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画
个人日记
通俗画的一种。多系农民自己制作和自我欣赏的绘画和印画。其范围包括农民自印的纸马、门画、神像以及在炕头、灶头、房屋山墙和檐角绘制的吉祥图画。现代农民则有在纸面上绘制乡土气息很浓的绘画作品,自五十年代以来,逐渐形成了陕西户县、安塞、江苏邳县、六合,上海金山等地的农民画乡。
日照农民画兴起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与上海金山、陕西户县,并称为中国“三大农民画乡”。1988年,日照被文化部首批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2006年4月10日,日照农民画申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山东省农民画申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惟一代表。
近半个世纪以来,日照农民画创作作品数千件,其中100多件在全国展览中获奖,80余件被国家收藏,另有300余件被文化部作为对外交流项目带到国外展出。作品洋溢着浓郁的乡俗乡韵,给人以强烈的美学享受。春耕秋收、打井修渠、养鸡养鸭、采桑捕鱼、休闲娱乐等生活与劳作场面,在农民的画笔下显得活龙活现,手法大胆,色彩感强烈,情感真挚。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和契刻符号距今已有8000年历史;作
为全国文化先进县,舞阳文化底蕴深厚,艺术繁荣,孕育了一大批享有盛誉的农民画作家。这里的农民画以独特的风格蜚声海内外,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舞阳农民画在经历了10年左右的低潮后,当地一些画界的领军人物开始重新思考农民画的出路。5月15日,舞阳农民画院院长连瑞卿牵头,召集当地数十名农民画作者,组成创作骨干培训班每月定期进行培训。同时,受邀前来的还有舞阳农民画的创始人张耀先、王文浩等老前辈,为后来者讲述并描绘了该画种的起源、发展历程及今后发展方向和蓝图。从中,我们或许会更加清晰地认识舞阳农民画这一极富地域特色的艺术奇葩。
舞阳农民画产生于1958年狂热的“大跃进”时代。为配合当时的生产运动,全国上下兴起壁画热潮,“人人做诗人,个个当画家”的口号风靡一时。当时的农民一手拿锄头,一手执画笔,把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用最简单的图案表现出来。这就使得当时的绘画作品普遍存在着乌托邦式的狂想和政治功利主义的痕迹,同时又带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人类改造自然的勇气和力量。在创作形式上,多用漫画式的夸张表现手法。由于这是一个全国性的运动,许多美术工作者乐此不疲,“诗画满墙”是最好的证明。
进入上个世纪60年代,一些特别优秀的美术工作者脱颖而出,他们把以墙壁为载体的壁画,转变成以纸张为依托的艺术形式,农民画这一新的艺术形态开始萌芽、生长。绘画题材也由“大丰收”向表现农村现实生活过渡,如摘棉花、打井等。由于这些作品的作者都是农民,“农民画”的叫法也就由此而来,寓意为“农民画的画儿”——画风淳朴,带有泥土的芬芳。
中国西安,举世闻名的古都,她以数千年的历史文明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碑林、还有巍峨的古城墙,无一不在告诉人们一个个神奇而古老的传说。
在西安西南三十八公里处,有一个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的县城---户县,她以其绚丽多彩的农民画艺术为西安这座古老的都市又抹上了浓重的一笔。
户县,一个人口只有五十万的西安市郊县,现在人们习惯称她为画乡,不仅仅是因为户县地方风景美丽如画,更是因为户县这个地方几乎人人都爱画画,而且大部分画画的都是农民,他们不仅仅画,而且画出了名堂,农民画走出了西安,走出了陕西,走出了国门,走向了国际。
在户县,一提起农民画,人们就会想起李凤兰、刘志德、雒志俭、还有樊志华、刘知贵和王景龙等。在他们的带领下,户县涌现出了二千多名较专业的农民画作家,他们一手拿着锄头,一手拿着画笔,勾勒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他们画土地、画庄稼,画他们的猪狗牛羊,还有他们的农家小院,他们的生活!
农民,在一些人眼里好像就是落后和愚昧的代名词。一说到他们,首先想到的是黑黑的脸庞、长满老茧的双手、不修边幅的衣着,很难将他们和绘画艺术联系起来,但是如果谁还那样想象农民画,还那样想象户县农
民画作家,那么您就错了!只有您亲眼看过以后,您才能真正感受到户县农民画的迷人魅力,真正领略到户县农民画作家的风采!
户县农民画孕育于传统的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诞生于50年代,从70年代开始,不断的提高、创新、升华、成熟,逐步走出户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全国影响力最大的农民画乡之一,被视为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典型。 1988年,户县正式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
地处江淮流域,因区划调整2000年3月由原冶山镇、四合乡、东王乡合并而成,历史上农民习惯受到吴楚文化影响,民间盛行刻木剪纸、灶头画、中堂画、刺绣等。
1976年,原四合乡成立了一个民间美术爱好者小组,进行比较系统的创作辅导。之后民间美术队伍不断扩大。1985年5月5日,乡文化站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美术创作培训班,参加人数86人,创作作品80多幅。在此基础上率先成立了全市第一家农民画协会,聘请原江苏省书画协会秘书长田原先生人任名誉会长,市美协主席黄丕谟先生任顾问,并正常开展培训和创作活动。当年九月在六合县城举办了第一次画展。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华君武参观了画展,中顾委员委员江渭清亲临画展并题词祝贺。1986年2月,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了四合农民画展。1988年1月、1989年9月 和1989年10月,分别应邀赴美国圣路易斯、北京怀柔县“国际卫生组织亚太地区农村卫生工作研讨会”和日本名古屋展出。1993年2月16日王林山先生个人农民画展在江苏美术馆成功展出。
国内外多家报刊、电台、电视台、美术出版单位等,分别从不同角度刊登、介绍四合农民画。江苏电视台、南京电视台曾数度为四合农民画精心制作专题片。日本的《国际交流》杂志选用农民画作为封面,并出版了两千册《中国南京农民画》专集。
到目前为止,四合农民画已创作作品1000余幅,论文多篇。在国内外参加不同规模的展览30多次。在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100多件次。获得市级以上奖励近40个,有15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单位收藏。此外,先后接待国内外来访、参观者500余次1万多人。
1988年2月,六合县因四合农民画而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2008年12月,冶山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四合农民画,在风格上既有江南水乡的秀丽委婉,又有淮北平原的粗犷豪放和质朴;在题材上,有的取材于古老的民间习俗、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有的取材于富有时代气息的农村生活和对未来的憧憬;在手法上,以农民独创的绘画语言,讲情不讲理,构图不受空间和时间的束缚,色彩不受自然真实的局限,形体不受常规比例的制约,大胆地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形成了虚中见实、土中见雅、拙中见美、民族风格鲜明、乡土气息浓郁的风格。骨干作者有王林山、缪华俊、张国良、王金凤、丁广华、胡斌等。
一群没有经过专业学习的农民,凭借他们的业余爱好、生活感受和对绘画艺术的追求,创作出一幅幅反映现代农村生活、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水粉画。有人叫它“农民画”,有人称其为“现代民间绘画”,也有人管它叫“乡土风俗画”。这些画几度跨出国门,成为对外交流的使者,惊艳世界;它几度被国家美术馆收藏,成为中国优秀美术作品的一员。这就是被文化部首批命名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农民创作的“农民画”。
秀洲农民画充分抒发了作者对江南水乡农民劳动的赞美,对火热生活的讴歌,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展现了当代农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6年来,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共创作农民画作品3000多幅,入选全国各种展览800多幅,获奖200多幅次,被中国美术馆、中央美院、浙江省群艺馆等单位和国际友人收藏140多幅,并先后出版了《秀洲农民画》、《田园艺术》、《秀洲儿童画册》、《洛东儿童画》、《水乡童谣》等作品集。同时,在澳大利亚、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等13个国家举办展览,有3000多幅作品在海外展出,得到了国际友人的广泛赞誉,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新景观。
枫泾是金山农民画的发源地。早在1963 年,枫围公社胜利大队(今枫泾镇中洪村)陈富林等一批农民受民族、民间传统造型艺术的启发,将民间印染、刺绣、木雕、灶壁画等古老艺术巧妙地运用到绘画中,生动展现了江南农村的生活习俗和劳动场景。这可能是最早的农民画。1980 年4月,由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家协会联合举办的《上海金山农民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轰动京城。从此,金山农民画走出国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国内外记者纷纷来金山采访,仅中洪村就涌现出了陈富林、曹秀文等一大批优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