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志里的故事之六: 寡妇逼嫁
个人日记
【酒肆夜话】县志里的故事之六:
寡妇逼嫁
寡妇在明清时期,持家守节的还是要远远少于改嫁的,被列为禁书号称四大奇书之首的《金瓶梅》中,别看那西门大官人风流倜傥,其实他的几个小妾也不是什么黄花大闺女,大多数都是改嫁的寡妇,其中有个风骚与温婉集于一身的李瓶儿就说:先嫁由爹娘,后嫁由自己。然而对一个想在家守节的寡妇来说,不改嫁这也未必是能轻易坚持的事情。
想做节妇不仅仅是要面对精神和肉体的煎熬,还要面对许多我们想象不到的困难,这其中最艰难的莫过于被强迫改嫁,守节的妇女被逼嫁原因很多种,有的是因为公婆日子穷没法过,有的是因为家族的人想霸占财产,还有的是被地痞流氓强娶,林林总总,宣城也不例外,各种故事均有发生,县志里面记载这样一个故事:
城北的秀才董邵尧,望城岗附近置有良田几亩,小日子也还不错,娶了一个老婆,婚后几年就是不生孩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老婆抑郁寡欢,不几年就一命呜呼了,董秀才虽然身体也不好,为了宗族,又娶了一位妻子,也就是继妻胡氏,然而还是怪事,这胡氏也迟迟不怀孕,等到胡氏已经二十三岁的时候,终于天遂人愿生得一儿子,也许是太过高兴也许是灯干油尽,孩子还刚满一岁这董秀才就一命呜呼了,可怜的胡氏才二十四岁,孤儿寡母准备守着这几亩良田安安静静的过日子,胡氏也准备做个守节持家的好女人,然而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她的头上。
董秀才的虽然家产不菲,但是父母早亡,也无其它兄弟姐妹,倒是同族的本家还有不少人,董秀才在世的时候,这些本族兄弟倒还人模狗样的“哥哥长、弟弟短”,一到董秀才归西之后,立刻起了贼心,每天都挖空心思的编排故事讽刺、挖苦、打击胡氏,说一些是是非非的闲言蜚语,骂一些指桑骂槐的污言秽语,目的就是要胡氏改嫁或者自杀,然后好霸占董秀才的财产。
偏偏这胡氏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她把同族的人聚集到祠堂,指着儿子对天立誓道:董家以后的香火现如今就靠这个孩子,我胡氏深知,自杀殉夫对我不是一件难事,最难的莫过于抚养还在襁褓之中的孩子,我若死去,孩子无人托付,因此我必在此照顾儿子长直到他大成人,否则死不瞑目!”
面对如此刚烈的胡氏,掷地有声话也说到这份上,董家的族人即便再有贪财之念也不敢再有造次,只好死了这份心,胡氏这孩子果然也没有枉费她的一片丹心,平安长大成人,子孙繁衍成了望族,如今宣城本地的许多董姓都是这胡氏的后裔。(“董绍尧继妻胡氏,年二十四夫亡,子甫周。族邻讽其去,以利其产。”《宣城县志》卷二十三.节孝待旌)
许多人不明白为何这寡妇改嫁了,财产怎么会让他家族的人得到?实际上,在明清虽然不硬性规定寡妇一定要在家守节,但是有一项隐性激励和限制措施,作为奖励措施,如果家中有人因为节孝的事情被政府表彰,家里是可以免除赋税和差役;而作为限制措施,那就是对夫妻财产的归属分配设定一些法律条款:
《大清律例 户律·婚姻》:“妇人夫亡其改嫁者,夫家财产及原有妆奁,并听前夫之家为主。”
这一条很毒,当为“恶法”:你要是想改嫁,行啊,但是家产你不能带走,不光家产,连你的陪嫁嫁妆也不能带走,这委实是一个绝招,如果一分钱没有,这手无缚鸡之力的妇女改嫁后必然也又是辛苦的日子等着。无钱又无名声的女人,若是再无一点姿色即便想改嫁,也不过是沦落为传宗接代的机器,毫无幸福可说。当然了,即便你不带钱财,也不是想嫁就嫁,还有一条:“并听前夫之家为主”,前夫家人若是不同意你也还别指望。
这一法律不仅客观限制了寡妇改嫁的想法,也为那些家族中贪财之人增加了一条生财之道——逼嫁,把寡妇想法设法的赶走,利用法律的漏洞明目张胆的攫取不义之财。清朝乾隆时期的江苏巡抚陈宏谋说:“三吴恶习,妇女守节者亲族尊长中竟有无良之徒,或因有田产垂涎侵分,……多方逼逐,令其改嫁”(《保全节义示》),如此看来和三吴(湖州、苏州、常州)相连的宣城也好不到哪里去,同样有这些恶习。不过陈宏谋没搞清楚一个事实,产生这样恶习的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制度,所谓刁民,没有穷山恶水也怕难成。
胡氏最终活到八十八岁,在县志中被评价“方之程婴杵臼何多让焉”,就是说比起程婴、杵臼也差距不大,这“程婴、杵臼”何许人也?就是流传千古、感人至深的忠义故事《赵氏孤儿》中的医生程婴和晋国大夫公孙杵臼,能与这两人相提并论也够美誉了。
能够给胡氏这么高的评价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胡氏是继妻,作为继妻能够在县志中位列列女之列虽不是绝无仅有也能算为数不多,中国古代并不是现在许多男人羡慕的三妻四妾、多多益善的“一夫多妻”制度,实际上在中国古代一直都是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原配的妻死了才会有继妻,妾死了永远不会有继妾的,再纳一个而已。因此,“继妻”的位置肯定是远超“妾”,但是和原配的妻相比还是差一点,能够载入县志很不容易。那个歙县的牌坊群中一座旌表节妇的牌坊,这牌坊的主人公也是继妻,然而即便给她建了牌坊,居然还故意把牌坊上“节”字的两个部位错位雕刻,为的就是因为继妻,看看,这是什么道理啊!
胡氏成功的维护了自己的地位,保护了自己的财产,也不知道这对胡氏到底算是运气还是倒霉,还有更倒霉的,就是被公公婆婆逼嫁,在《宁国府志》中有这样的记载:谈良逵之父卖寡媳稽氏,后者虽然不乐意,也还是被强迫出去嫁出去了。家长这样做,无外乎减轻家庭负担又能顺便得些彩礼。稽氏是不是更倒霉,也不好说,要是按照现在一些同志的观点,这个老公公应该是深明大义的好人!嫁个丈夫有人疼有人爱的过一辈子可定比那所谓的留名千史强的太多了。
人一辈子怎么活还真是难说的话题,有人活的义薄云天,有人活的自在滋润,有人活着是为了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有人活着是为了蝇头小利钻营算计,若论是非对错,各有各的是非评论,胡氏的活法,我看也值。
这世界,你觉得对,怎么活着都好,你觉得不好,怎么活着都无聊。
文章评论
麦田野小子
李瓶儿好,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