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禅心》歌词鉴赏

个人日记

  《云水禅心》曲子空灵飘渺、清幽哀婉,悠扬的旋律,终日“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云水禅心》歌词鉴赏


        顾名思义,这应是一首佛曲,清心濯肺的,深含禅意,但观其填词不然。词中云水始终飘渺,只是禅心不见。

        首句“空山鸟语兮”,以鸟语反衬主人公所处地点之深幽,以动写静。此句在王维的“空山人语响”基础上更进一步写静,红粉佳人孑然一身,连个说话的人儿都没有,但闻周围鸟声一片,更觉山之空寂,而山之空寂更衬出佳人的空寂,人与山融为一体。“人与白云栖”,状人与山之高。山高才云雾缥缈。人栖息于白云之上,读之如临缥缈的仙境,也进一步写出佳人之孤寂,终日只有白云为伴。“潺潺清泉濯我心,潭深鱼儿戏。”佳人所栖之处,既高耸入云,又林密深幽。山上飞泉流瀑,溪潭相连。山泉潺潺流过,瀑布飞珠溅玉。那清洌的泉水似乎流经心间,清洗着心灵,滋润着心田。司马迁在《史记》-《渔父》中写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山泉之水清兮,可以濯足,更可以濯心。佳人毫无用世入仕之心,无缨可濯。但佳人心事重重,任潺潺清泉亦无法荡涤开千千心结。闲看深潭中鱼儿相戏,本是极富情趣的乐事,但鱼儿尚有伙伴相戏,便不由勾起佳人对爱而不见,千里相隔,自己形单影只的叹息。这里的景物描写,为下文的“聚又离”、“难诉相思意”做好了铺垫。

过片开始,描写佳人夜长无寐,深怀离人,无法排遣愁绪的情景。“风吹山林兮,月照花影移”两句,写佳人满怀愁绪,思念故人,“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林。”直待得金乌西坠,玉兔东升,树林阴翳,山风吹起,花影轻移。这是多么美妙的夜景!“月照花影移”所适用的典故颇多,首先让人想起张三影的“云破月来花弄影”。花能移影弄影,除了需有明月朗照外,还暗寓一个风字。皎皎明月下,林风轻拂,枝叶扶疏,花影婆娑,真是良辰美景奈何天!然思念的人儿人在千里,让“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曾经花前月下,两情相悦,携手游遍芳丛,如今月与花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易安居士的“月移花影约重来”,王实甫的“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写的月移花影,都喻示着佳期临近,情人即将前来幽会。而我们的主人公与檀郎天各一方,约会遥遥无期,甚或今生无望,入眼的美景让人倍加怅惘。“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庭前柳。”前面都是侧面烘托主人公的离愁别恨的,接下来两句直接交代了良辰美景中的佳人愁眉不展的原因——“红尘如梦聚又离,多情多悲戚”。这两句既可以看作是作者宕开一笔,从侧面对“耽于情的痴儿女”的警喻劝诫,也可以看作是主人公无奈地自嘲自省。“天上月圆,人间团圆”,此处没有交代月之圆缺,暗喻佳人终日与林间之清风和“山间之明月”相伴,无论月圆月缺,佳人都曾独自凝望明月,痴怀玉人。由明月进而想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生如梦,聚少离多,情之愈笃,思之愈深,悲戚愈甚。“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佳人虽然身处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月白风清、远离尘世纷扰的人间仙境,依然眉蹙远山,搔首踯躅,黯然魂销,就是因为这一“别”字。而且景色越美,愁绪越浓。“望一片幽冥兮,我与月相惜。”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云林潜行,天山共色,一片幽冥,更显出“皎皎空中孤月轮”。此时天上一轮,山间寡人,形影相吊,惺惺相惜,对影成三人,极写佳人之孤寂。“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想那嫦娥自偷服灵药后,独守蟾宫千万年,该是多么的寂寞啊!“只羡鸳鸯不羡仙”,除了悔恨外,只怕心中更多的是对后羿的思念。这里将佳人比作嫦娥,一样的花容月貌,一样的幽居独处,一样的不食人间烟火,一样的充满离愁别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刻我在月下思念故人,说不定故人正“举头望明月”,对月思念我呢。何不“抚一曲遥相寄”,让月亮捎去我对他的相思之情?这真是痴人痴语,可见佳人思念之深。“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可惜知音千里,曲短情长,幽咽冰涩,柱冷弦绝,终是“难诉相思意。”此处语意转折,相思之情难诉,倍添愁绪。

       “我心如风烟云,当空舞长袖。”在月明星稀的幽冥山林中,清风飒飒,寂寞佳人舒广袖,随风翩翩起舞,衣袂飘飘,似乎要乘风归去。写得如梦似幻,空灵飘逸。可叹佳人黯然销魂,佳期如梦,心如烟云一般缥缈虚空,难以捉摸。“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爱而不见,人各天涯,此是一层;相思难寄,后会无期,此是二层;欲乘风归去,飘散解脱,此是三层;遥想碧海青天,高处不胜寒,此是三层;人间天上,此情无计可消除,此是四层。这样承启下句,“人在千里,魂梦长相依”。最后还是回到现实中,只能是魂牵梦绕,但求“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接下来三句转换角度,劝诫怜惜佳人。任你貌美如花,情深似海,终是南柯一梦,空老山林。佳人啊,你为何就是看不透呢?问世间情为何物,为什么惟独情字参不透呢?读来令人扼腕兴叹。末句写佳人辗转反侧,寤寐思服,更觉更长漏永,魂断肠回。“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离愁思念更进一层。但闻窗外泉水叮咚叮咚,源源不绝,似乎在落井下石,时刻不停地提醒着佳人的孤独寂寞,使佳人愁上加愁。这种写法类似于苏轼的《蝶恋花》,“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骆宾王的“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李商隐的“一树碧无情”;欧阳修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也是同一写法。泉水是无意的,佳人自己不堪离愁的烦扰,以我观物,反倒责怪泉水的无情,属于王国维所说的“有我之境”。

        通观全词,模仿骚体,一唱三叹,反复咏唱,音乐柔美清雅,曲风空灵飘逸。闻之如见月白风清的林间花下,一绝世佳人,遗世独立,芊芊素手,抚筝弄琴。“轻拢慢捻抹复挑”,“说尽心中无限事”。时而悠扬如流水潺潺,时而轻灵如飞云飘拂,时而幽咽如泉流冰下。让人心如溪水般明澈,情若烟云般迷茫。似乎“三大皆空”,惟情执着,参悟不透,解脱不开。这就与佛教禅宗的精神相悖了。六祖慧能主张“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们感受到的一切相,都是虚无的,何况情乎?为情所困,乃六根不净,尘缘未了。任清风明月、鸟语花香、清泉游鱼,亦无法濯清主人公心中的私情杂念。如果佳人能参透情事,让心中的风烟散去,如山泉一样纯净,如林风一样清新,如明月一样明朗,如空山一样静谧,无欲无求,自在洒脱,浑然忘我,则能天人合一,尽得山水之乐,人与日月长存了。如果抛开后面的“难诉相思意”、“魂梦常相依”等抒发离愁别恨的句子,只看前两段,则的确有了“禅”的意境。尤其是首四句和过片的两句,极富禅意。栖息在远离红尘的高山密林之中,心与山泉一般清澈,人与山水合二为一,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尽享风吹山林、月移花影、潭深鱼戏之乐,这是何等的惬意!这是何等的超凡脱俗!“红尘如梦聚又离,多情多悲戚”,“红颜空自许,南柯一梦难醒,空老山林”,这几句含有佛教劝诫警醒世人的意蕴。悲欢离合是人生的常态,红颜易逝,情薄似烟,红尘如梦,赶紧从梦中警醒,摒除杂念,斩断情丝,幡然顿悟,脱离苦海吧!但就全词来看,怀人是主旨,寓有佛旨禅心的句子成了烘托愁绪的情境,禅意顿无。所以,我认为冠之以《云水禅心》之名是名不副实的。

        据说此曲是由一古曲改编而来,且有不同版本。有些版本有曲无词,古筝演奏,以鸟语泉唱入乐,配以单调的木鱼敲击,给人以静谧出世之感。这样的曲子才是名副其实的“云水禅心”,具有佛曲风范。

        明明是一首格调高雅的怀人之作,为什么被列入佛曲行列呢?红粉佳人为什么会独自栖息在深山老林里呢?也许是因其来源于下面这个“弦外佳音”的动人传说吧。(以下引自网上资料)

        相传北宋时期,石景山【今在四川永顺县西北石土山】浮萍庵中有一位女尼,法号禅心。悟性颇高,慧质天生,其师父甚为喜爱,圆寂后,禅心便是庵中师太。

      不久,庵中来了一个远游的道士,道号“云水真人”。本说是到庵中借宿,但一住就是一年余,却毫无还意。

      日里则与禅心大师切磋琴艺, 夜则观赏星辰。

      久而久之,就有人说起闲话。

 被逼无奈,云水真人与禅心大师辞行。禅心远送十六里,也终须一别。禅心折柳相赠,云水奏曲辞别。

     曲中除了灵台空明,无牵无挂的佛家思想之外,更有的是两情相悦,相聚甚欢的丝丝情意。

     禅心迫于佛门女尼之戒,洒泪为云水送行。此曲名曰:云水禅心。

       传说日后禅心郁郁而终,英年早逝。病危之际,在七弦琴上,拨出了此曲的第一个音符。手一垂,圆寂了。

        

 

 




文章评论