的形式呈现,试图映射当下消费社会的现实困境。而自诩破烂大王的小王子在大学时将日常生活中收集的“垃圾”放入花盆,希望它们的生命依然可以延续,如今她自己回过头看认为那是当时的一个幼稚想法,可也是这一“天真”念头使得她与那些被人摒弃的“垃圾”有了奇妙的链接。


这个展览体现了摄影师对“旧物”不同层面的观看,或许也会让你对自己日常生活中已被冷落或轻视的事物有了更多的目光和理解。


恩宁陈文俊&江演媚




作者阐释


这部作品拍摄于2010-2012年,恩宁路街区是广州历史悠久的老街区之一。像许多的老街区一样,它也没能逃过城市化的进程。2006年便开始了旧城改造的工程,保留和拆迁的方案一直在变化。我们更关注依然生活在里面的街坊。通过跟他们聊天,我们尝试去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和方式,以此去感受一下前人的生活精神。


这些人都很质朴,对自己喜欢的行业很执着。即使时代变化很快,他们从事的行业也面临着下坡路甚至“淘汰”,或者说在当下已经不复当年的风光,已经变得边缘,他们依然以自己的行业,自己的爱好为傲。那是属于他们最好的年代。而另一方面,这种不变的执着,在我们眼里,在当下,也意味着痛苦、挣扎、求生存。


更多内容可访问其个人网站:jiangyanmei.com;chenwenjun.net


郭荣安(安伯),78岁,是恩宁路人,从事理发六十多年。家里五代都住在这栋老房子里。有几百年历史。安伯因为脚瘸,行动不便,十五岁就被家里人送去做理发师傅的学徒。师满自立之年,理发师傅将一张斑铜理发椅送给安伯。


梁世雄(梁伯),生前在恩宁路多宝坊14号之5经营凉茶铺“悦庆堂”。梁伯自小跟父亲学中药,很多配方都是多年经验所得。48年前自清远老家独自来到广州,在西关当了47年的“街坊医生”。


黄炳杰,黄师傅,是一位粤剧演员。他从小开始学习粤剧,他希望他的孙子能够继承他,做一个粤剧演员。


苏少伟(苏伯),在恩宁路开有铜艺店。家曾在恩宁,现在已经拆迁到金沙洲。19岁开始学打铜。打铜对苏伯来说是兴趣爱好。


黄叔,百艺轩老板,西关人,在这里长大,对西关有一种怀旧情怀。旧书 古董是黄叔的爱好,就像有人爱好喝酒一样。这个店开了十几年了。好多书都是自己年轻时的收藏,也看过不少。


文姨,是一位神婆,她从小就跟妈妈学习做金银衣纸。她有两个失业的儿子。


两座城的旧店高征



古巴哈瓦那,国营菜市场


作者阐释


2013年3月,我去到重庆时,十八梯正在等待拆迁,像一个得了绝症的病人,等待最后的安乐死。十八梯原本是一座沿着山坡搭建起来的老街,这里的住客大多是底层百姓,应运而生的是各式各样的店铺,有茶馆,理发店,麻将馆,还有算命的,虽然大批的居民从此地迁走,然而这些商铺仍然为百姓留守营业,像是临终病人身上插满的各种导管,为他输送着最后的养分。


2014年10月,我又用手机记录下古巴的各种商店,这些商店大多是国营商店,由于经济受到封锁而导致物资匮乏,货架上只摆放了稀少的商品,然而这些货物的价格相对于古巴的人均收入来说极其高昂。如今随着古巴的政治与经济逐步开放,这些国营商店也终将成为历史,被更自由的市场所取代。


摄影有记录的功能,我想用影像为这些行将消失的店铺存档。这些店铺关于个人基本生活,也和一个城市的命运,这座城市里百姓的命运有关。


古巴哈瓦那,国营电器商店


古巴西恩富戈斯,当地一家服装店


重庆十八梯,茶馆


重庆十八梯,中医店


重庆十八梯,麻将室


《堂前间》&《遗物》郭国柱



《堂前间》


作者阐释


《堂前间》


堂前间是张挂招贴、平日接待乡里亲朋、年终团聚的重要场所,作为乡村私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维系家族尊卑长幼秩序以及熟人社会里人情往来的重要纽带。


2015 年1月,这个浙江杭州下属的小村庄整体拆迁,村民告别他们原本的生活空间,迁至商品住宅楼。2015年2月,推土机驶进村庄,这些装载着村民生活记忆、承担熟人社会空间机能的堂前间被推倒。这组影像拍摄于迁村期间,镜头帮助我对这种乡村伦理空间进行一种类型的审视,不同家庭遗留的生活痕迹却重塑了我们对往日生活的想象。


据统计,在2005年至2009年年间,中国每年减少7000多个村民委员会。这个曾以农业文明兴盛的国家如今正经历着快速的城市化,平均每天消失20个村庄。


《遗物》


这些被遗弃的物品,是一群被拆迁的村民在离开祖屋时所没有带走的东西。作为私人生活中最隐秘的部分,它们不仅让我们得以拼凑曾经构成村民日常主体的生产生活内容,也让我们窥见村民们的内心世界,乡村惯常的习俗、礼仪以及敬畏神明的信仰。遗物,是外化的日常生活景观,但更是村民过去生活的一个结痂。人与土地的关系,因为外力的介入戛然而止。


《堂前间》


《堂前间》


《堂前间》


《遗物》


《遗物》


《遗物》


遗弃物-你所忽略的再注视史书




作者阐释


我从2011年开始,因为毕业季女生宿舍楼的搬迁开始关注遗弃物的问题,毕业那几天,宿舍走廊里堆满了女孩们不用的东西,从锅碗瓢盆到药片、日记、口红、发夹、毛线袜、鞋子应用尽有,我对这些小物件产生了兴趣,在这之前它们是属于这个女孩或是那个女孩的物品,在被丢弃的那一刻起物品的身份发生转换,变成了“垃圾”。在做过一组关于遗弃物扫描形式的作品后,我尝试将它们堆起来再拍摄,关注的物品也开始由女孩们的遗弃物转变为生活中的常见物品。


《遗弃物-你所忽略的再注视》中把垃圾以堆砌的方式来排列进行拍摄,是我对消费社会中关于“物质”本身的理解和表达。我想以这种方式将其重组以探讨遗弃物背后的意义。


其实这组片子完全是在一个实验的状态下稀里糊涂的拍出来的,打光和 场景都不是太讲究,我也处于比较矛盾的状态,一会儿觉得搭出来的立体效果本身就是很有意思,就是一件雕塑作品了;一会又觉得从拍摄角度和镜头表现上来说,画面视觉好看还是拍纯平面的更有张力。拍摄过程中很多事情不是太好控制,我也不打算控制太多,对我来说,当时的这种状态才是最好的状态。





垃圾继续生长小王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