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从无明而来 无明从念头而来

个人日记

                                                                                                          文章来源  道成法师新浪微博   整理  上官若忆

 
图片
 


业障很重的人,疑心也是很重的。佛教把怀疑列入为五毒之首,比贪嗔痴还可怕,贪嗔痴一转念可以成为戒定慧,但是怀疑了,就完了。信为道源功德母,增长一切诸善根啊。没有相信,是增长不了功德的。【轮回是怎样形成的】佛经讲,轮回的形成有远因,有近因。远因是贪嗔痴三毒,尤其是由无明引起的贪心和嗔恨心;近因是业。《中观宝鬘论》云:“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无有贪嗔痴,及彼生业善。”一般善业形成了人道、阿修罗道、天道三善道;恶业形成了地狱道、饿鬼道、旁生道三恶道。总集六道。

 
什么叫“染着”?俗话说,挂在心上就染着了。眼见色喜欢,心里头有留恋,就着相生贪心了;不喜欢,讨厌,也是染着了,着相生嗔恨了。讨厌、负面的是染着,欢喜、正面也是染着。“着”是着相,有挂碍,“染”是不清净。“清净、平等”才开能智慧;有染有着,生烦恼,不生智慧。

很多人说等有了钱,我再去供养三宝,再去行布施等。这是不明白道理的缘故,佛,要的不是供养,而是因供养而能解脱的你!布施是基于世间法的出世间法。真实的布施心出来了,你就是菩萨。真智慧者,不求无因之果;真明白者,信受奉行!

 
 当我们大声呵斥他人的不守规矩不礼貌时,其实自己的表现,并没有比他们好多少。站在先进和文明的制高点上,却并没有想办法帮助我们正在生活的社会,变得更美好。斥责和抱怨谁都会说,而悲悯的心,却不是人人都有。

 
佛法讲熏修,要熏。怎么熏法呢?念阿弥陀佛,念一句不行,念两句,念两句不行,天天念,念到一心不乱,就是这么修,这么熏。参禅也不例外。参禅就是用功,就是熏。用这个佛法熏我们的心。把我们这个凡夫心,纳入佛法的轨道。为令我们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心魔不起,外魔不现。外境上没有鬼神,所谓的魔王波旬及其眷属,都是指自己的内心。魔王波旬就是指自心的我执,其眷属即所谓的八十万邪魔等也是自己内心的分别念与烦恼。心不清净,外境上才有不清净的显现;心清净,外境上不会有不清净的显现。能系住心就等于系住了一切,能降伏心就等于降伏了一切。

 
人间以王为贵,河流以海为归,夜晚以满月为明,圣人以诸佛最上。佛说“戒律”是诸经中王,持戒能使内心回复清净,由戒生定,因定发慧,所以一切福田不离自性,欲求福灭罪,必须以持戒为始。

 
深情照料今生的父母,肯定是心地善良的证明。而父母只不过是无量众生里面的两个众生。真正的心地善良是把所有众生,也包括敌人和陌生人,当做我们的父母,并去除所有的嗔恨、自私和冷漠。如你对某一个亲近的人生起贪爱之心,那么把他视为一个梦中遇到的人,一个缺乏任何真实存在的幻象就好了。

人性是现实而趋利避害的,只愿为了能看得见的付出代价,比如今生的福祉。而那看不见的,任凭你苦口婆心他也无动于衷,比如灵魂。这世界很多诱惑和试探,都在为你想要获得的目标极尽能事地渲染,呈现出天堂般美好和诱惑,却很少有描述地狱的恐怖和可怕。无知不可怕,比无知更可怕的是不知道背后的代价。

 
快乐不是我们的归宿,痛苦不是我们的归宿,内心的平静才是我们真正的归宿。痛苦存在的地方正就是无苦生起的地方,它终止在它生起的地方。如果痛苦生起,你必须就在那儿思考;你不必要逃跑,你应该就在那而解决这问题点。从这些事中逃跑,就不是依照真实法修行。你要到何时才能见到苦谛呢?

业力就是我们的生死,业从无明而来,无明从念头而来,念头从不知不觉而来,不知不觉从不懂得观照而来。轮回的根是业障,业障的根是烦恼。业障和烦恼障主要障碍从六道中获得解脱。要解脱就要断除业障和烦恼障。烦恼断了就不造业了,不造业了轮回就结束了。

当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你是否愿意停下来为他们想想办法?或许在不经意间,受帮助的不仅是别人,而且还有你自己。爱加上智慧原来是能够产生奇迹的。其实任何一次助人行为,都是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怎能不出于自愿呢?心存善念,多行善事。我们就是自己最重要的贵人。

 
一个人最强大的武器不是外界的认可,而是对自我的认同。不后悔,莫过于做好三件事:一是知道如何选择;二是明白如何坚持;三是懂得如何珍惜。

 
三藏十二部,让与别人悟;八万四千门,饶与别人行。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之外,不用一字。各自去扫净室一间:供佛像一尊,每日烧清香一炉;换清水一碗,夜来上明灯一盏。镬汤在后,莲池在前。虽有千万人阻我不念,不可得也。世界上最珍贵的一句话送给您——我的朋友,请您终生牢记,那就是:南无阿弥陀佛。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