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时说“父母”

个人日记

 



    今天母亲节,这里不对母亲说节日快乐,想我那八十多岁的母亲定是不知道有母亲节的,即便知道,她也看不见论坛,不知道微博,看不到QQ,说了也无益,我想母亲最希望的或许就是我回家看她一下,可惜,我没有,我肯定和你一样有太多的理由和借口。打了一个电话,我知道电话那头的母亲是期盼我回家的,言语中有失望和落寂的感觉,我能知道,因为,我也是孩子的父亲。

    儿子很快就要上大学,见面的次数定然是越来越少,不久前给我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引用了龙应台的一句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然后在信中问我:父亲您能释怀吗?其实我是不能释怀的,正如我今天感受到他的奶奶渴望我回家一样,然而终究也只会是背影的渐行渐远。我们在抚养子女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的忘记孝顺长辈,和背影一样渐行渐远的还有我们的传统文化。

    儒家的文化中,“孝”是王道,是根本,“诸德之本,百行之首,教化之源”,所谓“承欢膝下”,所谓“守孝三年”,所谓“父母在,不远行”,特别是官员的父母如果亡故还需“丁忧”三年:夫妻要分开,吃、住、睡都在父母的坟前旁边,停止一切的娱乐和应酬,守孝三年期间不得进行婚嫁庆典等喜事。它的根源,用孔子的解释就是:孩子3岁以後才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为父母守丧3年是天下通行的丧期。

    如今,无论儒家文化中关于“孝道”的要求是对还是错,它都早已离我们而去,倘若想去追寻,到海天那边或许有一些蛛丝马迹。我们现在的“孝道”也是有的,那就是长辈对晚辈的孝道,或者说“老子”对“儿子”的“孝道”!

    当前奇事比比皆是:省吃俭用供孩子读书却被孩子嗤之以鼻,起早摸黑挣钱却被“啃老”的孩子呵斥没用,为孩子当牛做马子女居然还牢骚满腹,·····我不小心看见一个高中学生写给她妈妈的信,抬头居然是:“XXX女士”,文章的内容自然毋庸多说,通篇都是指责母亲的话,洋洋洒洒几千字,看着孩子母亲看完信后那失落的表情,真让我感慨:这孩子的书也是读到“猪肚子”了!然而,我们不能不承认一个现实,那就是现在的父母越来越付出的多,但是孩子却越来越不领情!抚养他,照顾他,培养他,帮他找工作,给他贴房租,为他买房子,替他娶媳妇,然后还得带孙子,到最后却连孙子都不如,没有落一句好!

    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在叹气的时候想想自己怎么对待父母,不知道能不能释然?

    然而有些官员也和一些父母一样不能释然:他们说自己经常“白加黑”(就是白天加黑夜)、“五加二”(就是工作日加双休)的工作,口干舌燥、小心翼翼、危机四伏、亚历山大,却没有被老百姓说一声好。殊不知,这些官员也是犯了同样的错,他们骨子里面还有“父母官”的意识,自以为是地认为人民“需要机场”、“需要铁路”、“需要改善住房”、“需要提高环境”、“需要城市建设”、“需要统一美感”,然后“剃头挑子一头热”没日没夜的的大拆大建,大搞形象工程,大兴城市建设,剔除一些骨子里面想借机捞油水的官员,相当一部分人还是想做点事情的,问题是,群众希望你这样做吗?你考虑过群众的想法吗?

    给孩子买好房,装好璜,娶好老婆,带好孩子,以为孩子就会感谢你?未经民意的瞎折腾同样也别指望群众会轰轰烈烈的支持。想让孩子感谢、感恩、回报,就得反思一下自己如何对父母;希望民众拥护、赞同、支持,自然就得反思一下位置,官员不是人民的“父母”,只是为人民服务的“仆人”,“反仆为主”岂能让主人都高兴?

文章评论

Winnie白色塔拉

今日身边就有一奇闻: 孩子妈给准备中考的孩子红糖打蛋三个,在妈妈的监视下把三个鸡蛋吃了,然后剩了一口红糖水没喝,妈妈说:你就多这一口啊,快把喝了!这孩子暴躁得答道:你倒蹬鼻子上脸了,蛋吃了就不错了!听问候,我久久不知道说什么!

随缘

好文!不过老兄还是建议你常回家看看父母,父母健在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对父母的孝不是体现在金钱物质上,更主要的是在精神上。看看父母,听听唠叨,很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